首页 理论教育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行信用的产生就是因为客观上需要银行融资工具——银行券去取代商业融资工具——商业票据来进行流通。相对于众多的工商企业,金融组织的信誉更好,它的债务凭证被视为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较之商业票据具有更大的流通空间,具有最广泛的接受性。实际上,商业票据也需依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持才能流通并发展。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信用作为一种借贷关系和借贷行为,总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信用形式就是信用关系和信用活动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和延伸,信用关系和信用活动日益发展扩大和复杂化,信用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这里对几种常见的信用形式进行介绍。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一种信用。它是古老的信用形式,是在商品交易中超前交易和滞后交易下产生的,其基本形式主要有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按工程进度付工程款、补偿贸易等。

1.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与其他信用形式相比较,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1)商业信用具有二重性,授信企业与受信企业之间既是信贷关系,又是买卖关系。商业信用活动的完成,实际上是进行了两种不同性质经济行为的转换,即由商品买卖活动转换为货币借贷活动。例如,在商品赊销活动中,卖方企业将商品赊销给买方企业,商品的买卖活动完成,商品的所有权由卖方转移到买方,但由于货款尚未支付,卖方成为债权人,买方成了债务人,商品买卖关系变成了货币借贷关系。到了约定时间,买方企业清偿了货款,此时商业信用活动才算完结。

(2)商业信用是解决买方企业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的购买方式。作为买方企业,如果缺乏货币或其他必要的流通手段,为了购买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在卖方企业可以接受买方企业的债务时,采用商业信用解决流通手段不足的困难是最便利可行的。但是,如果买方企业信用不好,企业间的信用活动就需要银行加以保证。

(3)在产业周期的各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是与产业资本的动态相平行的。在经济繁荣阶段,生产增长,流通范围扩大,需要以信用方式出售的商品增加,商业信用随之扩大;反之,在经济危机阶段,生产下降,流通呆滞,需要以信用出售的商品减少,商业信用随之缩减。

2.商业信用的优点

(1)可以促进卖方商品销售和买方再生产的及时进行。

(2)加强企业之间经济联系,有利于生产和流通的发展。

(3)发挥企业之间相互监督作用。

(4)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借者在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实现购买,增加资金的来源,扩大生产和流通。贷者既卖了商品,又使闲置的资金投入了生产,增加了利息收入。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授信规模受工商企业现有资本量的限制。由于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阶段上的商品资本,而且是个别商品资本,所以,这既受到个别资本量的限制,又受到整个工商企业现有资本量最充分利用的总量的限制,它不可能使工商企业现有资本量得到追加的增长。

(2)商业信用的范围和期限被严格限制。商业信用只适用于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这样就限制了商业信用的活动领域。而且由于工商企业暂时闲置的资金时间很短,如果以商品形态贷出的资本不能很快地以货币资本形态收回,就会影响产业资本的正常循环周转,所以,商业信用只能是短期信用。

(3)商业信用受企业信用能力有限性的限制。受借贷双方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的局限,商业信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风险性。如果买方企业的信用能力不能被卖方企业所信任、接受,更进一步讲,工商企业的信用能力不能为社会了解、承认,那么,商业信用就难以成立,其商业票据的流通空间也十分有限。

(4)商业信用具有连锁效应。在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中,各个企业在经济关系上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环环相扣的。如果社会经济中大量采用商业信用这种形式,就会把许多原本并不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被联结起来,从而形成债权债务的链条。此时,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企业。

商业信用是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相联系的,是直接为产业资本的循环周转服务的。它更直接、更方便。但其局限性又可能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商业信用是在企业之间分散自发进行的,因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资金和物资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极可能会被一些企业用来掩盖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商业信用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从而使商品经济发展、资金周转得以顺利进行。

(二)银行信用

由于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不能充分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银行信用便应运而生了。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形式。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和货币经营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作为定期支付凭证的商业融资工具——商业票据开始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进行债权债务关系的抵消,无须最终转化为货币。但在必要时,商业票据的流通须求助于货币资本拥有者(货币经营业),这样,商业票据就成为“真正的”信用货币——银行券的基础。银行信用的产生就是因为客观上需要银行融资工具——银行券去取代商业融资工具——商业票据来进行流通。在这一取代过程中,货币经营业逐步发展成为现代银行业,银行信用避免和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逐渐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银行信用的特点以及与商业信用区别:

(1)银行信用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银行信用所贷出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的、相对独立的借贷资本。由于银行信用贷放出去的资本不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任何阶段上的资本,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的汇集以及居民的储蓄,它既不受个别企业所拥有的资本数量的限制,也不受个别资本循环周转在时间上的限制。同时,因为它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适用于任何一个生产部门,可以提供给任何一个企业,所以在流通规模、范围、期限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工商企业的不同需要,提供期限、数量上不同类型的信用。银行信用在灵活性上大大超过商业信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商业信用处于再生产过程中还未分离。

(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活动范围。银行信用是以银行为中介开展活动的信用形式。银行是信用活动的中心,起着社会信贷运动中枢的作用。在银行信用借贷双方中,一方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相对于众多的工商企业,金融组织的信誉更好,它的债务凭证被视为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较之商业票据具有更大的流通空间,具有最广泛的接受性。实际上,商业票据也需依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持才能流通并发展。银行信用不同于商业信用,其活动对象除了生产经营企业外,还涉及国家政府部门、各种经济单位以及居民个人等各个社会阶层,其影响极其广泛。商业信用的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3)银行信用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突破个别企业的资金限制,信用规模大大超过商业信用;广泛集中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的过剩资本和社会各阶段的货币收入,可向任一家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在借贷数量、方向、期限上受到严格的限制,银行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不受商品流通方向限制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和对象上的局限性。

(4)银行信用具有自身创造信用的功能。任何经济实体只有在先获得货币的前提下才能提供信用,唯有现代银行却能够创造(存款)货币、提供信用。由于创造货币的成本很小,通过创造货币提供的信用近似无本经营,所以银行信用在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历史上,银行正是利用货币发行的特权击败了高利贷信用,成为信用的主要形式。

(5)在产业周期的各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因为银行信用贷出的货币资本是处于个别资本的循环周转以外的独立的借贷资本。因此,无论是繁荣阶段,还是危机阶段,银行信用都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尽相同。

由于银行信用这些特点,使银行信用成为了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政府作为债务人,以借债的方式向国内企事业单位、团体、居民个人等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所取得或提供的信用,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支,所以又称为国家财政信用。通常在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出现赤字时发生,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

国家信用的产生,与政府财政收支有着直接的联系。政府财政预算,有时会因支出大于收入而出现赤字,有时是由于先支后收而出现临时资金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会采取国家信用形式来解决资金问题,使政府可以抵补额外的开支。国家信用可以用作调剂政府财政年度收支不平衡的手段,也可以用作弥补财政赤字,还可以当作通过金融市场调节经济和货币流通的工具(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从而确保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1.国家信用的特点

国家信用的主要特点是:

(1)由于国家的信誉度最高,可以在特殊条件下强制性地发行公债,并以一些优惠条件吸引人们减少自身的消费,从而动员使用其他信用形式动员不了的资源,扩大可融资金总量。

(2)由于国家信用的安全性强,风险小,因此其融资工具的期限一般较长,具有资金使用的稳定性,所以适用于财政部门。而且由于其较高的安全性,在金融市场上也是广受欢迎的品种。对于国债来说,虽然一般不能提前兑现,但在金融市场上流动性很强,人们也乐于持有。

(3)国家信用的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其他信用的利息由借款人承担,所以国债利息是财政的支出,其他利息可能部分地成为财政的收入。

2.国家信用的形式

(1)发行国家公债,用于国家大型重点项目投资或较大规模的建设。

(2)发行国库券,用于弥补国库短期收支差额。

(3)专项债券,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

(4)银行透支或借款。

(5)向国外借款或在国外发行债券。

现代生活中,国家信用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它有利于弥补财政赤字,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经济发展;有利于集中重点建设基金;有利于解决社会基础建设资金的需要。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消费信用是与消费性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消费信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商人直接以赊销的方式,特别是分期付款的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个人用以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等费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客户只需持信用卡,便可以在接受该种信用卡的商店购买商品,定期与银行结账,等等。消费信用是商业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提供信用的对象和债务人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有所不同。消费信用提供的对象是耐用消费品(家具、汽车、电冰箱、房屋等),债务人都是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

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类似商业信用,由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者是以分期付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房屋等。另一种属于银行信用,由银行直接向购买耐用消费品的个人发放贷款,或者是由银行向提供商品与劳务的工商企业发放贷款。

消费信用可缓和消费者有限购买力对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对生产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消费信用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市场充足的商品供应等。

消费信用与其他信用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非生产性。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不同,消费信用提供的贷款是用于消费的。②期限较长。消费信用多数通过分期付款支付,所需时间较长。③风险较大。消费信用是完全消费性的,还款是由借款人的收入作保证,因此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放在现代经济生活的背景中来考察,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甚至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据估计,若不采取分期付款这一消费信用的典型支付方式,西方汽车的销售数量将会减少1/3。此外,消费信用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的状态,进一步扩大生产与消费的脱节,造成虚假繁荣,促使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等等。

二、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1.收益性

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收益,这是信用的目的。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种:一种为固定收益,是投资者按事先规定好的利息率获得的收益,如债券和存单在到期时,投资者即可领取约定的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义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与本金的比例。另一种是即期收益,又叫当期收益,就是按市场价格出卖时所获得的收益,如股票买卖价格之差即为一种即期收益。还有一种是实际收益,指名义收益或当期收益扣除因物价变动而引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后的真实收益。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收益并不真实存在,必须通过再计算才能得到。投资者所能接触到的是名义收益和当期收益。

2.风险性

为了获得收益提供信用,必须同时承担风险。风险是相对于安全而言,所以风险性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安全性。信用工具的风险是指投入的本金和利息收入遭到损失的可能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风险,程度不同而已。其风险主要有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一般称为信用风险,是指发行者不按合同履约或是公司破产等因素造成信用凭证持有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各种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例如市场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物价波动等各种情况造成信用凭证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策变化、战争、社会环境变化等各种政治情况直接引起或间接引起的信用凭证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流动性

金融工具可以买卖和交易,可以换得货币,此即为具有变现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内,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出卖并换回货币,称为流动性强,反之则称为流动性差。

4.偿还性

这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信用工具一般都注明期限,债务人到期必须偿还信用凭证上所记载的应偿付的债务。

(二)信用工具的分类

随着信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信用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信用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工具,如各种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和银行票据等;国家信用工具,如国库券等各种政府债券;社会信用工具和股份,如债券、股票等。

1.商业信用工具

商业信用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它是在商业信用中表明债务人有按照约定期限无条件向债权人偿付债务的义务的合法凭证。商业票据有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汇票是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令其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商业票据可以经过背书等手续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一般由持票人提请银行贴现,以取得现款。

2.银行信用工具

银行信用工具有银行券和支票。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发展和信用要求,扩大对贴现业务的需要,首先产生了银行券。它是由银行发行、用来代替私人票据、具有不定期性质并随时保证兑现的债务凭证。随后,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产生了支票形式的债务凭证。支票是活期存款存户对银行发出的一种支付通知,有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可支取现金)、转账支票(又称划线支票,专用于转账)和保付支票(银行确认兑付)等多种形式。借助于支票,银行可以超越自有资本和吸收资本的总量扩大信用。当支票被存款人用来提取现款时,只作为一种普通信用凭证发挥职能。但是,当被存款人用来向第三者履行支付义务时,就成为代替货币发挥流通与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了。支票流通的比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银行业的发展而大大超过银行券流通的比重。支票流通在节省现金方面起着巨大作用,由此推动了非现金结算制度的形成和票据交换所的出现。此外,本票作为由出票人本人付款的票据,也是银行信用的一种重要工具。

3.国家信用工具

国家信用主要工具是政府债券,其中国库券是由政府发行的一种筹借短期性借款的证书,而公债券则是政府为取得长期借款向债权人开具的债权凭证。国家信用债券的持有者除定期向债券发行者取得利息外,到期还要收回本金。

4.社会信用工具和股份信用工具

社会信用和股份信用工具主要有股票和公司债券。股票是按股份制形式组织起来的、企业用来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代表企业管理权力并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所有权证书。股票持有者可以将股票转让给他人,但是无权向企业要求退股。股票按照股东享有的权利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票的股息随企业利润的变动而变化,优先股票的股息则是固定的。公司债券是股份制企业为了筹措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权证书,持券人每年可以依票面规定的利率从企业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时企业应向持券人偿还本金。

一般情况下,商业信用工具和银行信用工具都可以在市场上直接流通,而国家信用工具和社会股份信用工具作为有价证券则不能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作为有价证券,因其本身具有价格,因此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买卖。

按期限划分,信用工具可分为长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般以一年为界,一年以上的为长期,一年以下则为短期。

1.短期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期以内的各种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一定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无条件支付款项的书面凭。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有:

(1)本票。本票又称期票,是一种承诺式的信用凭证。即债务人(发票人)承诺在一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给债权人(持票人)的债务凭证。按签发人不同,本票可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经持票人背书后,未到期的本票可以转让或向银行贴现。贴现是票据所有者在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得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为。贴现扣除利息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贴现率的高低和未到期的时间长短。

(2)汇票。汇票是一种命令式信用凭证,由债权人签发,要求债务人在一定期间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按出票人不同,汇票可分为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由于汇票是由债权人开出的,必须经付款人承认并兑付后才能生效。经过承兑的汇票叫承兑汇票。凡由企业承兑的称商业承兑汇票,凡由银行承兑的称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经持票人背书后,未到期的也可以转让或向银行贴现。

(3)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支票按其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前者可用于支取现金,后者只能用来转账。在转账支票上往往划两条红色平行线来表示,故也称为画线支票、平行线支票或横线支票。支票按是否记名可分为记名支票和不记名支票。前者是银行只对票面上指定的人付款;后者是银行可以对支票的任何持有人付款,故又称“来人支票”。支票按支付期限可分为即期支票和远支票。此外,还有保付支票、旅行支票等。

(4)国库券。国库券是政府为了解决急需的预算支出而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库券发行,1995年推出了记账式、凭证式和无记名式国库券。由于国库券安全性高、收益稳定、流动性强,因而又称为“金边债券”。

(5)信用卡。信用卡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客户所发行的一种信用证书。它产生于1915年,开始是美国一些商店和百货公司发给顾客赊购商品的凭证。1950年,纽约大来俱乐部发给会员信用卡,持卡人可在约定的饭店、餐馆、航空公司赊购商品和劳务。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大银行以及一些旅馆、旅行组织、饭店和其他机构也开始普遍发行提供消费信用的信用卡。

2.长期信用工具

长期信用工具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各种有价证券,主要有债券和股票。

(1)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发行的信用凭证,是一种借款者向贷款者出具的、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书面凭证,一般可分为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政府债券主要包括国家公债和国库券。公司债券包括中央及地方企业债券、住宅建设债券、投资公司债券等。金融债券主要有银行金融债券(包括累进利息债券和贴现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信托受益债券。

(2)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公开发行的证明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所有权凭证。股票一经发行,持有者即为发行股票公司的股东,有权参与公司的决策,分享公司的利益,同时分担公司的责任和经营风险。股票一经认购,持有者不能要求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转让和出售。作为交易对象,股票已成为资本市场上主要的、长期的信用工具。但实际上,股票只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其本身并没有价值,是一种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虚拟资本。

3.不定期信用工具

不定期信用工具主要指银行券。银行券是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是一种信用货币。其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需要,以商业票据流通为基础。在商业票据未到期时,票据持有人因某种原因需将商业票据变为现款,就到银行去贴现。而在银行没有现款支付给票据贴现人时,就用自己发行的票据(即银行券)代替私人商业票据。持票人凭银行券可以随时兑现。银行券具有黄金和信用的双重保证,因而得以广泛使用。银行券的发行,不仅可以使银行能够超过其实有资本数量来扩大信用业务,而且可以满足商品生产发展引起的对货币的追加需求。

(三)我国信用工具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信用工具单一,且禁止流通和贴现。1979年后,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信用工具逐步趋于多样化,贴现业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政府开始有步骤地开放证券市场,开展证券转让业务。截至1991年,可上市转让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债券、股票两大类。上市债券主要是对个人公开发行的国库券、基本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保值公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大额可转让存款单等,股票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深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