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稳中求进总体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总体基调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稳”字当头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健康发展。只有社会稳定,发展才会有基础,建设经济强国才有落脚点。稳中求进中的“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中求进中的“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基本稳定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是要综合施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物价走势反弹,保持市场预期稳定;就是要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稳”字当头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保持增长稳定。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进入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增长速度必然会回落。但是,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比较稳定,对于保证就业还是必要的。增长速度过低,会影响社会和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当前既不要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也不需抑制合理的经济增长,关键是要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保持物价稳定。物价涉及民生、关系社会大局稳定。物价如果过低,经济会陷入衰退;物价如果过高,经济则会失衡。我国中低收入人口比重大,对物价剧烈波动的承受能力低。2015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0%,应当说,中国经济出现一定的通缩风险,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加以防范。

保持就业稳定。促进就业是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当前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以及下岗人员再就业工作交织在一起,压力很大。世界经济仍然低速增长,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与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城镇新增就业任务艰巨。因此,必须要把就业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拓宽就业渠道,才能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保持农业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农业出现滑坡,经济社会就会出现波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稳定农业首先要稳定粮食,我国粮食虽然连年增产,但供求仍呈现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基本特征。根本原因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还跟不上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我国粮食安全才能更有保障。

保持出口稳定。稳定出口主要是为了稳定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定外向型就业,同时消化过剩产能。当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世界主要经济体总需求仍然不足,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东南亚国家出口竞争力上升,而我国出口竞争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递减。稳定增加出口,需要实行多元化出口战略,培育潜在市场,尽快形成新的出口竞争优势。

链接:当前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进出口数据显示,2015年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7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同期下降13.5%,其中,出口8868.3亿元,下降14.6%;进口8686.7亿元,下降12.3%。从整体看,我国进出口月份数据再次双双负增长,这显示出当前经济增长的内需和外需动力有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全年目标完成压力陡增。

保持社会稳定。要积极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大局稳定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关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内外因素,把不安全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人们安居乐业,健康发展。只有社会稳定,发展才会有基础,建设经济强国才有落脚点。

稳中求进中的“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放在首位。要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成功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在迈向经济强国的征程中,应继续深化改革,着重加强利益关系调整、资源要素分配。重点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力争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进展。坚持放开和放权原则,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创造更好的条件。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纵观各个经济强国,具有高端化和合理化的经济结构,是其基本特征之一。采取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并用方式,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并举,实施地区、产业差别化政策。既减少过剩产能、高能耗产业,又加快发展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压缩、消化过剩产能,积极鼓励东部地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来盘活存量,支持中西部地区通过加快发展做大增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民生活状况弱化,会加剧社会矛盾,也会最终影响到经济发展。解决民生中的突出问题,既可以扩大社会消费,也能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需要着重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在加强政府财政补贴的同时,也要积极帮扶广大人民群众勤劳致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