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估值是指对证券价值的评估。有价证券的买卖双方根据各自掌握的信息对证券价值分别进行评估,最后以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成交,因此证券估值是证券交易的前提基础。同时,在证券持有者参考已发生的交易中,与自己持有证券相似的证券的价格来为自己持有的证券估价时,证券估值又称为证券交易的结果。证券估值一直是金融学中最为复杂的工作之一,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新三板市场的标的与主板市场有非常大的差异,在主板市场中形成并经受考验的估值体系对于新三板未必适用。同时,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估值模型又是减少市场恶性波动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区分几个概念。
1.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指某一证券在市场中的交易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该证券的评估。而根据价格产生时间的不同,我们又将其细分为历史价格、当前价格和预期价格。
2.内在价值
市场价格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但并不代表证券本身的价值,而证券本身的价值在不同的投资者心中可能会不一样,投资学中将这一价值称为证券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内在价值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概念,它是根据证券的内在属性或者基本面的因素决定,不受市场因素影响。内在价格也是市场价格运动所围绕的基础,一般市场价格的形成都是基于内在价值,就像20世纪犹太投资人科斯托兰尼(Andre Kostolany)的比喻所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犹如“小狗与它的主人一样。小狗会在主人的身前身后跑来跑去,尽管不会离主人太远,但方向却不一定与主人行走的方向一致”。
由于每个投资者对于某一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形成的判断可能也有不小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促成了市场中的交易。
3.公允价值
投资者可以参考当前市场中同类证券的定价来估计自己持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也可以运用一定的估值模型来计算出内在价值。在证券市场完全有效的情况下,证券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应该是相同的,不过现实中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多数情况下,两者间都存在差异,并且不加修正地运用某一数字进行定价都是有问题的。
(1)某些情况下,某一种证券可能并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有些时候发生的交易,其交易价格也未必真实,因此单纯地采用市场价格进行定价所得到的估值可能并不完全可靠,会随着市场外部的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
(2)估值模型有很多种,涉及的变量和假设也不尽相同,而据此得到的内在价值也就不具有唯一性。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曾说过:在很多情况下,用估值模型定价(mark-to-model)等于用“神话定价”(mark-to-myth)。
为了解决证券价值裁定给投资业绩计算、企业会计处理、所得税征收、基金申购等场景带来的麻烦,实践中将市场价值与模型定价两者结合,引入了公允价值(fair value)的概念。根据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如果存在活跃交易的市场,则以市场当前报价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否则,则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