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三层管理模式
1.3.1 国家级管理
1.下达年度计划批复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农业综合开发专项科技及现代化示范项目2004年度计划批复的核复
国农办[2004]278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
你办(厅、局)报来的“宁农综办发[2004]90号文”收悉,经研究,同意你省(区、市)对吴忠市利通区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2004年度计划的批复,中央财政安排该项目2004年度建设资金200万元(该项资金由我办专项资金安排,其中有偿资金40万元),并提出如下要求:
一、请你省(区、市)严格按核复的计划执行,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严禁挤占、挪用和滞留项目资金。
二、要切实加强项目运行监督和农发国有资产管理。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专项科技示范项目运行监督和农发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发[2004]29号)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已建成设施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效益,避免随意处置农发国有资产。
三、请于2005年6月30日前,将2004年度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送我办。逾期不报者,不予核复下一年度项目计划。
附件:2004年度需核复的部分专项科技及现代化示范项目有关情况一览表(不发地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4年11月15日
2.下达年度控制指标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04年专项科技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农办[2004]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
现将你省(区、市)2004年在建的专项科技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控制指标200万元(有偿40万元)及现代化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控制指标200万元(有偿40万元)下达给你们。请按以下要求,抓紧准备2003年第二批立项的吴忠市利通区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和现代化示范项目的3年总体计划,并积极做好各年度立项在建项目年度计划的批复工作,于4月30日之前报我办批复或核复。同时,请将2003年第二批新建项目的扩初设计及其批复报我办备案。所有上报材料均一式两份(包括数据盘)。
各省(区、市)农发办要重视项目计划编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所报材料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项目计划批复请参照国家农发办以前年度批复格式,务必准确、明了;项目扩初设计要针对评审和考察提出的问题做出修改和补充,并对修改和补充情况做出说明。
2004年国家农发办将对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和各类项目财政资金的有、无偿比例进行调整。在建的专项科技及现代化示范项目由于是2004年之前立项的,仍按立项时规定的比例执行。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4年1月30日
3.抓关键环节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05年度在建科技及现代化示范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批复及上报工作的通知
国农办[2004]3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部办公厅:
2005年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专项科技和现代化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年,所有在建项目的建设期即将结束,各有关省(区、市)农发办事机构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善始善终,及时做好2005年在建项目的计划管理工作,力争做到“早批计划、早下资金、早开工建设”,保证2005年底以前所有专项科技及现代化示范项目的计划建设任务。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有关各省(区、市)要在2005年3月20日前,完成在建科技示范项目的年度计划批复工作,于3月30日前报国家农发办核复及下拨资金。在国家农发办下达的投资控制指标中切块安排的重庆市、吉林省两个现代化示范项目年度计划批复,于4月20日前上报国家农发办核复。
二、有关各省(区、市)如果有按照规定需报经国家农发办批准的在建专项科技及现代化示范项目变更、调整事项,应于2005年2月28日前报国家农发办完成报批手续,以不影响计划核复和资金下拨工作。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4年12月13日
1.3.2 区级管理
1.上报年度计划报表
2.定期进行项目检查
利通区2003年度奶牛综合养殖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检查会议纪要
2月23日,自治区农发办对利通区2003年度奶牛综合养殖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进行了检查,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一、项目实施单位利通区畜牧局向自治区农发办检查组汇报了2003年度奶牛综合养殖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完成情况(附项目完成任务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技术处于实验阶段,以点带面的作用发挥不够理想;二是推广示范项目基础设施不配套;三是限于其他条件的制约,有些设备没有引进;四是奶业协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自治区农发办检查组对利通区奶牛综合养殖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检查后,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提出了9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一是项目完成情况较好,但资金报账较慢,只达到50%;二是汇报材料有些简单,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应该分项说明,修改后按时上报区办;三是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作用不明显,应加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在项目执行中的指导作用;四是应加强对设备和技术的管理,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完善农户手册;五是地方配套资金支付不够清晰,地方配套资金支到乡镇后如何使用,没能明确反映出来;六是应积极发挥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管的作用,账面上的数据,必须真实,经得起现场检查;七是项目管理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要明确双方责任,加快报账速度,维护报账的严肃性、票据的规范性、程序的合法性,原则上对已经完成在计划范围之内的,可以先报账;八是2004年项目建设重点为胚胎和奶牛诊疗中心,要以合同形式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采取分期付款,每次合同付款前,必须有市项目办组织的验收小组签字,方予支付;九是在规定的日期内上报2005年项目实施计划和2003~2004两个年度项目工作总结;十是对6个园区的建设内容采取公示制度;十一是认真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工作。
参加检查汇报会议的有自治区农发办马琼、周华、眭克仁,自治区农科院畜牧所小兵,利通区农发办马玉忠、王成、马少君、马丽、何继涛,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张炜宁,以及利通区财政局的领导。
2005年3月9日
2003年度项目完成情况
一、2003年引进奶牛优质冻精7万支,改良奶牛3.5万头。其中液氮投入资金2.25万元,冻精投入资金6.75万元。
二、在金积镇建设饲料配送中心1处,年制作优质青贮饲料800万公斤。购置铡草机34台,投入资金19.54万元,已全部配发到6个奶牛养殖园区。全日粮混合搅拌机完成设备选型,正在进行招标。引进秸秆保鲜剂6万袋,投入资金3.996万元,制作黄贮、微贮、酶贮饲料2万吨。
三、完成3.5万头奶牛的品质鉴定和建档立卡工作。
四、金积镇马桥村奶牛园区(夏进奶牛园区)计算机可视监测系统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购置电脑5台,为5个奶牛园区配备了电脑,有两个园区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安装试运行。总投入资金14.916万元。
五、建成奶牛园区6个,总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成牛舍192栋,入园奶牛1130头,建成集中机械化挤奶站6座,引进挤奶设备6套(已有3套投入运行,其余正在安装)。配套设立兽医诊疗室6个,并配备了专职的兽医及冷配人员。6个园区共发展科技示范户180户。用于各项建设补助经费6.5万元。
六、引进高油647和中北410两个品种,种植青贮玉米7万亩,投入资金5.999万元。
七、完成科技培训30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发放科普读物3万份。总投资10.385万元。
到2004年年底,除TMR全日粮饲喂机、银行贴息、诊疗中心仪器设备补配尚未完成报账,其余项目均以完成,目前已完成报账265..33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0.33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95万元。
3.转批项目年度计划
关于转批利通区2003年度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的投资计划
宁农综办(2003)124号
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根据国农办[2003]255号文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2003年度计划的批复”文件要求,我办按照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你县2003年度科技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范围进行明确规定,望认真执行。
一、投资规模
2003年度本项目投入资金7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00万元(有偿40万元);地方配套200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自筹资金155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推广、技术引进示范、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其他支出等五项内容。
二、项目建设地点
金积镇油粮桥村、金积镇马桥村、马莲渠乡陈木闸村、金银滩镇金川村、扁担沟镇黄沙窝村、郭桥乡吴桥村。
三、建设任务
(一)技术推广
1.奶牛良种改良技术
改良奶牛3.5万头,引进优质荷斯坦黑白花品种冻精7万只,液氮3750立方米,投入1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9万元。
2.饲料配送中心
建饲料配送中心技术服务示范点2处,分别位于金积镇马桥村和扁担沟镇黄沙窝村。
(1)青贮玉米种植技术 推广优质青贮玉米品种2个(中北410、高油647),种植面积6万亩,为饲料配送中心提供优质原料,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青贮专用玉米品种的技术引进、聘请青贮专用玉米品种发明或委托技术推广部门的专家现场指导,投入2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万元,用于品种购置。
(2)青贮加工利用技术 共制作青贮2万立方米,采用酸性秸秆保鲜技术,引进保鲜剂每袋6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万元,用于技术示范。
(3)饲料配送中心主要设备配备6台(套),购置全日粮混合搅拌机2台;引进农业部定点推广的洛阳四达自动输送铡草机械4台(每小时处理9吨),每小时处理6吨铡草机30台;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9万元。
(二)技术引进示范
1.制定标准化挤奶技术操作规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万元
2.奶牛品质监测 对3.5万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抗病力、乳成分、繁殖性能进行综合量化评定,获取第一手数据,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万元。
3.奶牛档案建立 对每头奶牛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建档立卡,完备奶牛性能监测数据库,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万元。
4.建立可视化计算机管理系统金积镇马桥村建设
(1)计算机平台 购置IBMNetVista电脑5台,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万元。
(2)自动化配料系统 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奶牛自动化配方设计系统1台(套),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万元。
(3)奶牛可视监控系统 建设奶牛场可视信息管理系统1台10件,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万元。
(三)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建奶牛冷配改良站6座,主要购买仪器设备 数显干燥箱(KB-20)6台,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5万元。
2.奶牛诊疗中心建设 主要用于中心园区购买仪器设备。普通生化培养箱(HPS-250L)1台,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万元。
3.建防疫站6处 主要建设消毒室6间,车辆消毒池6处(6米×3米),人行道消毒池6处(3米×1米),配备紫外线消毒灯12盏,购买消毒液720瓶。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万元。
4.技术培训 培训人员1000人(次),其中培训技术员100人次,养殖场管理人员900人次,技术培训及宣传资料1000份。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5万元。
(四)配套设施建设
奶牛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是项目其他技术实施建设内容的载体,计划建设科技示范园区6个,主要建设内容为:
(1)发展奶牛示范户180户,每户建设670平方米
(2)建设集中机械化挤奶车间6座,每座面积200平方米
(3)引进法国利拉伐鱼骨式挤奶设备6台(套)
(五)养牛贷款贴息中央财政30万元。
四、要求
第一,必须实行财务专账,所报销单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第二,不得使用大额现金支出;
第三,要作好无偿资金投入所形成的资产产权管理与登记;粉碎机械设备必须是项目区内的养殖户(人)以提交抵押金的形式领用,不得以村队统一领取;
第四,有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任务,必须在确定相关执行单位后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报我办批准,方可进行采购;
第五,项目贷款贴息你办必须掌握在具备相关贷款手续以及根据贷款数量进行补贴,没有贷款或手续不全不得放贴。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3年11月25日
4.下达年度项目资金
关于下达2003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无偿资金的通知
宁农综办发[2003]160号
吴忠市利通区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计划的批复》(国农发[2003]255号)和财政部《关于下达农业综合开发支出预算的通知》(财发[2003]79号)的精神,现将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无偿资金160万元下达给你们(具体资金详见附表),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项目单位必须按照财政厅转发的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和县级报账制工作。
二、要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达的项目计划内容执行,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变更项目实施内容,严禁将项目资金用于平衡本级财政预算或挤占、挪用。
三、要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及擅自变更项目批复实施内容的县市,将停拨该县(市)下一次资金指标,并予以通报批评。
四、要切实管好用好此项资金,项目竣工后应及时组织自验和项目资金审计工作,为迎接国家验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3年12月22日
关于下达2003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有偿资金的通知
宁农综办发[2003]161号
吴忠市利通区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宁夏吴忠市利通区2003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计划的批复》(国农发[2003]255号)和财政部《关于下达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借款的通知》(财发[2003]88号)的精神,现将2003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有偿资金40万元下达给你们(分项投资详见附表),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要按照自治区财政厅转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发字[1998]54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有偿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违规问题。
二、严格按照国家农发办下达的项目计划批复所规定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足额落实项目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保证项目按计划圆满完成。
三、在办理财政有偿资金借款手续时,要严格按照区农发办与你们签订的借款合同所规定的占用费率收取有偿资金占用费,不得随意调整。要制定具体还款计划并落实还款责任,采取不动产抵押或存款单抵押、银行信用评定等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明确和落实好债权债务关系,防止因行政隶属关系变更、项目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债务人难以落实,影响有偿资金按时足额回收。
附表:2003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分配表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3年12月22日
1.3.3 县(市)级备注
1.开展年度项目自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2003年度自验报告
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自实施以来,受到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了大力支持,使项目实施单位能够严格依照程序认真执行项目计划。在财务管理上,严格实行报账制,充分用好项目的每一笔资金,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本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一、2003年度项目批复
1.技术推广
(1)奶牛良种改良技术 改良奶牛3.5万头,引进优质荷斯坦黑白花品种冻精7万只,液氮3750立方米。
(2)饲料配送中心 建饲料配送中心技术服务示范点2处,位于金积镇马桥村和扁担沟镇黄沙窝村。推广优质青贮玉米品种2个(中北410、高油647),种植面积6万亩。制作青贮2万立方米。购置全日粮混合搅拌机2台;铡草机械34台。
2.技术引进示范
(1)制定标准化挤奶技术操作规范1项。(2)对3.5万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抗病力、乳成分、繁殖性能进行综合量化评定,获取第一手数据。(3)对每头奶牛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建档立卡,完备奶牛性能监测数据库。(4)建立可视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购置IBM Net Vista电脑5台,其中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奶牛自动化配方设计系统1台(套)。安装奶牛园区可视信息管理系统1台套。
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建奶牛冷配改良站6座,引进数显干燥箱6台。(2)奶牛诊疗中心建设:引进普通生化培养箱(HPS-250L)1台。(3)建防疫站6处:主要建设消毒室6间,车辆消毒池6处(6米×3米),人行道消毒池6处(3米×1米),配备紫外线消毒灯12盏,购买消毒液720瓶。(4)技术培训:培训人员1000人(次),其中培训技术员100人次,养殖场管理人员900人次,技术培训及宣传资料1000份。
4.配套设施建设
①发展奶牛示范户180户。②建设集中机械化挤奶车间6座,每座面积200平方米。③引进法国利拉伐鱼骨式挤奶设备6台(套)。
5.养牛贷款贴息中央财政30万元
二、2003年度项目完成情况
按照国家农发办和自治区农发办的要求,2003年度我们已完成以下工作。
1.2003 年引进奶牛优质冻精7万支,改良奶牛3.5万头。其中液氮投入资金2.25万元,冻精投入资金6.75万元。
2.在金积镇建设饲料配送中心1处,年制作优质青贮饲料800万公斤。购置铡草机34台,投入资金19.54万元,已全部配发到6个奶牛养殖园区。全日粮混合搅拌机完成设备选型,正在进行招标。引进秸秆保鲜剂6万袋,投入资金3.9万元,制作黄贮、微贮、酶贮饲料2万吨。
3.完成3.5万头奶牛的品质鉴定和建档立卡工作。
4.金积镇马桥村奶牛园区(夏进奶牛园区)计算机可视监测系统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购置电脑5台,为5个奶牛园区配备了电脑,有两个园区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安装试运行。总投入资金14.916万元。
5.建成奶牛园区6个,总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成牛舍192栋,入园奶牛1130头,建成集中机械化挤奶站6座,引进挤奶设备6套。配套设立兽医诊疗室6个,并配备了专职的兽医及冷配人员。6个园区共发展科技示范户180户。用于各项建设补助经费6.5万元。
6.引进高油647和中北410两个品种,种植青贮玉米7万亩,投入资金5.999万元。
7.已完成科技培训30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发放科普读物3万份。总投入资金10.385万元。
到2004年年底,除TMR全日粮饲喂机、银行贴息、诊疗中心仪器设备补配尚未完成报账,其余账目均已完成,目前已完成报账265.33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0.33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95万元。
此外,在努力完成2003年的各项任务指标的基础上,对2004年项目工作进行早安排、早动手。现已移植奶牛胚胎51枚,总投入资金7.65万元。
三、主要做法
1.引进消化新技术,以科技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在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自治区畜牧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大批新技术,如奶牛计算机管理技术、奶牛系谱登记管理、奶牛线性鉴定技术、奶牛品质监测技术、奶牛园区可视化系统软件技术、奶牛机械化集中挤奶等;运用了一大批新成果,如青贮玉米保鲜剂、青贮玉米新品种、奶牛优质冻精等。通过技术的引进消化、组装配套,提高了奶牛养殖的科技水平,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大提升了6个奶牛园区奶牛养殖的科技贡献率,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奶农科学饲喂的积极性。
2.多方筹集资金,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项目能否正常而顺利的实施,资金是关键。从项目立项以来,实施单位没有消极等待,而是通过银行贷一点、政府拨一点、单位筹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先用于农发项目的实施,到目前为止,总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3.强化项目组织管理,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利通区奶牛业能够得到农发项目的支持,来之不易,体现了国家对西部人民的关心,各级部门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因此,我们倍加珍惜,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财政局、农发办、畜牧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项目建设协调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在畜牧局设立了项目实施小组,由一把手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抽调业务骨干,以保证项目人员到位,并在项目的具体内容落实上狠下功夫,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同时,按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进行资金安排,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项目实施单位把项目实施作为利通区的一项重点工作,成为项目涉及各乡镇、部门的一把手一号工程,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各负其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创新机制,整合人、财、物资源,集中全力,各尽其能地为项目的正常进行提供强有力保障措施。农业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优先为项目区6个养殖园区内的养牛户提供贷款。
4.严格项目程序,确保项目有序进行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我们严格遵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实行严格的报账制度,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行政、审计和银行的监督作用。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及时汇总上报,杜绝项目资金的变向使用、挪用现象发生。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技术各环节进行论证,确定技术路线。专家组定期对项目区技术路线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引进设备、技术及荷斯坦奶牛、冻精、胚胎,报专家组经审核同意方可引进,以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
四、项目产生的效果
1.加快了利通区奶牛改良步伐,提高了奶牛品质
由于奶牛改良长期效益明显,短期效益不明显,农民看重眼前利益,对奶牛的品种改良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奶牛品种退化十分严重,成为制约利通区奶牛提高品质的主要因素。一些不法配种人员受到利益驱动,非法引进劣质冻精,虽然畜牧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但都无法从根本上遏止配种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在项目涉及的6个园区通过引进优质奶牛冻精,并免费给养牛户提供,使奶牛冻精全部实现了统一引进、统一发放、统一使用、统一操作,良种化率达到100%,并以此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奶牛冷配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大了奶牛改良的技术操作监管力度,使利通区奶牛改良的步伐明显加快,奶牛冷配市场更加规范,冷配人员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奶牛向良种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2.实现了奶牛园区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园区奶牛养殖的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优先在6个园区实现了五统一,即统一饲养管理、统一良种繁育、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草料加工、统一机械挤奶,使项目区奶牛养殖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园区实现了机械化集中挤奶,企业收奶有了统一的标准,优质优价收购,鲜奶价格上涨,每公斤增加收入0.1~0.3元;二是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各项技术操作更加标准化,农民经常性地得到技术上的培训,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技术管理上提高了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三是由于进行了园区化的管理,卫生防疫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杜绝了传染病的发生,并使奶牛常见病发病率降低了10%,大大减少了农民损失。
3.扩大了饲草加工能力,促进了饲草种植规模
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青贮池2万立方米,每年可消化玉米秸秆1600吨,相当于320亩的青贮玉米,使困扰利通区奶牛业发展的饲草供给不足的矛盾得以缓解,并优化了奶牛的饲草料结构,改变了传统的奶牛饲喂模式,由此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余元。在以青贮饲料加工为龙头的企业带动下,饲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畜牧业与种植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04年,利通区已完成饲草种植12万亩,为建设中国西部乳都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解决了奶牛发展的后顾之忧。
4.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养殖户的生活质量
实现了奶牛封闭式的管理,随着奶牛的集中挤奶,饲草料的集中加工、统一配送,兽医防疫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综合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在奶牛园区合作组织的正确引导下,园区农民有时间、有精力从事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同时,在项目的推动下,园区逐步走向封闭式的管理,人畜生存环境得到了绿化与美化,极大地改善了人畜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全面实现农民的小康生活添枝加叶。
五、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为我区建设中国西部乳都起到重要示范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由于项目覆盖面十分有限,一些好的技术目前只能停留在示范阶段,得不到全面的推广,如奶牛园区计算机管理系统、全混合日粮的饲喂技术等。二是在项目的带动下,利通区奶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基础条件不牢固,设备、设施不配套,项目在实施中由于相关联的基础条件薄弱而影响了项目的进度。三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部分项目任务没有如期完成,如TMR全日粮饲喂搅拌机,由于进口免税手续较繁琐,不能到位。奶牛诊疗中心仪器设备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未完成,设备尚未产生效果。四是由于缺乏资金,虽然部分园区成立了奶牛专业合作组织,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仅仅在原料奶的收购、统一管理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奶牛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科学喂养等综合管理上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在2005年的项目计划中增加奶牛专业合作组织投入,使奶牛专业合作组织在园区运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利通区畜牧局
2005年2月22日
2.进行年度工作总结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利通区奶牛高产
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2003年度工作总结
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自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利通区农发办的正确指导与管理下,在各实施单位的辛勤工作下,项目依照计划认真执行,严格报账,充分用好每一笔资金,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本完成了项目2003年度的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较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一、2003年度项目批复
(一)技术推广
1.奶牛良种改良技术 改良奶牛3.5万头,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冻精7万只,液氮3750立方米,中央财政补助9万元。
2.饲料配送中心 建饲料配送中心技术服务示范点2处,位于金积镇马桥村和扁担沟镇黄沙窝村。
(1)推广优质青贮玉米品种二个(中北410、高油647),种植面积6万亩,投入资金2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万元。
(2)制作青贮2万立方米,引进秸秆保鲜剂每袋6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万元。
(3)购置全日粮混合搅拌机2台;铡草机械34台(9吨4台、6吨30台),中央财政投资49万元。
(二)技术引进示范
1.制定标准化挤奶技术操作规范1项,中央财政投入3万元。
2.对3.5万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抗病力、乳成分、繁殖性能进行综合量化评定,获取第一手数据,中央财政投入4万元。
3.对每头奶牛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建档立卡,完备奶牛性能监测数据库,中央财政投入2万元。
4.建立可视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购置IBM Netvista电脑5台,中央财政投入5万元。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奶牛自动化配方设计系统1台(套),中央财政投入5万元。安装奶牛园区可视监控信息管理系统1台套,中央财政投入10万元。
(三)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建奶牛冷配改良站6座 引进数显干燥箱6台,中央财政投入5.5万元。
2.奶牛诊疗中心建设 引进普通生化培养箱(HPS-250L)1台,中央财政投入6万元。
3.建设防疫站6处 主要建设消毒室6间,车辆消毒池6处(6米×3米),人行道消毒池6处(3米×1米)。配备紫外线消毒灯12盏,购买消毒液720瓶,中央财政投入12万元。
4.技术培训 培训人员1000人(次),其中培训技术员100人(次),养殖场管理人员900人(次),技术培训及宣传资料1000份,中央财政投入9.5万元。
(四)配套设施建设
1.发展奶牛示范户180户,每户建设67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1个。中央财政投入40万元(有偿)。
2.建设集中机械化挤奶车间6座,每座面积200平方米。
3.引进法国利拉伐鱼骨式挤奶设备6台(套)。
(五)贷款贴息
中央财政养牛贷款贴息30万元。
二、2003年度项目完成情况
(一)任务及投资完成情况
按照国家及自治区农发办的要求,2003年度我们已完成如下工作。
1.引进奶牛优质冻精7万支,改良奶牛3.5万头。中央财政补助用于购买液氮投资2.25万元,购买冻精投入资金6.75万元。
2.在金积镇建设饲料配送中心1处,年制作优质青贮饲料800万公斤。购置铡草机34台,投入资金19.54万元,已全部配发到6个奶牛养殖园区。完成全日粮混合搅拌机1台合同购置订单。引进秸秆保鲜剂6万袋,投入资金3.9万元,制作黄贮、微贮、酶贮2万吨。
3.完成3.5万头奶牛的品质鉴定和建档立卡。
4.金积镇马桥村奶牛园区(夏进奶牛园)计算机可视监测系统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为5个奶牛园区购置电脑5台,有两个园区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安装试运行,总投入资金14.916万元。
5.建成奶牛园区6个,总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成牛舍192栋,入园奶牛1130头,建成集中机械化挤奶站6座,引进挤奶设备6套。配套设立兽医诊疗室6个。6个园区共发展科技示范户180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5万元。
6.建设奶牛园区防疫站6处,设立消毒池6座(包括车辆消毒池与人行道消毒池)。
7.引进高油647和中北410两个青贮玉米专用品种,种植青贮玉米7万亩,投入资金5.999万元。
8.完成科技培训30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发放科普读物3万份。总投入资金10.385万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到2004年年底,除TMR全日粮饲喂机、银行贴息、诊疗中心仪器设备补配尚未完成报账,其余项目均已完成。目前已完成报账265.33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0.33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95万元。
此外,在努力完成2003年的各项任务指标的基础上,对2004年项目工作进行早安排、早动手。现已移植奶牛胚胎51枚,总投入资金7.65万元。奶牛疫病防治中心已完成拆迁与征地,现正在建设。
三、主要做法
(一)引进消化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
在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自治区畜牧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大批新技术,如奶牛计算机管理技术、奶牛系谱登记管理技术、奶牛线性鉴定技术、牛奶品质监测技术、奶牛园区可视化系统软件应用技术、奶牛机械化集中挤奶技术等,运用了一大批新成果,如青贮玉米保鲜剂、青贮玉米新品种、奶牛优质冻精等。通过技术的引进消化、组装配套,提高了奶牛养殖科技水平,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大提升了6个奶牛园区奶牛养殖的科技贡献率,并辐射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奶农科学饲喂的积极性。
(二)保障配套资金及时到位,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从项目立项以来,实施单位为保证项目的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银行贷一点、政府拨一点、单位筹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采取垫支、预支的办法,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到目前为止,各类投资总额达2000多万元,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项目组织管理,确保项目正常进行
为加强项目的管理,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财政局、农发办、畜牧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项目建设协调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并在畜牧局设立了项目实施小组,由一把手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抽调业务骨干,在项目的具体内容落实上狠下功夫,按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进行安排资金,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项目分项实施部门把项目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各负其责,确保项目顺利完成。财政、计划、畜牧、农业、土地等部门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创新机制,整合人、财、物资源,集中全力,各尽其能地为项目的正常进行提供强有力保障措施。农业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优先为项目区内的养牛户提供贷款500多万元。
(四)严格项目程序,确保项目有序进行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严格遵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实行严格的报账制度,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行政、审计和银行的监督作用,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及时汇总上报,杜绝项目资金的变向使用和挪用占用发生;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技术各环节进行论证,确定技术路线。对于引进的设备、技术报专家组经审核,以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
四、项目产生的效果
(一)加快了利通区奶牛改良步伐,提高了奶牛品质
由于奶牛改良长期效益明显,短期效益不明显,农民看重眼前利益,对奶牛的品种改良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奶牛品种退化十分严重,成为制约利通区奶牛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在项目涉及的6个园区通过引进优质奶牛冻精,免费供给养牛户,使奶牛冻精实现了统一引进、统一发放、统一使用、统一操作,保证了奶牛良种化达到100%,并借此契机,加强对奶牛冷配人员的管理,加大了奶牛冷配技术操作监督,使利通区奶牛改良步伐明显加快,奶牛冷配市场更加规范,冷配人员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为奶牛向良种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实现了奶牛园区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园区奶牛养殖的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优先在6个园区实现了五统一,即统一饲养管理、统一良种繁育、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草料加工、统一机械挤奶,使6园区奶牛养殖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园区实现了机械化集中挤奶,企业收奶鲜奶有了统一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每公斤增加收入0.1~0.3元;二是管理趋向规范化,技术操作更加标准化,农民培训经常化,人员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从管理上增加了奶牛养殖效益;三是园区化的管理促进了卫生防疫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杜绝了一、二类传染病的发生,并使奶牛常见病发病率降低了10%,大大减少了农民的支出。
(三)扩大了饲草种植面积,提高了饲草加工能力
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青贮池2万立方米,每年可消化玉米秸秆1600吨,相当于320亩青贮玉米,使困扰利通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饲草供给不足矛盾得以缓解,并优化了奶牛的饲草料结构,改变了传统的奶牛饲喂模式,每年为项目示范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00余元。在以青贮饲料加工龙头的带动下,饲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种植业结构有了极大调整,畜牧业与种植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04年,利通区已完成饲草种植15万亩,建成青贮池30万立方米,制作青贮饲料24万吨,这与项目的带动是分不开的。
(四)提高了奶牛养殖的机械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奶牛的集中挤奶,饲草料的集中加工、统一配送,使兽医防疫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综合化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奶牛养殖的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用于养牛的体力劳动大大降低,在奶牛园区合作组织的正确引导下,园区农民有时间、有精力从事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园区逐步走向封闭式管理,人畜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在利通区奶牛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是项目覆盖面依然十分有限,一些好的技术目前只能停留在实验示范阶段,得不到全面的推广,如奶牛园区计算机管理系统、全混合日粮的饲喂技术等。
二是在项目的带动下,利通区奶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基础条件不牢固,设备、设施不配套,使项目在实施中由于相关联的基础条件薄弱而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
三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部分项目任务没有如期完成,如TMR全日粮饲喂搅拌车合同已签订,但由于进口免税手续较繁琐,导致设备至今未到位。奶牛诊疗中心仪器设备已订购,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完成,设备尚未产生效果。
四是由于缺乏资金,虽然部分园区成立了奶牛专业合作组织,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仅仅在原料奶的收购、统一管理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奶牛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科学喂养等综合管理上仍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在2005年的项目计划中增加奶牛专业合作组织收入,使奶牛专业合作组织在园区运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附:吴忠市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003年完成情况(略)
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利通区畜牧局
2005年3月15日
总而言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把我区奶产业做大做强”的号召,并制定了奶产业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这为我区农业实现技术跨越、建立新型农业创新体系、把我区奶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和新的机遇。
目前,奶牛业作为吴忠市市区养殖业中的优势产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市区奶牛存栏近8万头。奶牛养殖占畜牧业产值的70%,占农民人均收入32%,鲜奶人均占有量362公斤,每百人拥有奶牛16头,居全国之首。尽管奶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具有了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对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然而,宁夏奶牛园区和全国一样,重大动物烈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如口蹄疫、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布鲁氏菌病、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弯曲杆菌等动物疫病对我区养牛业亦造成巨大威胁,有些已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过去已经消灭的疫病——牛瘟近年来曾在我国邻近地区爆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虽然我国加入WTO后,乳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随之面临的疫病防制形势将非常严峻。因此建立疫病监测、预报和控制体系,对于保障我区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保证宁夏奶业安全,使其“防患于未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缺乏权威、快速、有效的牛病监测和诊断机构,难以对重大牛病做出快速诊断,不能在疫病发生、流行之前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难以及早采取防制措施,常常不是预防于前,而是处理于后;即使处理也往往是传播开来再采取相应对策,致使疫病防制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建立奶牛疫病的监测监控体系,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得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可的疫病诊断技术标准,提高对奶牛重大疫病的监控能力,及早发现疫情,准确诊断疫病,防止疫情流行,制定有效的防制计划,这在我区奶牛园区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宁夏奶牛养殖生产特点及实际情况,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从国内外引进先进实用的奶牛主要疫病的诊断试剂和方法,在项目区奶牛群中按一定比例采集样品,进行免疫监测,及时掌握牛群免疫抗体的动态;完善免疫程序,为防治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疫病控制的措施;通过对重大疫病(口蹄疫、牛布鲁氏杆菌病、奶牛结核病、奶牛副结核病、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奶牛衣原体病、牛慢性乳房炎等)的检测(主要为血清学检测),明确各种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适合宁夏的检测标准,并及时对重大疫病做出预报,提出控制措施。通过对上述各项工作的展开,最终建立奶牛疫病监测体系并在科技园区内示范推广,为建设“西部乳都”做出贡献。
在实施过程中,从国内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法国Institut Pourquier)引进先进实用的奶牛疫病ELISA快速诊断试剂盒和诊断技术,采取常规实验室诊断和血清学ELISA快速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在项目实施区内按5%的比例采集样品(血液、乳汁等),定期对奶牛重大疫病(奶牛乳房炎、口蹄疫、奶牛结核病、奶牛副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进行免疫监测,掌握了牛群的免疫抗体的动态,修订和完善了项目实施区的奶牛免疫程序,制定了《奶牛场(奶牛园区)疫病控制措施》,为防治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疫病控制的措施,明确了各种实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实施区奶牛疫病防制工作有了科学、规范的依据。奶牛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成年牛的死亡率和犊牛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了2%和5%以内。奶牛的健康保证了奶牛的高产,项目实施区的成年泌乳牛平均单产由去年同期的15.1千克提高为21.4千克,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现就奶牛场(奶牛园区)疫病控制措施、奶牛重大疫病(奶牛乳房炎、口蹄疫、奶牛结核病、奶牛副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常规实验室诊断和血清学ELISA快速诊断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资料加以总结献给大家,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