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的规矩画你的方圆
礼仪是指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的人们认同且遵守的规则,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用一句话概括,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一种涵盖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话,那么这本书所讲的礼则是针对礼貌和相关活动的礼仪形式而言的。
从某种形式上讲,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出来的自律和敬人的行为方式。它涉及穿着、沟通、交往、情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从个人修养来说,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呈现。从交际方面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宜的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也是一种艺术。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技巧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因为人们看待礼仪的角度不同,以及礼仪出现的场合不同,礼仪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个人礼仪、商务礼仪、生活礼仪、公关礼仪等。由于各种形式的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而且世界礼仪有很多交集的部分。所以在世界的礼仪舞台上要想画出让自己满意的方圆,你必须要了解世界给你的规和矩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的礼仪方圆
从《礼记》中我们可以得知,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这也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由来。
作为礼仪之邦,礼仪对于炎黄子孙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素养和品位。真正懂礼仪讲礼仪的人,不会仅仅只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场合才注重礼仪规范,这是因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细节,早已在他们的心灵的历练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待人接物。这个时候“礼仪”就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礼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礼仪是人际关系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这种约定俗成的礼仪涵养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一、尊老尚贤。孟子说过:“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遵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二、仪态适宜。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民族,历来都很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这也是节日形成的原始基础。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比如说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就会有约定俗成的礼仪盛宴;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三、礼貌待人。在当代文明社会,无论是哪个民族都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谈,无论过去和现在,都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与人为善。与人相处,为善当先。《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里的“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
其次,礼尚往来。《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发展下去。
四、容仪整齐。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内在修养和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礼仪,也就不成为人了。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衣着容貌方面,古人常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要注意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情绪,也没人想亲近他。另外还要注意衣着打扮,必须根据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行为举止方面,孔子在《论语·学而》说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意思是说,只有庄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什么才是庄重的举止呢?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慢,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处处合乎礼仪规范。
言语辞令方面,古人云“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言必信,行必果”是人们在语言方面要注意的礼仪。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另外还要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意思是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小心。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谈到的四个方面是我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具有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溶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因此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一般说来,社会上讲礼仪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世界的礼仪方圆
人类社会要进步,需要礼仪文明作为其助推力。一个没有礼仪的地方,是一个不可能有文化的地方;不懂礼仪的人,是不文明的人,也是没有道德的人。所以,礼仪的普遍推行是极为至关重要的。因为礼仪是人类文明、道德的体现。礼仪,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礼的系统中,礼仪是有形的,存在于人际交往的一切活动中,其基本形态既受着礼的基本原则的制约,也受着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礼仪大不同,想成为一个礼仪达人,你需要了解世界的礼仪方圆。
◇亚洲其他国家的主要礼仪知识
亚洲是亚西亚洲(Asia)的简称,位于东半球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共有三大人种:亚细亚人种、亚利安人种和马来人种。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绝大多数国家信奉佛教,也有少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由于亚洲历史悠久,礼节礼貌也比较繁杂。
1.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访者在拜访前要学习一下日本人的讲话方式。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人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颔首,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老友,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广义而言,它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人的尊称。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即可,相当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2.东南亚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礼节
华侨信佛教的较多,每到宗教圣地,一般都需要捐献香火。由于民族血缘关系,他们的礼节和国内差不多,一般行握手礼,但同妇女握手不要太重。礼貌语言则遵循国内的礼仪细节。在香港,春节重视互相拜年,但是他们不喜欢“新年快乐”之类的,因为香港人说的“快乐”和“快落”听来相似,他们一般比较喜欢讲“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人们过年过节又特别忌讳“落”字,尤其是生意人和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另外,在香港还有喜“八”与“发”谐音,而“四”与“死”同音,故人们避免用“四”做标志,送朋友礼品,不送“四”个。非说不可时,则以“两双”或“两个二”代替。此外,对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称谓语也与国内不同,男的称“先生”,女的称“太太”或“小姐”。
3.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礼仪
在泰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泰国人一般只简称名字,口头称呼时,不论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亲切。
泰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个称呼。对成年男人,常加“乃”,(意为“先生”),“乃”字是尊称,也表示男性。而对成年妇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
泰国人见面时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稍稍低头,互致问候。合十分三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得较高,一般到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高度;长辈对小辈还礼到胸前为止。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当别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当然现在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握手问好,但男女之间见面是不握手的。
泰国人认为头是人最神圣的部位,随意摸别人的头被视为莫大的无礼。小孩子的头只让国王、高僧和父母摸。别人坐时,切忌将物越过其头顶。递送东西给别人须用右手;正式场合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时,要说一句“请原谅,左手”。小辈给长辈递东西用双手,长辈接东西时可用一只手。他们认为,右手是清洁的,左手是肮脏的。至于抛东西给别人则更不允许。坐时跷腿被认为不礼貌,把鞋底对着别人,意即将别人踩在脚下,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性举止。妇女坐时要双腿并拢,否则被认为缺乏教养。走过别人面前,必须躬着身子,以示歉意,妇女尤须这样。就餐按辈分入座,长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长者先动手。
印度是一个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居民分别信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罗门教,等级观念极深。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交谈中如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将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则仅及胸前。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饭、拿食物或敬茶,递取别人东西时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会开放,人们又严守本民族的礼仪,十分注重礼貌。礼节以握手为主。
新加坡人到中国来,一般都喜欢吃粤菜,而工程师、医生等知识分子则喜欢吃西餐。他们爱吃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不信佛教的还爱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爱吃米饭和包子,不吃馒头。水果方面,爱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点心。
4.巴基斯坦、阿拉伯等西亚国家的礼仪
巴基斯坦等西亚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禁忌猪肉类食品,也不使用猪皮制品。他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真主保佑”,以示祝福。告别时多讲祝愿的话,如“真主保佑你一路平安”,“真主保佑你全家团圆”等。伊斯兰教徒每天做礼拜五次,礼拜五也不例外。礼节动作各地不一。例如一部分阿拉伯地区的人见面,一般以左手贴在胸前,右手举在额前表示敬意。
◇欧美国家的一般礼仪
欧美国家的礼仪,主要有七种:
1.鞠躬礼
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2.点头礼
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如在路上行走时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左手触帽檐答之。
3.举手注目礼
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4.握手礼
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5.吻手礼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6.接吻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轻吻一下。遇到高兴的时候,或有喜事或悲伤的时候,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和慰问。
7.拥抱礼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他们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亲密无间。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同时进行。
◇非洲人的礼节
非洲是阿非利加州(Africa)的简称,位于东半球西南部,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礼仪比较复杂。
非洲各地礼节不同,例如埃及人信奉伊斯兰教,较有礼貌。中非部分黑人的见面礼节不是握手,而是自己的两手互相握住,在脸前摇动,表示问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