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因此,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可作为判断和衡量通货紧缩的辅助指标,但不能作为主要标准。他指出,导致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资产泡沫的破裂对经济产生的致命的消极影响。

第五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关于通货紧缩,学术界也没统一的定义,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单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二是两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不仅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而且货币供应幅度下降,流通中的货币相对甚至绝对减少;三是三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不仅是指物价总水平下降、货币供应下降,而且伴随着经济衰退或缓慢增长。尽管在通货紧缩的定义上尚有争议,但对于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这一点,三种说法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可作为判断和衡量通货紧缩的辅助指标,但不能作为主要标准。主要的判断和衡量标准只有一个,即持续性的商品价格水平下跌,或者说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率持续为负数。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对于通货紧缩通常可以按照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形成的原因等进行如下分类:

(一)按持续时间长短划分

通货紧缩可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中长期通货紧缩与短期性通货紧缩。一般将10年以上的通货紧缩划分为长期通货紧缩,5~10年为中长期通货紧缩,5年以下为短期通货紧缩。

(二)按严重程度划分

通货紧缩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如果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并转为物价指数负增长的时间不超过两年即出现转机,可视为轻度通货紧缩;如果通货紧缩超过两年仍未见好转,但物价指数降幅在两位数以内,可视为中度通货紧缩;如果通货紧缩超过两年并持续发展,且物价降幅超过两位数,或者伴随着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则应视为严重通货紧缩。

(三)按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状况划分

通货紧缩可分为增长型通货紧缩与衰退型通货紧缩。如果与通货紧缩相伴随的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则属于增长型通货紧缩;如果与通货紧缩伴随的是经济的衰退,则属于衰退型通货紧缩。

(四)按通货紧缩的成因划分

通货紧缩可分为政策紧缩型、产业周期型、需求拉下型、成本压低型、体制转轨型、外部冲击型和混合型。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

有关通货紧缩的最早的探讨可追溯到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论述。马克思在分析流通中货币的膨胀和收缩问题时指出,通货的膨胀和收缩可能由产业周期引起,可能由投入流通中的商品数量、价格变动引起,也可能由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引起,还可能由于技术因素产生。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和紧缩的论述主要是建立在货币流通规律,尤其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在《币值变动的社会后果》一文中联系1914~1923年间英国物价水平的变化与货币政策讨论了通货紧缩问题,并指出,“从1920年起,重新恢复对其金融局势的控制的那些国家,并不满足于仅仅消灭通货膨胀,因而过分缩减了其货币供给,于是又尝到了通货紧缩的苦果”。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不仅是关于通货膨胀的经典文献,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经典之作。他针对30年代大危机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的论断,抓住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失衡和发生通货紧缩的症结所在。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也于1933年根据对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状况的研究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他认为,在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会导致“过度负债”,而当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家为了清偿负债又会被迫降价倾销商品因而导致物价水平下跌即通货紧缩。该理论实际上将通货紧缩过程看作是商业信用被破坏的过程和经济危机的过程,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促使货币当局采取收缩政策与收缩行为。

弗里德曼和施沃慈(1963年)认为,银行恐慌和信用收缩的产生也许加重了通货紧缩,并引发了信用危机。

萨缪尔森、布坎南和瓦格纳则认为,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是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当的产物。萨缪尔森和诺得豪斯在《经济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货币收缩(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会提高利息率。这将压缩投资支出,并且通过乘数抑制总需求,并以此降低产量和价格”。

进入90年代以来,是否会发生世界性通货紧缩变成了经济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和争论焦点。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1998~2000年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发表了20余篇研究通货紧缩的论文,形成了一套“新凯恩斯主义”的反通货紧缩理论。与国际上流行的观点不同,克鲁格曼将近年来世界性通货紧缩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总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过剩,并特别强调,需求不足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根源。他证明了在“流动性陷阱”的条件下保持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不再是中性的,因而主张用“有管理的通货膨胀”政策来治理通货紧缩。他还认为,实行联系或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货币汇率发生高估时易受到其他出口国家货币突然贬值的冲击而导致国内价格突然下降,从而引起通货紧缩。

现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通货紧缩的解释是“正如通货膨胀是由一种货币状况的变化——人们不愿持有货币,而宁愿持有实物——而产生的,通货紧缩的发生则是由于人们更愿意把持有的实物换成货币”。他指出,导致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资产泡沫的破裂对经济产生的致命的消极影响。正是资产泡沫的破灭摧毁了本已问题重重的金融中介,导致了长期性的通货紧缩。格林斯潘还指出,由技术革命推动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反映的世界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再加上其他一些结构性因素(例如国际贸易壁垒的不断破除),使价格的抑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自我加强,这也是促使通货紧缩发生的重要因素。

四、通货紧缩的成因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通货紧缩有着不同的原因,但从国内外经济学家们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中,仍可概括出引致通货紧缩发生的一般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一国当局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大量减少货币发行或削减政府开支以减少赤字,会直接导致货币供应不足,或加剧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供求失衡,从而引起物价下跌,出现政策紧缩型的通货紧缩。

(2)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周期达到繁荣的高峰阶段,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供大于求,可引起物价下跌,出现经济周期型通货紧缩。

(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放松管制和改进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出现成本压低型通货紧缩。

(4)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当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和经济走势不佳时,消费和投资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跌,形成需求拉下型通货紧缩。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或信贷扩张过快导致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和坏账时,金融机构“惜贷”或“慎贷”引起信用紧缩,也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5)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一国实行钉住强币的汇率制度时,本币汇率高估,会减少出口,扩大进口,加剧国内企业经营困难,促使消费需求趋减,导致物价持续下跌,出现外部冲击型的通货紧缩。国际市场的动荡也会引起国际收支逆差或资本外流,形成外部冲击性的通货紧缩压力。

(6)体制和制度因素。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因素也会加重通货紧缩,如企业制度由国有制向市场机制转轨时,精简下来的大量工人现期和预期收入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下降;住房、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转型,都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收支和消费行为,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形成体制转轨型的通货紧缩。

(7)供给结构不合理。由于前期经济中的盲目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加剧供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许多商品无法实现其价值,迫使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大量货币收入不能转变为消费和投资,减少了有效需求,也会导致结构型通货紧缩。

五、通货紧缩的治理

受过通货膨胀危害的人们几乎无不谈虎色变。但对于通货紧缩有哪些危害,许多人却不甚了解。其实通货紧缩对经济的破坏力与通货膨胀是一样的,甚至有过之而不及。首先,通货紧缩会加速经济的衰退。其次,物价的下跌还会提高实际利率,加重债务人的负担。银行则出现大量坏账,甚至因“金融恐慌”和存款人挤兑而被迫破产,使金融系统濒临崩溃。个人因担心银行倒闭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从而导致“流动性陷阱”的产生,并因而造成经济持续衰退,失业率进一步提高。由于需求的持续下降使进口萎缩,会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和资本外流,使国家外汇储备减少,偿债能力削弱,甚至发生债务危机。

到目前为止,尽管世界各国家综合运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通过促进投资增长、刺激消费来阻止和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对付通货紧缩的根本办法。但是,治理通货紧缩的各种经济措施是否系统和完整、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等尚不清楚,还有待于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和总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虽然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是相对应的,但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绝非照着通货膨胀的措施并反其道而行之那样简单。

本章小结

1.通货膨胀的含义: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的度量: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国民生产总额(GNP)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3.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供求混合推进型、结构型、预期型和输入型六种。

4.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的效应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即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资源配置扭曲效应、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

5.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表现在以下五方面,即需求管理政策、所得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单一规则和增加供给。

6.通货紧缩的含义: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重点概念

通货膨胀 消费物价指数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 收入指数化政策 单一规则 通货紧缩

选择题

1.通货膨胀时期债权人将( )。

A.增加收益    B.遭受损失

C.不受影响    D.短期损失,长期收益更大

2.主要针对停滞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是( )。

A.需求管理政策   B.所得政策

C.供给学派政策   D.指数连动政策

3.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是( )。

A.需求拉上论     B.成本推进论

C.开放型通货膨胀   D.隐蔽型通货膨胀

思考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有哪些?

2.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

4.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治理通货膨胀的主张上有何不同?

5.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涵义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