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步骤,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处的阶段是,已经顺利实现第一阶段目标,即2005年上海在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并初步实现第二阶段201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的目标,目前正在向第三阶段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目标迈进。
经过20年的发展,上海金融中心已经从国际上名不见经传,到在伦敦金融城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中多次稳定在前十位,最高名列前五位,成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地位和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由图4-1可见,经过10年发展,上海和10年前的伦敦、纽约的主要指标差距开始缩小,多数指标超过区域金融中心——新加坡。
2012年,上海的外资银行数量从2001年纽约的5.3%,发展到2012年的80.3%,超过新加坡;金融市场方面,股票市场市值从2001年纽约的2.4%上升到2012年的13.9%,筹资额从10.5%上升到42%;外汇市场有较大突破,从2001年是纽约的日均交易量0.1%,发展到20.2%。
图4-1:2001—2012年上海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新加坡主要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1.外国数据为2001年数据。根据干杏娣等《开放与成长:新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论文集《论新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95页资料整理。2.上海数据为2012年数据,外汇交易量为2011年数据。其中,外资银行数据来自上海银监会2013年1月5日公布的资料;
外汇交易量来自外汇管理局2012年2月14日公布的资料;
股票和债券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桂敏杰理事长的文章,刊载于中国证券报2013年3月7日;
衍生品日平均交易量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2013年1月3日公布的资料按两年日平均算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并得到巩固。这一成就是在国内兄弟省市激烈中取得的,实属不易。根据统计,我国至少有35个城市提出了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除了已经进入伦敦金融城排名的深圳和北京以外,还有天津、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等相继提出了这一口号。各省市金融中心的竞争激烈日趋白炽化,如北京某区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入驻金融街,推出了入驻的金融机构购房价减半的政策;天津为吸引金融机构入驻滨海新区,推出了土地无偿使用的政策;等等。这在客观上分散了金融资源,加大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压力。而上海在激烈的金融中心竞争中确立了国内金融中心地位,确实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
其次,上海也基本实现了第二阶段目标。但正如上海市前副市长屠光绍所指出,关于第二阶段目标“有些目标获得重大突破,一些目标尚未获得突破”。所谓新的突破,是原不属于第二阶段的目标有所实现,如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方面,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正式开业;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开业,意味着场外非上市公司可以进行股权交易,深受企业欢迎。2013年6月刚开业已有59家企业挂牌;白银期货交易开业,与黄金形成贵金属系列交易市场;国债期货从仿真交易所通过测试正式上市。此外,如原油期货、碳排放期货、商品指数及期权和国际基础设施融资交易中心等已经进入研究程序等。
目前,上海已进入第三阶段建设,并初步完成《上海“十二五”金融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系列中介指标:2015年继续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上海股票融资达到8712.96亿元;继续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境外投资者、商品期货价影响显著扩大,银行拆借利率逐渐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基准,汇率中间价逐渐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基准;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直接融资达3.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比重已达24%,比原计划高2个百分点,比2004年高6个百分点,比2008年高11.3个百分点[3],2013年底,上海金融人才已从2010年的23万人增加到30.86万人[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