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解决了文化的本质问题,揭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澄清了文化问题上的迷雾,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1.社会物质生活决定文化生活的观点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文化作为观念的东西,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的物质生活不仅决定着文化生活的性质,而且也决定着其发展方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依据这一原理指出:“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3]
2.文化具有能动反作用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了社会物质生活决定社会精神生活,坚持了文化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立场,而且也看到了社会精神生活对社会物质生活能动的反作用,坚持了文化问题上的辩证观点。文化的反作用表现为:为一定的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源泉。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这种能动的反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忽视文化的物质基础,就会导致精神万能论;忽视文化的能动作用,则会导致机械决定论。这二者都会给我们的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迷失方向。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
文化之所以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就在于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相对独立性除了集中地表现为其能动的反作用之外,还表现在其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形态之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也就是说文化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这一规律固然是由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规律决定和制约的,但仍有自身的特殊性。可以说,文化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遗传细胞。通过文化,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从一个国家和地区传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这种传播的过程中,文化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继承体现的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发展体现的是人类文明的创新。因此,马克思主义反对文化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和全面复古立场,主张继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与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相结合。
4.文化具有社会性的观点
文化作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样具有社会性,这种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首先表现为阶级性,也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文化首先是一定阶级的文化,尽管有些文化形态不一定具有阶级的特质,但文化从整体上是不能摆脱阶级的烙印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除此之外,文化的社会性还表现为其时代性和民族性。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和表现,又反过来影响着自己的时代,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超时代的文化,也不存在什么无文化的时代。同样,一定文化又是一定民族社会实践的产物和表现,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脱离开具体民族社会实践而产生的抽象文化。文化的社会性也就是文化的具体性,宣扬抽象的文化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其危害性在于把文化说成是一种超越阶级、超越时代、超越民族的东西,从而导向历史唯心主义,导致文化问题上的非意识形态立场。实践证明,文化问题上的非意识形态观点和方法,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是贻害无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