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是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基础性工作。但青年就业创业培训项目既不同于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也不同于下岗职工或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技能培训。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共青团组织从青年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大学生、企业青工、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创业青年等群体,以就业技能培训、用工订单培训、创业教育培训、管理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推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积极探索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专业教育机构承接、青年自主选择”的培训模式,逐步搭建起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公益性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
一、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一)构建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平台有利于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通常被分解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三种形式。当劳动者从一种生产活动转移到另一种生产活动时,通常会出现时间和空间的滞后,即产生摩擦性失业,其产生根源在于将劳动者与岗位连接起来所需要的时间和信息。当技术进步或产业结构变动造成一部分劳动者的技能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需要时,便产生结构性失业,其产生根源在于劳动者技能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由于劳动者总处于动态中,而且经济发展本来就包含不断进步的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正常的经济不可能消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故将两者并称为自然失业。此外,宏观经济处于周期波动中,当衰退发生时,则产生周期性失业,随着经济高涨,总需求增加,这种失业得以缓解甚至消除。
浙江青年的失业类型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即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产品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大批技术性岗位空缺;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初级劳动力由于劳动技能的缺失或者技术水平过低,而不能填补现有的岗位空缺。而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个人在教育、培训中参与的程度和接受教育及培训的效果等,都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从而也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如果社会的失业类型是结构性失业,可以采用职业培训的方法,及时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以改善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即解决结构性失业的主要措施在于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构建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平台,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有利于解决青年劳动力技术提升问题,为青年相对平等就业创造条件。
(二)构建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平台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创业的有力手段
创业是一个经营过程,从创业意识的产生,创业项目的筛选引进,市场考察分析到创业产品的开发、经营不仅需要创业者要有敢想敢干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坚韧不拔、务实创新、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同时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培训作为先导,不断更新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全面掌握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决策,科学经营,才能取得创业成功。因此,培训是创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业培训的学习引导和互相交流,要唤起青年的创业意识,激起创业热情;了解创业的基本要素和创业过程,学会分析自身优势和可利用的资源,选择和确定创业方向;掌握创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职业道德,增强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
二、浙江省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共青团组织按照“明确目标、项目实施、监督落实、考核推进”的工作思路,即在科学分析青年数量、青年需求的基础上设置培训目标;借助项目管理手段,与下属团组织签订《培训项目责任书》,并制定、落实项目月报制度、定期通报、定期督察制度,以及评估考核激励制度,深入推进全省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地建立培训组织机构,培育师资队伍,选择培训内容,逐步形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青年创业培训模式。
(一)以青年创业学院建设为载体,构筑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为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创业培训体系,并通过全面、系统地知识梳理和经验传播,培育一支素质全面、能力出众的青年创业队伍,各级团组织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整合专业教育机构力量,纷纷建立以青年创业培训为宗旨的“青年创业学院”。创业学院的性质为非营利性、公益性社会培训单位,坚持依法办学、公益性办学、科研办学的原则。具体职能是开办以“青年”为主要受训对象的创业启蒙教育,以创业理念教育、实用技能教育、素质拓展训练、创业实践训练等为主要课程。学院建立“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社会参与、专业教育机构承接”的多方合作的运行机制。由团组织牵头,从行动方案的提出到组织机构的建立,从培训学员的选拔到培训班结业,从训练基地的落实到青年企业家现身说法等社会资源的协调都由团组织负责。在政府支持方面,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农办、工商、财税等政府职能部门,派出行业专家承担创业培训班的授课任务。在社会参与方面,鼓励企业家、企业参与培训,为突破青年创业培训的资金瓶颈、师资瓶颈发挥积极作用。在专业教育机构方面,为培训班调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精心编写培训讲义,精心组织培训教学,精心安排学员生活,全力参与打造培训精品。
2008年,宁波团市委、市青联联合浙江万里学院成立了全省首个面向社会,独立建制运行的青年创业学院。2009年,金华团市委、浙江金华成泰农村合作银行等共同创办“金华市成泰农村青年创业学院”,以“政府支持、共青团协调、社会参与、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运作模式,加强农村青年创业教育,提高农村青年创业能力,促使农村青年创业成才。2010年,杭州团市委联合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杭州青年创业学院”,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实战能力,并利用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推荐的新技术成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孵化一批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企业。目前,全省已成立省级青年创业培训学院1家,市级培训学院7家,县级培训学院12家,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截至2011年,全省共培训农村青年39万余人次,实现就业15万余人;开展创业培训1600余次,培训创业青年20余万人次。
(二)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制定服务本土的培训目标
就业创业技能的提升,是各类青年的普遍性需求。但是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不同的就业创业阶段,需要培训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共青团浙江省委从青年实际出发,通过抓重点群体(在培训对象上突出进城务工青年、返乡农村青年及大学生)、重点领域(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推动培训工程覆盖各个领域的青年群体,有针对性地推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1.针对农村青年开展“订单式”实用就业技能培训
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团中央“大力开展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的有关精神要求,按照“企业下单,政府买单、共青团搭台、青年选单”的运作方式,以财政资金补助为保障,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实用就业技能培训。为此,团省委分别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下发了团浙联〔2010〕12号文件和团浙联〔2010〕40号文件,努力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订单—培训—就业”的一站式服务。由于“订单式”培训具备了“快、准、实”的优势,农村劳动力参加“订单式”培训后,一般都能及时找到与其技能培训相对应的工作。如临海团市委联合本地休闲用品协会,对进城务工青年开设了缝纫工、编藤工培训,受训人员90%成为东大休闲、正特等公司的正式员工。
2.针对大学生开展KAB、SYB创业培训
为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浙江共青团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宗旨,重点开展求职技巧、就业能力、创业理念、创业政策、创业素质等培训,积极推进KAB创业教育项目、SYB创业培训,开展名企校园行、见习求职大练兵、模拟公司实训等工作,帮助大学生尽快完成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企业的心理调整和角色转变,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针对企业青工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技能培训是加强青工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企业团组织结合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会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规范等对各类青年技术工人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注重传统面授式培训和现代网络式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上青工技能培训学校,突破传统培训方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此外,通过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同业交流等途径,帮助青工立足本职岗位学技成才。
4.针对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举办“青年大讲堂”
举办“青年大讲堂”,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经济形势、政策解读、前沿领域的培训讲座,提升青年企业家转型升级、创业做强的素养,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论坛交流、主题沙龙、经贸考察等活动,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加强合作。
(三)以培训质量为根本,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师资库
国外比较成功的创业培训项目都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如国际劳工组织SIYB项目培训的重点之一就是教师培训。德国的CEFE项目之所以在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实质性的可持续性结果,靠的就是120名国际教师和2000名当地的CEFE教师。国外创业培训的成功经验说明,只有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培训教师队伍,青年创业培训才能得到质量保证和可持续发展。
在创业导师选聘过程中,成功企业家成为首选,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个性品质对培训学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在无形中激发学员潜在的创业激情;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对于创业学员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激励作用。其次是政府职能部门专家。他们能帮助创业者深入了解国家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帮助创业学员把握企业发展的走向,促进企业的发展,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三是专兼职实战型培训教师。他们能让创业学员了解世界前沿科技动态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帮助创业学员在国家创业政策和个人创业项目上搭建桥梁;让已创办企业而缺乏管理经验的学员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帮助解决未了的难题。这类创业导师还可以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当中去,既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帮助,又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找到转化的基地。创业导师对创业学员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建议和帮助。因此,创业培训的后续工作要对学员的创业项目实施全程跟踪、对接式指导来完成,要求创业导师和学员通过培训,建立“1对X”的联系,开展后续服务。
(四)以创业素质为核心,选择实战型培训课程内容
创业培训是创业者全方位素质提高的过程,这就涉及创业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一般来说,创业培训内容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后续服务”三个模块。在创业培训通识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以创业素质为核心,把培养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作为通识教育的重点。
1.培育“创业意识”是前提
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基本素质结构的中心。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针对青年普遍存在的“有想法,没办法”等创业畏惧心理,开设激发创业意识的课程,并始终把创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不断强化“自尊独立、开拓创新、不怕挫折、求真务实、敢想敢为、承担责任”等成功创业者所应具的个性特征,使学员牢固树立创业意识,长久保持创业的冲动。
2.传授“创业知识”是基础
在讲授课程知识时,老师应强调以下四方面的知识。一是电子商务知识,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学会更好地应用电子商务,提高成为成功网商的可能性。二是工商管理知识,学会用SWOT方法分析自己在外部环境中将要面对的机会与威胁;学会用PEST(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分析法,了解自己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学会用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行业内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商、供应方和销售方)来分析对比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势与劣势等。三是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企业法律形态,学会根据自己所做项目的特点(规模、行业类型、投资数额、投资者的多少等)来选择合适的法律形态,学会依法管理、合法经营。四是经济学知识,能预测自己创业项目需要投入的启动资金量及如何正确运作启动资金;了解小企业融资渠道及融资方法;制订企业利润计划等。
3.锻炼“创业能力”是关键
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培训进程中要设计能力锻炼课程,而且培训班的结业只是创业培训的第一步,成功创办企业是创业培训的终结所在。只有不断地为创办企业的学员提供后续指导和服务,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青年创业带头人。
一、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
职业针对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在人才培训模式上走校企合作之路是最佳的选择,也是确保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订单式”培训恰恰遵循了职业教育的这一规律,其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提供工作岗位,通过自办培训或合作培训的方式为企业培训所需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密切合作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技能素质,做好进城青年农民工就业促进工作,2009年起,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联合实施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共青团浙江省委本着“企业所需、青年所求、团组织所能”的原则,以培训机构为依托,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前提,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结优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政策资源优势以及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优势,对进城青年农民工特别是尚未就业的青年农民工进行“订单式”技能培训,以提高就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从2010年开始,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整体培训计划安排下,浙江共青团分期分批对40000名进城青年农民工实施了培训。
(一)以广泛组织动员为推手,筹集用工岗位
共青团浙江省委积极与制造、家电、家政、烹饪等行业协会及各地龙头企业深化合作,筹集适合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岗位,并及时发布至各地团组织进行定向对接。同时,各劳动力输出和输入较为集中的市、县立足自身实际,加大辖区劳动力市场调查分析,深入工业园区联系重点企业,筹集用工岗位,为开展“订单式”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抢抓节后时机为推手,开展集中行动
春节后是青年农民工集中返城就业的高峰期,各地团组织紧扣这一时间节点,与当地用工需求大的企业开展合作,或以具有初级技术含量,吸纳青年农民工较多的行业和领域(比如建筑、家政服务、服装、餐饮服务等)为重点,根据用人企业的培训需求,积极推进企业和青年农民工的对接,为青年农民工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如采用“招聘会+订单式”的模式,提高进城青年农民工的上岗率。
(三)以加强宣传为推手,确保订单式培训知名度
针对培训项目、企业用工、青年需求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团市委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一是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摸清进城青年农民工的数量、分布、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二是利用公益广告、手机短信、宣传栏、广播等渠道迅速发布用工需求及培训信息,努力扩大青年农民工对订单培训的知晓面;三是在青年农民工聚居地、劳务市场、职业介绍所等设立专门站点,积极动员青年农民工参加培训。
(四)创新培训模式,强化订单式培训的执行力
在实践中,浙江共青团逐渐摸索出六种培训模式:一是共青团主动承接政府职能,组织开展培训。团组织发挥广泛联系青年的优势,围绕党委、政府关于技能型人才培训工作的部署,承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青工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按照“政府购买培训、共青团搭建培训平台、务工青年自主选择培训”的运作方式,以财政资金补助为保障,广泛开展各类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活动。二是共青团区域间开展结对合作,共同推进培训。如与劳动力输出大省团安徽省委就两地团组织服务青年农民工培训就业签订合作协议,开通了浙皖两地青年农民工培训就业“共青新干线”,畅通信息渠道,搭建工作平台,为两省农民工对接工作提供快速便捷的绿色通道。三是共青团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培训。各级团组织一方面积极争取青年企业家等社会力量的支持成立专门的培训基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青工技能实践基地、青年中心等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现有的培训场地、设备、师资,开展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四是共青团与企业合作,开展与农民工就业捆绑式培训。发挥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企协会员单位以及行业协会的示范带动能力,把就业见习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就近就便的就业技能培训。五是共青团联合职业中介机构,共同组织开展培训。各级团组织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推荐依法成立、合法经营、诚信服务、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优秀职业中介机构,以职业中介为纽带搭建互动平台,把基层团委、企业与青年农民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六是共青团借助网络平台,帮助培训就业。依托以促进青年就业为主要内容的浙江青年就业网(www.520job.com),把基层团组织、用工企业、职业中介、务工青年相关需求在就业网上进行对接。
此外,共青团杭州市委推出千家青年网店培训计划,充分利用杭州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有利契机,利用淘宝网这一创业平台,通过网店基本知识培训、网商职业能力专题培训、聘请网络创业导师进行“一助一”开店帮扶等形式,对来杭务工青年进行网络创业引导和辅导。其次共青团衢江区委为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针对农村“两后生”开展了6~12个月的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为主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
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是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全世界青年人的创业意识、提高青年人的就业能力而开发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企业家型的复合型人才。共青团中央根据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自2005年8月起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中国推广实施这一青年创业教育项目。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务实举措,旨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该课程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围绕该课程,学生还可以参加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大讲堂等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传授和操练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项目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体验创业,切实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
近几年,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院校先后被评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各基地以课程教学为主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创新培养模式,构建长效机制,积极推进KAB创业教育,努力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一)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制订、同步实施,积极引导各校制订符合校本实际的KAB创业教育教学大纲,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浙江高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在学生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目的在于普及和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进行创业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目前,我省所有高校均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超过20%的在校生选修了该课程。第二阶段,搭建由专业性的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如何创业的针对性教育。第三阶段,是试办创业教育辅修班,使更多的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得到有关创业方面的培训。
(二)加快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生创业经验的积累、创业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教师指导下的创业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创业的适应期。共青团浙江省委指导各高校成立加盟机构,加快培养师资队伍。一方面,在现有教师中,选派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从事创业实践,进行创业实践模拟训练,如2011年浙江理工大学就有1名教师获得“KAB创业教育(中国)创业教育培训师”资格证书,4名教师获得“KAB创业教育(中国)创业教育讲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聘请一些企业家、学生创业者从事兼职教学或研究工作,充实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从2009年3月份开始,共青团浙江省委在全省学校团干部培训中加入了KAB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不断提升团干部对KAB教育的认识和实施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培训了600多名高校团干部和500多名中等学校团干部。
(三)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
牢牢把握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就业创业的市场运作规律,初步探索出一系列校内外结合、教学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被教育部称为“浙江模式”。
一是赛事选拔。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以各地各校创业精神为辅助,构建了覆盖广泛的创业教育赛事平台。每年全省有10万以上的大学生参与各级创业竞赛,体验创业实战演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创业潜力的大学生。部分参赛学生赛后直接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二是行业合作。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低水平过剩和结构性不足的矛盾,发挥共青团广泛联系各界青年的组织优势,搭建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人才对接平台,探索KAB创业教育以行业互动的合作培养模式。如共青团浙江省委联合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共同设立了浙江省珍珠行业青年人才发展基金,投入基金600多万元,依托省团校的师资和行业导师对大学生进行免费的定单式培训。如浙江真维斯服饰有限公司出资在浙江理工大学设立真维斯服饰工作室,支持大学生创业。
(四)探索建立健康长效的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是KAB创业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校地联动、自主培养、政府职能承接工作机制,有效实现了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校际联动。浙江省各级团组织坚持创业教育一头连学校,一头接社会的理念,各项工作强调校地联动实施,互促共赢发展。如每年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破解大学生就业创业,坚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坚持与就业见习相结合。如浙江大学与福州长期对接,通过挂职锻炼、项目合作、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浙江工业大学推出的基于岗位及专业实习、就业见习、社会观察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模式,每年安排近千名大学生走向社会,做到“一个岗位,一个师傅,一份保险,一个月时间”。
二是自主培养。始终坚持尊重主体的创业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主体化运行机制,把学生创业社团作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依托。利用社团活动开展的广泛性、自主性的特点,倡导团队合作,自我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自我认知水平。目前全省高校中,共有创业类学生社团近四百个,这些社团通过聘请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知名学者担任就业创业导师,走进著名企业,聆听成功人士成才心得,学习大型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自2004年开始,共青团浙江省委每年指导各高校依托社团开展就业文化节、创业文化节等活动,杭州团市委于2008年成立了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利用这一创业社团的平台聘请有关领导、专家和青年企业家及投资人担任导师,通过导师带徒,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辅导、信息服务、创业园区孵化等方式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切实指导。
三是政府职能承接。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方向和相关保障,浙江共青团在党政履行职责和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发挥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承接相关职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如2006年开始为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共青团浙江省委联合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从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中拿出资金,目前累计投入省财政资金3800万,覆盖全省所有高校资助了6491个大学生项目,有26500名学生直接受益。
三、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青年职工是企业职工的主体,处在企业生产服务的第一线,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为缓解当前我国青年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自2004年起,团中央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共同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旨在以提高青年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升青年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为途径,加快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青年人才,造就一支高、中、初级技能人员结构合理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保持持续的成长能力奠定人才基础。
共青团浙江省委在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过程中,以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技能竞赛、加强面向青年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途径,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在全省掀起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实施的热潮,培养造就了一支粗具规模、结构合理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为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持。
(一)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开展
各省属企业把开展技能培训作为培养青年技能人才的基础环节来抓,通过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培训载体,构建青工培训体系。比如巨化集团公司根据各个重点岗位制定了青工技能培训大纲,抓好引导、服务、奖评三个环节,强化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创新创效、青工“五小”三项活动,依托阵地、部门、技能三项资源,推动活动的不断深化;镇海炼化的入门型、普及型、提高型“三层次”导师带徒制度;杭钢集团的学习型青年团队创建活动;浙能集团的岗位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活动;金温铁路公司的每日一题、每周一小试,每月一大考活动;省电力公司的整合资源开发培训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实效。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对青工进行培训,通过建立网上技校等途径,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扩大了培训参与面。很多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培训机构、青少年活动阵地和社会培训阵地的作用,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提高了青工培训的社会化水平。
(二)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
技能大赛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价认证方式,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团省委根据“以比促学”的思路,联合省有关厅局先后举办了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浙江省进城务工青年食品、烹饪、服装设计大赛,全省保安员职业技能竞赛,全省卫生系统青年医学技能竞赛,“正泰杯”全省质量知识竞赛等,吸引了大量的青工参加,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各省属企业根据“层级推进、相互衔接、规范运作”的竞赛工作要求,积极争取人力资源管理、生产、技术等部门支持,广泛开展了各级各类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为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
(三)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各省属企业普遍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将青年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纳入企业的表彰序列,逐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企业重视培育、树立青年技能人才典型,吸纳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学技成才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依托。比如巨化集团的奖评体系,浙能集团的人才库以及多种方式的综合激励,镇海炼化的破格晋升与持续激励制度,都是很好也很有效的做法。
四、青年大讲堂
“青年大讲堂”是团省委、省青联、青年时报社等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精神,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推出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为进一步在青年中兴起学习成才热潮而开展的系列公益讲座。“青年大讲堂”以一个不同对话形式、多种传播载体组成的开放式立体讲堂,面向不同青年群体,主要是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创业青年,分别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青年企业家、各类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典型等,就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解读重大政策法规、立足本职工作创业创新等内容开展座谈和交流,与时俱进地弘扬浙江精神,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程中奋发有为,在适应时代要求中练就过硬本领。
“青年大讲堂”于2008年7月开讲以来,聚焦当下的政经热门话题,围绕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四个主题展开,主讲人均为国内外各领域中青年代表人士、知名人士。如《全面落实“两创”总战略,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主讲人:省委政府决策“智囊团”成员之一,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主讲人:商务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建);《后危机时代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分析》(主讲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儒道智慧与管理者素质》(主讲人: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大师傅佩荣);《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下的政策选择》(主讲人:复旦大学教授华民);《市场的逻辑》(主讲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产业发展路径及未来增长动力》(主讲人:知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国资委宏观战略部部长,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晓);《中国金融、货币相关政策的演进趋势与民间资产保值策略》(主讲人: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和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外管局《中国外汇》副主编钟伟);《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核心价值以及物业税等政策走向》(主讲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国际金融和经济计量学博士左晓蕾);《中国式管理思想的发问和探索》(主讲人:复旦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北大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何志毅)。“青年大讲堂”受到了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和创业青年的广泛好评,对于帮助协会企业转型升级、化危为机,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当代青年的文化涵养起到了积极影响。
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先导,确保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是全团的一项重点工作,共青团浙江省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项目实施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管理,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团省委青工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确定了具体工作部门,把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工作,从实施的时间、培训对象、培训领域、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并要求各地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将工作落实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形成月报制度,完善培训工作台账记录,及时掌握培训人员的基本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共青团积极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相关部门参与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的优惠政策,如与金融机构、财政、劳动、人事、农经、科技、农合联等部门的合作,多渠道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团组织根据劳动、人事、农业等职能部门确定的培训计划,在发动招生、推荐就业方面发挥作用,为浙江青年的就业创业培训提供有力支持和宽松环境。三是把扶持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作为落实再就业政策的突破口,作为实现青年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各级团组织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细化内容、量化指标,及时研究和分解各类培训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进度,推动管理考评,保证了浙江省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搭建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
一是在培训方式上,共青团浙江省委参考借鉴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推动实施团政、团企合作模式,带动就业创业培训;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网上视频培训,不断扩大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的覆盖面。二是在培训内容上,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的意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小额贷款、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KAB、SYB创业等多种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三是在培训保障上,以团属培训机构为依托,整合利用好社会培训机构的师资、场所力量和企业的技术、设备,建立各类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和扶持团属培训机构通过竞争方式,成为劳动部门认可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定点培训机构”,享受培训补贴政策,把团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工作,主动纳入政府培训工作和培训规划,把团的工作转化为政府行为。
三、以形成合力抓落实为目标,强化整体联动
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各级团组织上下联动,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合力推进。共青团浙江省委在制定统一的工作规划、明确目标、分类指导、协调进度的基础上,通过“一网一评一体系”建设,构筑了全省团组织共同推进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机制。一网,就是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了包含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的“一窗式”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网络,通过上下联动,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为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服务网络。一评,就是制定出台了《共青团浙江省委关于开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在考核评估办法中,既有规定动作考核,也有自选动作考核,这样不仅能协调统一步调,还能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工作在“达标”的基础上“创优”。一体系,就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强化个体培训服务项目内部的体系化,不同培训服务项目之间的链条化和培训服务项目输出的整体化,这有力地推动了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工作的高效运转。如在推进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培训项目过程中,团省委通过设立各级订单式培训指导中心等联动机构,全面、准确掌握全省青年农民工的资源总量、地域分布、工种特点、结构状况、培训和就业意愿等信息。通过工作例会的形式与各基层团组织及时沟通,要求各级团组织根据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与各有关培训机构展开深度合作,积极宣传订单式培训的好处。同时争取到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科技厅、旅游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定期召开青年农民工订单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实现了各单位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进城农民工、企业、学校搭建了沟通桥梁,拓宽了订单培训工作的渠道。
四、以市场引导为杠杆,务求实效
共青团浙江省委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中始终坚持市场推进与组织推动相结合。一是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准则。全省各级团组织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重抓本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社会化动员能力,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切实抓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工作。二是坚持协同组织与务求实效相结合。积极争取人事、劳动保障、经贸、财政、教育等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建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沟通协调机制。既注重营造声势,更注重实际成效,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到实处、落实到更多青年。三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来制定培训目标和课程。如针对想创业的农村青年在培训前“有想法,没办法”等心理,金华市成泰农村青年创业学院在创业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初期开设《激励创业信心,树立创业理念》《创业,创造未来》等课程,激发学员的创业热情;中期开设《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法律》《礼仪》等创业知识课程,使学员具备创业要求的基本知识;后期开设《星火基地考察》《成功创业青年现身说法》《素质拓展训练》《编写创业计划书》等能力锻炼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升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和素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遵循市场化的人才调配机制,充分挖掘青年的发展潜能,积极为受培训青年与用人单位之间牵线搭桥,为企业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帮助实现青年就业创业,从而推动青年勇于创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以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后续服务
培训不是目的,帮助青年尽快就业创业才是根本。共青团浙江省委找到青年所急所需与共青团有所作为之间的结合点,推动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如金华团市委主办的金华市成泰农村青年创业学院在帮助广大农村青年树立“就业也是创业”的良好理念和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外,还建立创业导师库和创业基地。学院在学员结业后,联合各部门单位强化后续服务,确保创业扶持的“一条龙”服务。学员凭结业证书获取市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团队给予的开业指导、跟踪服务,并可优先享受成泰银行的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同时凭结业证书还能享受创业初期工商注册的优惠政策;学院成立“婺州耕人”QQ群,举办创业俱乐部沙龙,定期为学员提供交流平台;聘请高校教授、农科院的农业专家、青年企业家成立导师库,开展结对活动,分门别类地为学员提供“一对一”指导;结合金华青年星火带头人协会建立学院创业实训基地,使学员更能直观地感觉创业的氛围,践行创业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