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率水平的决定

利率水平的决定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之上。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利率管制,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一、利率决定理论

所谓利率决定理论,就是分析解释决定利息率水平高低的诸因素的各种理论。利率决定理论经历了从早期的利率决定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到古典学派的实物资本供求利率决定论,再到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利率决定论,再到希克斯和汉森等人的一般均衡利率理论的发展过程。在此,我们仅对其中一些利率决定理论做简要介绍,并将其分为两大块,即西方经济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与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西方经济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实际利率理论)。这种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它们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2)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 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便会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3)可贷资金理论。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 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作为借贷资金供给一项内容的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一项内容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则呈负相关关系。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之上。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特别是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及资金流量统计建立之后,用可贷资金理论对利率决定做实证研究和预测分析,有其实用价值。

2.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剩余价值理论(theory of surplus value)为基础。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货币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职能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最终转化形式,利息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利息量的多少只能在利润总额的限度内,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认为,利息只能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平均利润率则成为利率的上限。利率的下限应该是大于零的正数,因为如果利率为零,那么有资本而未营运的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一般来说,如果资本的供给大于资本的需求,利率会较低,反之,利率会较高。

二、影响利率的因素

利率决定理论探讨的是决定利率水平的根本性因素,由此形成的利率即为市场无风险利率,它真实地反映着市场中的资金供求关系。除了这些决定性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影响着现实中的利率水平。

1.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危机阶段: 利率节节上升; 萧条阶段: 利率降低; 复苏阶段: 利率较低; 繁荣阶段: 前期利率不很高,危机前利率上升。

(2)通货膨胀。会造成借贷资本金贬值,实际利率下降,因此,应该提高利率。

(3)税收。税率直接影响利率。

2.政策因素

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利率成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调节利率作为调节信用,从而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规定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实现对重点产业、部门或项目的扶持,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完成国家预期的经济目标; 通过规定和调整官方利率以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因此,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有重要的影响。

3.制度因素

主要是利率管制。在一国经济的非常时期或在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利率管制也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利率管制,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由于利率管制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因此,实行利率管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一旦非常时期结束或经济已走出不发达的阶段,应及时解除管制。

4.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一体化。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国际的经济联系使国内市场利率受到国际市场利率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的流动来实现的。当国际市场利率高于国内利率时,国内货币资本流向国外。反之,当国际市场利率低于国内利率时,货币资本流进国内。不论国内利率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国际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都会引起国内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动,从而引起国内利率的变动。

三、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随后又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层次和深度不断加强。截至2004年10月,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落实这项政策为中心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而存贷款利率虽然实现了围绕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较大范围的浮动,但由中央银行确定利率并报国务院批准的利率决定的计划机制基本未变。《商业银行法》第31条规定: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另外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约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健全,过快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在各方面加快改革,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