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景区(4A级)
■ 导游指南
新西兰毛利独木舟→非洲几内亚木雕→序厅→海上宝山馆→中国馆→区→中国馆二区→亚太厅→中东厅→非洲厅→欧美厅→拉美厅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位于外环线和沪太路的交界处,毗邻顾村公园,占地约65亩,总建筑面积为14 600平方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新西兰毛利独木舟
位于博览馆的广场上,这尊巨型木雕名为蒂卡卡诺(毛利语),上海世博会期间,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其作为新西兰人民的礼物赠送给中国人民,并在博览馆落户永久展示。蒂卡卡诺高10米,直径3米,重3.7吨,由新西兰蒂普亚毛利艺术与手工艺学院进行创作,所用的材料是一棵树龄为3 500年的贝壳杉木。“蒂卡卡诺”上半部分呈独木舟形状,因为毛利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乘着独木舟从故乡“哈瓦基”来到“长白云之乡”新西兰。下半部分被刻成“门户”的样子,寓意中新两国友谊永远相通,不受阻隔。
■ 新西兰毛利独木舟
非洲几内亚木雕
位于大厅,共三尊巨型木雕,主要材料是非洲红木。它们曾展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是由几内亚著名雕刻大师西迪梅先生耗时多年创作完成,其中《战士》更是耗时6年才完成。
序厅
重点展示宝山区两项重要的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罗店龙船”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月浦锣鼓”。
罗店龙舟 是罗店龙舟的模型。罗店龙舟始于明,盛于清,距今约有400年历史。它既传承了吴越地区龙船的特色,又有很多的独特创造,地域文化风格明显。罗店龙舟船身小、船底平、行驶快、宜在当地狭小河道行进。龙头用香樟雕刻,栩栩如生,龙嘴朝天张开,龙尾高翘,船的前部有该镇标志性古建筑“北极阁”式样的牌楼,后有艄亭,牌楼前扎“台角”。2007年6月“罗店龙船”被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9月,宝山区罗店镇“罗店——端午节划龙船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月浦锣鼓 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最初形式是八仙对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宝钢的建设,全国各地的冶建单位汇集到上海宝山,这样就将北方威风锣鼓、山西太原锣鼓、四川闹年锣鼓以及浙东锣鼓等优秀鼓种带到了月浦地区,使“八仙对鼓”这种传统表演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经过不断地创新探索,终于在原有的“八仙对鼓”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型的“月浦锣鼓”。
龙船水浪 龙船雕塑是将宝山传统龙舟按原物等比例仿制,并采用传统木雕工艺制作而成。雕塑两侧掀起的水浪以中国传统吉祥水纹图案为元素,展现龙舟劈波斩浪的磅礴气势。
■ 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外观
龙腾圣泉 是资料检索台,造型如同一潭泉水,水面上飘动的花朵和落叶由影像技术合成,观众按需要触碰就能了解到博览馆的所有信息,包括每个大厅的主题,展项内容和互动项目的使用说明等。
音乐悬浮 四周墙面以透明的玻璃圆管矩阵与漂浮小球组合而成,管内小球会随着音乐韵律的变化上下起舞,呈现出水浪的效果,叫做音乐悬浮。
海上宝山馆
主要展示的是宝山的民间文化艺术。
宝山说唱 是一个用老榆木制作的木箱——西洋镜。和传统西洋镜不同的是,这里我们透过镜孔能看到老上海的滑稽戏和沪剧,按下面的按钮能听到声音,这是将现代曲艺和传统民间艺术非常有趣的结合。
江南水乡 这些建筑模型展现了江南水乡粉墙黛瓦,旖旎婉约的精致。展项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触摸玻璃,远处人物的生活场景会被放大,场景既表现了日常生活,例如剃头、抓药,也展示了节日庆祝的场面,如舞狮等。
缤纷艺术节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是宝山区重大的文化节日,从1995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在这条苏式风格的回廊下有4块大屏幕,展示了第七届艺术节的精彩集锦。
门当户对 “门当”是指在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户对”则是指位于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的圆柱形木雕或雕砖。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罗店灯彩 回廊下悬挂的罗店灯彩是宝山灯彩的代表,至今有400余年的历史。罗店灯彩的种类多,规格无数,分为挂式、座式和表演类三大类,每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是罗店灯彩活动的高潮。罗店灯彩被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行吹塑纸版画 2002 年与金山农民画、松江丝网版画被文化部合称为“上海民间艺术的三朵奇葩”。它是以吹塑纸为版材的纸版画。吹塑纸具有一定的厚度,质地轻而松软,易于铅笔、圆珠笔等尖而不锐的硬物在上面刻画出图形的凹痕,然后在凸出的图形上沾上油墨或水性颜色,即能拓印出一幅单色的、显现出吹塑纸纹理的版画作品。还可以在同一版面上,沾上多种色彩,拓印出彩色的作品,其效果象套色木刻版画一样,但方法简便得多。这是宝山民间艺术的创造性发明,体现出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深蕴根底。
罗泾十字挑花 是将花挑于土布所制的衣物或帕巾之上,作为兜头手巾,肚兜,鞋面等物品的纹饰,基本针法有行针、绞针、蛇脱壳等。
中国馆一区
展示了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和戏曲文化。
十里红妆 是旧时嫁女的场面。该展项通过惠山泥人,生动、直观地演绎了相亲、断八字、定聘、择日、送嫁、催嫁、迎亲、拜堂、出厅、闹洞房、换花以及回车十二个婚嫁的程序。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和喜庆。
戏曲解读 这里展台被设计成中国传统戏楼的模样。主戏台通过幻影成像技术,选取7组典型人物不断演绎动画和影视作品,展示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水袖功、髯口功和翎子功等戏曲技艺。戏楼两侧设有两个小戏台,分别展示戏曲的服饰配件及戏曲表演中所使用的乐器。
中国馆二区
侧重介绍中国的饮食和方言文化。
投壶之礼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嬉戏时的一种投掷游戏。
满汉全席 它是清朝与宴人数最多的宫廷宴席,集满族和汉族菜式之精华。展项结合了彩色浮雕和电子卷轴,再现乾隆皇帝六十寿诞时,宫廷内外普天同庆,设满汉全席宴请的场景。
四大菜系 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含淮扬、鲁、川、粤四大菜系菜肴的食物模型和相关典故知识。
乡音未改 在我国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湘方言、赣方言……这里有七组场景,取自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将经典台词用不同的方言解读,非常有趣。
亚太厅
这里选取5个方面:茶、衣、米、乐、陶,来展示了亚太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
茶道亭 位于展厅左侧的宋代凉亭, 展示中式和日式的茶道表演。前面的两个杯垫分别和中式和日式茶道表演对应。
纺织亭 位于展厅中央,这是一座宋代方形凉亭,亭中展示了织布机、布架和染布装置。
稻米文化 这一展项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亚太地区民间农耕、农作的四季风光。
音乐亭 在音乐亭中央放置着一张古琴,触摸琴弦,上方的感应装置就会启动,水花敲击金属管发出悦耳的音乐。亭子周边还展示了亚太地区三种典型的弦鸣乐器。
陶艺亭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幻影成像技术,触摸屏幕体验模拟拉胚,完成具有自我风格的陶瓷作品。
中东厅
这里观众可以坐在阿拉丁魔毯上,观看和参与一场奇幻之旅。
非洲厅
非洲神鼓 这里有两个达姆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的各种鼓中,最常用的就是这种被称为达姆的鼓。它是乌干达国家的象征,乌干达国徽的中间就有一面鼓的图案。
化装舞会 非洲民族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习俗,在结婚、沮丧、添丁、成年、迎宾、战斗、劳动、祀神、祭祖、节庆等重要时刻,人们便会换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扮,包括服装、面具和面部彩绘。
造型世界 在方形展厅里,非洲动物木雕和多媒体屏幕相结合,向大家展现了世界上最为壮观的非洲野生动物大迁移的场面。
探索非洲 观众可以通过点击触摸屏检索非洲渊源的知识,详尽了解非洲古王国文化、非洲巫术文化、非洲雕塑文化、黑人音乐舞蹈文化和非洲简单奇特的生活习俗等相关信息。
欧美厅
浮钟魅影、钟表殿堂 进入欧美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放大一百倍的古典机械钟表雕塑,背景是手绘的欧洲古典柱式和门廊的墙面。
西部霓虹秀 是用霓虹灯管勾勒出的美洲大峡谷的景致,展现了美洲大陆的壮阔。
野牛竞技 展示的是两头电动野牛。骑牛大赛是美国西部牛仔的传统竞技项目,它不仅惊险刺激,更多的是代表了美国西部的拓荒精神。
印第安图腾 在展厅中央的是印第安图腾柱和印第安神树,这些印第安图腾柱将原始手工雕塑和现代灯光艺术相结合,使观众在美妙的霓虹闪烁中感受北美印第安人的精神归宿,与古朴神秘的印第安文化。
猫王模仿秀 在屏幕上展现的是“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与鲍勃·迪伦、披头士并称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展厅中有四个聚音罩,站在聚音罩下就能听到猫王的现场演唱会录音,有的歌曲轻柔舒缓,有的则热情奔放。
拉美厅
狂欢头饰 展厅的第一个展项,就是这些制作精美、风格迥异的狂欢节头饰。
桑巴公主 这是一项舞蹈互动游戏。
■ 旅游资讯(相关信息以景区公布为准)
地 址:宝山区沪太路4788号(近顾村公园一号门)
电 话:021-56042007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
门 票:成人30元/人,学生15元/人
交 通:1)轨道交通7号线上大路站换乘528路公交;轨道交通1号线共富新村站换乘嘉泰线
2)自驾车游客可从市区走南北高架接外环线S20(虹桥枢纽方向)“沪太路”出口(浏河方向)下,沿沪太路向北行驶至顾村公园一号门,按指示牌进入博览馆广场
周边景区:顾村公园
参观方式:接待散客,团队参观请提前一天预约
景区网址:ifae.baoshan.sh.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