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第六》有记载,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文化,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为从事它而感到快乐的人。就如学生学习一样,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为学习感到快乐的人,我们现在提倡把“苦学”变为“乐学”,就是要达到孔子说的这种境界,只有以学习为乐,才能攻克一切困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共有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人口就有100万。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因而,犹太人也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中,更是出现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卓别林、基辛格等世界顶级人物。我们以孩子这个群体来举例:世上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感受,现在的孩子有点害怕阅读,提到读书,他们就会带着一张诚惶诚恐的脸。其实,这并不怪孩子。因为在孩子的生活中,书总是以一种沉重的态度出现,还板着一张一本正经的脸,毫无表情地张望着孩子。“十年寒窗苦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所接触到的“读书”,已然是一副严肃刻板的面目了。更有甚者,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孩子,给孩子讲“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讲“王羲之写完字,总到池塘里去洗笔,把池塘里的水都染黑了;智永禅师一心一意地练字,四十多年都不下楼”的故事等等。书里书外,怎一个“苦”字了得!所以,为了不吃苦,很多孩子吓得远远地躲开了。问题出在哪里?引导!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书是甜的!学习是快乐的!阅读是一件甜美的事情!阅读,没有太多的神圣,有太多的世俗,也没有太多的责任。告诉孩子,阅读并不是为了什么,或者只把它当作一种纯粹的消遣吧,书是甜的,它是一道午后的甜点。阅读,不要局限于在什么地方,在教室、在家里、在公园,随时随地,捧一本书,在阳光的倾泻下指尖慢慢划过书页,细细品尝,让灵魂随着书本飞翔。如果孩子认为书是甜的而主动去看书,这么一件惬意而甜美的事,还需要父母去督促吗?
美丽的火焰
小奥斯特瓦尔经常跟着父亲逛书摊。一次,他发现一本制作焰火的书,立刻把书买了下来。
他看不懂书中的化学名词和公式,就去问老师,老师也看不懂。他就请教父亲,得到父亲的支持。父亲把家里的地下室收拾出来,给他当实验室用。妈妈为他买回了硝石、硫磺等化学药品。每天放学回家,小奥斯特瓦尔就钻进地下室做实验。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焰火终于做成功了。当他站在院子里,亲手点燃导火索,“砰”的一声,焰火直升上天空,把夜空描绘得五彩缤纷。小奥斯特瓦尔兴奋极了,他把书本上的公式变成了美丽的焰火,这种美妙的感受真是难以形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