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的经济增长率
在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曾急剧下降,商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不到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加深,进出口增速明显加快,一是自身的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二是其进出口增速均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扩张速度,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
据联合国统计,2001—2011年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额年均增长15.3%,转型经济体出口年均增长19.0%,均高于全球的11.5%;同期,发展中国家货物进口额年均增长15.0%,转型经济体出口年均增长18.6%,均高于全球11.0%。(见表15-2,表15-3)。2011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22.7%,转型经济体货物出口增长率33.2%,高于其进口增长率(22.0%,28.8%)和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出口19.9%;进口19.5%),强化贸易大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长期增长的基础。不过也要看到,这一时期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有消极影响,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承受力仍然比较脆弱。
表15-2 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的变化(%)
续表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表15-3 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进口增长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平均来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远没有它们的贸易增长得快。通常,人们用贸易占GDP的比率作为融入世界贸易的标志之一。21世纪初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发展中国家的货物及服务出口占GDP的比重从不到35%提高到几乎42%,2012年,这一比例降低至37%,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融入世界贸易的程度比20年前要大得多(见表15-4,表15-5,表15-6)。这既是长期趋势所带来的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表现。
表15-4 发展中国家货物与服务出口贸易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表15-5 1990—2012年发展中国家货物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
续表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表15-6 1990—2012年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贸易额的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二)发展中国家整体对外贸易增速高于发达国家
20世纪80年代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讲是一个“失去的”十年,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及集团的贸易增长比发达国家要快,而且增长非常迅速。主要的例外是最不发达国家和一些低收入国家,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的增长比整个世界贸易要慢得多,结果是这些国家的贸易更加边缘化。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只有3.3%,而发达国家年均增长率超过7%。但20世纪90年代这种情形完全颠倒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快于发达国家,在这一背景下,自1992年发展中国家整体货物贸易增速开始高于发达国家,1990—200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以每年7.4%的速度增长,而发达国家则是5.8%。进入新世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势头依然强劲,2001—2011年,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额年均增长16.8%,高于全球的11.3%;除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外,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长都快于高收入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均衡
然而,上述总趋势掩盖了某些阶段以及不同发展中国家和集团之间非常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发展中国家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不仅国家或地区的数目众多,而且在人口密度、自然资源状况、工业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参差不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各地区贸易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少数国家占据了本地区对外贸易的绝大比例。
1.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影响力显著提高
21世纪,尽管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1—2011年,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以15.5%的年均速度增长,比20世纪90年代的业绩(年均增长9.5%)增长了六成。据联合国统计资料,2012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5.0%,占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总额的78.6%(占发展中与转型经济体货物出口比重71.3%)。总体看,亚洲对外贸易呈现最高速的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则是发展最慢,拉丁美洲、中东和地中海则居其间。经济转轨国家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口值不断波动,但在21世纪则以比发展中国家更快的速度增长。
2.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导该区域的贸易增长
在同一区域内,贸易增长主要依赖少数几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表15-7列举了亚洲、拉美和非洲三个地区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在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出口总额所占比重情况,表明每一地区的前五位贸易国占据了本地区发展中国家50%—80%的对外贸易额。
表15-7 2012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居前5位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库整理而得。
3.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边缘化”趋势
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从20世纪50年代的3%下降2012年下降至1%。而且在过去20年中一直在这种很低的水平上徘徊。2012年它们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12%,占发展中国家贸易总额的2.5%。其中,2/3的最不发达国家仍然严重依赖于农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两类产品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70%左右),并且结构单一。由于这些农产品和矿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因而影响了贸易收入的增加。2012年,最不发达国家服务出口占全球服务出口总额比重为1%;且从2005年至2010年,交通服务出口占比从22.8%降至21.5%,旅游服务出口占比从52.8%降至52.4%,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比从24.4%升至26.1%(见表15-8)。
表15-8 最不发达国家货物及服务出口贸易额及其占世界比重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四)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的变化成为支持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贸易结构状况是影响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从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看,制成品贸易量的比重持续大幅上升,而农产品和矿产品贸易量的比重相对下降;制成品出口量的增速要大大高于农产品和矿产品。
许多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群体的贸易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贸易结构,即它们的出口主要是制成品,还是初级产品和食品。在30年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商品,如农产品、石油和天然气、矿产品曾经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的70%来自于初级产品。目前这一局面已被彻底扭转过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出口状况有所改善,这主要归因于它们的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如高科技产品以及低技能密集型产品,出口收入的80%来自制成品,其制成品出口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的份额上升。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集团而言,从制成品贸易的增加及与此有关的生产率收益中获益匪浅,因为制成品在它们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0年的20%扩大到2012年的80%以上。
但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的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亚洲和拉丁美洲改善了它们的竞争地位,制成品出口增长非常强劲;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出口只有缓慢的增长,非制成品出口增长非常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非常廉价的主要原材料出口造成的,反映了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对这些商品需求的增长缓慢。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微弱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3的国家过分依靠范围很小的初级产品(通常只有2—3种)作为它们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据估算,最不发达国家出口最多的3种商品约占每个国家总出口的70%以上。除孟加拉国外,其他最不发达国家几乎没有重要的制成品出口。制成品也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其出口占整个最不发达国家出口的20%左右。尽管这些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不足以弥补初级产品作为最不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的弱势。
(五)“南南贸易”发展迅速,成为全球贸易增长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二战后,国际贸易大部分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北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远高于南北贸易,而被称为“南南贸易”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则更是微不足道,形成了严重失衡的畸形格局。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快得多。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相互贸易加强等,有利地带动了南南贸易,使上述严重失衡格局有所缓解。
许多研究都表明,拉丁美洲和亚洲制成品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所带来的。过去20年间南南贸易取得长足进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6—2009年间,南南贸易平均年增速12%。2011年,南南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5%。从2008年开始,发展中国家对南方国家的出口即开始超过对北方国家的出口。究其原因,高于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和实质性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流动强劲增长。
(六)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速与其货物贸易增速大体相当
服务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贸易方式。随着服务业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服务出口中的市场份额也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2年的33%(见表15-9)。据联合国统计,2001—2011年世界服务出口贸易年均增速为10.3%,接近货物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速(11.3%);同期,除2009年,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贸易的增长率均高于发达国家(见表15-10)。从发展趋势看,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20%,2000年增加到25%,2012年已达到33%,金额高达13 459亿美元(见表15-11)。这表明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也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会持续提升。
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更加相对不利的境地,虽然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具有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在大多数现代服务业及贸易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中,服务贸易上存在逆差,其中最大逆差项目是运输服务贸易,其次是其他商业服务,有一定顺差的项目是旅游,但所占比重不大。中国、韩国、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及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逆差,只有印度的服务出口比进口增长强劲,是顺差国。
表15-9 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贸易占世界服务出口比重的发展变化(%)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表15-10 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发展变化(%)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表15-11 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七)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主要依靠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
据联合国统计,在世界三大类服务贸易中,2002—2012年运输服务年均增长率为9.9%,旅游服务为8.4%,而其他商业服务(主要包括通信、建筑、保险、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咨询、会计、法律、广告等及文体娱乐等)为11.9%。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服务贸易的总体结构发生变动。运输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势,其中运输服务占比由1990年的26.8%下降到2002年的21.7%和2012年的20.2%,旅游服务占比也分别由31.7%下降到29.8%和25.1%;而同期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显著上升,从41.5%分别上升到48.5%和54.7%。
就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基本一致。在世界三大类服务贸易中,2002—2012年发展中国家运输服务年均增长率为13.3%,旅游服务为11.7%,而其他商业服务为15.0%(见表15-12)。发展中国家运输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势,其中运输服务占比由1990年的26.2%下降到2002年的23.6%和2012年的22.4%,旅游服务占比也分别由38.1%下降到37.8%和33.0%;而同期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显著上升,从35.7%分别上升到38.6%和44.4%(见表15-13)。但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仍主要依靠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而具备广阔前景的新兴服务贸易主要为发达国家所占据。目前,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优势的服务业仍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如劳务输出、工程承包及部分旅游服务),发达国家在金融、信息、技术、广告和咨询等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保持了明显的优势。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服务贸易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状态,发达国家无疑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
表15-12 发展中国家三大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表15-13 发展中国家三大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http://www.unctad.org/en/Pages/Statistics.aspx
(八)与货物贸易相类似,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程度差异较大
在发展中国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增长最快,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长最慢,拉丁美洲和中东及地中海居中。这种增长格局与各国家群体的人均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即高收入的国家增长最高,而最不发达国家增长最低。从具体国家和地区看,中国香港、新加坡的金融服务;韩国的建筑服务;印度的计算机软件服务、中国香港、巴拿马等的运输服务;埃及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服务等表现的比较突出。
(九)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在世界贸易强国中,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发达国家是服务贸易的主要输入国和输出国。2011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分别达到14%、7%、6%、5%和3%(2001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8%、8%、6%、5%、4%);同年,在居世界前10位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地区中,除中国和印度外其余都是发达国家,前十位国家的服务出口占全球服务出口的49%;2012年,全球67%的服务贸易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2011年进入服务出口前30名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中国(4.4%,第4位)、印度(3.3%,第8位)、新加坡(3.1%,第10位)、中国香港(2.9%,第11位)、韩国(2.3%,第15位)、俄罗斯(1.3%,第22位)、中国台北(1.1%,第24位)、泰国(1.0%,第26位)、中国澳门(0.9%,第27位)、土耳其(0.9%,第29位)、波兰(0.9%,第30位),它们总计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2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