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的分类
1.原材料及主要材料。
2.辅助材料。
3.修理用备件。
4.外购半成品。
5.燃料。
6.包装材料。
二、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归集和分配
1.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和主要材料,通常分产品领用,专门设有“原材料”或“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2.对于由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原料和主要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是按产品的重量比例、体积比例分配。如果难于确定适当的分配方法,或者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不易取得,而原料或主要材料的消耗定额比较准确,可以按照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1)定额消耗量分配法。
(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消耗定额是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数量限额。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数量,费用定额和定额费用是消耗定额和定额消耗量的货币表现。
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程序有两种:按材料定额消耗量分配材料费用;在各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的种类较多的情况下,为简化分配计算工作,可以按照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材料实际费用。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这种计算程序是先按材料定额消耗量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的材料实际消耗量,再乘以材料单价,计算各产品的实际材料费用。这样分配可以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进行材料消耗的实物管理。但分配计算的工作量较大,为了简化分配计算工作,也可以按材料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
按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材料实际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3.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材料,也同样直接或分配后计入某种产品的“原材料”成本项目。分配方法有:
(1)对于耗用在原料及主要材料上的辅助材料,应按原料及主要材料耗用量的比例分配。
(2)对于与产品产量直接有联系的辅助材料,可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
(3)在辅助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可按照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辅助材料费用。
4.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所属明
细账借方的相应成本项目。
5.用于基本生产车间管理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账户的借方。
6.用于厂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
7.用于产品销售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的借方。
原材料费用的分配通过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和有关资料编制。
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后,可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二)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1.在燃料费用比重较大并与动力费用一起专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应增设“燃料”一级账户,并将燃料费用单独进行分配。
2.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借方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3.车间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辅助生产消耗的燃料费用、厂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进行产品销售消耗的燃料费用等,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的费用(或成本)项目。
4.已领用的燃料费用总额,应记入“燃料”账户的贷方。
(三)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费用是低值易耗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的价值。由于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较低且容易磨损,使用期相对较短,因此对低值易耗品费用可以按规定的摊销方法进行分配与核算。现行的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有三种:一次转销法、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企业根据各种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的摊销方法。采用一次转销法时,将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价值一次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的成本费用。采用分次摊销法时,将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价值先记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再在预计的受益期内分期均衡地进行摊销并计入各期的成本费用,报废处理与上述方法相同。采用五五摊销法时,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先将一半的价值计入当月的成本费用,报废时再将另一半价值扣除残值后计入报废当月的成本费用。
当期发生的低值易耗品费用,按低值易耗品的用途确定成本费用的项目。为生产产品而直接耗用的,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属于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属于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先计入“制造费用”账户,再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
三、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一)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
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每月支付动力费用的日期基本固定,而且每月付款日到月末的应付动力费用相差不多,将每月支付的动力费用作为应付动力费用,在付款时直接借记各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一般情况下要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即在付款时先作为暂付款处理,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月末按照外购动力的用途分配费用时再借记各成本、费用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冲销原来记入“应付账款”账户借方的暂付款。“应付账款”账户借方所记本月所付动力费用与贷方所记本月应付动力费用往往不相等。如果是借方余额,为本月支付款大于应付款的多付动力费用,可以抵冲下月应付费用;如果是贷方余额,为本月应付款大于支付款的应付未付动力费用,可以在下月支付。
(二)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该单独地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在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计算;在没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可按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工时比例、定额耗电量比例分配。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通过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进行。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应单独地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和借方;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动力费用,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未专设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费用,则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应根据有关转账凭证或付款凭证记入“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如果生产工艺用的燃料和动力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和动力费用,可以分别记入“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作为原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核算。
一、人工费用简述
(一)工资及工资总额
工资是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是企业对职工在工作中使用知识、技能、消耗时间、精力等而给予的一种补偿。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与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应付工资的计算方法
1.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职工工作时间支付的劳动报酬。计算计时工资的依据是企业劳动部门提供的反映职工工资级别及工资标准的“工资卡”和反映职工出勤情况的“考勤记录”。
计算计时工资的方法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
(1)月薪制。按月薪制计算计时工资,不考虑当月的实际日历天数,职工只要出全勤,就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如有缺勤,按规定标准扣薪。故称为“扣缺勤法”,又叫“倒扣法”。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应扣工资
缺勤应扣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应扣比例
月工作天数通常有两种确定方法:
①按月平均日历天数计算,即每月30天。按月工作日30天计算日工资时,对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均作出勤处理;对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均作缺勤处理。
②按月平均实际工作日数计算,即每月20.8天[(365-104-11)/12≈20.8]。按月工作日20.8天计算日工资时,无论出勤或是缺勤均不考虑双休日与节假日的因素。
缺勤包括旷工、事假、六个月以内的短期病假和超过六个月的长期病假。缺勤应扣发工资的比例如下:旷工扣发比例企业根据管理需要自行确定,事假按日工资的100%扣发,病假扣发比例如表3-1所示。
表3-1 企业职工病假工资扣发比例一览表
[例3-1] 职工李军工龄7年,月标准工资为627元,本月请事假6天(其中双休日2天),病假2天(其中节假日1天),计算应付李军的计时工资。
①按月工作日30天计算
应付计时工资=627-6×20.9-2×20.9×10%=497.42(元)
②按月工作日20.8天计算
应付计时工资=627-(6-2)×30-(2-1)×30×10%=504(元)
(2)日薪制。采用日薪制计算计时工资,按职工的出勤天数和日标准工资计算应付工资,如有病假按病假期间应发工资比例加计应付工资。故称为“出勤工资累计法”,又称“顺算法”。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出勤天数×日工资+病假应发工资
病假应发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病假应发比例
[例3-2] 承例3-1资料,假定当月日历天数为31天,其中有8天双休日和1天节假日,考勤记录表明,李军本月出勤天数为17天。采用日薪制计算应付李军的计时工资如下:
①按月工作日30天计算:
应付计时工资=(17+6)×20.9+2×20.9×90%=518.32(元)
②按月工作日20.8天计算:
应付计时工资=17×30+1×30×90%=537(元)
对计时工资,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就全年而言最终结果是相同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2.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
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产品质量和单位计件工资标准计算的劳动报酬。企业计算计件工资的依据是产量记录和单位计件工资标准。计算计件工资的产品数量包括合格品数量和生产中因材料质量问题形成的废品(料废品)数量,不包括在产品生产中因工人的过失而产生的废品(工废品)数量。计件工资的计算包括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和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个人计件工资是按个人完成的产品数量和单位计件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个人计件工资计算的公式是: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对需要两人以上共同生产产品的计件工资,要采用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程序及相关公式如下:
①计算集体计件工资,计算公式与个人计件工资计算公式相同。
②计算集体计时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算公式如前所述。
③计算计件工资分配率。
④计算每人应得计件工资。
某人应得计件工资=该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分配率
3.其他应付工资的计算
其他应付工资包括奖金、津贴与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奖金计算在各个企业各不相同,通常采用奖分制计奖或通过一定标准评定奖金。津贴与补贴按国家或企业制定的标准确定。双休日或节假日加班,按国务院规定标准计算加班工资。其他时间加班不足8小时为加点,采用计件工资制企业的工人加点,其加点工资仍按计件工资计算,采用计时工资制企业的职工加点按下列公式计算:
加点工资=加点时数×小时工资率
日工资计算如前所述。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对职工非劳动时间所支付工资,如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期间,女职工的产假期间,因工受伤治疗休养期间,职工外出学习、参观、进修、开会期间等所支付的工资,可视同出勤处理。
对职工个人而言,上述各项应付工资额相加之和,即为应付给职工的工资金额。对整个企业而言,每个职工的应付工资金额相加之和,即为应付工资总额。
(三)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的计算方法
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计提的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费,均由企业按国家规定的比例进行计算提取。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要按规定交纳给社会劳动保障机构及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费按规定处理。上述各项的计算比较简单,只要以工资总额乘以规定比例即可。
二、人工费用分配与核算
(一)工资费用分配与核算
月度终了时要计算出全体职工的应付工资,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在工资费用的受益对象中进行分配。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由各种产品负担;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由各辅助车间的劳务或产品负担;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由制造费用负担;从事基本建设工作的人员工资由在建工程负担;销售人员的工资由销售费用负担;企业福利机构(如幼儿园、托儿所等)工作人员的工资由职工福利费负担;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由管理费用负担。对工资费用进行分配,主要是解决生产工人的工资由何种产品负担的问题。
1.计时工资分配与核算
在计时工资制的企业中,将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工人工资计入产品成本有两种方法:只生产单一产品的车间,将生产工人工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车间,将生产工人的工资分配后计入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对工资费用进行分配的分配标准如前所述,一是定额工时;二是实际工时。以实际工时为标准分配的结果比较合理,可以将产品负担的工资费用与劳动生产率相联系,劳动生产率提高,实际工时下降,使负担的工资费用相对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实际工时增多,使负担的工资费用相对增加。在同时生产几种产品时,准确取得实际工时记录比较困难,也可以按产品的定额工时分配工资费用。
分配工资费用的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工资费用=该产品实际(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工资发放的核算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说明,从略。2.计件工资分配与核算
由于计件工资制只适用于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计算,因此,计件工资的分配只涉及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分配。无论是个人计件工资还是集体计件工资,都能够分清受益产品,可以将计件工资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对生产工人的奖金、补贴、津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比照计时工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后,再计入各产品的成本之中。计件工资制下工资费用分配及会计处理类同于计时工资制下的工资分配及核算,不再举例说明。
(二)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的核算
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的核算包括计提的核算与交纳的核算,在本教材中只说明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计提的核算,因为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成本费用的处理相关。
企业按规定标准计提的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及工会经费等,计提后要由各个工资费用受益对象承担,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将工资费用分配表与社保及其他费用分配表合并,编制“人工费用分配表”,其格式不作介绍。
一、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1.折旧计算方法
我国目前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是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或工作时数)法。此外我国会计制度还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
应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每月折旧额按月初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即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算折旧,从下月起计算折旧;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算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折旧的计提范围,未使用和不需要的固定资产,以及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是自有固定资产)不计算折旧;房屋和建筑物由于有自然损耗,不论使用与否都应计算折旧,已经计足折旧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算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计折旧,其未计足折旧的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2.折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折旧费用的分配一般通过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折旧费用一般应按固定资产使用的车间、部门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在明细账中记入“折旧费”费用项目)。折旧总额应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其他费用支出的核算
其他费用是指除了前面所述各要素以外的费用,包括邮电费、租赁费、印刷费、图书资料报刊办公用品订购费、试验检验费、排污费、差旅费、误餐补助费、交通费补贴、保险费、职工技术培训费等。这些费用应按照发生的车间、部门和用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等账户。
一、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一)辅助生产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
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提供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以及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被称为辅助生产费用。为生产提供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产品和劳务所耗费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构成该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成本。
(二)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两个方面。
二、辅助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辅助生产费用按照辅助生产车间以及产品和劳务类别归集的过程,也是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计算的过程;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为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作准备,因为只有先归集起来,才能够进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的。该账户一般应按辅助生产车间,车间下再按产品或劳务种类设置明细账,账中按照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立专栏进行明细核算。辅助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进行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有两种,相应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设置方式也有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归集的程序不同。其一,在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应先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将其转入相应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从而计入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其二,在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而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因而不需要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单独归集,而是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1.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的情况
(1)对于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设有专门成本项目的辅助生产费用,如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等,发生时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相应成本项目的借方,其中直接计入费用应直接计入,间接计入费用则需分配计入。
(2)对于未专设成本项目的辅助生产费用,发生时应先计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归集,然后再从该账户的贷方直接转入或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
2.不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的情况
“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明细账内按若干费用项目设置专栏。对于发生的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可直接计入或间接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以及所属明细账的相应费用项目。辅助车间发生的各种费用作如下会计处理:
三、辅助费用的分配
辅助费用的分配就是将归集的各辅助生产成本在其收益对象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到各受益单位或产品上去的过程。分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影响到基本生产产品成本、经营管理费用以及经营成果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是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关键。
由于辅助生产车间既可能生产产品又可能提供劳务,对于所生产的产品如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等,应在产品完工时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货方分别转入“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账户的借方;对于所提供的劳务作业如供水、供电、修理和运输等所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通常于月末在各受益单位之间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后,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造工程”等有账户的借方。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通常采用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将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产品、部门,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消耗的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正确程度不高,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不提供产品、劳务或提供产品、劳务较少的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受益单位应分配的劳务量=该劳务费用的分配率×该受益对象耗用的劳务量
2.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的特点是在分配费用时,首先将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然后重新确认辅助生产车间待分配费用,之后再将费用按直接分配法在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这种方法的关键环节是在交互分配后重新确认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劳务量=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量×交互分配前的劳务单位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该受益对象耗用的劳务量×交互分配后的劳务单位成本
3.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是企业首先制定辅助生产车间单位劳务的计划单价,并按计划单价计算各受益单位应负担的计划费用,然后计算各受益单位调整后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差异,再将差异按照直接分配法在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也可以将差异全部转入“管理费用”。这种分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4.顺序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是将各辅助生产车间按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其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在接受了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后,再对外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5.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的特点是运用辅助生产车间待分配的费用与所提供的劳务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列方程,以求解辅助生产车间单位劳务成本,进而求得各受益单位应负担的费用金额的数学方法。
以上几种方法可列表3-2加以比较。
表3-2 几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比较
一、制造费用核算概述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除了消耗原材料、燃料动力、人工费用、接受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外,还会发生其他有关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车间管理部门为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其他管理费用等。对在组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以及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而不能直接归属到所制造产品成本中的各种生产费用称为制造费用。随着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使企业的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而对制造费用进行管理和核算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制造费用的范围
企业制造费用的范围广、内容多、情况比较复杂,通常包括三类: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未单独设置成本项目的费用
这类制造费用主要有:未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企业所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专门用于某产品生产的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生产车间的低值易耗品摊销费;图纸设计费和产品试验检验费用等。
2.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不能单设产品成本项目的费用
这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费用,内容比较多。通常包括生产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及租赁费用;机物料消耗费用;车间的照明、取暖、降温、通风、除尘等费用;工人的劳动保护费用;发生的季节性停工或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停工所造成的损失等。
3.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
这是车间(分厂)管理机构及人员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有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按规定提取并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生产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及租赁费用;生产管理过程中使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管理部门发生的照明、取暖、降温、通信、出差、办公费用等。
上述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构成制造费用的核算范围。为了统一核算口径,便于资料对比,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制造费用的费用项目,归类反映制造费用的构成。制造费用的明细项目一般设置为:职工薪酬、折旧费、保险费、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运输费、差旅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在产品损耗、停工损失等。
(二)制造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
为了正确反映制造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情况,企业要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销的制造费用,分配后一般无余额。为了反映不同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要按车间分设明细账户,采用多栏式账页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二、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内容复杂,项目较多,本教材以折旧费用和其他费用为例,说明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一)折旧费用的核算
折旧费用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的价值。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常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已经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述。对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账户。
(二)其他费用的核算
其他费用是指除在本教材讲述过的各种生产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如邮电费、办公费、保险费、差旅费、租赁费、排污费、绿化费、报刊杂志费、交通补助费、误餐费、利息、费用性税金等。根据其他费用的发生地点、费用性质及费用受益对象的不同,应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账户。由于费用的发生有直接支付、转账核销、预提待付、已付待摊等不同方式,在核算上也不一致。
直接支付方式是企业发生费用的主要形式,如支付日常的办公费、邮电费、绿化费、交通补贴费、误餐费、购买办公用品、报销出差费用等。发生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等账户。
转账核销方式是通过转账形式确定当期费用的方式,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摊销无形资产价值、计提有关的资产减值准备等。在每月月终时进行会计处理,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等账户。
预提待付方式是每月均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当期应负担的费用,到约定付款期再支付费用款的方式,如每月预提的借款利息费用等。在预提时借记财务费用等账户,贷记应付利息账户,到期支付或使用后核销时再冲减应付利息。
已付待摊方式是在支付受益期较长的费用后,通过分期摊销计入各期成本费用的方式,如支付一定期间的广告费、保险费、租赁费等。支付费用款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受益期均衡摊销时再列入当期的成本费用账户。其他费用的具体核算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述。
三、制造费用分配与核算
企业按生产车间归集的制造费用,要根据受益原则进行分配,计入本车间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制造费用进行分配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机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但不得随意变更已经确定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一)工时比例法
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工时×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
采用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使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劳动生产率相结合,分配结果比较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广泛。为保证分配结果的正确,分配公式中的工时应按实际消耗工时计算。在没有实际工时记录时,也可以按定额工时分配制造费用。
(二)工资比例法
工资比例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
采用工资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依据容易取得,但其正确性受机械化程度的影响较大。机械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额相对较少,负担的制造费用就少;反之负担的制造费用就多。因此使用工资比例法时要注意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应当基本相近。值得说明的是如果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是按工时比例分配的,则工资比例分配法与工时比例分配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的结果是相同的。
(三)机时比例法
机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耗用的机时×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
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机器设备成为生产的主要因素,按照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就显得更为合理。采用机时比例法要有完整的机器工时原始记录,才能正确分配制造费用。
(四)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依据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各种产品预计产量的相关定额标准(如工时、机时等)确定计划分配率,并以此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标准单位定额×车间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后,必定会使实际归集的制造费用与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之间产生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可在年末按12月份制造费用计划分配额为标准再进行一次分配。对实际制造费用大于已分配的计划制造费用的差异,补记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实际制造费用小于已分配的计划制造费用的差异,用红字冲回多记的产品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差异额的分配公式如下:
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分配手续简便,有利于及时计算产品成本,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使单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相对均衡。为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要求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的企业有比较准确的定额标准和较高的计划管理水平。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都要将分配结果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并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
根据会计分录(记账凭证)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后,一般会结平各个制造费用明细账户。但在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企业中,由于存在制造费用分配差异,在月末分配制造费用后,很可能会有余额存在,只有在年末分配制造费用差异并将差异分配结果记入各制造费用明细账后,才能结平各个制造费用明细账户。
以上几种方法可用表3-3列示如下。
表3-3 几种制造费用分配法
一、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与废品损失的概念
1.废品的含义
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不论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还是在入库后发现的废品都应包括在内。
2.废品的种类
废品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种。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则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3.废品损失的含义
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注意下列不属于废品损失的内容:
(1)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废品损失。
(2)不需要修复可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的出售损失。
(3)实行“三包”的产品发生的“三包”损失。
(4)产品入库后发生的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
质量检验部门发现废品时,应该填制废品通知单,列明废品的种类、数量、生产废品的原因和过失人等。成本会计人员应该会同检验人员对废品通知单所列废品生产的原因和过失人等项目加强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废品通知单,才能作为废品损失核算的根据。
(二)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在采用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时,由于废品报废以前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与合格产品一起计算的,因而要将废品报废以前与合格品计算在一起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
如果废品是在完工以后发现的,这时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应与单位合格品完全相同,可按合格品产量和废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计算废品的实际成本。按废品的实际费用计算和分配废品损失符合实际,但核算工作量较大。
(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在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时,废品的生产成本则按废品的数量和各项费用定额计算。按废品的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定额成本,由于费用定额事先规定,不仅计算工作比较简便,而且还可以使计入产品成本的废品损失数额不受废品实际费用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就是说废品损失大小只受废品数量差异(差量)的影响,不受废品成本差异(价差)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废品损失和产品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但是采用这一方法计算废品生产成本,必须具备准确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资料。
2.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可修复废品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其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废品修复费用减去残料和赔款后的废品净损失,也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在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记入“废品损失”成本科目。
在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中,不设立“废品损失”科目和成本项目,只在回收废品残料时,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并从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原材料”成本项目中扣除残值价值。“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和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的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扣除废品数量以后的合格品数量,就是合格品的单位成本。
3.废品损失核算的账务处理
(1)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应根据不可修复废品计算表:
(2)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
(3)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出:
(4)“废品损失”科目上述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就是废品损失,分配转由本月同种产品的成本负担:
通过上述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科目月末没有余额。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停工损失的概念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停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
为了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在会计科目中应增设“停工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应增设“停工损失”项目。“停工损失”科目是为了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而设立的。该科目应按车间设立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停工期间发生应该计入停工损失的各种费用,都应在该科目的借方归集:借记“停工损失”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等科目。归集在“停工损失”科目借方的停工损失,其中应取得赔偿的损失和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损失,应从该科目的贷方分别转入“其他应收款”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借方;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损失,则应从该科目的贷方分别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如果停工的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应直接记入该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如果停工的车间生产多种产品,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如采用类似于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记入该车间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成本项目。
注意区分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季节性停工期间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与非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
一、在产品数量的确定及清查核算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经过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应计入本月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都已集中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和所属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月末,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三种情况:一是产品已全部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如果有月初在产品,还包括月初在产品费用)之和,就是该完工产品的成本;二是如果当月全部产品都没有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在产品的成本;三是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应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与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达: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
公式的前两项是已知数,后两项是未知数,前两项的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分配的方法有二:一是先计算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然后倒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二是将公式前两项之和按照一定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求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数量和费用的大小以及数量或费用变化的大小,对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有很大影响。欲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需取得在产品增减动态和实际结存的数量资料,因而须正确组织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数量核算。
(二)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为了核实在产品的数量,保护在产品的安全完整,企业必须认真做好在产品的清查工作。清查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清查时,应根据盘点结果和账面资料编制在产品盘存表,填制在产品的账面数、实存数和盘盈盘亏数以及盈亏的原因和处理意见等。对于报废和毁损的在产品,还应登记其残值。成本核算人员应对在产品的清查结果进行审核,并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清查中发现在产品盘盈时:
经过批准进行处理时:
清查中发现在产品盘亏和毁损时:
经批准后分清原因进行处理:
二、分配方法
通过以上核算企业已将某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归集在该核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根据产品成本金额四要素的关系,即: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在上述四要素中,等式左边是已知的,如何来确定等式右边的金额,这是本节核算的关键问题。通常有两大类方法,一是先确定在产品成本,然后倒计出完工产品成本;二是将生产费用之和采用适当的比例分配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计算期末在产品成本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即假设在产品的成本为零,因而全部生产费用由完工产品承担,即: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发生额=完工产品成本
(二)期末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
假设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各月是相等的,那么每月末可以用一个固定的数额作为在产品的成本,完工产品成本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发生额-月末在产品成本固定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的方法,对于每年年末在产品,则需要根据实际盘存资料,采用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以固定不变的成本计价延续时间太长,使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导致企业存货资产反映失实。
(三)在产品成本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假设在产品的成本结构中,加工费用的结构比较低,那么在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可以将加工费全部分配给完工产品,而在产品仅承担原材料费用。将原材料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采用的分配标准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产量、体积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在产品数量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
(四)约当产量比例分配法
首先将在产品的产量按其完工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然后按照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和完工产品产量的比例关系对生产费用进行分配。由于生产产品时,企业采用的投料方式不同,因而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在折合约当产量时运用的完工程度系数不同。
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结存产量×在产品完工百分比
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约当产量法下,应分别按产品成本项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根据不同的约当产量分配不同成本项目的费用。
企业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的,这时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都视同完工程度为100%的产品,约当产量为完工产品数量与月末在产品数量之和。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本工序工时定额之所以乘以50%,是因为该工序中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不同,为简化完工率的测算工作,在本工序一律按平均完工率50%计算。在产品在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时,因为上一道工序已完工,所以前面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应按100%计算。
如果原材料费用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原材料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时,应按每一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率(或投料率)。
(五)定额比例分配法
首先用本月投入产品的实际费用或实际消耗量与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费用或定额消耗量计算分配率,然后用分配率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费用或定额消耗量调整成实际成本或实际消耗量。此法的关键是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分配率。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费用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项加工费用,按定额工时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采用定额比例法时,如果原材料费用按定额原材料费用比例分配,各项加工费用均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其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注:以定额原材料费用为分母算出的费用分配率,是原材料的费用分配率;以定额工时为分母算出的费用分配率,是工资及福利费等各项加工费用的分配率。
完工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某项加工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该项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某项加工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该项费用分配率
(六)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首先以在产品的定额单价计算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完工产品实际成本可用倒挤的方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在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工资率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工时定额×计划小时费用率
(七)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当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接近完工产品时或在产品已经完工但未办理入库手续时,可以将在产品作为完工产品,将生产费用按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数量比例进行分配。
三、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根据上述分配,企业即可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根据“成本计算单”结转本期的完工产品成本,作会计分录如下: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直接计入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一、管理费用的核算
1.管理费用的内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2.管理费用的核算
会计处理如下:
期末做会计处理:
二、财务费用的核算
1.财务费用的内容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等发生的费用。
2.财务费用的核算
会计处理如下:
期末做会计处理:
三、销售费用的核算
1.销售费用的内容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2.销售费用的核算
会计处理如下:
期末做会计处理:
【实训目的】
练习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产品成本要素的会计处理。
【实训资料】
中闰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设计出口锌合金压铸系列产品、红酒开瓶器、酒具、酒吧套件、酒类配件、厨房系列工具以及木制品等的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假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一车间)专业生产A、B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设有机修车间与锅炉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分别为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管理部门提供修理劳务和蒸汽。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采用“交互分配法”进行分配。
2010年1月,该公司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资料如下:
(1)当月A、B产品产量分别为1 000件、2 000件,无月末在产品;A、B产品的甲材料单耗定量为5千克、2千克。
(2)本月一车间消耗的生产工时共计16 500小时,其中:A产品10 500小时,B产品6 000小时。
2010年1月,该公司有关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如下。
(1)仓库送来“发出材料明细表”如表3-4所示:
表3-4 中闰工具有限公司发出材料明细表 附领料单15张
续表
(2)中闰工具有限公司总电表记录表明当月耗用电力49 500度,每度电价0.8元。各分电表记录如下:一车间生产A、B产品用电34 000度(不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一车间照明用电500度;机修车间用电8 000度;锅炉车间用电5 000度;公司办公用电2 000度。
(3)本月“工资费用汇总表”如表3-5所示:该公司按职工工资总额的41.3%计提社保费用及住房公积金。
表3-5 工资费用汇总表
该公司按职工工资总额的41.3%计提社保费用及住房公积金。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如表3-6所示(折旧额由学员填列):
表3-6 中闰工具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5)财会部门为辅助生产车间以现金支付日常办公费用为:锅炉车间400元;机修车间635元。
(6)辅助生产车间本月提供的劳务量如表3-7所示:
表3-7 中闰工具有限公司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情况明细表
(7)财会部门为一车间支付日常办公费用1 273元。
【实训要求】
(1)根据实训资料填制有关原始凭证,编制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计算结果准确到元)。
(2)根据实训资料或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
(3)开设A、B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一车间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机修车间与锅炉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并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上述各个明细账户。
(4)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的成本费用项目。
(5)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记录,将归集的制造费用采用工时比例法进行分配,计入A、B产品成本。
(6)确定A、B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后项实训提供相关的成本资料。
【实训用表】
(1)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2)动力费用分配表
其他费用分配表由学员参照教材中相关生产费用分配表格式自行设计。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
【实训用纸】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总第 页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总第 页
制造费用明细账 总第 页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总第 页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总第 页
【实训目的】
练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实训资料】
2010年1月,中闰工具有限公司一车间已经归集的A产品生产费用和B产品生产费用见前面实训结果: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A产品与B产品的账户记录。A、B两种产品的材料均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A产品需要经过三道工序,B产品只需要一道工序。
其他有关资料分别为:
(1)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如表3-8所示:
表3-8 产品工时定额表
(2)月末,一车间对A、B产品的月末在产品进行实地盘点,盘点结果如表3-9所示:
表3-9 月末在产品盘存表2010年1月31日
(3)本月产品入库情况如表3-10所示:
表3-10 产品入库单
2010年1月31日
【实训要求 】
(1)采用约当产量法确定月末在产品的材料费用约当产量和其他费用约当产量,编制“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表”。
(2)在本期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编制A、B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表”(在产品成本计算准确至元)。
(3)根据A、B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表”及产品入库单,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记账凭证(凭证接第一部分实训业务连续编号)。
(4)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实训用表】
(1)约当产量计算表。
月末在产品材料费用约当产量计算表
月末在产品其他费用约当产量计算表
(2)生产费用分配表。
A产品生产费用分配表
B产品生产费用分配表
【实训用纸】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记账凭证 第 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