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我是内向人

为什么我是内向人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部分心理学性格测试包含“内向—外向”的内容。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大多数内向者的家长不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让孩子“分心”,对正常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中国含蓄的传统文化塑造了含蓄、内敛的集体内向人格。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中国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内向性格。

在心理学上,性格是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内向和外向的概念,是划分性格的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大部分心理学性格测试包含“内向—外向”的内容。另外,人们也会通过“内向—外向”来定义身边的人,以及了解自己。从本质上说,内向是一种个性特征,是一种用于区分人格类型的简单方法,最早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

现在一般认为,内向性格的人,兴趣与专注力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显得冷漠;待人含蓄、沉默寡言、严肃、敏感;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喜好幻想;情绪活动比较稳定;喜欢有秩序的生活。虽然内向不可改变,但是你可以学着利用它,而不是对抗它。

通过对内向者的调查得知,他们大多数对自己之外的事情没有兴趣;觉得外面的世界对自己来说太难应付了;怕跟人群接触,放假的日子,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一定要留在家里;为了逃避与别人比较高低,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都避免与别人接触;不爱提出问题或者说出自己的见解,怕被人嘲笑自己不够聪明,最终导致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许多事都一知半解,明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还是得过且过;怕别人看穿自己知识不够丰富只是个半吊子,因此加倍谨慎,与任何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躲在自己“一人世界”里才觉得有安全感,但同时也觉得孤独,因此也会向往能多几个好朋友,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怕与人接触,希望可以仔细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但最终还是不敢迈出第一步,这个恶性循环一直在继续。

那么,内向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1.因为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惧症”

比如有些人一旦与异性接触,就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手足无措,顿时陷入僵局。

2.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常常是家庭背景

内向者的父母大多数属于不善于表达感情或者感情较为冷漠的人。他们认为,孩子就该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身为父母应该拿出父母的威严,有家长的样子,必须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多数内向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父母从来不满足孩子浓厚的好奇心,他们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或是提醒少管闲事,做好分内的事。大多数内向者的家长不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让孩子“分心”,对正常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孩子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和家里。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就导致他们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缺乏社会经验,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不自知。而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反感,让他们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进自己的个人世界,抗拒与人接触。

3.经历也是内向性格形成的一个因素

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不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内向者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有些人一旦遭遇挫折,事情变得不顺,就会钻牛角尖儿或者逃避,如此恶性循环便形成了过于内向的性格。

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含蓄的传统文化塑造了含蓄、内敛的集体内向人格。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中国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内向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