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主体属于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主体属于会计核算方法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7种方法。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主要工作程序或工作过程来说,涉及三个环节,即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7种方法。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它可以对会计对象的复杂多样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录和记录,以便提供各种不同的经济信息。因此,对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规定分类核算的会计科目,并据以设置一定的账户,进行归类核算和监督,以便取得各种核算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金的双重(或多重)变化,如以现金购买材料,一方面引起材料的增加,另一方面引起银行存款的减少。这些变化采用复式记账,就可以全面相互联系地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检查和监督经济活动。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真实和可靠,审查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并明确经济责任。

(四)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会计凭证,全面、连续和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账簿是用来全面、系统和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后,采用复式记账方法,把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分门别类地登记到账簿中,并定期对账、结账,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数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按一定对象归集各个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从而计算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在企业会计中采用。在工业企业中,供应阶段中采购材料所发生的费用,要按每种材料来归集;在生产阶段生产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要按每种产品来归集;在销售阶段中出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要按售出的产品来归集等。采用成本计算这一专门方法,有利于全面而又具体地反映和监督各个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情况,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对于挖掘潜力、促使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物盘点、账面核对以及对各项往来款项进行查询、核算,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在会计日常工作中,运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将各种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额在账簿中作了反映。但是,账面数据和实际情况是否相符,还需要用财产清查的方法加以查对核实。通过财产清查,一方面可以查明财产物资实有数,以保证账实相符;另一方面还可以检查各种物资的储存保管情况和各种债权、债务的结算情况,加强物资管理,监督财产的完整,并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正确的资料。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定期总括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一种专门方法。在日常核算中,已经利用各种不同的专门方法进行了会计核算,但反映的信息是具体的、零碎的。为了更集中和总括地反映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全貌,需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把账簿中分散的资料集中起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用的决策信息。

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主要工作程序或工作过程来说,涉及三个环节,即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来处理会计核算工作,前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一个会计期间开始,这三个环节循环往复。因此一般把这三个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称为会计核算工作循环,简称会计循环。其基本内容是:经济业务发生后,由经办人员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编制记账凭证,经审核无误据以登记账簿,再依据核对无误的凭证和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财务报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会计概念与职能、会计对象和目标、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及核算方法。

基本概念

会计、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思考题

1.会计有哪几大职能及其关系如何?

2.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3.会计基本假设有哪几个?

4.会计核算包括哪些专门的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5.会计计量的基础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实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评价某些项目的( )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A.真实性 B.完整性

C.重要性 D.可比性

2.企业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属于( )。

A.执行配比原则 B.执行谨慎性原则

C.执行可比原则 D.滥用谨慎性原则

3.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其计提折旧,遵循的是( )要求。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重要性

4.在下列说法中,能够保证同一企业会计信息前后各期可比的是( )。

A.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在同一会计期间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比较

B.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需变更,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C.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D.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5.使各有关会计期间损益的确定更为合理的会计基础是( )。

A.现金制 B.收付实现制

C.分类制 D.权责发生制

6.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货币计量 B.会计年度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7.乙企业是甲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下列各项不属于甲企业核算范围的是( )。

A.甲企业购买原材料 B.甲企业向乙企业投资

C.乙企业购买原材料 D.甲企业从乙企业取得分红

8.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 )。

A.设置会计科目 B.成本预测

C.登记账簿 D.财产清查

9.下列有关会计方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B.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C.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0.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 )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

C.会计科目 D.会计账簿

11.远洋公司2009年12月份销售商品收到货款1 000万元,已售出商品未收到的货款400万元,则该企业12月份商品销售收入为( )万元。

A.1 000 B.1 300

C.1 400 D.1 700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 )等。

A.权责发生制 B.可靠性

C.可比性 D.历史成本

2.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下列各项属于6月份收入或费用的是( )。

A.6月份支付下期的房租 B.6月份预收的款项

C.6月份预付的款项 D.6月份采购设备尚未支付的款项

3.会计分期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

B.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

C.界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D.为分期结算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会计原则的使用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4.出现下列( )情况时,即表明企业不能持续经营。

A.出现重大财务困难 B.改组合并

C.涉及诉讼 D.转产生产新产品

5.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有( )。

A.销售部门 B.分公司

C.母公司 D.企业集团

6.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职能的有( )。

A.预测经济前景 B.参与经济决策

C.评价经营业绩 D.实施会计监督

7.下列各项中,( )运用了会计核算专门方法。

A.编制会计凭证 B.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C.编制资产负债表 D.聘请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审核

8.下列关于会计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B.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C.会计的主要计量单位是货币

D.企业法人、非法人单位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

9.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主要工作程序或工作过程,涉及三个环节,分别是( )。

A.填制会计凭证 B.登记会计账簿

C.计算产品成本 D.编制财务报表

10.为了贯彻可靠性的要求,企业应该做到( )。

A.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B.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C.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D.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三、判断题

1.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企业管理者都属于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 )

2.会计核算的方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这几种方法各自都是独立的。( )

3.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

4.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 )

5.权责发生制基本要求,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或费用已经发生时就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

6.企业出现严重财务困难时,即表明企业不能持续经营。( )

7.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

8.作为一个法人,应当独立反眏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而有必要将每个法人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 )

9.会计监督的合法性审查主要是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等。( )

10.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互相独立的,一般按会计部门分工,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来独立处理。( )

11.《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 )

12.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 )

13.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