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成
从内容构成上看,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三方面:
(1)对外贸易总政策。它是一国在一定时期根据其政治经济情况和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资源状况、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出的较长时期的对外贸易的方针、策略和原则。它对外贸活动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2)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即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以及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分别指定的对外贸易政策。
(3)国别贸易政策。即根据总贸易政策、国际关系格局及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分国别、地区而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实行差别关税税率、差别优惠待遇、差别配额水平。
总体来说,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以及国别贸易政策都属于具体贸易政策,是为总贸易政策服务的,三者相辅相成,并会随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本国国情而不断演变。
(二)分类
从贸易政策的内容、倾向和效果来划分,通常可以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
(1)自由贸易政策。就是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直接干涉或少加干涉,不限制进口,也不鼓励出口,允许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在国际市场上公平、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放任。因为一旦如此,对外贸易活动可能会对一国的经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可能出现的走私横行,国外优势产业对国内同行业的倾销式竞争加剧,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被外资控制等等。因此,保留本国政府对国内外商品适度的管理和干预,根据相关法规和条约,为国内外商品创造一个公平均等的竞争环境,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价格的市场调节,也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应有之义。
(2)保护贸易政策。是指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同时对本国的出口商给予各种补贴和优惠以鼓励出口的一种政策。这一政策可以使本国商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在历次世界经济危机中,各国纷纷高筑关税、非关税壁垒。产业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和产业以及经济萧条时期,往往推崇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不完全对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也有限制和管理的成分;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也并非完全闭关自守,也包括鼓励出口和部分自由竞争的成分需要关注的是一国外贸政策中是自由占主导还是保护占主导。
案例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节选
请思考:
(1)以下属于哪一层次的对外贸易政策?
(2)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策主体是谁?
(3)对外贸易政策的其他几大要素在对外贸易法中有何体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对外贸易以及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法所称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条 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依照本法主管全国对外贸易工作。
第四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缔结或者参加关税同盟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参加区域经济组织。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根据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给予其他缔约方、参加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待遇,或者根据互惠、对等原则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待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