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一词,远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主要指对收支的计算和记录,也有考核的意思。会计作为一项计量、记录和考核收支活动的管理工作,久已有之。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会计记录、计算和考核的内容及范围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与之适应,人们对会计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会计理论的引进,人们对会计概念又有了新的认识。现代会计理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会计实践活动生产的不是物质,而是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决策和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会计所生产的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或称为财务信息;把各种数据转化成会计信息必须经过一系列相互配合的程序和步骤,组成一个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系统。会计本质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
现代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有两个子系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在会计主体之内旨在向会计主体外部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具体说即通过定期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向与会计主体有经济关系的外部组织或个人提供服务。它是从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出发,集中通过各种财务报表来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这种以生成财务报表为中心的会计就称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则侧重于向经营者和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旨在进行经营规划,加强管理,从而作出预测和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不只是提供历史信息,而更要提供为反映和控制现在、预测和规划未来的信息。管理会计既要利用财务报表的资料,又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料,以确保经营管理任务的完成。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会计的职能具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会计职能是会计目标提出的客观依据。会计目标及作用不能超越、脱离会计的职能。现代会计的职能具有:反映经济活动、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参与经营决策、预测经营前景等五项职能。
(一)反映经济活动
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的一个基本职能,也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运用价值形式对生产过程进行综合反映。现代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其基本使命。就财务会计来说,它应反映会计主体在经营过程中的整个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经营成果。尽管所反映的各种经营活动已经成为过去,而且也无法改变,但通过真实、可靠及时地予以反映,这些历史信息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尤其对于决策者是必要的。就管理会计来说,它主要反映会计主体内部有关经营、理财以及投资方案及其经济利益评估等的状况,即反映现在正在进行和预计将要进行的经济活动。因此,它主要提供各种预测信息。
(二)控制经济活动
控制是指通过监督、调节、运筹、支配等,把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社会及会计主体所要求的轨道,并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会计控制职能是会计本质的重要表现,它主要从价值运动的角度,通过计划、预算或制订目标,并组织实施,将实施结果与计划、预算或目标相比较,进行总结评价。财务会计以提供历史信息为主,因此,反馈控制是财务会计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管理会计所制定的目标、规划和各种备选方案,同各项决策最为相关,因而,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必要信息。但无论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必须通过信息的输出,然后由决策者决策后表现其控制职能。
(三)评价经营业绩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实物形态看,即是投入一定的原材料和人工后产出成品。而原材料有多种多样,原材料之间以及原材料和人工之间由于它们都是不同质的,难以相互比较,因此,无法进行经济核算。财务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尺度,把企业的投入统一转化为价值形式,使人们能够计算经济效益。就是说财务会计通过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揭示会计主体的财务变动情况和最终经营业绩,并通过分析财务报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
(四)参与经营决策
决策指决策者从各种备选方案中挑选出认为最佳或较佳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南,并把它付诸实施。广义的决策可以理解为收集数据、提供信息、讨论各种备选方案,直到最后作出选择最优方案的全过程。会计提供信息的过程当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旨在收集数据和提供财务信息的现代会计具有参与决策的职能。
(五)预测经营前景
预测是指根据历史和当前的各种信息,对未来事态进程作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财务会计中具有预测价值的历史信息可以预测经营前景;管理会计则以未来资金运动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对未来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并加以规划。
三、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就是会计目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或结果。会计活动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会计主体乃至国家宏观经济效益。因此,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建立并发展的基础。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中心内容。因此,会计信息提供的对象,提供会计信息的必要性,提供会计信息的内容,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就构成了会计目标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信息提供的对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很多,从对象来说,可分为会计主体内部信息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从内部来说,有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职工等;从外部说,有会计主体投资者、债权人、会计主体、供货者、有关政府部门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和一般公众等。我国《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应定期向投资者、债权人、有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二)提供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一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和控制。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某项决策之前,需要对会计主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解和评价,如会计主体的经营能力、经营业绩、偿债能力等,通过对会计主体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分析预测和评价,以便作出投资等各种决策。
(三)提供会计信息的内容。现代会计提供信息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会计主体资产方面的信息,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以了解会计主体资产总量及比重、表现形态及数额等情况;(2)提供拥有资产来源的信息,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了解投资者权益的多少,债务情况如何;(3)提供收入方面的信息,以了解资本运动中现金流入量,安排财务收支;(4)提供成本费用方面的信息,了解现金流出量,确定经营成果;(5)提供经营成果及分配方面的信息;(6)提供投资者权益的信息,即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资产。根据经营管理的要求,当前应主要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四)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会计目标还应明确以什么方式提供会计信息。主要的方式有会计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及附注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国际惯例,应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为对外报告的主要报表。就村合作经济组织而言,应提供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和收益分配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