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产/负债观的利润总额=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业主投资+分配于业主的利润,净资产=资产-负债。本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提所得税标准数必然多于按会计利润总额计提的所得税,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由于资产将逐步费用化,在若干长期间内,按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计提的所得税总数是一致的,因此,本期多计提了所得税费用将来即可少计提,产生了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原理
资产/负债观的利润总额=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业主投资+分配于业主的利润,净资产=资产-负债。会计核算上计价基础(账面价值)与所得税法的计税基础的差异,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与按所得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确定的金额之间的差异,从而产生纳税影响。
若会计账面资产价值>计税资产价值,或者会计账面负债价值<计税负债价值,则会计账面净资产>计税净资产,由此可知,资产/负债观的会计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提所得税标准数必然少于按会计利润总额计提的所得税,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由于资产将逐步费用化,在若干长期间内,按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计提的所得税总数是一致的,因此,本期少计提了所得税费用将来就要多计提,即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付所得税应在以后各期予以确认。
若会计账面资产价值<计税资产价值,或者会计账面负债价值>计税负债价值,则会计账面净资产<计税净资产,所以,资产/负债观的会计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提所得税标准数必然多于按会计利润总额计提的所得税,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由于资产将逐步费用化,在若干长期间内,按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计提的所得税总数是一致的,因此,本期多计提了所得税费用将来即可少计提,产生了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