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摘要
杭州市上城区金融办
近年来,上城区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主动接轨杭州市“一核两带三圈三园多点”的金融发展规划,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确立“厚重文化、精致空间、高端产业、人性交通、品质生活”的发展目标,走产业高端化之路,将金融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现“金融强区”战略目标。
一、金融业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1.上城区金融业在全市的地位
2010年底,杭州市有各类银行46家,其中上城区有22家,上城区已是杭州主要的金融集聚区块之一。区块内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四大行业的省市以上区域总部已达33家。2010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18.4%,高于全市10.2%的平均水平。2010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6%。
2.金融业结构布局逐渐完善
全区现有金融类企业200余家,其中各类银行经营机构110家、保险27家、证券期货25家、典当信托16家、风投创投企业42家,金融服务业的结构布局逐渐完善。
3.金融业集聚发展趋势良好
全区金融业的发展主动接轨杭州市“一核两带三圈三园多点”的规划布局,积极发展“西湖国际专业金融区”和“吴山景圈投资基金集聚区”。
4.金融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对接省财政出台“金融机构营业税环比增收部分按20%比例奖励给所在地政府”政策,全区积极配套跟进,对新设立的金融机构总部及高级管理人员分别在项目补助、购房补贴、企业服务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
(二)发展优势
1.历史文化优势
上城区金融历史源远流长,南宋榷货务、清代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旧中国的“南四行”,均在上城落户发展。自古繁华的中山中路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民国36年(1947)短短40年间,先后出现过80多家不同名称的银行。
2.区位优势
杭州市正在着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作为主城区,一方面是钱江新城金融核心区的接轨区,同时也是“两带一圈”(即庆春路、延安路和吴山景圈)的所在区之一。
3.产业联动优势
全区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五主产业”,即现代商贸服务业、大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及其衍生产业、精品房地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副产业。
(三)存在问题
(1)业态布局不够合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2)高端人才缺乏,支撑金融业发展乏力。
(3)总部经济不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4)外资金融机构较少,对外开放程度相对不足。
二、金融业规划背景分析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机遇
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将杭州定位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杭州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利于吸引金融机构集聚。上城区作为杭州的主城区,应在上海金融政策溢出效应和创新示范效应下,进一步提高金融业的发展能力、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省市“十二五”金融发展要求
《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提升发展“金融强省”的总体目标。杭州市也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
(三)上城区经济全面转型升级要求
针对上城区地域空间狭小的现实,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是全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区域竞争中抢占产业制高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四)城区间金融业合作竞争的要求
发展全区金融业,需要在大杭州金融体系中找准定位,积极主动对接,与其他城区形成互补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和《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建设“金融强区”这一战略目标,以建设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区、中小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为重点,以玉皇山南国际金融园为主要集聚平台,打造“吴山景圈投资基金集聚区”;以庆春路、解放路、西湖大道、延安路及周边商务区为平台,构建金融集聚带,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样化金融产品,积极打造“西湖国际专业金融区”,使上城区成为浙江财富管理中心的核心区,在全省金融业“两个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发展原则
(1)顺势呼应的原则。
(2)内提外引的原则。
(3)互补共建的原则。
(4)品牌提升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到2015年,实现全区金融业增加值164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0%和35%,金融总体实力明显提升。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十二五”期间增加上市企业3家,培育市级上市后备企业5家。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十二五”期间新增省级金融分支机构或其他总部3家;有一定知名度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增加30支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增加5家,金融集聚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中小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集聚。
四、金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玉皇山南国际金融园建设
“十二五”期间,积极组织实施玉皇山南“一网(主体路网)、一房(安置房)、一链(历史文化景点链)、一园(国际金融区)”建设。
(二)营造适合金融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优化发展布局,推动各功能区科学合理开发、组团式发展,实现金融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布局的有机契合。
(三)推动楼宇更新改造工程
围绕湖滨、吴山、城站及沿江等重点商务区,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楼宇建设,促进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精心打造一批金融楼宇。
(四)推进上市公司发展
进一步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及时调整、充实、扩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
五、金融业态的空间布局
未来五年,上城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应主动接轨杭州“一区两带三圈三园多点”的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一园两区”,即玉皇山南国际金融园、吴山景圈投资基金集聚区和西湖国际专业金融区。
(一)玉皇山南国际金融园
(1)区域范围。
(2)环境特点。
(3)集聚模式。
(二)吴山景圈投资基金集聚区
(1)区域范围。
(2)环境特点。
(3)集聚模式。
(三)西湖国际专业金融区
(1)区域范围。
(2)环境特点。
(3)集聚模式。
六、金融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区金融工作办公室,作为区政府直属常设机构,加强力量,明确职责,切实承担全区金融业发展的服务协调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
统筹运用财税政策,组合运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环保、价格等政策,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政策体系。
(三)实施金融人才战略
建立金融业发展专家咨询库,聘请金融领域专家为上城区金融业长期发展及战略规划提供咨询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订金融人才引进计划,着力解决全区金融人才的短缺问题。
(四)强化宣传和招商
开展宣传推介和专题招商,争取省市金融办支持,积极组建浙江省股权投资研究中心并落户上城区。加大杭州“投资基金集聚区”和“西湖国际金融专业区”的对外宣传,提升对外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