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庙群
牛首庙群,位于小坝南20公里处黄河东岸的牛首山上。因其主峰小西天(文华峰)和大西天(武英峰)南北耸峙,宛若牛首,故名。牛首山,北魏时称青山。唐代称大石山、回乐峰。宋时称金积山、黛黛岭。元以后叫牛首山、紫金山。牛首庙群,“野花啼鸟,足供往来耳目之玩;山光水色,可自游攀跋涉之劳”,“可与四方九华、普陀、峨眉、五台名山胜地,同其高深,灵感利济群生于无穷也”,被誉为“朔方名刹”。传说古时候,青铜峡里黄河中有一条性情残暴、十分凶恶的蛟龙,它在河里把腰一伸,黄河水便能掀起几丈高的恶浪,只要它一逞凶,就把黄河两岸全都给淹了。后来人们就铸造了一头大铁牛,重达十万八千六百斤,放在峡口的黄河里。这头牛得了李老君的点化,有了灵气,力大无穷。那条恶龙只要一作怪,大铁牛就和它打斗起来,直打得昏天黑地,恶浪腾空,后来那条恶龙终于被大铁牛打败了,把它顶成两截,扔出峡口。大铁牛就卧在岸边守望,天长日久,就变成一座山,人们叫它“牛守山”。为了纪念大铁牛的功劳,人们把“牛守山”又改作“牛首山”。明代副使齐之鸾诗《峡口吟》:
生犀饮河欲北渡,
海月互来首东顾。
冯夷举手挥神鞭,
铁角半摧河上路。
至今夜有水泣声,
罔象欷歔鬼奸露。
土人作渠灌稻田,
玄灵委顺不敢怒。
牛首庙群,分西寺庙群和东寺庙群两部分,共有寺庙44座,“寺庙以峦走向,沟谷形势,以石垒垣,伐木成栋”,东西相距10公里,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庙群之一。
西寺庙群 枕山面河,依山势而建,据《小西天碑记》署名“敬德重修”(敬德即唐初名将尉迟恭),“世传小西天,释迦牟尼尝会诸佛众生说法于兹,有《大乘经》存焉”。由此可以说明西天寺创建于春秋时期,重修于唐代初期。这里山峦层叠,草木葱茏,云海茫茫,变幻无穷,寺庙错落其间,景色秀丽,风光无限,“绿树啼莺和梵唱,寒泉引客看花游”,“雄阁飞来峭壁留,层峦高处最清幽”。古有“秀丽如芙蓉出水”的赞誉,明清时,这里作为宁夏景观,也有“牛首慈云”、“牛首飞霞”、“青峡晓映”之美称。过去的文人墨客登山游览,多有诗词赞誉。清代金蔚堂《牛首慈云》:
触石凌空布绵雯,
侧峰横岭共氤氲。
欲知法雨频敷处,
试看苍岩一段云。
俞益谟《西天古刹》:
塞上西天无与齐,
长空唯见白云低。
静中方识莲台古,
闹里谁将觉路题。
结室百年三藏裕,
闭关千日七情撕。
禅灯高照慈光普,
暮鼓晨钟醒世迷。
牛首山西寺庙群又分为4个群落。
西天寺庙群落 在文华、武英峰巅及其附近,有大西天、小西天、药王洞、三圣宫、清凉寺、地藏寺等。西天寺高耸于牛首山巅,大西天和小西天遥遥相望,构成犄角之势。
▲小西天寺
小西天坐落在海拔1791米的南峰,是牛首山最高峰。坐北向南,山门正面为一门二窗,整体造型呈尖桃式拱形,门顶有砖刻“小西天”三个大字,门上镶嵌砖雕“二龙戏珠”图案,字周围有青砖刻成的竹节花纹。门额有“鸣沙胡维祯薰沐叩书”的“佛海慈航”、“重光梵宇”、“云峰妙韵”等匾额。寺前砖联很多,其中门联为:“修福修慧可转金轮之地,积因积果当生华藏之天”。寺分两进,正殿塑有“西方三圣”像,两旁有十八罗汉,塑造了喜、怒、哀、乐、坐、卧、站、跪、诵、讲、念、唱、生、死、离、别等情状,罗汉神态各异,性格有别,栩栩如生,展示了工匠的绝技。两旁偏殿为和尚诵经修性之处。还有对联描绘了塞上江南的美景和牛首山险要的形势:“峰疑海外飞来天生福地供游聘,人到云间纵览日照银川敞画图”。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释迦牟尼三次路过此山会诸佛与众生说法讲经,还留《大乘经》藏于寺中。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从西边来了一个藏僧,路过此地,天色已晚,就在寺中住下。次日讲经直到黄昏,突然雷电大作,天空一片灰暗,“忽”地一道霞光从地下涌起,照得整个山头红光闪亮。不一会儿,那红光消失,但见一座宝塔屹立在山中。藏僧惊叹:“啊呀!这不是甘南塔吗,怎么飞来此处?”他急忙向寺僧打问:“这是什么地方?”寺僧答道:“此乃小西天呀!”藏僧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又过了几年,那藏僧把他译的经文在农历三月十五送到牛首山,山上各寺设坛迎接,从此,每年三月十五就成了牛首山庙会的时间。
大西天建在牛首山北峰顶,海拔1781米。寺分3进,有山门、正殿、后殿、斋房、前后两院组成。山门为三门两室,中门砖联为:“进这个门来要礼世尊要念佛号,从此条路去可到极乐可证菩提”。门上刻着“大西天”三个大字。正殿供奉如来,随侍菩萨左有文殊,右为普贤。后殿为阿弥陀佛。大西天北墙是一道画廊,绘有佛经故事,与两院砖雕、砖拱建筑物组成一个艺术群落,是宁夏境内难得的砖雕艺术精品。“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大西天寺,向南望去,层峦叠嶂,小西天寺即在眼前。东边不远处是清凉寺,脚下是地藏寺,远处广袤的原野,林木茂密,村舍隐现,黄河水电厂大坝横卧。西边近处山陡壁峭,黄河弯曲似满月开弓,河水在阳光照射下,水光晶莹,河水凝滞,岸边蒲草丛生。西北林深草密,鸟儿欢乐地飞翔嬉戏于林间,那便是库区鸟岛。环视左右,白马景色、广武风光,尽收眼底。每当晨曦初露、旭日东升之时,只见那万道霞光,透过紫红色的薄雾,似纱如绢地铺向山巅,被誉为“牛首飞霞”。那山峦便峰峰镀金,壑壑抹黛,远远看去,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随着太阳逐渐爬上山头,那蓝莹莹的山峰被薄雾淡云缭绕,显露出“重峦迭巘势攒云,崖阁参差映日曛”的景象。此时,祥云恰似绝代佳丽披着透明的轻纱向群峰展示她那“岭头苍翠千峰秀”的妩媚体态;继而那款款流云移动“半山居雾若带然”,仿佛是那妙龄少女的衣裙轻轻缠裹在那袅袅婷婷的柔躯上,显得分外妖娆而美不胜收。传说释迦牟尼在牛首寺讲经九九八十一天,佛祖离开时,将他随身携带的一只玲珑玉香炉留下作纪念。第二天,这只香炉便化作一只喷香兽,喷出烟气化作白云,从大西天峰腰间,顺着大寺沟,像一匹巨大绵长的斜铺布幔,缓缓地向云海中孤岛似的观音台山头流去,而那些露出云端的山头,又如点点小舟在慈云中航渡,似乎要把佛家引向西方极乐世界。然而慈云有时也变化万端,它时而如大海浪花层层堆积;时而像天山雪莲,开满碧空;时而似棉絮遍地,千堆万朵;时而似银鬃烈马,振鬣腾蹄;时而却又浓云滚滚,像灰暗的瀑布,直泻谷底。待到雨后初晴时,谷壑岚烟,云升雾腾,婀娜多姿;有时蓝山隐现,扑朔迷离,仿佛仙境梦幻。
河曲映日,每当夏日夕阳即将西下时,库区上空雾霭漫漫,微风拂面,山下环曲的河面上突然出现一种奇观:一条金黄色的光带横穿河中,形状、大小相似的3个太阳,呈“品”字形,在水中晃动,极似金蛇逞凶、玉盘落水,时至日落才渐消失。观之令人心旷神怡,看后仍觉余兴未尽。再向寺僧询问,也说:“西边河面经常在临近傍晚时出现金黄色的光带,如同河上搭起的金桥,时而一片光团,时而是一长串太阳,时而又是‘品’字形的3个太阳”。近年来,一些专门工作者在每年4月下旬至8月,在大西天、地涌塔、净土寺等处,时有发现,将此景称之为:“河曲映日”或“牛首佛光”,可与“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峨眉佛光”等自然奇景相媲美。考之于文献,明万历年间,李蕡《重修牛首寺碑记》中记载:“有时而现灯河曲,天花散彩,遇之者恒以遭际难逢。”明崇祯六年(1633年),牛首山立《重修药王殿施茶碑记》又载:“下则河放毫光,常相照应。”清代王永佑、赵廷桂诗《河带晴光》:“天际奔流到此平,日华摇浪色精莹。”“金蛇倒掣鱼龙伏,素练横披水石明。”“晴光带青廓,金电掣流黄。”由此看来,“河曲映日”古已有之。各方游客,如有雅兴,不防到此一饱眼福,定会使你乐而忘返!
万佛阁庙群落 在牛首山西麓,站在小西天向西俯视,只见几座小山脊像莲花瓣一样向四面张开,中间交汇处如花的山峰叫莲花埂,而万佛阁就在莲花瓣中间的香椿沟中。相传很久以前,牛首山上住着一个积翠仙子,她决心要用九彩云霞绣出一千朵莲花。当她绣到999朵时,不慎把绣花针掉到小西天下面一块大石头上,顿时火星四溅,碎石乱飞,待石头落地后,竟如同莲花瓣一样把个小西天包围了起来,正好凑成了一千朵,后来人们把小西天就叫做莲城了。清代姚元之诗:
明霞为饰封白云,
牛首山峰峦障重。
欲向青天数花朵,
千朵莲花来围成。
清代还有一首《书万佛阁西壁》:
性癖躭幽兴,
此来慰素情。
云隈真佛国,
翠嶂似莲城。
涧底泉双出,
峰头月半明。
凭栏一眺望,
襟袂有余清。
万佛阁建在莲花埂半山腰的平台上,第一层是青砖窑洞式建筑,在窑上建起两层出檐挂瓦楼阁,小巧玲珑,阁中因塑有大小佛像近万件,故称万佛阁。佛教信士认为:人们有48个愿望,因此便把登阁台阶修成48级,这是祝愿人们登阶能达到吉祥如意,所以万佛阁也叫吉祥寺。俞益谟有诗《阁绘万佛》:
丹岩翠壁倚青山,
登阁须将小意攀。
幽刹人稀来野鹤,
崇堂像丽自庄颜。
日沉更挂琉璃罩,
风微时敲玉佩环。
聚散浮云无定着,
听经龙去又飞还。
万佛阁旁是香椿沟,椿树茂盛,香气萦绕。从万佛阁经莲花埂向上登小西天,羊肠小道叫刀山岭,是很奇险的。据说当年康熙访宁夏,游了万佛阁,还想吉祥如意地登上小西天,瞻仰宁夏锦绣山川,以展示其雄心壮志。不料越攀越陡,手足并用爬行在刀尖之上。这刀山岭石头壁立,如同石刀刺向青天,路有尺把宽,手攀脚踩,来回调换手脚位置才能向上,还不敢东张西望,因为两边都是万丈深渊,白云在脚下飘浮,山也似在晃动,加之山谷中劲风一吹,更觉山欲倾倒,吓得康熙毛骨悚然。往前爬吧!手脚发软,浑身打颤,心跳也加速,没了信心和力量;向后退吧!下山更比上山难,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谷而粉身碎骨。他左思右想别无良法,只好稍事歇缓后,镇定神思,鼓足勇气,“脚力尽时山更好”,最后终于登上山顶。刀山岭险且险矣!但万佛阁的寺僧们却泰然地说:“我们住的是莲花埂,走的是刀山岭”。过去朝山,年逾花甲的居士们从此登山,愿力所使,还要背两块砖上山呢!
在万佛阁南侧不远处还有金牛池,因山被云雾遮绕,加之夏天雨水汇集,故而池水永不干涸。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庆王朱栴有一天带随从来此游玩,远见一头金牛在池边饮水,待他们临近时,金牛突然跳入池中,等了半天也没见它浮出水面。此时这伙人走得人困马乏,干渴难忍,便涌到池边猛喝,池小,人马众多,任凭怎么猛喝,池水仍不见下降。庆王等感到惊讶,便向池中作了三个揖。顿时,池中浪花飞滚,一头金牛从池中冒了出来,向庆王点了点头,“哞”的一声长鸣,复又沉入水中,一会儿水平浪静,再没看见金牛的影子。在场的人都称此池为神池,庆王随即封这个池为“金牛池”,并让韦州铁匠按人们记忆的形象,用铜铸了一头牛,安放池旁,还盖了一座金牛寺,以示纪念。康熙年间,中卫知县黄恩锡有诗《登牛首山寺》:
英华文武翠相连,
并峙兰峰壮九边。
法藏经储千佛阁,
禅宗名擅小西天。
池留幻迹金牛隐,
地涌灵光宝塔悬。
览胜不辞登绝巘,
欲凭愿力洗尘缘。
现在寺已不存,池水依然清甜甘冽。
万佛阁周围还有观音殿、滴水寺、三教堂、睡佛寺、净土寺等。
▲地涌古塔
地涌塔寺庙群落 地涌塔是佛教黄教派寺庙,位于牛首山西坡的南北呈八字形的两条小山交汇处,与地藏寺、龙王庙呈三足鼎立,远望如同“人”字形。黄教,是喇嘛教派之一,因该派喇嘛戴黄帽,故俗称“黄教”。而喇嘛教又是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中国的藏族、蒙古族地区,信奉藏传佛教。地涌塔,塔底为方座,直径约6米,塔的二三层为莲花八角形,塔身为喇嘛式宝瓶状砖塔,塔刹为平顶,高约20公尺。塔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据《重建地藏寺碑记》记载:此塔重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此塔因“地涌灵光宝塔悬”而得名。其信士主要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等地的蒙古族佛教徒。1993年,他们又在附近重建一座白色喇嘛佛塔。清俞益谟《地涌浮屠》诗:
香刹初开日半辉,
凌霄古塔自巍巍。
法华谛演中原少,
舍利光含化外稀。
七级清高云独立,
两河倒泻水皈依。
西来共指虚空色,
面面灯传照不归。
极乐寺庙群落 极乐寺,民国5年(1916年)重修。山门坐东向西,进深8米,高2米,宽1.2米。寺分大殿、禅房两院。大殿塑“西方三圣”像,中塑阿弥陀佛,两旁塑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有殿堂房舍近百间。常住居士多,食宿条件好,每年庙会时,香客游人最多。近处还有观音台寺。
观音台寺,在极乐寺南,海拔1357米,站在寺中向北遥望,大寺沟又深又宽,有时沟内云雾迷漫,云海流动,观音台寺颇似一叶小舟向西天寺航渡。进入山门后,向东拾级登高50米,便进入潮音古洞,洞门从北向南,有一副砖雕对联:
南海长春弥漫大千世界
西方捷径流传不法二门
走进了8米深的洞底,再上13级台阶,便进入大殿正院,洞顶建有韦驮殿。再登11级台阶,就到正殿,殿门上方砖刻“西夏普陀”,左刻“人无依佑”,右刻“法无慈船”,大殿中塑释迦牟尼、文殊、普贤3大菩萨。两边建有“静养”、“慧修”两个禅房。
观音台寺将寺、殿、洞的建筑因地制宜,错落有致,严谨齐备,这种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在牛首寺的建筑中可谓一绝。
在西寺众多寺庙中,值得一提的是“黑驴神寺”。遍历中华名山大川,千百年来,为神灵、圣贤、名流盖庙修庵、立祠建堂,已属见惯,在一些城镇为牛马盖庙也不足为奇,而在牛首山西坡上出现了黑驴神寺,却甚为罕见。原来牛首山山高崖陡,有的寺庙吃水要靠人背肩挑。一天,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头黑驴,僧人精心喂养多日,不见主人来找,于是就用黑驴去驮水。后来,这驴不用人拉或赶,每天驮桶到黄河边上站定,等待过路的行人把水装满后,它又自动盘山而上返回山寺,一年365天从不间断,也不迷路,就连山间的豺狼虎豹也不敢袭击它。寺僧们都说它行善修成了正果,更加精心喂养,把它当神物一样。过了不知多久,神驴老死了,僧人们便把它埋在了山坡上,并化布施盖了黑驴神寺作为纪念。
极乐寺庙群落还有大鸿庵、小鸿庵等寺庙。
东寺庙群 坐落在海拔1300米的牛首山东北麓,寺建在东寺沟两边的山上。以金宝塔寺为中心,从东向西,有元宝坟、晴峰寺、保安寺、舍身崖、苦工庙、药王殿、睡佛洞、还魂堂、观音堂、极乐寺、娘娘庙(即赵家寺)、大鸿庵、太阳宫、无量殿、三佛殿、普光寺(即泗莲庵)、西方境、龙泉寺、十王殿、古佛台等20座寺庙。
元宝坟 据说是一个蒙古王爷来此朝山去世后的埋葬地。
保安寺 现存明、清时期两道碑刻:明弘治五年(1492年),宁夏将军李俊等捐资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再次重修。
舍身崖 在保安寺西北面,有一个悬崖,高出沟底100多米。据说从前,有个身怀六甲的妇女上山还愿,祝婆婆健康长寿。不料骑的驴让狼吃了,小叔子只好随她上香拜佛,谁知在保安寺里她腹疼难忍,出得门来,把娃娃就生下了。产妇在众人面前生娃娃羞愧难当,加之赖以助耕的老驴没了,思来想去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把大衣襟揭起来往脸上一蒙,纵身跳下了悬崖。小叔子忙伸手去抓,只撕下了一块后襟。众人很同情,便和小叔子去找,走遍了沟沟洼洼,也没发现产妇和孩子的尸体。小叔子哭着转回家来,到家一看嫂子母子安康,十分奇怪,问她是怎么回事。嫂子说:“我往下一跳,便什么也不知道了”。原来是山神爷见这个农妇十分孝顺婆婆,就双手托起她并送了回来。
西方境 坐南向北,庙门上有两副砖刻对联,其中一副是:
佛法无边普渡众生离苦海
玄机妙至广化世人出迷津
观音堂 观世音,即观世音菩萨,因唐人避“世”字,略称观音。佛经说此菩萨面目和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普济众生,可示现三十三身。观世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但在南朝后,为更好地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产生女身观音像。通常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
传说她是妙庄王的女儿,名妙善,为救她的父亲而死,死后复活于浙江普陀山附近的一朵莲花上,因此,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后来,她拜元始天尊门下学道,得道成仙,成为指点迷津,救苦救难,教化世人的慈航道人,所以道观中也敬她为神道。后兴释门,到西方极乐世界修炼超度,成为慈悲为怀、救助众生的观世音菩萨。据说,观世音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接班人。
无量殿 在太阳宫东侧,殿中主要供奉的是无量天尊,也叫无量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威镇北方的真武大帝。真武,本名玄武,到宋代,真武被人格化了,成为道教大神。为避免赵宋所谓的始祖赵玄朗的忌讳,改玄武为真武。那时,人们将天空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以此来证四时,辨九州,定方位。又将二十八星宿分为东南西北四区,各有守护之神。也就是东方之神青龙,南方之神朱雀,西方之神白虎,北方之神玄武,人们对北方神玄武更加崇拜。无量是指天地无限。传说无量佛是西湖太子,为了要修心念佛,连太子也不做了,到无量山修成正果,就是现在的无量佛。无量殿中,中间供奉无量佛,在他左边供奉看管火的火帝真君,右边供奉着管雷电的雷祖。
普光寺 原名泗莲庵,创建于汉唐,2002年重建。据重建碑记载:传说释迦牟尼到此讲经说法,洒下的甘露水化作东寺沟的六眼甘泉,泉水永不干涸,润泽着附近佛寺。有一个游子得眼病,求名医久治不愈,因夜宿此寺,梦见一个金身菩萨坐禅,这游子便忙叩拜。佛曰:“我是眼光佛,因你前世与佛有缘。今眼病不治,我候你早脱疾苦,你西去一百步,有一口龙眼甘泉,擦洗七七四十九天,你的眼病就可痊愈。”说罢,佛就不见。游子从梦中惊醒后,遵照眼光佛的话,到百步之外的西边,果然有一个水泉,水温而甘甜,洗四十九日,眼病除去。
▲普光宝寺
游子深感佛法无边,就削发为僧,建佛殿,塑眼光菩萨,终日焚香诵经,晚年圆寂于牛首山的普光寺中。
龙泉寺 在西方境对面不远处的崖壁下,泉水冬夏常涌,被誉为“圣水”。
东寺牌坊 2004年10月建成。吴怀章撰牌坊联云:
丹岩积翠香烟缭绕显圣灵
慈航普渡凡尘尽释济众生
横额为:西方灵境。
牛首庙群,在“文革”中损失惨重。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间集资,庙宇陆续修复。每逢三月十五前后,附近各县市和银川、内蒙等地的善男信女,云集于此,朝山拜佛;各方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