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的企业、金融机构等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与国际市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业务联系。对因汇率的波动而引发的外汇风险的管理正越来越紧迫地成为各经济体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外汇风险是指一个经济实体或个人,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因外汇汇率的变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涨跌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承担国际经济交往主体的企业、金融机构等都会有大量的国际收付,或者保有外币债权债务,或者以外币表示的其资产负债价值,为了防范汇率的频繁变动对经济体正常经营的影响,必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外汇风险的管理。
3.1.1 外汇风险概述
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又称汇率风险或汇兑风险,是指一个经济实体或个人,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如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交流等)因外汇汇率的变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涨跌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可能产生外汇收益,也可能形成外汇损失。其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有关经济体持有的外汇头寸。构成外汇风险的三大因素是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中缺少一个,外汇风险就不存在。如果对外经济交往中不需要货币兑换,包括本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和不同外币之间的兑换,或者货币兑换是即时的,不存在时间因素,那么企业经营的外汇风险就很小。
外汇头寸(Exchange Position)是指经济主体外币资产或负债存量。外汇头寸通常表现为三种状态:第一,头寸轧平,即外汇资产等于外汇负债;第二,多头,又称超买,即外汇资产大于外汇负债;第三,空头,又称超卖,即外汇资产小于外汇负债。敞口头寸(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Position)是指外汇资产与负债的差额,即暴露于外汇风险之中的那一部分资产或负债。
3.1.2 外汇风险的种类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一个经济实体在以外币计价的国际贸易、非贸易收支活动中,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以信用为基础的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货物装船或劳务提供后,出口商将承受出口收入因外汇汇率下跌而可能减少的风险,同样进口商将承受进口支出因外汇汇率上升而增加的风险。进出口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债权债务的清偿,通常要经历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的汇率会发生变动,于是,未结算的金额就成为暴露的风险头寸。
(2)外汇银行在外汇买卖中持有的外汇头寸的多头或空头,也会因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损失。已签订待履行的远期外汇合同,因约定汇率和到期时市场汇率之间有偏差而产生风险。
(3)以外币计价的国际投资和借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动而产生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风险。国际筹资中的汇率风险通常表现为,当借入一种外币而需要换成另一种外币使用,则筹资人将承受借入货币与使用货币之间汇率变动的风险。
2.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转换风险、评价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在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中,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其他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出账面损失的可能性。功能货币就是经济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流转使用的各种货币;记账货币则是指经济主体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使用的报告货币,通常也就是母国货币。一旦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不一致,在会计上就要作相应的折算,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折算风险。
一般来说,折算风险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所从事的对外经营活动的程度;二是子公司的地理位置;三是所采用的会计方法。通常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的经营占整个公司的比例越大,则公司价值遭受折算风险的比例就越大。但是对跨国公司折算风险影响最大的常常是所采用的会计制度与方法。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Operating Risk)、竞争性风险(Competitive Risk)或策略性风险(Strategic Risk),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价格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对金融机构而言,经济风险比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对企业影响更大。原因在于,经济风险将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在国际业务中的经营成果,并且这种风险的受险部分是未来的长期收益和长期现金流量。由于经济风险所经历的时间过程比较长,因而防范难度和控制难度也比较大。经济风险测量的是由于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引起公司未来运营现金流变化而导致的公司价值的变化。其作用的过程为汇率变动引起公司或其竞争对手的成本、销售价格、销售数量等发生变化,从而使公司预期的未来运营现金流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公司价值的变化。经济风险对经济主体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上述三类风险有一定的联系,从时间上看,折算风险是对过去会计资料计算时因汇率变动而造成的资产或负债的变异程度,是账面价值的变化;交易风险是当前交易或结算中因汇率变化而造成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或经济收益;而经济风险是因汇率变化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收益所产生的潜在的不确定性。
3.2.1 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战略
外汇风险管理是指外汇资产持有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规避、转移或消除外汇业务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可能的经济损失,实现在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在现代市场的竞争环境下,各经济体为了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力争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中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1.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
(1)全面重视原则。全面重视原则要求参与涉外经济交易的企业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从管理战略上给予外汇风险管理高度的重视。因为外汇风险有着不同的种类,企业必须对风险进行准确的测量,及时了解风险状况的动态变化,保持清醒的头脑,尽早进行防范和安排,避免顾此失彼,造成重大的损失。
(2)管理多样化原则。由于外汇风险的形成原因有差异,各经济体的经营特点、经营范围、管理技能各不相同,涉及的外币的波动性、外币净头寸、外币之间的相关性、外汇风险的大小都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国家外汇管理政策,了解金融市场各产品的特性,选择更有利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灵活多样的外汇风险管理。
(3)收益最大化原则。涉外经营企业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时,应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战术,选择合适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平衡,以获取综合收益最大化。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的本质是一种风险的转移或分摊,例如采用远期外汇交易、期权、互换、期货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以此为代价来固定未来的收益或支出。
2.外汇风险管理的战略
外汇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制定了科学的风险管理战略。外汇风险管理战略是经济主体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态度,包括完全避险的管理战略、消极保值的管理战略和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完全避险战略,是指企业追求对经营中出现的外汇风险采取全部的套期保值交易,对手中的外汇头寸,不管是哪种货币,不管未来汇率走势如何,全部进行抛补,不留任何来自汇率方面的不稳定因素,消除一切风险因素。但是,这种战略使涉外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时,也放弃了可能获利的机会,机会成本较高。
消极保值战略,是指企业对其业务中的外汇风险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勇于承担一切外汇风险的风险管理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往往是风险爱好者,他们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或者相信自己对汇率变化的把握,或者认为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花费的成本比风险本身的影响要大。选择消极保值战略的企业似乎是在谋求50%概率的汇率变动的有利影响,以便享受免费午餐。实际上,除非特殊情况,企业一般很少采取消极保值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是指企业有选择地对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同时保留可能带来有利影响的外汇风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谋取风险收益。持这种战略的企业有利用汇率的波动谋取利润的投机者,也有以平衡外汇风险头寸为目标的套期保值者。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战略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否则,由此带来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前两种管理战略。
专栏3-1 套期保值
一、套期保值概念
针对现货头寸,在期货市场相反操作,根据期现同步的原则,最终期现盈亏互补,以规避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1.买入套期保值
又称多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购入期货,用期货市场多头保证现货市场的空头,以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
例:某锌合金加工厂于2017年5月份计划2个月后购进100吨锌锭,当时的锌锭现货价为16500元每吨,期货价为17000元每吨。该厂担心价格上涨,于是买入100吨相应月份锌期货。到了7月份,现货价升至17000元每吨,而期货价为17500元每吨。该厂于是买入现货,亏损500元每吨;同时卖出期货,盈利500元每吨。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地锁定了成本。
2.卖出套期保值
又称空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中出售期货,用期货市场空头保证现货市场的多头,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
例:2017年4月份,某铅锭贸易商与冶炼厂签订9月份销售100吨铅锭的销售合同,价格按市价计算,9月份期货价为18000元每吨,当时现货价为17500元每吨。贸易商计价格下跌,于是在期货市场上以18000元每吨的价格,卖出100吨铅期货。到9月份时,现货价跌至16000元每吨。该公司卖出现货,亏损1500元每吨;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以16500元每吨的价格买入平仓,实现盈利1500元每吨。期货和现货市场盈亏相抵,有效地防止了铅锭价格下跌的风险。
二、套期保值作用
(1)价格和销量保险,安排生产计划:为不利的价格波动提供保护,固定成本、稳定利润收入。
(2)灵活定价:为企业在销售、购买和定价策略上提供灵活性。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储存费用、降低资金利息、降低库存减值风险。
(4)增强融资信誉:减低现金流风险、平抑利润波动,在外部融资时获取更好的信用级别,提升债务容量。
(5)进行投资组合,实现投资收益:期现套利、跨品种套利、跨期套利。
(6)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树立品牌、提升信誉。
三、套期保值原理
图3-1 套期保值作用
图3-2 套期保值原则
四、套期保值原理
(1)市场对期现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期现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而变动幅度不完全相同,于是现货价格涨跌,就会影响期货价格同向涨跌,这就使得企业可通过在期货市场做与现货市场相反的交易来保值,使手中的商品价格稳定在一个目标水平上。
(2)期现价格不仅变动趋势相同,而且合约到期时两者将大致相等,期现合一,因为期货价格虽通常高于现货价格,其中包含贮藏直至交割日为止的各种费用,当合约接近交割时,这些费用会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回归现货价格,这样,期现价格的影响因素实际已几乎相同,这就是现货市场走势趋同性原理,如图31所示。
图3-3 套期保值原理
资料来源:中信期货网站,https://www.citicsf.com.
3.2.2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3.2.2.1 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交易风险是其涉外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的外汇风险。因此,交易风险是一般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进出口业务中的交易结算风险、外汇买卖中的交易风险和国际信贷等业务中的交易风险。
1.贸易合同策略法
(1)正确选择合同计价货币。一般来说,在出口时选用硬币、在进口时选用软币对出口商、进口商是比较有利的;国际借贷市场上债权选择硬币、债务选择软币,规避汇率风险更有利些。所谓硬币就是指可以自由兑换的、币值稳定或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所谓软币就是指币值不稳定或具有下浮趋势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2)在合同中订定保值条款。这是进出口商经常使用的避免或减少汇率风险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进出口商在交易时首先确定合同计价货币,然后选择另一种货币或一组货币作为保值货币,把签订合同时或双方自由约定的保值货币与合同计价货币的汇价明确规定在合同之内。在进口方支付货款时,如果合同计价货币与保值货币的现行汇率和合同规定的不同,则合同总金额应据此作适当调整。
(3)价格调整条款。在签订合同时先制定一个基础汇率,并规定一个汇率变动中立区,若交易日的汇率变动处于中立区内,则不对基础价格进行调整;如果汇率变动超过中立区,则在交易日对基本汇率进行相应的调整。
(4)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条款。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法,是通过预测收付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或延迟收付外汇款项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也就是用更改外汇资金的收付日期来抵补外汇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得到汇价变动获得的收益。
2.金融市场交易法
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是涉外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最为常用的方法,套期保值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择期交易和外汇掉期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具有许多优点,是国际上最常用的规避外汇风险、固定进出口外汇成本的工具。利用远期外汇交易避险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可以广泛应用于所有交易风险的管理。
外汇择期交易是远期交易的变形形式,指的是在成交后客户可在将来的某一选择时期(而非日期)内的任何一天均可按预定的汇率和金额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它是一种可选择交割日的远期外汇买卖。对于那些不知道具体的支付日期,如不知道进口的货物哪一天交货、哪一天需要实际支付的客户,择期合同交易可以大大方便外贸企业,增加企业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办理交割的日期。
外汇掉期交易就是指买进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再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的一种交易方法。实质上是利用时间差,做两笔外汇数额相同、方向相反的买卖,实际是即期交易与远期交易或者是远期交易与远期交易的综合。通过外汇掉期交易可以消除外汇的全部风险。
(2)外汇期权和期货交易。外汇期权,是指按合同规定在一定的日期或期限内以一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额货币的权利。
外汇期货合约,是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化的外汇远期合约,该合约具有规范的交易单位、指定的交割月份、每日结算及独特的交割方式。外汇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外币期货合约,不同的外汇期货市场对外汇期货标准化合约的规定略有不同。期货交易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买卖双方需要各自交付保证金和佣金,通过经纪信用证交易所买卖外汇期货合约。
(3)BSI法和LSI法。BSI(Borrow Spot Invest)法,即借款—即期外汇交易—投资法,是指有关的企业通过借款、即期外汇交易和投资的程序,争取消除外汇风险的风险管理办法。企业在有应收外汇账款的情况下,为防止应收外币的汇价波动,首先借入与应收外汇相同数额的外币,将未来的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转变到即期。借款后时间风险消除,但货币风险仍然存在,此风险则可通过即期合同法予以消除。也就是将借入的外币,卖给银行换回本币,外币与本币价值波动风险不复存在。利用这种方法消除风险虽有一定的费用支出,但可将卖得的本币进行投资,获取本币投资收益。
LSI(Lead Spot Invest)法,即提前结汇—即期外汇交易—投资法,是指有关的企业通过提前结汇、即期外汇交易、投资或借款消除外汇风险暴露的风险管理办法。LSI法与BSI法的全过程基本相似,只不过将第一步从银行借款对其支付利息,改变为请债务方提前支付,给其一定折扣而已。
无论外币债权人还是债务人使用LSI法还是BSI法,作为外汇风险管理工具,都没有改变经济主体的资金流动计划。LSI法因为提前收到的账款转化为投资,提前付出的账款通过借款解决。这种外汇风险管理的代价取决于折扣率与借款利率或投资收益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而BSI法不要求公司提前付出资金或收到货款,从而也不会给公司带来相应的利息收入或支出。只是如果两国存在利率差异,企业就可能承担一定的外汇风险管理代价。
3.2.2.2 企业外汇折算风险的管理
1.会计折算的四种基本方法
汇率变化会引起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影响最为明显的是跨国经营企业。会计风险大小涉及折算方式,下面介绍四种基本方法。
(1)流动—非流动法。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指应付账款;非流动资产指固定资产,非流动负债指长期负债。该方法对流动性资产和负债使用现行汇率折算,对非流动性资产和负债使用历史汇率(即交易发生时的汇率)折算。
(2)货币—非货币法。货币资产包括现金和应收账款,货币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和长期负债;非货币资产包括存货和固定资产。该方法对货币性资产和负债使用现行汇率折算,对非货币性资产使用历史汇率折算。
(3)时态法。它按照外币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折算相应金额,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和长期负债都使用现行汇率折算,只有固定资产使用历史汇率折算。
(4)现行汇率法。该方法对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都按现行汇率折算。
在对会计风险进行管理时,企业本身除了要调整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的结构外,还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外币折算的会计准则。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曾在其《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提出“功能货币”(Functional Currency)和“报告货币”(Reporting Currency)的概念。功能货币是指企业的海外机构或子公司在所处的经营环境中,用来营运和收支实际记载的货币;报告货币是指企业在会计上使用的本币或呈报资产负债表时使用的总公司或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美国会计准则规定:①对于自主经营的国外子公司,应以当地货币为功能货币,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时采用现行汇率法,折算差额列入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内,作递延项目处理;②对于作为母公司经营组成部分的国外分支机构,应以母公司货币为功能货币,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时采用时态法,折算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表内。
我国涉外经营的企业在境外的财务报表应区别情况,分别以当地货币或某一基础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国内在合并报表时,在按原折算方法将外币表述的境外单位财务报表折算成以人民币表述的财务报表时,相应的外币折算差额按原来的处理方法分别作递延项目处理或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在对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进行外币会计风险的战略分析时,可以避免由于会计准则的不当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2.管理折算风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涉外经济主体对折算风险的管理,通常是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管理折算风险的基本原则是:增加强势货币资产,减少弱势货币资产,增加弱势货币负债。
折算风险的管理采用三种方法:
(1)资产负债表管理法。这种方法是指通过交易活动,调节企业各资产、负债账户,理清资产负债表上各账户、各科目上各种币种的规模,明确综合折算风险头寸的大小,根据风险头寸的性质确定受险资产和受险负债的调整方向,以规避外汇风险。
(2)金融工具法。在金融市场上利用远期、互换、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来避险。
(3)非金融工具法。利用提前和递延支付、转移价格调整、选择结算货币等非金融方法来避险。
3.2.2.3 企业外汇经济风险的管理
经济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在做出长期性国际经济业务的决定之前就能预测和防止非预期汇率变动对海外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影响。对于经济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多元化经营、多元化融资来分散或降低经营风险,运用市场营销、生产经营等策略的组合来制定管理经济风险的策略。
1.市场营销策略
在本币汇率波动的条件下,企业营销策略的设计为其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了机会。因此,跨国营销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在确定汇率变动可能产生的后果之后,通过调整价格和产品策略对其做出反应。
(1)市场选择
对企业而言,在其销售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产品销售市场的选择及如何针对每个市场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进行市场选择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目标市场的汇率水平进行评估,一般来讲,把国家货币高估的市场作为开拓的目标市场比较有利,因为在同等条件下,与别的市场相比,产品在价格方面将更加有竞争力。对一国市场的汇率水平进行估计时,要特别注意汇率变动的长期性和时滞性,高估的货币可以正在贬值过程中,而被低估的货币也许在升值。
在不同的国家实行市场分隔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实行多样化产品销售以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损失会小一些。另外,随着本币的贬值,那些拥有高收入顾客群的企业会发现其进入国外市场的能力得到增强。
市场选择及市场分割为企业在不同时刻调整其营销策略提供了基本方法。然而对于预期或已经发生的汇率变动,这两种基本策略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出反应。相反,企业在短期内必须采取一定的巧妙的方法,如调整价格、促销等。
(2)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主要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市场份额与边际利润的均衡选择;二是调整价格的频率大小如何确定。考虑人民币升值的情况,在海外出售产品的企业应考虑如何提高其产品的外币价值。问题的关键是,这样做就削弱了我国企业的低价格优势,因而也就限制了出口商通过提高外币销售价格来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因此,出口商的最佳选择是进行市场调查,以确定企业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再确定是否提高企业产品价格,以及提高的幅度如何,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3)促销策略
在任何一个促销策略中,用于广告、推销等促销手段的预算都是一个关键问题。促销应考虑汇率因素,特别是在多国间分配预算时更应如此。
(4)产品策略
企业经常通过改变它们的产品策略来管理其经济风险。产品战略涉及引入新产品、生产线的决定和产品创新等方面。
对于工业企业,人民币升值后的策略应该是通过增加研究和开发预算支出而争取实现产品创新,开发新产品,以技术优势弥补价格优势的削弱。
2.生产管理策略
以上讨论的调整涉及试图改变本币衡量的收入的价值。但有时汇率波动大到价格或其他营销战略都不能保证其产品不受冲击的程度,此时,企业必须甩掉其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削减成本。
转换产品资源和产地位置是企业在通过营销策略管理竞争性风险不能奏效时通常采用的策略。假设一国货币坚挺,则该国企业的基本战略可能是将其生产地转移到国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第一,改变投入组合。一个更灵活的办法就是通过在海外实现更多的原料和零部件购买而改变其投入组合。考虑未来可预期的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应当积极扩大自身原料的采购范围,以利用人民币升值的优势,降低企业成本。
第二,分散生产策略。拥有跨国生产体系的跨国企业能够通过在不同国家的工厂分配产量,以适应汇率变动。即在货币贬值的国家提高产量,而在货币升值的国家减少产量。因此,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产量和营销运作,使其在汇率变动时与一般企业相比,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强。
第三,选择生产地址。外币发生贬值后,那些没有在该国设厂的企业在向该国出口时会发现:仅仅在海外购进原部件不足以保证单位产品的利润,企业可能被迫在该国设厂。考虑未来可预期的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在国外设厂,不但可以在资本投入中利用人民币升值的优势,还可以降低产品成本。
第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关闭效率低的工厂、实现自动化、削减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许多企业还通过对职员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的质量。另外一个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结构的办法是改变其产品供应方式。
除了以上介绍的经营多元化外,在管理经济风险时,企业还应在融资方式上做到货币多元化,在不同的资本市场上利用多种筹资工具融资,还可以通过多种货币、多种渠道筹资,尤其是可多借“软币”等,有时还可以使得融资的货币组合与生产经营使用的货币组合匹配来降低经济风险。实现或部分实现上述内容的国际多元化的企业,将处于一种“有备无患”的有利地位。一旦出现意外汇率变动,企业就能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减少其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3.2.3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及其管理
3.2.3.1 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
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包括外汇存贷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结汇售汇、外币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买卖、外汇资信调查、咨询等多项内容。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时面临的风险,即商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通常将银行外汇业务的风险分为五类: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货币风险。狭义的商业银行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的波动引起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经营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主要是由于外汇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商业银行和持有外汇的一般企业一样,也面临着汇率波动带来的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主要是交易风险,银行在对客户进行外汇买卖业务或在以外币进行贷款、投资以及随之进行的外汇兑换活动中,其持有的敞口头寸都会因汇率变动而可能遭受损失。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全额变动的风险,其产生的原因是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外币折算为本国货币因不同时期使用的汇率不一致,所以可能出现会计核算上的损益。
商业银行的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非预期变动引起商业银行未来现金流量变化的可能性,它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整体价值的变动。汇率波动可能引起利率、价格、进出口、市场总需求等经济情况的变化,这些因素又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结售汇、国际结算业务量等产生影响。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先后制定了《银行外汇头寸的监管》《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准则》及《利率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等多部市场风险管理文件,将外汇风险放在银行经营的整体框架之内来考察,大体明确了外汇风险和其他业务之间的关系,并呼吁全球的银行及证券监管机构展开国际合作,严格控制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的上升或外汇交易量的扩大,会导致银行整体风险资产量的上升,最终在银行资本充足度上反映出来。因而要增强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应从提高资本充足度和控制整体风险资产的规模入手。1996年颁布的《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正式将外汇风险等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中。2004年的新巴塞尔协议在这方面也有更多的论述。巴塞尔委员会在《银行外汇头寸的监管》文件中指出,银行外汇运作的安全主要是由其管理者负责的,管理者应当负责规定银行在外汇业务中所能承担的风险限额,并负责确保在银行的此类业务中设有适当的内部控制程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业务日益频繁,成为外汇交易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它们也持有大量的外汇资产和负债,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每日营业终了时必然会出现外汇买卖以及资产负债的差额,有意或无意地持有外汇敞口头寸。在某一时段内,如果银行买入某种外币与该种外币的资产之和,大于卖出与负债之和,则称为多头;银行卖出某种外币与该种外币的负债之和,大于买入与资产之和,则称为空头。银行持有的多头或空头统称为“敞口头寸”。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是头寸风险。
3.2.3.2 商业银行外汇头寸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外汇头寸风险及其来源
由外汇敞口头寸带来的外汇风险分为两种:由外汇交易而产生的外汇风险和由外汇资产负债之间的不匹配而产生的外汇风险。相应地,商业银行外汇风险主要有两个来源。
(1)外汇交易
银行的外汇敞口通常是由以下几种交易业务形成的:
①中介型外汇交易,银行应客户商品交易活动或投资需要进行的外汇买卖业务;
②套汇型外汇交易,银行因为规避自身或者客户的外汇风险即进行的与套期保值有关的外汇买卖;
③投机型外汇交易,银行通过对汇率的预测,为了获得投机利润而进行的与投资交易有关的外汇买卖。
(2)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组合的不匹配
与本币投资一样,对外投资的收益来源于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差异。不同之处在于,对外投资还需要考虑到外汇汇率的波动情况。所以外汇资产和负债的头寸会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风险。
2.商业银行外汇头寸风险的计量
(1)传统的银行外汇敞口的计算方法
巴塞尔协议为了控制银行业的外汇风险提出了银行外汇风险资本的要求。银行外汇风险资本要求等于外汇总净敞口头寸乘以8%,其中外汇总净敞口头寸等于外币总净敞口头寸加上黄金的净头寸。对于银行外币总净外汇敞口的计量,国际银行界通常采用的计量方法有总汇总敞口(the Gross Aggregate Position,GAP)、净汇总敞口(the Net Aggregate Position,NAP)和汇总短敞口(the Shorthand Aggregate Position,BAP)三种方法。
①总汇总敞口(GAP)计量法
GAP计量方法是银行各币种多头头寸形成的长敞口和空头头寸形成的短敞口相加。用公式表示即为:
∑GAP=L+S
式中,L为各币种的长头寸;S为各币种的短头寸。
此方法被以德国金融监管当局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银行业所采用。当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完全不相关时,长头寸外币敞口和短头寸外币敞口之间的风险就不能相互抵消。在这种组合下,适合采用GAP方法来衡量外汇风险。
②净汇总敞口(NAP)计量法
净汇总敞口计量法是银行各币种多头头寸形成的长敞口与空头头寸形成的短敞口相互抵消后的绝对值。用公式表示即为:
∑NAP=|L-S|
式中,L为各币种的长头寸;S为各币种的短头寸。
此方法被以日本金融监管当局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银行业所采用。当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高度相关时,长头寸外币敞口与短头寸外币敞口之间的外汇风险可以相互抵消。在这种组合下,适合采用NAP计量方法衡量外汇风险。
③汇总短敞口(BAP)计量法
BAP计量方法最早由英国银行监管当局(Bankof England)提出,后来被巴塞尔委员会采用。该方法计量的外汇敞口为银行各币种多头头寸形成的长敞口与空头头寸形成的短敞口之间取值较大的一方。用公式表示如下:
∑BAP=max[L,S]
式中,L为各币种的长头寸;S为各币种的短头寸。
(2)西方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统计方法
西方商业银行所采用的外汇风险统计方法大体相同,通过整理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统计法和非统计法。统计法包括风险价值法(Va R)和大额敞口风险确认法,非统计法主要为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
Va R是近年来被广泛运用的风险度量方法,指的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或容忍度下,在一定的期限内,某一投资组合在正常市场条件下潜在的最大的损失。其核心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描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性,金融界和统计界的专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Va R的优点有:①把各种金融工具、资产组合及金融机构的风险具体化为一个可以比较的数字,简单明了地表示风险的大小,即使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可以通过Va R值对风险进行评判;②可以事前计算风险。Va R的缺点是:其结果表明的只是一定置信度内的最大损失,但是仍会有小概率造成极大损失的可能性。
要估算Va R值首先要对两个因素进行选取:一个是持有期,另一个是置信水平。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机构支持Va R损失的计算要求是10天持有期和99%的置信水平。
3.商业银行外汇头寸风险的管理
由于外汇交易风险主要是由于外汇敞口头寸产生的,因此管理好外汇敞口头寸成为规避、分散和转嫁外汇交易风险的关键。
(1)对由外汇交易造成的风险敞口的管理
①抛补头寸管理
尽管银行中介型外汇交易的管理目标是不持有敞口头寸,但是,企业的外汇需求非常复杂,而且与银行进行的交易在时间、金额、币种、期限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为了避免交易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外汇敞口头寸加以管理。商业银行外汇头寸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即期头寸管理。即期头寸管理是指以即期头寸为对象,对外汇多头抛出,空头补进,把敞口头寸变为零,从而使外汇风险得以消除的管理方法。银行需要卖出多头或是买入空头,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银行间市场上买卖;另一种方法是向客户提供有利的报价,特别对大额交易推出更优惠的报价,以吸引客户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预购。
第二,远期头寸管理。远期外汇交易即使买卖的金额相等,如果到期日不一致,也需要进行头寸管理或是资金调整。例如,先到期的买入期汇,需要筹措本币资金去交割;后到期的卖出期汇也有外币资金的筹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对先到期的头寸即期抛补,筹措资金去交割,然后对后到期的头寸进行抛补,这些抛补交易需要与远期交易的交割日一致。
第三,综合头寸管理。外汇银行每天既有即期买卖,也有远期买卖,如将这些交易严格区分加以管理则管理成本较高,并且即期头寸的调整有时需要远期交易加以配合,而远期抛补受到金额和到期日的限制,往往需要先通过即期抛补,然后通过掉期交易进行调整。因此,有进行银行头寸管理时,不区分即期头寸和远期头寸,而是制定“综合外汇头寸表”,对综合差额进行抛补。
②制造“预防性头寸”
银行在对现存的外汇敞口头寸进行抛补管理之前,需要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潜在性的敞口头寸,充分考虑到潜在性敞口头寸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及影响,然后再制定、实施头寸管理方案。银行的外汇头寸管理不是静态的管理,而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例如,当判断到银行柜台来买欧元的人会出现蜂拥而至的可能性的时候,银行可预先从市场上大量买进欧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银行不仅没有消除过去留下的头寸,反而制造出新的头寸,但这种新的头寸对银行是有利的。这种有益的新头寸称为“预防性头寸”。
③多层次的限额管理
银行的交易风险产生于外汇买卖之中,因此制定外汇交易敞口头寸的最高限额是银行最重要的控制交易风险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对外汇交易设立多层次的限额管理机制,是银行监控外汇风险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外汇交易限额包括日间头寸限额、隔夜敞口头寸限额以及止损点限额。
所谓日间头寸限额,是指银行在每个营业日的时间内可以持有的外汇头寸的最大额度。具体可分为日间交易敞口总头寸限额和交易员日间头寸限额。日间交易敞口总头寸限额是指日间交易过程中未平盘头寸的最高持有限额,通常采取累计的方式计算额度,而且还对不同的货币设有最大交易额度;交易员日间头寸限额是指交易员被授权在日间持有的外汇头寸的最大额度。
隔夜敞口头寸包括日间交易的遗留未平盘头寸和夜间开盘头寸。隔夜敞口头寸风险要比日间敞口头寸大得多,因为银行经营活动结束后,无法及时把握汇市的波动,敞口头寸随时面临亏损的风险。为了控制金融风险,一些国家的监管部门对银行持有的隔夜敞口头寸的最高金额做出了规定,银行的隔夜头寸不得超过银行资本金的一定比例。
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及时止损,为了避免由于判断错误而导致巨大的损失,在银行现有的外汇头寸损失达到某一数额时,需要立即轧平头寸,以避免损失的金额过大而陷入无法收拾的局面。这一规定的最大损失金额就是止损点限额。
(2)由外汇资产负债错配造成的风险敞口的管理
外汇资产负债的配对管理,是指通过对外汇资产负债的时间、币别、利率、结构的配对,尽量减少由于经营外汇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等而需要进行的外汇买卖,以减少风险。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匹配好币种
要在外汇存贷款上做好币种的配对,商业银行应该遵循筹资什么外币,借出什么外币,贷款到期时收回什么外币,筹资合同到期时银行付出什么外币的原则。即尽可能做到借、用、还货币的统一。
②匹配好外币资产负债的到期日
在未来的任一时点上,银行都应该尽可能地使到期的资产能够并且恰好抵付到期的负债。因此,银行应该做好外汇存贷款的到期日统计,对到期日不搭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必要时对负债少于资产的部分进行融资,对负债多于资产的部分进行投资,制造新的期限相同的资产。
③匹配好外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
由于银行从国外借入的现汇资金是以伦敦市场同业拆放利率(即LIBOR)计算利息的,因此,银行在国内发放外汇贷款的利率,一般也应按浮动利率计收利息,不定期地将利率进行调整公布,尽可能减少外币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利率基础差异,以规避利率风险。
④合理调整外汇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当出现短期外汇负债长期使用时,应适当增加长期存款,压缩长期外汇贷款,活化沉淀资金,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当出现长期外汇负债短期运用时,不能盲目增大长期外汇贷款而机械地追求期限对称,必须调整负债结构,增加低成本负债。外汇负债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增量的调节来改变存款结构。
⑤银行资产负债配对管理手段
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是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类对外汇风险敞口进行套期保值,如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货币互换等。
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央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这几年来,随着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央行相继出台了引入询价交易方式、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允许掉期交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因此,汇率波动的加剧使得我国经济体面临的外汇风险陡增,这对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1 对我国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人民币逐步升值。人民币升值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涉外公司的直接影响。对于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内公司,如果是净进口企业,那么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如果其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则该企业的购买成本就必然会降低,从而增加了公司利润,提高了公司价值。如果是净出口企业,其总出口额的变化就要取决于该企业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如果弹性系数大于1,那么保持出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不变,就提高了商品的外币价格,并最终会减少总出口额,降低公司价值;反之亦然。如果弹性系数小于1,那么保持出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不变,就会减少商品销售量,但总出口额却会得到提高,并最终导致公司价值的增加;反之亦然。对于进行国际融资的公司来说,如果其借还款金额是以非美元的其他国际货币计值,人民币升值将会使其外币债权债务的人民币价值减小,从而引起公司价值的增大。对于进行国际投资的公司来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除了通过以上两条途径影响公司价值外,还会通过影响投资所在地劳动力的人民币价格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并最终造成公司价值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对所有公司的间接影响。对于不涉及国际交易的纯国内公司,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后,虽然其产品价格、融资成本、生产成本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汇率的变化有可能会对其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竞争力,并最终对公司价值造成影响。其过程为人民币对国外竞争对手的货币升值,替代性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本公司产品的需求降低,公司现金流减少,公司价值下降。
对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是: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把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专职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事实上,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已经把外汇风险管理列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并把外汇风险管理作为企业ERP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从而把外汇风险管理与企业的产供销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紧密结合起来。
(2)做好大量专门人才的储备和运用
当前的客观事实是,许多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职能是由财务部门代为履行的,因此,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财务人员在外汇风险管理中面临专业化的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当前,我国专门的国际金融人才较为紧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尤其缺乏。因此,应当利用当前的机遇吸引和储备人才,以应对中国市场开放后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
(3)不断完善的外汇市场是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取得成效的条件
一个完善发达的外汇交易市场对于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外汇交易市场一方面由于外汇交易工具的缺乏制约了风险管理技术的实施,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不完善增加了外汇交易的成本。因此,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应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从长期来看,应该努力发展交易品种,尤其是发展人民币兑外币的交易品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放开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3.3.2 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在汇率机制改革、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更加日常化和显性化,提高外汇风险的管理能力成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银行高管层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
如果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新的汇率制度下银行的外汇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动力,就不能对外汇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实施与监控,以致银行外汇风险管理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应对现有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只有让真正精通风险管理的优秀人才进入高级经理层甚至董事会,制造“鳗鱼效应”,才能通过高管人员的风险意识影响全体职员,树立起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意识,为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保证。西方商业银行在观念上对外汇风险管理有较清晰的认识,能认识到风险管理是业务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并在业务操作中自觉地遵照执行。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中,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没有把发展业务、开拓市场与加强控制、监督约束有效结合起来,风险自我防范意识较差。一些商业银行不顾自身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擅自进行外汇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而在操作中又没有建立严格的授权制度,导致外汇资金的损失,造成严重的经营风险。
2.提高计量、监控外汇风险的能力
风险计量是现代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银行风险计量和监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完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早已能够娴熟地运用包括缺口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Va R方法等各种市场风险的计量方式,并在长期实践中对其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而国内的商业银行刚刚开始尝试计算风险敞口,有些银行尽管能够计算Va R值,但并没有把它运用于银行的日常风险管理程序,如设置交易员限额、产品限额等。
3.完善外汇交易市场
交易市场不完善,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交易工具缺乏,制约了风险管理技术的实施。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业运作处于一个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环境之中,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丰富,这就为银行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灵活选择避险工具、实施风险套期保值或转移交易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相对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够成熟,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缺乏。尽管2004年2月银监会颁布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生产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在短时期内还不能形成较为高效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发展进程。仍以掉期交易为例,掉期交易是一组远期合约的批量组合,其定价需要发达的现货、期货、远期和期权市场所产生的连续的收益曲线。然而,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仍以现货市场为主,期货、远期和期权交易市场不发达,这为掉期交易的价格确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专栏3-2 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
2015年,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快速推进。
一、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3%和8.09%,新的SDR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增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活力,从而更好地支持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的结果。
二、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增长
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是全球第3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外汇交易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按照国际收支统计,人民币已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2%。截至年末(2015年),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境内企业已达17万家,已有逾124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中国境内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同时,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有序开展。截至年末(2015年),共有292家境外机构获批银行间债券市场额度1.98万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境外国家和地区由上年末的10个拓展到16个,156家合格境外机构获得投资额度4443亿元,15家机构开立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专户115个。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合计3.74万亿元。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的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数量不断增加,2015年年末约50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其外汇储备。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不断优化
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开展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通知》,为跨国企业集团进行境内外资金余缺调剂提供更多便利和更大空间。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全国已在15个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拓宽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程明显加快,明确已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清算行和参加行可开展债券回购交易;明确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实行备案制,并自主决定投资规模;明确境内原油期货以人民币为计价结算货币,引入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参与交易;明确境外央行类机构可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成功上线运行,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体系在运行时间、清算路径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进一步完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资金跨境流动状况,为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提供支撑,防范相关风险。境外人民币清算安排进一步扩大,截至年末(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已在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欧、中东、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等地。2015年,境外清算行人民币清算量累计312.09万亿元。双边货币合作进一步深化。截至年末(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在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
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涉外业务中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本币、外币和时间是构成外汇风险的三个因素。外汇风险可以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全面管理原则、多元化管理原则、利益最大化原则。外汇风险管理中,人们可以采取完全避险、消极避险和积极避险三种不同的战略。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工具有贸易合同法、金融市场交易法等,企业外汇折算风险管理应注意资产负债结构的匹配,企业经济风险的管理应采取市场策略、生产管理策略和多元化融资策略。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商业银行外汇敞口头寸的管理,主要管理手段是从外汇交易头寸管理和外汇资产负债匹配两个方面进行。
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幅度加大,对企业和银行的正常经营带来了汇率风险,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应不断增强外汇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外汇风险计量的水平,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使外汇风险管理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外汇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功能货币、报告货币、BSI法、LSI法
1.外汇风险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2.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和战略是什么?
3.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商业银行外汇头寸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5.试分析我国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
[1] 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杨胜刚,姚小义.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任康珏.国际金融.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连平.国际金融理论、体制与政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英]查尔斯·A.E.古德哈特,理查德·帕内.外汇市场——高频数据的经验分析.单昕欣,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6] [美]K.C.巴特勒.国际金融.张成思,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7] [法]艾弗雷·克拉克.国际金融.刘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王智勇,韦剑.商业银行外汇风险计量方法应用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7):98103.
[9] 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Foreign exchange and derivativesmarketactivityin2007. Basel: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