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2022年货币政策预期

日本2022年货币政策预期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政策效应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操作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良好的传导机制,较好地实现中央银行预期最终政策目标。在承认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实际经济变量紧密相关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评价,就转移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评价上来。货币流通速度变动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种主要限制因素。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很大。货币政策的作用可能被这种对策所冲销。

一、货币政策效应的含义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操作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良好的传导机制,较好地实现中央银行预期最终政策目标。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都相信: 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是有影响的。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规模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但由于存在制度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货币政策操作往往难以真正有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欠缺或不足。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试图寻找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各种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实证结果发现这些关系并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取决于对这些相关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在承认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实际经济变量紧密相关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评价,就转移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评价上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有效,主要看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创造及其结构是否合理,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选择是否恰当,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间指标进而作用于实际经济变量的过程是否顺畅。当然,也包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规范,与外部经济环境是否适应等。

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3个,它们分别是: 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和人们对货币政策的合理预期。

1.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如果货币政策时滞较短或者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时滞能准确预测,货币政策效果就容易确定,货币政策工具在实施和传导的选择中就容易把握方向和力度,如果货币政策时滞较长且不稳定,政策效果就难以观察和预测,那么,政策工具在实施和传导过程中就可能变得无所适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不能根据对政策生效程度的判断而随时确定和灵活调整,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时滞太长,其间的经济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还可能导致最初采取的政策工具和选取的传导中介变得无效,导致政策的彻底失败。

为了准确地预测和把握货币政策时滞,人们通常将时滞进行分段分析。简单的分段法,是将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

内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制定到实施政策工具为止这段时间。其中又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叫认识时滞,它是指经济生活发生变化时,中央银行要获得反映这种变化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货币的政策意向所需要的时间。第二段叫决策时滞,它是指货币政策意向确定后,中央银行要根据对经济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后果等的分析,决定实施具体的政策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收集资料、判断形势、制定决策等项工作的效率,也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复杂程度。

外部时滞,又称为效应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决定和影响外部时滞的因素要比内部时滞复杂得多。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工具要首先作用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于金融市场,然后又进一步作用于企业、个人家庭等经济主体,通过经济主体投资、消费活动的变化使政策目标得以实现。在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须经过由利率、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等作为中间指标的复杂的传导过程。传导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指标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化,都将影响对时滞的准确预测和把握。

时滞客观存在,其中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可以通过各种措施缩短,但不可能完全消失; 效应时滞则涉及更复杂的因素,一般说来也是难以控制的。时滞的存在可能使政策决策时的意图与实际效果脱节,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货币流通速度变动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种主要限制因素。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性表现在,货币流通速度中的一个相当小的变动,有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

3.人们对货币政策的合理预期

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很大。合理预期的含义是: 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变量的变动能够做出合乎理性的,从而也是正确的预期。

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表现为: 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推出后,各经济主体立刻会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来预测政策的后果,并很快做出对策。货币政策的作用可能被这种对策所冲销。如: 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出后,人们通过所掌握的各种信息预期社会总需求要拉上,物价水平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预期原材料要涨价,工人的工资会由于工会的力量强大而提高,生产成本会由此而上升,投资利润率会由此而下降,于是,投资需求必然减少,其结果是,物价上涨了,产出却没有增长甚至会减少,货币政策最终无效。这就是说,货币政策只有在人们不存在正确合理的预期,而盲目跟从的时候才会有效,但事实上,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都是“理性人”,他们都会在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对任何一条有用的信息做出理性反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信息更不例外,合理预期是一定存在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就难免被抵消。

当然,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这种影响不能过分夸大,因为公众预期的普遍形成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没有“时滞”,而且这种预期不一定始终完全正确,即使是有了完全正确的预期,要采取一定的对策以及这些对策发生作用,也得有一个过程。如果再考虑到中央银行同样会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做出正确预期这一因素,那么,就可以说,只有未被中央银行预期到的行为才会抵消货币政策的作用。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