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万国缘

我的万国缘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记者站放在上海人行研究所,分管副所长是现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王华庆。我也因此和万国结缘,来往很多。万国的巅峰,在我的印象中是五周年庆典,在此前,万国曾邀请全国著名的10位作家,开展了“万国采访一日”活动。就在那次笔会不久,万国在花园酒店举行盛大的五周年庆祝会,当时的上海人行行长毛应梁和夏斌、陈浩武等见面。第二天,我得悉万国将受到惩处,并面临“破产”边缘。

我的万国缘

李济生

我1988年8月从《新闻报》调到《金融时报》上海记者站,当时证券机构的批设与管理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管理司负责,司长是金建栋,至今仍活跃在金融市场的如张育军、宋丽萍、聂庆平、万建华、朱从玖等当年都是该司的成员。上海记者站放在上海人行研究所,分管副所长是现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王华庆。我在上海财大是学贸易经济的,转到金融实属偶然,对证券也是陌生,完全是出于对新兴市场的一种热情与“万国”结缘,或者说是为管金生、王培君等这批创业者燃烧的激情所感染,以至于后来我成为老管说的“记者之首”,并非我业务水平高,可能是我身处央行机关报之故吧。我也因此和万国结缘,来往很多。

记得1988年在金融研究所资料室借一本几十页的讲证券的小册子,我是第二位借阅者,而第一位居然是朱小华(时任上海人行副行长)。1990年在无锡参加由万国证券举办的证券人员培训班,记得授课的有“联办”的章知方、人民银行的蔡鄂生(现银监会副主席)。记得我受邀到会,要请无锡当地的《华东信息报》等几位朋友到会报道,居然被他们婉言谢绝了。从无锡返程时,我与唐雄俊(资深金融家、上海社科院世经所所长)、杨小佛(杨杏佛之子、经济学家)同行,连唐老也对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不看好,最主要是感到市场参与者的层次不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并不像后来那么辉煌,在许多“正统”的人士,包括相当多的领导机关、企业中还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就是所谓“复辟资本主义”。

记得当时在人行内部,对万国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龚浩成、朱小华、罗时林几位行领导,金管处尉文渊、张宁和后来的王华庆等都是从改革的大局出发,对新生儿的诞生与成长抱着扶持、哺育的态度,哪怕是有些闪失。但也有部分领导有这样那样的担心,现在想来,也不能说这些同志反对改革、反对证券市场,也许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尤其是碰上管金生这种不那么容易驯服的“野马”,冲突势不可免,久而久之,甚至成为一种定见。

我记得一件小事,那是1989年,时任《金融时报》经济部主任的赵健来沪采访,我陪他去采访了管金生,回后他发表了一篇较长的报道,其中谈到,许多证券经营机构暂停营业,只有万国的点还在坚持。上海的一位处长拿着报纸气呼呼地来找我,说这是对上海主管部门的污蔑,还要和报纸打官司,云云。我只能一推了之。还有一次在一个研讨会上,尉文渊和管金生首先发言,对中国人民银行机关的一些官僚主义管理方式抨击甚多,使坐在台上的一位副行长气愤不已,与尉总和管总不辞而别。万国在初创时期凝聚了创业者的许多艰辛和难以告白的苦难,正像一场没有规则或说规则不明朗的比赛,内中滋味恐怕只有亲历者才能体味。

万国的巅峰,在我的印象中是五周年庆典,在此前,万国曾邀请全国著名的10位作家,开展了“万国采访一日”活动。我作为上海新闻界不多的代表,有幸参加了全程。苏童、刘毅然、范小青、贾鲁生、苏娅、李杭育、陈村等都参加了。就在那次笔会不久,万国在花园酒店举行盛大的五周年庆祝会,当时的上海人行行长毛应梁和夏斌、陈浩武等见面。事后,陈浩武笑着和我说,毛应梁行长一再与陈浩武说他是人行系统不可多得的研究人才,希望他重回人行系统,如湖北研究条件不足,可以调到上海来。浩武问我,你看我还可能回岸上吗?玩笑归玩笑,但反映了当时金融系统干部的一种普遍心态,证券比传统的银行更富挑战性、诱惑力,许多有“想法”的干部是以此为荣的。同样,不久后,夏斌调任深交所任总经理,当时我受邀参加他在深圳的上任仪式,刘鸿儒、江平、王波明、章知方、聂庆平等都参加了,我和《证券市场周刊》的方泉是为数不多的外邀记者。当时夏斌也是意气风发,不久居然“水土不服”,传说曾有人寄了颗子弹给他,可见当时证券市场已不完全是经济市场,而是政治市、风险市了。

5年后相当长时间里,我对万国的关注变得有些日常化了,因为证券市场每天日新月异,上海的金融改革全面铺开,银行、保险、信托、外汇,要报道的内容也多,我们这些金融记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天接到四、五个活动通知,难免会有取舍。记得有一天我在新锦江饭店从早茶吃到夜宵,可见忙碌。和管总见面也就少了,有一次和他说笑,见他比见市领导还难了。

让人难忘的是“327事件”后那几天。在交易所宣布“无效的8分钟后”当天晚上,我召集了中山证券等几十家“空方”机构的一次座谈会(就是后来香港报纸所称的“空军会议”),会后已很晚,但大家群情激昂,一致要求取消所谓“无效的8分钟”,并将会议纪要送达有关管理部门,当晚我们先到证交所,又到外滩的市政府,最后到康平路,直至下半夜才散去。

第二天,我得悉万国将受到惩处,并面临“破产”边缘。我得知在黄浦路交易所旁边一个办公室搞“协议平仓”,就匆匆赶去,只见尉文渊亲自督战,在一块黑板前用粉笔“对冲”。进入现场前,恰在外白渡桥边碰到一位东北大汉,正在与保安拉拉扯扯,大约是保安认为他资质不当,不允他进入,东北大汉大叫大嚷,我的身家性命已全押下,反正今天我干掉一个够本,干掉两个赚一个。真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几位保安慌不择路地闪开,我也一下意识到事态严峻,不禁为万国和老管担忧。

恰巧那几天,报社新任副总编徐耀中到沪,他是原新华社工交部主任,据说是某领导亲自点将调到《金融时报》任职,而且是戴相龙行长亲自到报社宣布的任命令。我欣喜万分,马上给管金生打电话,我认为徐总这种“白宫记者”是有条件直送内参给最高层的。那天管总很重视,还特地把陈敏叫来,我也期望能系统地把“327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但遗憾的是刚从工交上调来的徐总编对资本市场并不熟悉,对“327事件”以后的严峻性也无法真正理解,礼节性的对话持续不到半小时,便匆忙告辞。分别时,我感到管总有一丝遗憾,我也因而深以为憾!

李济生,曾任《金融时报》上海记者站站长;后任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秘书长,现已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