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端人才极其缺乏

高端人才极其缺乏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将成为江苏省的支柱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将上升到5%。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遗憾的是,江苏的文化产业集群基本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企业在促进产业集群的自发形成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朱 明

摘 要 近几年来,江苏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年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5%,增速已超过GDP增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发展政策需进一步强化落实,文化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核心文化产业比重不高,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为此,笔者提出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即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等建议,通过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江苏早日从“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强省”。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 问题 误区 对策

文化产业一词的英语是Cultural Industry,在这里“产业”与“工业”用的是同一词。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可分为6大支柱产业: 即教育产业、智力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媒体产业、艺术产业和休闲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是充满朝气的朝阳产业。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不久前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指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将于2015年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中央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协调”。文化产业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社会建设;既可以增加GDP和就业岗位,又可以通过文化产品满足消费者需要。二是“绿色”。与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大部分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消耗低、污染小,具有鲜明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征。三是“高效”。文化产业既可以是典型的创意经济,通过较小投入实现高附加值;又可以是资本和技术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还可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吸纳劳动者就业。可以说,在能源、资源、环境等要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约束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将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比如,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很大,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排在金融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日本仅娱乐业收入一项收入就超过了汽车业与钢铁业收入的总和。文化产业也是高科技产业。目前,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高科技在文化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也促进了这些领域的科技进步。可以乐观地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必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具有无限的增长潜力。

江苏历来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江苏的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 首先,江苏文化产业紧密相关的经济、金融、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势明显;其次,江苏的文化消费一直保持繁荣的发展态势;另外,江苏城际交通网络发达,区域间产业联动发展优势明显, 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

2011年,江苏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已达1500亿元左右,近几年连续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发展水平。同时,江苏省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先后组建了广电、出版、报业、演艺、文化产业、网络等6大省级文化企业集团。以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为龙头代表的一系列文化出版企业在全国先发优势明显。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共有文化产业机构4万家左右,其中企业规模1亿元以上的有300多家。目前,江苏已基本形成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优势文化产业门类。“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将成为江苏省的支柱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将上升到5%。

虽然江苏已经开始形成现代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但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阶段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省文化产业的管理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许多国有事业单位改革还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更名改制的许多文化产业集团还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缺乏活力。

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法规,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各种法律也处于缺失,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增加了地方立法的难度。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障碍。国家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公共财政对文化设施的拨款规模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总和,大量业内和业外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资本正在冲进文化投资领域,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投资高潮正在兴起,出现了一个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领域多次出现过的、以行政性推动为特点的“投资饥渴”和“经济过热”景象。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在惊人增加,虽然国家承认的只有1300个,但实际上估计达到数万个,文化产业已出现严重的“泡沫”现象。江苏现有在建的或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已达60多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多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园4个。遗憾的是,江苏的文化产业集群基本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企业在促进产业集群的自发形成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各地相继上马各种大型文化产业园区,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已经出现,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1. 许多规划在制定前调查和分析不足,未能透彻了解城市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片面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无视社会效益。将不能产业化的文化形式产业化。我们知道,文物、历史遗址不应该产业化,如果人为地进行产业化则是一种破坏而且也很难有经济效益。以无锡惠山古镇开发为例,当初主要是为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进行保护性改造,但实际上大部分变成了大拆大建,原住民几乎全部迁出,大量建筑都为仿古建筑。目前惠山许多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已改为酒吧,咖啡馆,但与此对应的是晚上许多高档餐饮业灯火通明,会所前车水马龙。而且,由于惠山古镇大量本地居民被迁,原本非常热闹的古街,现在白天除了少数节假日,游人几乎门可罗雀,许多店铺只能惨淡经营。

2. 对本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源、市场以及优劣势等背景和现状认识比较粗浅,对文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展重点等可行性未作充分论证,忽视地区差异和市场需求,盲目进行投资建设、扩大规模,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绩工程,投资巨大,而效益甚微。各地都在搞文化创意产业园,而一些决策者连文化产业园需要什么内容都没仔细想过,这些需要政府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尽管文化产业经营机构数量多,但集约化程度低,集中度小。缺乏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意识和经验,获知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对国外市场和受众的调研明显不足。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江苏文化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方面,诸如文化用品和设备制造、设计产品、加工印刷等低端产品,而核心的版权产品和富含科技创意含量的内容产品输出仍然不足,出口规模较小,文化产品国际化水平偏低。此外,文化行业缺少先进的文化产品生产机制,文化企业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资金、营销宣传手段和品牌建设能力,与国外知名文化品牌输入后可获得高额回报相比,江苏输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利润空间很少。

在江苏的苏锡常宁地区,直径不超过150多公里的范围内,但密布了4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苏州、无锡、常州各拥有一个动漫产业基地,占全国获批动画产业基地的1/5,南京市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动漫教学研究基地。数据显示,我国动漫产业年产量达22万分钟,但只占到世界总产值的0.68%;相比较,日本却以年产10万分钟的产量,占到世界动漫总产值的68%。一方面是国产动画倒贴钱播出,另一方面是创意产业园还在遍地开花,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面临如此严重的困惑值得深思。实际上,文化产业仅靠政策、资金是不能发展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应由目前的重“量”转变到重“质”上来。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园区占地面积很大,入驻的文化企业却寥寥无几,规模较大的、较为知名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也就是说,园区不少、产值不大、企业不多。本来就是一个写字楼,只不过因为一些文化传媒类企业入驻,就被评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称号;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虽与历史文化沾点边,但更多是一个市场或是一个旅游项目。如无锡清明桥文化历史街区,目前几乎成为酒吧和餐饮业一条街,文化特色并不突出。许多文化产业园区没有形成规模,主要还是靠租金收入,甚至有的是靠政府补贴。很多地方将“文化”二字作为吸引开发商进入的动力,主要在于项目带有公共利益性,土地价格非常便宜,配套费用低,手续简单,开发成本相对较小。更多企业看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就从原来的高尔夫、度假村或餐饮业摇身一变也变成了文化产业园区,部分企业甚至以文化产业的名义,变相从事房地产项目,从而避开国家对楼市的调控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成长迅速但人才匮乏, 据网巨软件(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晓明说,去年至今,他亲自赴京、沪、杭等地,参加了不下15场招聘会,想招几名既懂动画又熟悉国际商业文化的人才,结果一无所获。全国动漫专业的经营人才年缺口1万人以上。省内现有4大动漫产业基地,以每年产出20000分钟的片子计算,至少需合格制作人员3000人,而目前符合要求者寥寥无几。另外,缺乏合格的文化经纪中介机构,尤其是懂外语、懂文化、会经营、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经纪人才也制约了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

许多文化创意企业千辛万苦从国外拿回订单,却不得不按别人的创意制作,挣点微薄的加工费,这是眼下不少动漫企业的生存现状。创意产业要有知识产权,要内容为王,以动漫产业为例,国产动漫始终走不出缺乏创意的瓶颈。创意环节位于动漫产业链的源头,是所有下游环节的基础,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创意环节依然薄弱。除“喜羊羊”外,近年国内动漫企业塑造的新形象乏善可陈。现在,国内动画市场基本失守,全国有少儿频道70多个,大多数国产动画只象征性地收几块钱作为版权使用费,甚至要倒贴钱来求电视台播出。另外,目前数字动画制作使用的所有技术、技术标准以及插件,几乎都由英、美、日等国控制。创意产业需要政府扶持,但更需要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提高。

各地要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完善本地规划,制定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氛围。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形成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发展环境。围绕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政策调控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将现代科技引入文化创作、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各环节,改造传统生产经营和传播方式,推进核心层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推进广播影视、出版、演艺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增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加大对动漫游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完善示范产业园区和基地的评估与奖励机制,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对弄虚作假的所谓文化产业园区要进行严格清理和责任追究。

要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水平或纵向方向的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选择实力强、前景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股份改造,注资、发行企业债券、资助项目整合文化资源,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要大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各地文化创意人才到江苏来发展文化产业。营造自主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多渠道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积极引导江苏高等院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逐步完善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引导高等和中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动漫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文化产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江苏各城市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准确定位,在苏中、苏北和苏南分别确定发展重点,整合相关资源。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与过度竞争。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群既是江苏的经济重镇,也是古都文化,吴文化和楚风文化精华所在,应担当起文化都市圈的重任,应该强化三市城市中心文化地位和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城市文化产业的延伸,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带。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统一起来,并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大都市圈的强大文化合力。

苏南地区可以重点发展影视和动漫制作、创意设计、会展、传媒、网络信息、培训和咨询,苏北地区可以加快发展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休闲类行业,苏中地区可以开辟农家乐旅游、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文化用品设备制造等项目,通过区域间文化资源网络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各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

政府应降低门槛,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指导和服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开展、参与出口业务,提供资金和优惠贷款帮助企业解决出口资金短缺问题,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给予出境、通关便利和相应税收减免和补贴,并奖励开发国际文化市场成绩突出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商务、文化、外宣等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配合省内整体外交活动,组织学术研究团体和文化团体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在境外组织综合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展览会和项目招商洽谈活动,支持文化企业开拓视野,树立全球化的市场理念。

在欧债危机的今天,可以考虑并购外资文化企业,有实力的大型文化集团可以抓住当前国外一些传媒集团陷入困境、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或破产的有利时机,购买股份或积极参与债务重组,有选择地收购兼并国外有关电影、动漫产业企业,吸收国外策划创意、制作发行人才以及全球营销网络,以提高江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开展配套服务,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可实施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和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建立文化企业贷款担保机制,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利用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行多元化投资。设立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采取贷款贴息、补贴和奖励等多种方式予以资助重点文化产业,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运作的办法筹集发展资金,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首先要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完善文化教育载体的建设,调整文化产品结构,形成文化培训、文化娱乐、文化交流、文化展演、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等市场,使文化市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充分发挥现有场所的作用,积极通过文化创新来不断发掘新的文化题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吸引广大市民参与文化消费。加强各类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发展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的文化商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动漫、音像、广告、展览、咨询、版权等文化产品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立足本地特色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要坚决避免文化产业发展的“唯GDP倾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经济支柱性产业,并不是一味强调提高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否则很容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热衷于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导致数量与质量失衡、规模与效益失衡,误导人们只重视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忽视其社会效益等等。只有正视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发展文化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强做大江苏文化产业,使其成为江苏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杂志社)

参考文献:

[1] 张晓春.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518)

[2] 曹子漩.江苏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地方经济,2011(8)

[3] 徐文燕,盛林.江苏文化产业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8)

[4] 梦溪,晓理.江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探析.群众.2010(3)

[5] 荆林波.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0(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