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民生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利益。
链接: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是民生之基,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为世人所瞩目的巨大成就。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也已迈出重大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借助这些政策,在劳动力总量增加较多、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国有效化解了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的压力,成功应对了重特大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冲击,就业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努力保持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妥善解决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稳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了收入分配制度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近些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措施,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城乡、区域差距缩小态势开始显现。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事业,致力于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建立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具体表现在: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以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迅速扩大,社会救助、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步趋向全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基本平稳,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并且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制度有效性持续提高。
基本医疗卫生是民生之盾,是最基本的民生,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党和政府一向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近年来,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我国启动了全面医改,并已取得了超出预期的阶段性成效: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减轻了群众在基层就医用药负担;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明显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全面探索医疗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当前民生建设总体水平离人民群众的心理期待和现实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部分领域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相对贫困问题日益显现;“有学上”和“上好学”即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并存;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有待建立和完善,劳资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增多;群体间、地区间、城乡间收入分配差距仍需进一步缩小;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便携性及制度有效性有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保障制度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