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需考虑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坚持以方便用户、应用为主和服务至上的原则。
1.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具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是一项重要的跨世纪工程,系统必须保证实用,切实符合政府部门管理、决策、服务及办公自动化等各项业务和职能要求。
2)先进性及成熟性原则
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适应政府部门自身发展的特点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所选择的网络设备和系统平台应具有先进性,采用国际上既先进同时又成熟可靠的技术。
3)可靠性原则
政府部门的业务和职能要求网络和办公系统必须可靠,所以在网络设计时关键部位必须有高可靠性设备,对于重要的网络节点采用先进的高可靠性技术。
4)开放性及安全性原则
政府业务范围广,在网络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与外系统,如企业网和各地政府机关网等的网络互联,所以网络系统的开放性要好,应支持多项协议,同时应有健全的安全防范措施,从硬件、软件及行政管理等面严格管理,杜绝非法入侵和泄密,在必要时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进行保护。
5)标准化原则
在网络设备和系统平台选型时,应符合国际网络标准及工业标准,将系统的硬件环境、通信环境、软件环境相互间的依赖减至最小,使其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同时,网络的互联为信息的互通和网上应用的相互操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6)可扩充性原则
随着政府业务的发展,系统的扩充是必然的,因而在网络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将来网络扩充的可行性。
7)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
网络设备和系统平台应该具备安装方便、配置方便、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要求有较强的网络管理手段,能够合理地配置和调整网络负载、监视网络状态、控制网络运行。
8)节约性原则
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系统,少花钱多办事。采用分步实施、分阶段投入的方法,追求尽可能高的性能价格比。
9)人性化原则
电子政务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本精神。在其建设实施的各个阶段,应遵循事事处处方便群众、点点滴滴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指导思想。
10)服务导向原则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完善肯定要借助电子网络科技的成就,但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个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更有效、更方便、更节省地为百姓提供服务。
2.电子政务建设的“4487”原则
这是电子政务专家、清华大学电子政务实验室焦宝文教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精辟概括:“4487”即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明确的四项原则、四大目标、八项任务、七项措施。
1)4——四项原则
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要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当前要重点抓好建设统一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和整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加快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定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4——四大目标
为改善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体系框架,电子政务建设确定以下发展目标。
(1)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
(2)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4)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完善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3)8——八项任务
根据上述目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
(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
(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建设并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防伪打假等服务。
(5)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建立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
(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
(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
(8)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4)7——七项措施
好的实施方法是电子政务建设成功的保证。为此,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性。
(1)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建立科学的审议和评估机制。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项目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审批,做好前期审议、可行性研究、采购招标、监理和验收工作。
(3)逐步规范,严禁重复建设。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积极稳妥地做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特别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结合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和业务系统建设:从实际出发,逐步规范业务流程,增加网上业务,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
(4)利用统一网络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和标准,逐步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系统与统一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新建的业务系统,在原则上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
(5)规范试点。明确重点、抓出实效,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跟风。
(6)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
(7)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实施有利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研究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