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含义及处理原则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或者为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
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
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在对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后,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一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如对某项机器设备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的电机(未单独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出现难以修复的故障,将其拆除,重新安装了一个新电机。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重复计算。
【例7-18】 2010年6月30日,甲公司一台生产用的大型设备出现故障,经检修发现其中的发动机磨损严重,需要更换。该设备购买于2006年6月30日,甲公司已将其整体作为一项固定资产进行了确认,原价800000元(其中的发动机在2006年6月30日的市场价格为1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0,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为继续使用设备并提高工作效率,甲公司决定对其进行改造,为此购买了一台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代替原发动机。新购置发动机的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改造过程中,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了劳务支出10000元。假定原发动机磨损严重,没有任何价值。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2010年6月30日设备的累计折旧金额为:800000÷10×4=320000(元),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480000
累计折旧 320000
贷:固定资产 800000
(2)安装新发动机:
借:工程物资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93600
借:在建工程 90000
贷:工程物资 80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10000
(3)2010年6月30日老发动机的账面价值为:100000-(100000÷10)×4=60000(元),终止确认老发动机的账面价值。
借:营业外支出 60000
贷:在建工程 60000
(4)发动机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480000+90000-60000=510000(元)
借:固定资产 510000
贷:在建工程 510000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局部损坏,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企业会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
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7-19】 2010年6月30日甲公司对管理用设备进行日常修理,修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维修人员工资为20000元。甲公司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