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恩格斯所说的作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基础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长期潜心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确立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确立,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产关系客观性这一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恩格斯在介绍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时郑重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它一出现,科学的、独立的、德国的经济学也就产生了。这种德国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1]

恩格斯所说的作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基础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长期潜心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确立的。大量的科学研究使他确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在马克思看来,人与人在社会生产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具有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必然性。

社会生产关系的这种客观性,来自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其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一定的,客观的,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因此是客观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确立,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产关系客观性这一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也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列宁指出:“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3]社会生产关系客观性特征的揭示,奠定了整个社会科学的科学基础。这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