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际财务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国际财务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国际企业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方式。
(3)熟悉国际企业投资的方式及风险的防范。
(4)掌握营运资金的存量管理及流量管理。
(5)了解国际税收筹划产生的背景及内容。
(6)掌握外汇风险的种类及避险方式。
第一节 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国际企业与国际财务管理的概念
相对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国际企业是指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以商品进出口为中心的国际贸易。②对外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国外直接投资、国外生产等。③技术转让方面的特许或授权,包括商标、专利权、制造程序或有价的知识技能的国际化,以及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国际化。④提供服务,包括广告、法律、财务、保险、运输、会计、管理顾问咨询等服务。⑤国际通信及传递,包括电台、电视、电影、电话、书籍、报刊等。
国际财务管理是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适应企业国际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财务管理的一个新分支。国际财务管理是基于国际环境,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法的有关条款,根据国际企业财务收支的特点,组织国际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国际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国际财务管理产生的背景
国际财务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1)产品市场的国际化。随着跨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导致了交易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商品结构和地域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制成品在进出口业务中所占比重上升;一些新兴工业、高科技产品比重越来越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很快突破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出现了生产国际化。生产国际化是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是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到产品销售的全球化。由于国际企业规划全球化生产,必然实行内部的更合理的生产组织体系,从原材料的供应、加工工序到零部件的制造,一切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从而传统的以国家之间分工为定义的国际分工变为以跨国公司内部生产组织为形式的分工。
随着国际企业生产规划的国际化,必然要求财务管理上要与之相对应。例如,要求在全球范围内以最低的资金成本筹措资金;把资金投放于最有利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盈余的分配;合理管好用好外汇资金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财务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国际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又推动了资本国际化,国际资金借贷日益频繁,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新兴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崛起,为国际企业筹集和运用资金提供了方便条件,同时也对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为无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还是投资,都必须考虑汇率的变动趋势,选用合理的避险方式管理外汇风险。因此,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是国际财务管理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三、国际财务管理的特点
由于国际企业的经营涉及许多国家,理财环境复杂,相比较国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呈现如下特点:
(1)国际企业资金筹集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从资金来源看,国际企业除了来自企业内部和母公司所在国的资金以外,还有来自子公司东道国、国际资本市场和有关国际机构提供的资金;同时,筹集资金的方式除了较传统的债券、股票等,还可利用国际贸易方式筹资、国际租赁筹资等。由于资金来源和筹集方式的多样性,也给国际企业提供了选择最有利的资金,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2)国际企业投资的国际性。国际企业可以在母公司所在国投资,也可以在子公司所在国投资,还可以在第三国和其他地区投资。但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投资收益的影响因素就变得较复杂,投资者应广泛收集信息,寻求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提高投资收益。
(3)国际企业财务活动具有更多的风险性。国际企业除面临国内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外,还面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如外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风险、战争因素风险和其他风险等。
(4)国际企业的理财方法更具复杂性。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上述特征,使国际企业公司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变得更加复杂。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如何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比如存货的管理,必须要同时考虑价格变化的趋势和币种变化的趋势,否则,货币贬值会增加进货成本。另外,还要考虑不同国家之间的成本差异,实行灵活的存货管理政策,如利用特定国家低成本的好处,在一定时间将其生产过程、储存过程甚至订货过程都转移到该国去。
第二节 国际企业筹资管理
一、国际企业筹资的含义及特点
1.国际企业筹资的含义
国际企业筹资是指国际企业为实现其财务目标,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筹措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项管理活动。国际企业筹资是国内企业筹资的外延发展,是公司在其国际经营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资金筹集手段。
2.国际企业筹资的特点
(1)资金需求量大。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经营,所需资金量较多,同时,国际资金市场的丰富资金也为满足国际企业巨额资金量提供了可能。
(2)筹资来源多,筹资方式多样。由于国际企业面对的是整个国际大市场,其筹资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性市场,具有广泛的筹资来源,而且其筹资方式除了母公司所在国的一般筹资方式,还可以利用国际银团、国际债券、国际股票及国际贸易等多种融资方式。
(3)筹资风险较大。由于各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差异,也给国际企业筹资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筹资风险。
(4)筹资决策更复杂。国际企业在做出筹资决策前,除了要考虑母公司所在地的因素外,还要考虑筹资所在地的利率变动情况、外汇管制、贷款管制、税收政策、通货膨胀等因素,以尽可能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这无疑增加了筹资决策的难度。
二、国际企业的筹资渠道
国际企业进行筹资时筹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来自国际企业内部的资金。主要是指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提供的资金。国际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积存的折旧基金。利用企业内部资金无须支付筹资费用,可降低资本成本。
(2)来自母公司本土国的资金。从母公司本土国筹资主要有三条途径:①从本土国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是国际企业从外部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②在本土国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进行筹资。③通过本土国有关政府或经济组织获得贸易信贷。
(3)来自子公司东道国的资金。国际企业可以根据东道国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筹措资金,也可以向当地金融机构借款。在东道国筹资政治风险较低,外汇风险小,但从东道国获得的资金较有限,且会削弱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
(4)来自国际金融机构或第三国的资金。国际企业可以从各种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开发银行等)取得贷款,也可以向第三国银行贷款或在第三国资本市场上出售证券。
三、国际企业的筹资方式
(一)国际股权筹资
国际股权筹资主要是指国际股票筹资,即国际企业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以外国货币为面值或以外国货币计价的股票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比如,美国企业在中国香港地区金融市场上发行的股票,中国的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市场上发行的股票等都属于国际股权筹资。
进行国际股权筹资有如下优点:①发行国际股票能提高公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扩展潜在投资群,促使股价的提升和资本成本的下降。②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进行国际债务融资创造了条件。③发行国际股票能迅速筹集外汇资金,有利于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发展。但是,进行国际股权筹资,国际股东承担的风险较高,会要求较高的回报,提高了融资成本;同时,发行国际股票必须遵守国际惯例,遵守有关国家的金融法规,使得发行程序较复杂,发行费用较高。
(二)国际债券筹资
国际债券筹资是指国际企业在本国以外的金融市场上发行以外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以进行资金筹措的一种方式。按照面值与发行债券所在国的关系,国际债券可以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两种。
外国债券是指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公司等国际借款人(债券发行人)在某一国家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发行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例如,美国企业在日本发行的日元计价的债券。欧洲债券是指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公司等国际借款人在其本国以外的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不是以发行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例如,新加坡企业在瑞士债券市场上发行的美元债券便属于欧洲债券。
国际债券筹资的优点:①偿还期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筹资风险低。②债券利率一般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筹资成本较低。③偿还方式灵活,可以提前偿还也可以延期偿还。④适当运用债务的财务杠杆作用既可以增加股东财富也不会引起控制权稀释。但是,发行国际债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发行程序较复杂,发行成本较高;国际债券的利息增大了企业的负担;同时国际债券也增加了国际企业的破产风险。
(三)国际信贷筹资
国际信贷筹资是指国际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外国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借入资金以达到筹资目的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国际银行贷款
国际银行贷款是指一国借款人通过本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外国银行借入资金的信贷行为。国际银行信贷按其期限的长短不同,可分为短期银行信贷和中长期银行信贷。短期银行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国际企业借入短期贷款主要是为了满足流动资产需求。中长期银行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在1~10年,国际企业借入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需要。
国际银行信贷无论是最初的贷方还是最终的回收,都是采取货币资本形式。它有三个特点:①没有附加条件限制,可用以购买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货物。②手续简单,支取自由,贷款供应充沛,可灵活选用币种和还本付息的方式。③与发达国家国内银行信贷相比,其利率较低,但因这种信贷大多是中长期的,除采用国际金融市场的浮动利率按复利计算利息外,还要支付承诺费、管理费、代理费以及杂费等贷款费用,因此资金成本较高。
2.国际贸易贷款
国际贸易贷款是指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信贷方法,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种: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卖方信贷是指在大型机械或成套设备贸易中,出口公司所在国银行向出口公司(卖方)提供的贷款,它属于商业信用。在这种信贷方式下,出口公司付给银行的利息和费用,一般转嫁给国外的进口公司。卖方信贷手续简单,使用方便。
买方信贷是指在大型机械或成套设备贸易中,出口公司所在国银行向进口公司(买方)或进口公司所在国银行提供的用以支付货款的信贷,它属于银行信用。有关利息和费用不包括在贷款之中。这种信贷方式可使进出口贸易即期现汇成交,有利于出口公司及时收回货款,也使进口公司负担的费用和利息较少。但其手续较为复杂,贷款限定用途,条件较为严格。
(四)国际租赁筹资
国际租赁是指一国从事经济活动的某单位,以支付租金为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向外国某单位租借物品使用的经济行为。国际租赁筹资是国际企业进行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际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国际租赁具有资金融通和贸易相结合的特点,可以发挥投资、融资和促销的三种作用,而且公司、金融机构和个人可以从拥有资产中得到不同的税收收益。
国际租赁的优点在于可以减轻国际企业的总体税负,国际企业可以利用国际租赁的方式在其成员公司之间转移利润以达到减轻公司总体税负的目的。如设在低税区国家的子公司需要某项大型设备时,可由高税区子公司先进行国际租赁,然后低价转租给低税区的子公司。
四、国际企业筹资战略
由于国际企业资金来源的差异性会带来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的不同,直接影响国际企业的经营和理财绩效,国际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筹资决策,以达到节约资本成本,降低筹资风险,实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一)节约资本成本
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资本市场可以细分为众多差异化市场,不同市场的资金受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负担等因素的影响其成本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资本市场,从不同渠道、采用不同筹资方式筹集到的资金其资本成本也相差很大。世界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国际企业的全球资金调度网络系统、国际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优势都为国际企业利用各种筹资机会降低资本成本提供了条件。以下是国际企业降低筹资成本的几种方式:
1.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筹资币种、筹资地点来减少或避免税负负担
如母公司以贷款形式向海外子公司提供资金可以影响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从而减少子公司所得税的税基;举债筹资时尽量选择预计将来可能贬值的货币;选择不征税或少征税的国家和地区(如避税港)作为筹资地点等。各国税法对企业不同筹资成本有不同的税务处理,如股利与利息、汇兑损失和汇兑收益等。税收上的不对称性可能造成具有相同税前差异的两种筹资方式其税后成本实际相差很多,从而为企业选择适当的筹资策略以减少实际筹资成本提供了机会。
2.尽量利用各种有优惠的信贷
一些资本短缺的国家,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如实行利率补贴、延长贷款期限、提供官方担保等。而一些国际或地区性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也会向公司提供成本低、期限长、利率固定的贷款。国际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3.绕过信贷管制、争取当地信贷配额
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限制或引导资本流向,稳定本国利率或汇率、限制信贷资金膨胀,有时会采取严厉的干预措施。例如,一国政府为了限制外资过多流入,可能规定,任何借入国外资金的一部分必须存放在政府指定的机构,按规定使用,这就使得资金的流动性降低,国际筹资成本上升。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国际企业应绕开信贷管制,尽量争取当地信贷配额以降低筹资成本。
(二)降低筹资风险
由于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国际企业的海外筹资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任何一种海外筹资都可能影响国际企业总体风险水平,所以国际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因素主要有:
1.防范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或投资所在国国内政治环境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关系改变而给外国企业或者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国有化、战争等风险。这也要求国际企业应尽量在政治稳定的国家投资,同时应尽量使用外部资金特别是来源于东道国的资金,以子公司的盈利来归还贷款。
2.避免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一个经济实体或个人,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涨跌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不同情况下国际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来降低外汇风险:①当举债和还款使用的币种不同时,从理论上应采取“借软还硬”的办法,使得举债人会因货币贬值而减轻债务负担,这也是国际企业惯用的伎俩。②调整举债的比重结构,避免币种单一或某一币种过于集中来抵消或减少外币汇率风险。
3.避免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实行浮动利率的情况下,如果利率上升,就会使企业的利息支出增加、借款成本提高的风险。为避免和减少利率波动风险,国际企业可以分析预测利率变动趋势,计算各种利率条件下的筹资成本,在有利的时期筹集资金。国际企业还可以适当提高固定利率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重并进行长、短期利率的搭配,以避免或相互抵消利率所带来的风险。
4.保持和扩大现有筹资渠道
国际企业在防范风险、降低资本成本的同时,还应从战略的角度放眼未来,在全球范围内拓展筹资渠道,分散风险,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筹资方式的灵活性,增强后续筹资能力。其主要方式有: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和超量借款以保持现有信用额度。
(三)优化资本结构
建立国际企业总体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国际企业筹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国际企业的国际性决定了其确定最优资本结构时应当从总体进行考虑,不仅要考虑母公司的资本结构,还要考虑子公司的资本结构。国际企业通常采用建立公司总体最优资本结构,然后调整国外子公司的资本结构的方法,以充分利用当地筹资机会,使国际企业的总体筹资成本最低,总体价值最大。
1.国际企业的总体资本结构
国际企业的总体资本结构是由国际企业的母公司与全部子公司的资本结构合并而成,即合并资本结构,它反映了国际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构成。国际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债务密集型资本结构和股权密集型资本结构。
(1)债务密集型资本结构。债务密集型资本结构又称债务倾向型资本结构,是指债务资金的比例相对较大的资本结构。这种资本结构类型的国际企业倾向于采用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
债务密集型资本结构适用于具有稳定现金流量的企业,现金流量稳定便于及时偿还债务。一种观点认为国际企业具有比纯国内企业更稳定的现金流量,理由为:①国际企业地理分布与经营业务的多样化,减轻了单个不利事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②国际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多种货币表示,可以有效地分散汇率风险。
(2)股权密集型资本结构。股权密集型资本结构又称股权倾向型资本结构,是指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较低,股权比例较高。这种资本结构类型的国际企业倾向于采用股权筹资。
股权密集型资本结构适用于现金流量较少或不稳定的企业。有学者指出,国际企业的现金流量比国内企业更变化无常,应采用股权密集型资本结构。理由为:①海外子公司的收益必须服从东道国的税法规定,这些规定可能随时改变,而且东道国可能迫使子公司将所有收益留在当地,使得汇往母公司的资金减少。②尽管可以采取保值等方法避免汇率变化风险,但只要存在汇率变化,就可能会造成汇兑损失。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迥异,对于何为最优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内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最佳比例是多少这样一些问题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从实际情况看,国际企业总体资本结构中债务比率都高于母国的国内企业,因为国际企业总体收益稳定且规模巨大,投资者易接受其较高的债务比率,所以国际企业可以在不影响其筹资能力的情况下利用更多的债务资金。另外,国际企业最优资本机构是一个区间范围,这也为国际企业选择筹资方式与规模提供了灵活性。
2.子公司资本结构
国际企业要决策总体资本结构,必须监督和调整海外子公司(包括投资项目)的资本结构,使子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国际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实现。国际企业子公司的资本结构主要有三种:①与母公司总体资本结构保持一致。②与当地企业资本结构保持一致。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使筹资成本最低。
(1)与母公司总体资本结构保持一致。坚持以国际企业总体资本结构为标准来规划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能够保证母子公司合并资本结构的稳定性,投资者对国际企业的风险评价不会发生改变,比较简单。但这种方式会忽视各子公司经营环境的特殊性,不能发挥国际企业的全球优势,使子公司无法利用低成本资金来源,失去竞争力。
(2)与当地公司的资本结构保持一致。子公司的当地化资本结构有利于投资者或债权人及当地政府评价子公司收益状况。但这种资本结构放弃了国际企业资金来源多样化、风险分散的跨国优势,也使得国际企业会因此丧失所有能动地协调公司内部资本结构、调动内部资金的优势。
(3)灵活确定,使筹资成本较低。即以国际企业的总体资本结构为控制目标,根据每个子公司的具体筹资成本和风险状况,灵活确定其资本结构,尽量使筹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允许债务成本低的国家的子公司保持较高的债务比率,而债务成本高的国家的子公司保持较低的债务比率。这样就可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公司总体资本结构最优。
第三节 国际企业投资管理
一、国际投资管理概述
国际投资是指投资者跨越国界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期获取比国内更高的利润或实现其他经济目的的一种投资。
国际投资按投资主体可以分为由政府部门进行的国际投资(公共投资)和由企业或个人进行的国际投资(私人投资)。政府部门进行的国际投资一般带有援助性质,不属于国际财务管理研究的内容。本节所述的国际投资,均指企业进行的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按投资方式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投资者在其所投资的企业中拥有足够的所有权或足够程度的控制权的投资。最初意义上的国际投资是指在国外建立工厂直接生产或设立商品直接销售的一种经营活动。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投资则是指在外国取得经营权的投资。直接投资的结果通常是以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形式存在。如果股票投资达到了对某企业进行控制的程度,也属于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又称对外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直接掌握投资对象的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在投资对象中没有足够的控制权的投资。间接投资一般指各种证券投资。
国际投资按投资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一般是指一年以上的投资。在国外兴办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或持有国外企业发行的证券一年以上的投资,都属于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一般是指在一年以内的投资。短期投资通常是指证券投资,如果进行合作经营,时间不超过一年,也属于短期投资。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动机
经济动机表现为投资者力图充分利用其资本优势、厂商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投资于不同国家的不同资产以分散投资风险,最大限度地获取差额利润或使其垄断优势效用最大化。
2.战略动机
战略动机表现为投资者为了谋求在全球范围内的长远利益而开拓市场、寻求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吸取知识和经验以及寻求政治上的稳定等。国际企业在国外市场获取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或出口,一方面是满足当地需求,另一方面是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在各国寻求廉价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学习和吸收当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在不会遭到没收财产和干涉经营的国家进行投资,更是为了政治上的稳定,避免政治风险。
3.行为动机
行为动机表现为国际企业的外部环境的促进因素和组织内部的个人倾向。外部的促进因素主要有:外国政府、公司营销人员和客户的建议;对丧失市场的担心;在海外经营取得成功的一些人的影响;在国内市场中来自海外强大竞争者的影响等。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一)国际投资环境的构成
投资环境又称投资气候,是指在国外投资时所面临的特定生产经营条件。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不一样,从而对投资收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对投资环境进行研究比较,以选择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高的理想投资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投资环境可分为硬投资环境和软投资环境两种。
硬投资环境是指那些具有物质形态的各种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它们对国际投资的约束是刚性的或无弹性的。主要由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自然地理条件等基本要素构成。
软投资环境是指那些不具有物质形态的各种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主要由政治法律制度、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基本要素构成。
(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分析方法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投资障碍分析法”和“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1.投资障碍分析法
分析时,列出有关国家阻碍投资的不利因素,如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劳动力成本提高、基础设施不良、融资困难、法令阻碍等,然后加以比较并选择阻碍因素较少的国家作为投资备选对象。
2.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此方法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斯托鲍夫提出的。这种分析方法从东道国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和鼓励的政策出发,具体分析了影响投资环境的八大因素及其子因素,并按各因素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分值(见表8-1)。根据这种分析方法,总分越高投资环境越好。
表8-1 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张兆国主编:《高级财务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5页。
四、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财务问题
(一)国际直接投资中财务评价主体的确定
在分析直接投资项目时,是以国外的投资项目本身作为评价主体还是以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公司为主体,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由于受到税收管理和外汇管制的影响,国外项目可获得的现金流量与母公司可获得的现金流量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
(1)东道国政府对股利汇回的不同程度的限制会使得母公司实际收益下降。
(2)特许权使用费、服务费和管理费等费用对母公司而言是收益,对于子公司来说却是费用。
(3)由于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国的税制不同,投资收益会受到影响。
(4)通货膨胀的存在以及汇率的变化。
(5)在国际企业内部实行转移定价,会使项目能给母公司增加的现金流量与项目总的现金流量不符。
对于国际投资评价主体的确定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①母公司主体论。该观点认为进行国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母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母公司的现金流量最终是为了支付股利。②子公司主体论。该观点认为投资目标应当反映股东国际化这样的内在特性,国际企业更注重长期发展,倾向于将投资项目创造的资金用于再投资,而不是汇回母国。③独立主体论。该观点认为应当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作为评价主体。该观点认为财务目标是多元化的,应当考虑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分别评价有利于评价子公司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更好地建立激励机制。
(二)国际直接投资中的现金流量分析
在国际投资分析中应充分认识各国税收制度、外汇管制、财务准则及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限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区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现金流量。
1.初始现金流量
一个项目的初始投资通常由厂房、机器设备等项目上的投资支出和垫支的营运资金构成。这些现金流量必须是实际支出的现金,不包括未支出的部分,例如冻结的资金。
2.终结现金流量
确定终结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清算价值法和收益现值法。其中,清算价值法主要适用于投资项目寿命终了不能再继续经营的项目,有关的固定资产的清理收入和收回的垫支的营运资金便是项目的终结现金流量。收益现值法主要适用于那些经营期限终了但项目还能继续使用的投资项目,在经营期满后可根据尚可使用年限,以适当的贴现率将每年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作为项目的终结现金流量。但若在国际投资中经过一定年限后的投资项目归东道国所有,这种情况下项目的终结现金流量为零。
3.汇回母公司的现金流量
如果以母公司作为评价主体,则所用的现金流量必须是汇回母公司的现金流量。如果东道国对现金流量的汇回没有任何限制,那么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能全部成为母公司的现金流量;如果东道国对汇回母公司的现金流量有各种限制,那么只能将可汇回的金额视为母公司的现金流量,而且现金流量的换算应当选择汇回现金流量时的汇率。此外,国际投资项目汇回的现金流量中,以股利形式汇回的现金流量一般已在东道国缴纳了所得税,为避免被双重征税,在国外已纳税的现金流量汇回母公司时可享受一定的纳税减免。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
是指国际经济活动中因政治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①国有化风险,即东道国将外国投资者的财产和投资收归国有。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遭受的损失较大。②战争风险。这类风险带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给国际企业带来的损失往往是得不到补偿的。③转移风险。即由于东道国实行外汇管制,使得国际企业无法将投资所得汇回母国;或者通过调整汇率,使本币贬值间接限制外资流出,从而影响国际企业的投资收益。④其他风险。如东道国可通过设立污染控制标准,增加国际企业成本,以此削弱国际企业的竞争实力。
2.经济风险
国际企业的经济风险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利率变动、通货膨胀、贸易条件变化、税收结构调整等引起的风险。微观方面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公司内部技术装备和设备利用率的变化、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其他可能的意外情况。
3.外汇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国际企业投资及其投资收益价值变动的风险。
第四节 国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一、国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
营运资金一般分为毛营运资金和净营运资金。毛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称,包括现金、短期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本节所涉及的营运资金主要是指毛营运资金。
由于国际企业理财环境相对国内企业来说更复杂、更特殊,这也要求国际企业在进行营运资金管理时,必须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和更高的应变能力。国际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营运资金的存量管理和营运资金的流量管理。
所谓营运资金的存量管理着眼于各种类型的资金处置,目的是使现金余额、应收账款和存货处于最佳的持有水平。国际企业存量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全球制定其发展战略,使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最少量的营运资金从营运活动中获得最大的边际收益率。
所谓营运资金的流量管理着眼于资金从一地向另一地的转移,其目的是使资金得到合理的安置,确定最佳的安置地点和最佳的持有币种,以避免各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二、国际营运资金存量管理
国际企业营运资金存量的管理与国内基本一致,但由于国际理财环境与国内理财环境的差异,使得在具体实务中,国际企业营运资金存量的管理要复杂得多。本节主要研究国际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一些特殊管理手段。
(一)现金管理
在国际企业的理财活动中,现金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现金主要包括备用金、银行存款及各种存单等项目。其管理原则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现金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现金,减少现金余额,提高全部资金利用效率。
国际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应考虑的几个问题:①现金持有和转移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持有形式、持有时间和持有币种三方面的问题。其中,持有形式是指现金余额在现钞、银行存款、存单及有价证券等持有形式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持有时间是指各种形式的现金持有多久的问题;持有币种是指国际企业现金管理中持有何种货币的问题。由于国际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外汇管制以及各国对现金管理的法律和法规等因素的存在,国际企业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持有什么货币,以实现全部资金效率最大化就显得意义重大。②现金管理的方法。国际企业现金管理的方法主要有:现金集中管理、多边净额结算、短期现金预算、多国性现金调度系统等。本节主要介绍现金集中管理。
现金集中管理是指国际企业从总体利益出发对总部及各国子公司现金余缺进行统一调度。国际企业现金集中管理主要由其中心调度系统负责。常用的管理手段是日常现金管理报告。日常现金管理报告是各子公司向现金管理中心报送的当日营业现金余额以及此后若干天现金收支情况预算的报告。日常现金报告采用指定的记账货币,对用当地货币表示的现金余额,以公司财务管理当局指定的汇率换算成记账本位币。规模较大、子公司分布较广的国际企业通常要求各子公司每半年、每周甚至每天编报日常现金报告;规模较小的国际企业则要求子公司编制类似于日常现金报告的月度现金预算表。母公司可以通过各子公司编报的日常现金报告及时掌握公司现金全貌,了解现金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公司作出最优现金管理决策。
现金集中管理具有的优点:①规模经济的优势。现金集中管理后,有利于确保公司现金储备量达到最低,从而也有利于公司将腾出来的资金投放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有计划地进行对外投资,提高公司盈利水平。②全局化优势。管理中心在现金管理上能从全局考虑问题,防止子公司的次优选择。当各地子公司发生资金短缺时,管理中心可以提供资金援助。③可以实现信息优势,降低风险。
(二)应收账款的管理
国际企业的应收账款有两种类型:一是国际企业母公司或各国子公司与企业集团内部各国子公司集团以外独立的法人之间在经济往来过程中形成的应收账款;二是企业集团内部各国子公司之间以及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因商品、劳务、技术等生产的转移所形成的应收账款。第一种类型的应收账款与国内企业的应收账款相似,国际企业在确定销售方式之前,必须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只有对资信状况好的企业才能提供商业信用。一旦决定采取赊销的方式进行交易,就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将风险降至最低。下面主要介绍国际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
国际企业内部的应收账款具有特殊的特征:①国际企业内部应收账款无须考虑资信问题。②付款时间不完全取决于商业习惯,而主要取决于国际企业的全球战略。因此,国际企业内部的应收账款的币种、付款条件,是国际企业资金配置的政策性问题。
一般来说,在国际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有四种技巧:提前或延迟付款、再开票中心的设置、收支冲销及转移价格。
1.提前或延迟付款
提前或延迟付款实质上是商业贷款期的改变,应收账款在付款方实际支付款项前可以视为收款方给付款方提供的一种无息贷款。运用这种技巧的原因通常有东道国政治动乱、外汇管制、货币贬值、利率变动等。其最主要的两个经济因素是汇率和利率。
如果国际企业的某一子公司位于货币可能贬值的国家,母公司一般要求这家子公司尽早支付其他子公司的货款;反之,则要求延迟付款。在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因利率的差异也可能运用提前或延迟付款的技巧。这样可以实现节约利息费用,增加利息收入的目的。
2.再开票中心的设置
再开票中心是国际企业资金管理部门设立的贸易中介公司。当国际企业内部成员间发生贸易关系时,商品和劳务直接由出口商提供给进口商,但有关贷款的收支结算可由再开票中心集中处理。再开票中心有利于公司内部应收应付账款的集中管理,从而节约费用,提高公司内部贸易效率。同时,由于再开票中心一般设立在税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实现避税效应,增加企业集团的税后利润。
3.收支冲销
收支冲销是指国际企业各国子公司之间以及母公司之间的往来款项,在结算时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国际企业内部往来款项冲销的主要作用:一是冲销可以缩小资金转移规模,降低资金转移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二是冲销可以缩小跨国资金转移规模,减少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外汇风险损失。
4.转移价格
转移价格是指国际企业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劳务交易或转让无形资产时采用的一种价格。需要注意的是转移价格不是独立各方在公开市场上按独立核算原则确定的交易价格,其价格决定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也不完全取决于交易对象本身的价值量。转移价格的作用:
(1)资本配置。如果母公司想从某国子公司移出资金,则可以调高出售给该国子公司产品的价格;如果母公司想给某国子公司调入资金,则可以调低出售给该国子公司产品的价格。
(2)降低税负。转移价格对税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得税和关税两个税种上。即通过将利润调至税率很低或必须纳税的地方,以达到降低公司所得税负担的目的;国际企业还可以通过转移价格政策改变进口产品的到岸价格,以此改变进出口国子公司的关税负担。
(3)调节利润水平。转移价格是子公司之间或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利润水平调节的主要工具。低价购入高价出售可起到调高该子公司利润的作用;高价购入低价出售则可降低该公司的利润。
(三)存货的管理
国际企业的存货周转,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和存储成本的差异;同时,关税和其他壁垒也可能会限制存货的自由流动。所以国际企业的存货管理更加复杂。国际企业的存货战略:
1.存货超前购置
即国际企业将多余的资金预先购置将来所需要的存货。当预计国际市场某项存货供求关系将发生重要变化,该项存货的需求量和价格将大幅度上扬时,超前购置能以较低的代价获得所需存货,从而有利于降低存货成本;如果子公司的富余资金在当地无适合的投资机会,且汇出外汇或将外汇兑换成硬通货又受到东道国政府的限制时,则超前购买,再低价出口能起到逃避东道国政府外汇管制的作用。但超前购置存货会占用大量资金,有时成本会很高。
2.反通货膨胀战略
由于国际企业的子公司往往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经营,因此对于国际企业而言,其所在国物价上涨及其货币贬值,将会给存货管理带来重大影响。如果子公司主要依赖进口建立存货,在预期当地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应提前购置存货。如果子公司主要依赖当地存货,在预期货币贬值时,应尽量降低原材料、半成品等的存量。如果子公司既从国外进货,又在东道国进货,在预期当地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应努力减少当地存货的存量,同时超前购置进口存货。
三、国际营运资金流量管理
国际营运资金流量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母公司采用汇回利润、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管理费、对现金余额的规定、转移价格等措施,将各子公司的资金集中到母公司以及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资金融通,使资金得到合理的安置和运用。
(一)管理国际营运资金流量的目的
1.提供金融缓冲
即根据各子公司营运资金状况,随时调剂各子公司的资金余缺,使销售、采购、生产、信用等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为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过剩资金寻找投资机会,为资金不足的公司寻求资金来源。
2.规避风险与管制
即防范子公司资产被国有化的风险,避免子公司所在地的东道国在资金转移方面设置的障碍和限制。
3.减轻税负
即将利润从税率较高的国家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或将利润从处于盈利状态的子公司转移到处于亏损状态的子公司,可以降低税负。
(二)国际资金流动的限制因素
1.政治限制
当东道国政府缺少外汇,又不能向外借款或通过其他方式吸收外来投资时,往往公开或变相地阻止资金的转移。比如东道国实行外汇管制,使该国货币不可兑换,将资金转移完全封锁,这就是公开地阻止资金的国际流动。
2.税收限制
一方面,东道国政府可以对资金流出课以重税;另一方面,税制结构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资金流出相当困难。
3.外汇交易成本限制
当资金从一种货币形态转化成另一种货币形态时,必然涉及外汇交易成本,当资金转移数额较大或转移频繁时,外汇交易成本也会很大,此时国际企业不得不考虑外汇交易成本。
(三)国际营运资金转移的方式
国际营运资金转移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往往适用于不同的金融和商业环境。
1.股利汇付
股利汇付是国际企业的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最普通的一种方式,股利汇付通常占全部转移资金的一半。国际企业的股利汇付政策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本国政府、东道国政府、母公司、子公司和股东,必须在这些不同利息主体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此,国际企业在制定股利汇付政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税收因素。东道国和本土国的税法都会影响国际企业的股利政策。在各国实际税率不同的情况下,改变成员子公司的股利支付比例可以减轻国际企业的整体税负。
(2)外汇风险因素。如果可以预见汇率变动的趋势,国际企业就能通过股利政策的调整将资金从弱币区转至强币区。当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即将贬值时,增加股利汇付的数量可以减少在当地的货币资产;反之,当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即将升值时,可采用减少股利汇付数量和推迟股利发放时间的策略。
(3)政治因素。一般情况下,为了取得东道国的信任,子公司的股利汇付比例应该相对稳定。这样东道国政府才比较容易衡量企业有无逃汇以致损害其外汇储备的行为。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一国发生政变或社会动荡,母公司就会要求子公司尽快转移资金,避免高度的政治风险,这时一般都是通过增加股利汇付来实现资金的转移。
(4)资金的可获取性。子公司和母公司对资金的需要及其资金的可获得的程度也是影响股利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还应充分考虑各成员公司资本的机会成本和筹资能力。
2.特许权费、服务费和管理费的支付
特许权费、服务费和管理费的支付也是国际企业子公司向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转移资金的基本方式。从汇出的难易程度看,这种方式要易于股利汇付,子公司所在国一般难以限制。
特许权使用费、管理费可以视为无形资产的转移价格,它们往往没有可作为参考的市价,因此,跨国公司运用特许权使用费和管理费更有利于逃避税务机关的检查,并且当东道国税率高于本土国税率时,由于各项费用可以在税前列支,特许权使用费、管理费和服务费还能起到节税的作用。
3.公司内部信贷
国际企业向海外子公司的初始投资并非全是股权投资,有时母公司也以贷款的形式向子公司提供很大的初始投资。通过内部信贷可以利用不同地区间利率的高低差别,将低利率地区的资金调到高利率地区使用。在资金抽回限制比较严的地区,一般采取公司内部信贷的方式转移资金。
第五节 国际企业税收管理
一、国际税收概述
国际税收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财权利益的税收活动,它反映着各自国家政府在对从事国际活动的纳税人行使征税权力而形成的税收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世界各国所规定的税种繁多,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关税、预扣税与资本利得税。
1.所得税
所得税是以企业的收益或所得为对象而课征的税,如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许多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大本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大幅度降低税率,吸引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某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吸引外资投资,规定的所得税税率非常低,甚至不征所得税。如中国香港地区所得税税率为16%,巴哈马、英属百慕大群岛不征所得税。
2.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它克服了传统流转税对已纳税销售额重复征税、税上加税的弊端,使统一产品不受生产流通环节多少的影响,始终保持同等税收含量,不致出现应税产品因生产环节的变化税负时轻时重的问题,同时又保持了流转税征税范围广和收入及时、稳定的特点。增值税不仅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而且有利于鼓励企业按照经济效益原则选择最佳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还有利于按国际惯例对出口产品实行彻底退税,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国际公认的一种透明度比较高的中性税收。
3.关税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对过境的应税货物所征收的税,主要是对进口货物征税,在极少数情况下才对出口货物征收。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必然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减少其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保护本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同时,征收关税也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4.预扣税
预扣税是由东道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或经济法人向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支付的股息和利息所征的税。税款通常是在对方收到这笔收入之前就已经被扣除了。例如,某公司向外国投资者支付20万美元的股利,预扣税税率为15%,则该公司只需向外国投资者支付17万美元,另外3万美元则由该公司代表该国政府以预扣税的形式预先扣除。征收预扣税有利于筹措财政收入。
5.资本利得税
资本利得税是指企业出售资本性资产所得利益而课征的税。所谓资本性资产是指不是准备随时变卖的资产,如持有期间比较长的股票、债券等。一般而言,资本利得税税率要低于公司所得税税率。
二、国际税收筹划
国际企业税收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合理降低总税负,而世界各国税制之间的差异又为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如何利用各种合法及非违法手段跨越国界,通过各种方法减少或消除税收负担是国际税收筹划的意义所在。国际税收筹划一般包括: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
(一)国际税收筹划产生的背景
合理降低总税负,实现税后所得最大化是国际企业进行国际税收筹划的主观原因,而各国税制的差异又为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各国税制差异具体表现在:
1.纳税人概念的不一致,导致税收管辖权的差异
对于纳税义务,国际社会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属人原则,即一国居民必须在居住国纳税或一国居民要在所属国纳税;二是属地原则,即一个人如果有来源于某国境内的所得或财产,应在来源国纳税。如果按属地原则确定税收管辖权,征收范围仅限于来源于本国境内的各种应税收入;如果按属人原则确定税收管辖权,征税范围包括纳税人来自全球范围的各种应税收入。各国遵守的原则不一致为国际税收筹划带来了机会。
2.课税的程度和方式在各国存在差异
大多数国家对个人和公司法人所得要征收所得税,但对财产转让所得则不同,有些国家就不征财产转让所得税;同时对征收的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各国的税率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国家采用比例税率,有的国家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3.税基、税率上的差异
从征税对象上看,不同国家之间的同一税种基本相同;但在税基的确定上,各国规定的内容却不一致,使得同一税种在不同国家间税基窄宽不一,纳税负担也轻重不同。各国的税率则更是各不相同,税率不同必然会造成税负的差别。
4.避免国际双重征税上的差异
国际双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所得额,同时按本国税法课征所得税。为消除国际双重征税带给纳税人的不利条件,各国都会采取一些措施,较为普遍的是抵免法、豁免法和税收协定等,但由于各国采用的方法不同,造成的降低税负的机会就会有差异。
(二)国际税收筹划的内容
1.国际避税
是指纳税人跨越国境,利用各国税制的差异,达到减轻企业总体税负水平的行为。国际避税不同于国际逃税:国际避税是在遵守各国相关法律的情况下,利用各国税制差异,合理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是合法行为;而国际逃税是违法行为。
2.国际节税
是指纳税人跨越国境,利用有关国家税法中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享用其优惠条款,从而达到减少税负的合法经济行为。国际企业若想实现节税,就会按照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调整经营决策以实现税收优惠,所以国际节税具有政策引导性和策划性的特征。
3.转嫁筹划
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通过价格的调整和变动,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转嫁筹划实质上是种经济行为,转嫁筹划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可以自由浮动。比如,纳税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通过提高价格或压低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交易对方,从而达到减税的目的。
(三)国际避税的方法
1.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
内部转移价格避税是国际企业利用各国间税率和税法的差异通过调节内部转移价格来达到避税目的的一种手段。国际企业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的主要做法是,对由低税率国子公司向高税率国子公司的出口业务采取高价,而对由高税率国向低税率国的出口业务采取低价,实现一部分利润由高税率国子公司转入低税率国子公司,从而实现国际企业整体纳税额的减少。
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商品供应,还适用于下列情况:
(1)内部贷款。国际企业的母公司通常都以内部贷款的形式向其子公司提供资金。如果子公司所在国的税率较低,则贷款可采用低利息率政策;如果子公司所在国的税率较高,则贷款可采用高利息率政策。
(2)无形资产转让费或服务费、管理费等。由于无形资产独有的特性,其真实价值很难确定,无形资产在进行内部转移时,国际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高或降低其转让价格来避税。国际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或压低管理成本或管理费用的办法来实现避税目的。
(3)租赁。租赁是一种新兴的避税方式。国际企业在内部进行租赁活动时,可以通过抬高和降低租金的办法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2.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
国际避税地也称国际避税港,是指以免征某些税收或压低税率的办法,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不纳税或少纳税条件的国家或地区。
国际投资者在考虑投资方向时,会考虑投资所在国税率水平对公司收益的影响。同时,有些国家为了通过税收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减免税负的特殊场所,即避风地。避风地主要有以下几类:
(1)无税型,即完全不征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国家和地区,如巴哈马、英属开曼群岛等。
(2)低税型,即只征收较低的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国家和地区,如瑞士、新加坡等。
(3)半避税型,即放弃居民管辖权,只行使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
(4)有限避税型,即只提供某些特殊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如希腊、荷兰等。
3.逆向避税
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常常尽可能避免进入高税区而进入低税区。但实际中,也有纳税人由低税区进入高税区,通过牺牲税负来谋求其他所需利益,即所谓逆向避税。如由于受到低税国的外汇管制,可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将所得转向在高税国的母公司。
4.选择有利的组织形式避税
国际企业可以选择海外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形式设置海外机构,从事投资活动。选择何种组织形式从税收角度看,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该海外机构在开业几年后是否亏损;双重征税的可能及收益汇回的预先征税等。
选择分公司在税收方面的有利因素:①从法律上讲,海外分公司隶属于母公司,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不需要在东道国履行复杂的注册手续,也不用缴纳资本注册税及相应的印花税。②由于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因此可以不公布或少公布财务信息,可以避免东道国税务机关的监督。③分公司的预计亏损可以包括在母公司的利润表内,可以部分抵消母公司的盈利,减少应纳税所得额。④由于母公司与分公司属于同一法人经济实体,所以分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的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等无须向东道国政府缴纳预提所得税。
选择子公司的优势:①子公司是“法人居民”,可以享受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议所提供的各种优惠。②子公司可以享受延期纳税的优惠。
(四)国际反避税方法
随着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企业避税规模不断扩大,避税方式也层出不穷,还往往与国际偷税漏税结合在一起,扭曲了国际竞争环境,导致一些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为此,许多国家也纷纷采取对策,加强税法建设、填补税收漏洞和空白,以防止和消除国际避税的泛滥。具体措施有:
(1)采取立法措施反避税,包括:①单边制定反避税法,即针对一种或多种国际企业避税做法加入特殊税法条款,同时制定具有全面影响力的综合性条款。②双边或多边的反避税措施,即两国或多国通过签订双边税收协定来限制国际企业避税,并规定各方在纳税管理上要相互协助、互通信息。
(2)加强纳税管理,包括:①向纳税人或第三方施压,要求它们提供详细的纳税资料。②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税务部门反避税提供方便。③开展国际税务合作。
第六节 外汇风险管理
一、外汇风险概述
外汇风险是指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汇率变动的幅度越大,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大,面临的外汇风险越高;反之,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小,面临的外汇风险越小。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既包括汇率变动使企业价值增加而意外获得的收益,也包括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价值减少而遭受的损失。外汇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一)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未能预料的汇率变动,对企业的产销量、价格、成本等产生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的收益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公司的经济风险取决于两个因素:公司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来源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市场结构;公司通过调整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来减轻汇率变化影响的能力。一般来说,本国货币升值会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本国货币贬值会增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国际企业来说,汇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例8-1】假设日本丰田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从日本母公司进口汽车,在美国销售。如果美元对日元升值,则丰田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以日元计价的成本会提高。而是否会对公司带来经济风险取决于美国的汽车市场结构。如果丰田主要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美国当地的公司,由于它们以美元计量的成本不变,美元升值使丰田在美国的子公司的利润减少,并导致母公司也因此承受经济风险。但如果丰田在美国的竞争对手全部来自其他日本厂商,丰田的竞争地位没有发生变化,美元升值会导致公司利润增加。
(二)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因进行跨国交易而取得外币债权或承担外币债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可能使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的风险。交易风险是由于外币度量的交易业务在结算时产生的损失或收益,这些交易业务包括:①以外币度量的商业信用。②未履行的远期外汇合约。③以外币度量的借款或贷款。④其他以外币度量的资产或权益。交易风险是国际企业进行外汇管理的最主要的风险。
(三)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是指企业在将最初用外币度量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成本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交易发生日的汇率和折算日的汇率不一致产生的折算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增加或减少的风险。
上述三种风险对公司来说,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经济风险比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更重要,必须格外重视,因为它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是长期性的,而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是一次性的。同时,经济风险涉及供、产、销以及企业所处的地域等各个方面,因此,对经济风险的管理除了企业财务部门参与外,往往需要总经理直接参与决策。
二、外汇管理的目的和程序
(一)外汇管理的目的
(1)避免或减少外汇风险损失。当汇率朝着不利于企业的方向变动时,外汇风险有可能使企业某项交易的利润全部损失甚至使企业发生亏损。因此,国际企业应实时把握汇率动态,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尽力减少由于外汇变动造成的外汇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
(2)使企业增加收益。虽然汇率变动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但若是有效利用有利因素也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如利用外汇期货交易等工具可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3)为企业创造良好、稳定的经营环境。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成本费用、资产及负债等各个方面,这个方面因素的变化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财务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管理可以把某些因素确定下来,或者使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变动,使企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外汇管理的程序
1.确定恰当的计划期
确定计划期是为了预测汇率变动、估计受险金额规定一个时间范围。计划期一般为1年,并按季度进行进一步分解。若汇率变动幅度较大,可适当缩短计划期。
2.预测汇率变化情况
外汇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汇率的变动,所以预测汇率的变动情况是外汇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步骤。其具体内容包括:汇率变动的方向、时间和幅度。预测汇率变化情况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需要在考虑以下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预测结果:①国际货币储备的变化。②国际收支的变化。③贸易差额的变化。④通货膨胀的程度。⑤金融和财政政策。⑥贸易政策。⑦其他影响汇率的因素。汇率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因素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两种。
3.计算外汇风险的受险额
计算外汇风险受险额是为了从数量上确定企业面临多大的外汇风险,即汇率变动使企业获得多大收益或遭受多大损失。现以交易风险为例说明如下:交易风险的受险额等于结算期限相同的外币债权与外币债务的差额。为了正确地计算企业所有交易风险的受险额,应分别按不同的币种、不同的结算期来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若外币债权大于外币债务,其差额为正受险额,反之则为负受险额。
4.确定对外汇风险的受险额是否采取行动
一般而言,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企业可不采取任何行动:①受险额为正值,而且该种外币预计会升值,汇率变动后,企业将获得收益。②受险额为负值,而且该种外币预计会贬值,汇率变动后企业会获得收益。③受险额为零,不管汇率如何变动,也不存在外汇风险。但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般应采取适当的方式避险:①受险额为正值,而且该种外币预计会贬值。②受险额为负值,而且该种外币预计会升值。③受险额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外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还很难估计。
5.选择正确的避险方式
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考虑企业的经营特点、业务结构、战略目标、各种外汇管理制度的限制以及各种避险方法的优缺点等因素。
三、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
国际上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外汇风险,国际企业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1.交易风险的避险方法
交易风险的避险方法可以分为事先预防方法和事后补救方法两大类。事先预防是指在签订交易合同时,就采取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如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订立汇率风险分摊条款等;事后补救是指已经用软货币(其汇率呈贬值趋势)签订了出口合同或用硬货币(其汇率呈升值趋势)签订了进口合同,无法在合同条款上加以弥补,而只能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以及通过货币市场进行借款和投资等方法来补救可能的风险。
(1)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是转移外汇风险最常用的方法。理论上,企业在外汇收支中,只要坚持用硬货币收取外汇,以软货币支付外汇,就可以把外汇风险交易可能造成的损失转移给对方。
但在实际工作中,选用何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①汇率是不断变动的,很难准确预测哪种货币会升值或贬值;②市场环境下,交易双方都会考虑最大化自己利益,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计价货币;③计价货币的选择与贸易条件以及该货币利息率的高低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到底选择何种计价货币,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作出最大化自己利益的选择。
(2)在合同中订立汇率风险分摊条款。交易双方可以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当使用某一种货币计价成交时,可在合同中订立汇率风险分摊条款,载明由交易双方共同分摊计价货币的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3)远期外汇交易保值。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以后,根据合同规定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约定的汇率办理收付交割的外汇交易。其作用在于把一年内的未来外汇收入或支出,按现时确定的未来汇率,预先固定下来,以防范日后汇率变动的风险。
【例8-2】波音公司向英国公司出售一架价值1000万英镑的波音747客机,一年后才能收回货款,即期市场汇率为1英镑=1.50美元,远期汇率为1英镑=1.46美元。为了保值,波音公司可以与银行签订一份1年期远期外汇合约,1年以后以1英镑=1.46美元的汇率卖出1000万英镑。这样,无论1年以后即期汇率是怎样的,波音公司都可以肯定地收到1460万美元。
由于采取远期外汇交易方式,企业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企业是否采取这种交易方式,还应考虑这种交易方式的手续费。当采用这种方式所避免的外汇风险损失大于交易的手续费就可行;否则,就不可行。
(4)外汇期权交易防范风险。外汇期权交易是指双方按照协议的汇率,将是否购买某种货币,或是否出售某种货币的选择权,预先签订一个合约。合约持有人称为期权的买方,出售期权者称为期权的卖方。外汇期权按其内容可分为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两种。买入期权也称看涨期权,它是指其持有者按照合约的规定买入一定数量外汇的权利。卖出期权也称看跌期权,它是指其持有者按合约的规定卖出一定数量外汇的权利。期权的买方行使看涨期权时,期权的卖方必须卖出某种货币。外汇期权是一种很好的避险形式,它有如下几项优点:①对期权合同的购入方来说,外汇期权类似于保险,因为期权合约购入的是权利而又不必承担义务。如果期权交易无利可图,则可放弃这种权利。②对期权合约的购买方来说,使用外币期权可以使保值成本成为确定因素。不管汇率如何变化,期权持有者的保值成本都不会超过期权的购买价格。
【例8-3】南方公司根据销售计划预测6个月后有2000万美元的外汇净流出,为了保值,该公司买入6个月的美元买入期权,执行价格为1美元=8.075元人民币,期权费为1美元0.03元人民币。6个月到期后,如果美元贬值,即期汇率为1美元=8.05元人民币,低于期权的执行价格,则南方公司放弃行权,在即期市场上购买所需美元,支付人民币16160万元(8.05×2000+0.03× 2000)。但如果6个月后美元升值,即期汇率为1美元=8.11元人民币,则该公司应该行权,按执行价格购买美元,支付人民币16210万元(8.075×2000+0.03×2000)。
(5)货币市场套期。主要是指通过在国内或国外货币市场上借入和贷出资金来套期保值,通过借(贷)外币对它的外币应收(应付),是资产与负债用同种货币表示,从而避免交易风险。对应于【例8-2】,由于波音公司预期1年后收到1000万英镑,所以它可以先借入英镑,将其兑换成美元投资,1年后收到英国公司的贷款1000万英镑可以用来偿还借款,这样,汇率波动的风险就被控制了。需要注意的是,波音公司需要恰当决定英镑的借入量,其原则是英镑借款在还款日的金额正好等于将从英国公司收回的英镑金额。
2.经济风险的避险方法
经济风险的管理涉及公司的长期战略,需要综合考虑生产、销售、财务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领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多元经营策略:
(1)生产的多元化。在生产安排上,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尽可能做到多样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2)销售的多元化。在销售上,力争使所生产的产品能尽快打入不同国家的市场,并力求采用多种外币进行结算。
(3)采购的多元化。在原材料、零配件的采购方面,尽可能做到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采购,并力争使用多种货币结算。
(4)筹资的多元化。企业筹资时,要尽量从多种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用多种货币计算还本付息金额,如果有的外币贬值,有的外币升值,就可以使外汇风险相互抵消。
(5)投资的多元化。在投资时,尽可能向多个国家投资,创造多种外汇收入,这样可以避免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
3.折算风险的避免方法
为了防范折算风险,国际企业通常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保值方法。资产负债表保值的原理是使公司的外币风险资产和外币风险负债尽可能相等,使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时出现在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两个方面,数额相等而方向相反,使它们能自动地相互抵消。这样就可以使汇率变动所形成的风险尽可能地缩减到最低程度。
国际企业也可以采用远期合约对折算风险套期保值。例如,美国一家国际企业在英国设有一个子公司,该子公司年初预计本年利润为1000万英镑,如果公司预测到英镑在本年贬值时,国际企业就可对预期利润使用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即卖出金额为1000万英镑的1年远期合约来回避英镑汇率的变动对合并报表产生的折算风险。
案例研究与分析:韩国现代集团的国际化经营
一、案例背景
借助于朝鲜战争后建设浪潮的推动,韩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商业巨子郑周永于1967年12月创办了现代汽车公司(又称现代集团)。福特的英国分公司是现代最早的合作伙伴,即由福特负责向现代提供生产轿车及轻型卡车所必需的技术。20世纪70年代初期,现代汽车公司就开始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轿车车型。80年代初期,现代汽车公司对其蔚山工厂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实现了从小批量到大批量生产的重要转变。当时,现代汽车公司的发展已开始超越国界:市场容量被分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两部分。至80年代中期,现代汽车公司已经在加拿大确立了坚固的先遣阵地并开始准备向最具挑战性的市场——美国进军。1986年,在美国市场销售汽车16万辆,创下汽车销售奇迹,从而奠定了其国际地位。现代汽车公司也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企业。
现代企业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也是全球20大汽车公司之一,2001年在美国市场排名第七。为推行有效的等效政策,现代汽车公司制定了五项海外销售目标:建立地区总部制基础;强化海外销售;培植出口商品;提高企业和品牌形象;建立稳定的进口基地。
然而,现代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南非的市场拓展就为其带来失败的教训。
1999年12月,根据南非汽车协会的统计,现代牌汽车在南非的销量位于前10大名牌汽车之内。由于物美价廉,现代汽车在南非算是后起之秀,南非的大街小巷奔跑着8万多辆现代牌汽车。然后,2000年年初,在南非市场叱咤风云的韩国现代集团在南非的代理分销公司由于累欠债务高达87.7亿兰特(6兰特合1美元)而宣告破产。接着,南非比勒陀利亚最高法院作出裁决,责令有关机构对该代理分销公司在南非的资金进行清算。消息传出,在南非市场掀起一阵风波,接着,遍布南非全国各地的“现代”汽车服务和维修中心停业关门,广大车主叫苦不已,不知道下次维修该到何处。此外,现代集团在南非的数千名雇员也跟着遭殃,加入失业大军。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现代集团在南非“翻船”之前没有暴露出明显的衰败迹象,但实际上,在虚假的繁荣背后,现代集团在南非一直负债经营,每年的盈利无法抵消庞大的债务开支。在进入南非短短的几年中,其债务额比资产多出10.8亿兰特,1999年更是严重亏损达13.3亿兰特。
二、案例分析
深究现代集团在南非的失利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管理层对南非市场大的错误判断为其埋下隐患。南非基础设施先进,公路四通八达,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将其视为潜在的大市场,不惜投入巨资,为力夺该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现代集团进入南非市场较晚,但来势凶猛,不惜血本大做广告,跟日本厂商展开了一场“双雄会”。现代集团急于求成,它在南非刚刚立足,便急忙投资3亿兰特在邻国博茨瓦纳建了组装厂,专门向南非供货。巨额投资一度换来了收获。但南非市场毕竟有限,贫富悬殊,能买得起汽车的人只是少数,加上内需不旺,汽车市场不久便呈现疲态,仅从1998年到1999年,销售量就降低了5.9个百分点。现代集团的汽车销售也不景气。
其次,南非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前几年南非更改了低关税政策,提高了银行贷款利率,造成生产成本猛涨。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汽车越多,亏本越多。但现代集团已无路可退,因为它已经投入了血本。此时现代采取的策略不是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收缩战线,而是继续大举借债,提出了“从南非向南部非洲扩展”的扩张策略,试图以此改变被动的局面,但却导致了恶性循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债务,终于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最后,总公司援助无力。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现代韩国总公司当时正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对南非子公司无法起到“保护伞”的作用,导致南非子公司后劲不足,当公司陷入困境,南非各银行拒绝向其贷款,总公司无法伸出援助之手,南非子公司只有选择破产。
三、案例启示
现代集团南非投资失败,归根结底就是财务管理的失败。该案例充分说明国际理财环境的复杂性和国际财务管理的高难度,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优化国际企业的资本结构才能降低财务风险
由国际企业融资方式所决定的资本结构是财务风险的直接影响因素。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由于具有减税作用,债务融资成本较低,所以,通过债务融资降低总的资本成本从而降低国际经营成本对国际企业是非常有利的,实践中也被广泛采用。但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必须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和稳定程度,也就是必须充分恰当地衡量产品市场的竞争度。
从案例有限的资料可以推测,债务融资是现代集团南非公司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但从南非的市场状况来看,由于竞争激烈,现代进入南非也比较晚,所以,南非公司的现金流量很难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按照资本结构理论,这种类型的公司是不适合采用债务密集型资本结构的。也恰恰是由于现代集团南非公司的过度负债,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被迫破产。
所以,国际企业利用债务融资的规模一定要适度,特别是在对所在国环境缺乏长期深入有效了解的情况下,最好避免采用通过债务进行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
(二)国际投资形式影响国际投资风险
虽然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有诸多好处,但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风险,这种风险集中体现在东道国环境对国际企业现金流量潜在的负面影响。所以,国际投资风险的识别、分析和管理在国际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应重点关注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而国际投资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判断和控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与东道国合资的风险是最低的,相比而言,独资的风险更小。
现代集团在南非的投资属于国际独资投资,这种投资方式虽然有较多的经营自主权,但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对所在国的投资环境调查起来比较困难,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高的投资风险,企业最终的经营失败不能说与此无关。
所以,国际企业选择投资方式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经营实力、技术和品牌的保护,同时,也必须结合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环境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作出最优选择。
(三)国际财务管理的复杂性
国际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对东道国市场环境的准确判断并作出明智决策的难度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国际企业经营失败所引起的多方面的问题上。
在本案中,现代集团南非公司破产以后,现代集团准备将其资产在市场上出售,但鲜有大公司愿意出面购买。同时,现代牌汽车的车主也面临着维修保养和保险无法得到保障的现实状况,这些都无疑增加了东道国的负担。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际企业经营实力应力争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之间的双赢,东道国也应给予国际企业更多的本土化经营指导,尽量避免国际企业经营失败,降低本国民众可能为此遭受的损失。
总而言之,国际企业投资和经营所面临的多方面风险,都再次凸显了缜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本章小结:
(1)国际财务管理是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适应企业国际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财务管理的一个新分支。国际财务管理是基于国际环境,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法的有关条款,根据国际企业财务收支的特点,组织国际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国际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国际筹资是指国际企业为实现其财务目标,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筹措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项管理活动。
(3)国际投资是指投资者跨越国界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期望获取比国内更高的利润或实现其他经济目的的一种投资。国际投资按投资方式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
(4)国际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营运资金的存量管理和营运资金的流量管理。国际企业存量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全球制定其发展战略,使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最少量的营运资金从营运活动中获得最大的边际收益率。
所谓营运资金的流量管理着眼于资金从一地向另一地的转移,其目的是使资金得到合理的安置,确定最佳的安置地点和最佳的持有币种,以避免各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5)国际税收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财权利益的税收活动,它反映着各自国家政府在对从事国际活动的纳税人行使征税权力而形成的税收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际企业可以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地以及选择有利组织形式等合理方法避税。
(6)外汇风险是指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外汇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财务管理?其特点有哪些?
2.国际企业筹资的特点有哪些?其资金来源渠道有哪些?
3.国际企业的筹资方式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优势?
4.国际筹资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什么叫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有哪些?
6.进行国际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7.进行国际转移定价的目的是什么?
8.国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对现金管理方面应考虑哪几个问题?
9.试论述国际营运资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10.国际企业避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1.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12.如何理解国际企业合理避税与国际反避税的关系?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是( )。
A.跨国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 B.各个独立子公司价值最大化
C.跨国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 D.各个独立子公司利润最大化
2.下列不属于进行国际股权筹资优点的是( )。
A.能提高公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扩展潜在投资群,促使股价的提升和资本成本的下降
B.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进行国际债务融资创造了条件
C.偿还方式灵活,可以提前偿还也可以延期偿还
D.能迅速筹集外汇资金,有利于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发展
3.下列不是国际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主要应考虑的问题的是( )。
A.现金持有形式 B.现金持有币种
C.现金持有时间 D.现金持有人
4.国际企业的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最普通的一种方式是( )。
A.股利汇付 B.支付管理费
C.公司内部信贷 D.支付特许权费
5.下列属于转嫁筹划行为的是( )。
A.纳税人将经营地区转移到完全不征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国家和地区
B.纳税人到具有税收优惠的地区经营
C.纳税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提高价格或压低价格
D.纳税人在海外成立分公司,并通过操纵实现分公司亏损
6.波音公司向英国公司出售一架价值1000万英镑的波音客机,一年后才能收回货款,即期市场汇率为1英镑=1.51美元,远期汇率为1英镑=1.42美元。波音公司可以与银行签订一份1年期远期外汇合约,1年以后以( )的汇率卖出1000万英镑,才能实现保值。
A.1美元=1.51英镑 B.1英镑=1.42美元
C.1英镑=1.51美元 D.1美元=1.42英镑
7.2008年4月30日,中国某外贸公司向美国出口一批机电产品,价值1150万美元,要求4个月后用美元结算,当时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6.99元人民币。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6.89元人民币,那么( )。
A.中国企业承担外汇风险,是经济风险
B.中国企业承担外汇风险,是交易风险
C.美国企业承担外汇风险,是经济风险
D.美国企业承担外汇风险,是交易风险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 )。
A.来自国际企业内部的资金
B.来自母公司本土国的资金
C.来自子公司东道国的资金
D.来自国际金融机构或第三国的资金
2.国际企业在进行筹资时除存在与国内企业相同的风险外,还面临( )。
A.国家风险 B.外汇风险
C.利率风险 D.微观经济风险
3.从经济学角度看,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有( )。
A.政治动机 B.经济动机
C.战略动机 D.行为动机
4.下列属于国际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的有( )。
A.政治风险 B.战争风险
C.转换风险 D.宏观经济风险
E.微观经济风险
5.转移价格的作用有( )。
A.资本配置 B.降低资本成本
C.降低税负 D.调节利润水平
6.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除适用于一般的商品供应,还适用于( )。
A.内部贷款 B.无形资产转让费
C.租赁 D.服务费、管理费
7.外汇风险中交易风险的管理措施通常包括( )。
A.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B.在合同中订立汇率风险分摊条款
C.远期市场套期保值
D.外汇期权交易
三、判断题
1.如果港币汇率从HK$7.732/US$变动到HK$7.725/US$,那么,港币相对美元贬值,而美元相对港币升值。 ( )
2.一般来说,经济风险是长期的,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是一次性的,因此经济风险较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更重要。( )
3.根据影响投资环境的宏观因素的分析,一国投资环境好,则为“热国”,反之则为“冷国”。 ( )
4.对国外投资项目只需从投资项目本身进行评价,不需要站在母公司的立场上进行评价。 ( )
5.跨国公司内部资本转移的赋税套利效应会在将利润从低税国家的子公司转移到高税国家的子公司时产生。 ( )
6.将利润从那些处于应税国家的子公司转移到处于亏损状态的子公司时,跨国公司可减轻其税负。 ( )
四、计算题
某家合资公司持有美元,并需要在一个月后用日元支付进口货款。假设,即期汇率是1美元=110日元,试问这家企业如何用外汇期权交易的方式规避交易风险。
五、案例分析题
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韩国金融市场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97年9月22日,受起亚集团申请破产的影响,韩国综合股价指数不断跌落,很快创下半年来的新低。外汇市场也出现异动,抢购美元之风愈演愈烈。
之后,韩元持续暴跌,外汇市场美元供不应求,韩国外汇储备将近枯竭,各种贷款利率急剧上升,韩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韩国政府对此焦虑不安,社会各界反应强烈。
为稳定金融市场,当时的韩国总统金泳三调整了政府经济官员,并在一系列紧急措施未能奏效后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援助。金泳三还就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发表特别谈话,呼吁社会各界同舟共济,消除危机。
当时,中国的一家运输企业负有巨额韩元政府贷款,贷款期限12年,利率为韩政府优惠固定利率。面对动荡的韩国金融市场,如何抓住有利时机保证其韩元贷款的安全,成为该企业当时的头等大事。
这家企业采用优惠固定利率,汇率成本在1美元兑850韩元。如何在较低价位用美元购买韩元,用于归还韩元贷款,或者说,如何锁定汇率风险,是其在债务期间需主要控制的风险来源。
根据以往经验,韩元大幅贬值的不可控性十分明显,如何应对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市场判断能力,为此这家企业选择中国银行为其韩元债务提供保值方案。
请代中国银行给这家企业制定保值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