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疑思维?
请看——
为什么放洗澡水时漩涡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美国科学家谢皮罗教授,他在洗澡时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转,也就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教授百思不得其解。
但他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为了弄清这一现象背后潜藏着的科学奥秘,谢皮罗教授开始了实验操作,他设计了一个底部有漏孔的碟形容器,先用塞子堵上,往容器中灌满水,然后重复演示这一水流现象。
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时,容器中的水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旋转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一种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经过长期不懈的实验探索,谢皮罗教授终于揭开了水流漩涡左旋的秘密。他发表论文指出:水流的漩涡方向是一种物理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流不会产生漩涡,由于人类生存的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地球自转产生的方向力使得该地的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教授还指出: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其原因与洗澡水的漩涡方向一样。他由此推断:如果在地球的南半球,情况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方向形成漩涡,而在地球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教授的论文发表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实:谢皮罗教授的结论完全正确!
谢皮罗教授之所以能够从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取得惊人的发现,得益于他敢于对“洗澡水漩涡的方向性现象”提出质问——“漩涡方向背后隐藏的规律是什么?”他从这一疑问开始,对人们常见的漩涡现象进行深入探索,并由此联想到地球的自转现象、联想到台风的旋转方向,通过实验作出了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揭开了现象背后的奥秘。
谢皮罗教授的实例告诉人们,要取得创新成功首先就要敢于质疑。
一、质疑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明晰概念 把握功能
1. 质疑思维的含义
质疑思维是指创新主体在原有事物的条件下,通过“为什么”(可否或假设)的提问,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改变原有条件而产生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方案)的思维。
2. 质疑思维的特征
(1)疑问性。
疑问性充分体现在问“为什么”上。这是探索问题的切入点、入口处,表达了一种开发、发掘的欲望,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钥匙。
请看——
若一个文盲老太太可以当小老板,你行不行?
2002年11月17日举办了中英两国政府核心能力的合作论坛,英方专家说在英国许多人在购物时对找回的零钱不会计算,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培养。中方专家说,中国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是文盲也不存在这种问题。英方专家问:“为什么呢?”中方专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改革开放初期,他在桂林市的一个朋友的母亲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她每天晚上推着一辆小车到解放公园去卖米粉,每晚售完500碗米粉就推着空车回家了,每年赚6万多元。这个老人还开了家庭小旅馆,每年也赚6万多元。一个文盲老太太每年嫌十二三万元,从未算错过一笔账。她一字不识是怎么清点钞票的呢?因为人民币l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钞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她用颜色分别计算,所以她从未错算过一笔账。
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广“培育小老板”工程。上面这个例子说明,文盲老太太都能当成小老板,你有文化、有能力,你为什么当不成小老板?应当说是大老板未必人人能做,小老板却是人人可当,但大老板也是由小老板中来的,也不能说你不能成为大老板。中国的服务业比例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离合理的比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培育“小老板”对扩大就业面,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例子说的是,老太太在改革开放初期能成为每年都赚十二三万元的小老板,“我”读了十几年书,学了许多知识,反而当不成小老板,案例作者质疑自己、反思自我,同样是人,她的条件并不比“我”好,她行,“我”又为何不行?
质疑是人的天性。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大到天文宇宙,小到粒子微观,新的问题、新的方法、新的观点和新的流派层出不穷,但是人的生活空间却是有限或单一的。二者的巨大反差造成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大片盲区,人们对某些问题的怀疑实属正常现象,人类社会的文明正是在不断质疑─求知─获解的过程中积淀起来的。
(2)探索性。
探索性充分体现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穷追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探索精神,直到无疑可质,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请看——
爱迪生是如何发现痛风症新疗法的?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有1 600多种。有人不无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发明,人类的文明史至少要往后推迟20年。那么,爱迪生是如何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的?对他一生进行长期研究的专家指出,爱迪生的发明很多始于质疑。平时爱迪生会对常人熟视无睹的问题提出许多个“为什么”。
例如,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便问:
“为什么会肿呢?”
“我不知道确切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不知道呢?医生知道吗?”
“唉!去了很多医院,每个医生的说法都不一样,不过多半的医生认为是痛风症。”
“什么是痛风症呢?”
“他们告诉我说是尿酸淤积在骨节里。”
“既然如此,医生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来呢?”
“医生不知道如何取法。”病者回答。
“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何取法呢?”爱迪生生气地问道。
“医生说,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爱迪生说。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里,立刻开始做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的试验。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试管内都灌入了四分之一不同的化学溶液。每种溶液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两天之后,他看见两种液体中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了。于是,这位发明家有了新的发现,一种医治痛风症的新疗法问世了。
(3)求实性。
请看——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欧洲一位威望极高的著名科学家。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一个10磅重的铁球与一个1磅重的铁球,从同样的高度落下,10磅的铁球会先着地,而且速度比1磅的铁球快10倍。他还举例说,铁球的落地速度总是比鸟类羽毛快,秋天的落叶总是缓缓飘落,而成熟的苹果却是迅速落地的。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论断”和生活中的部分事实,此后的两千多年间,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真理”。
终于有一天,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对此提出了疑问——这人就是伽利略,他心想:如果把100磅的球和1磅的球连在一起,让他们从高处落下,情况会怎样呢?
于是,伽利略就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会同时落地。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会得到相反结论:鸟类羽毛由于体积相对较大,下落过程中其单位重量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远远超过了铁球和苹果,因而出现了铁球落地快、鸟类羽毛落地慢,苹果落地快、树叶落地慢的现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
正是敢于质疑,伽利略才成为推翻亚里士多德“权威论断”的第一人,同时也成为物理学中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使伽利略一举成为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位耀眼的明星。
要创新,就必须对前人的想法加以怀疑,针对前人的定论,提出疑问,才能够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才能够产生新观点。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当你提出一个笨问题时,通常可以得到一个聪明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海森堡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 ——李政道
“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 ——牛顿
“蒸气为什么能顶起壶盖?” ——瓦特
善于质疑的人极富自信心,并通过自己的智力思维时常让自信心得到升华,而自信是成功的奠基石。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许多人默默无闻地走过了一生,不曾留下些许业绩,回首之余总有缺憾。归根结底并非缺少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质疑勇气。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质疑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如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他的质疑潜能,那么他便是一个大写的“人”。
二、质疑思维的类型:进一步认识质疑思维
1. 起疑思维
起疑思维是指把以“为什么”为关键词转换为疑问句作起始点,探究事物的起因和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请看——
一吃“吃”出专利
日本的他田菊博士在一次吃饭时,喝了一口汤,觉得异常美味。他很好奇,疑心夫人一定加了什么调味品。夫人告诉他,汤里除了海带,没有加其他调料。这引起了他田菊的好奇心,他肯定如此美味的汤是海带的某种成分所致,于是开始分析化验海带的成分,提炼出一种叫谷氨酸的物质,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他立刻写好了化验报告,并申请了专利,开办了味精厂。
怀疑是创新的开始,疑问是质疑思维的关键。用好质疑思维,能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提升我们的创新力。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在工作中学会质疑,对于新奇或权威的事物一定要有质疑的勇气和能力。
2. 提问思维
提问思维是在思考、发现和处理问题时,通过对现在、过去的事情提出疑问来寻求准确答案、观念、理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请看——
渔夫、蛇和青蛙
一天,一个渔夫看到船边有一条蛇,口中咬着一只青蛙,他很可怜那只青蛙,因此伸出手轻轻地把青蛙从蛇的口中救出来放走了。可是,他又开始为那条蛇挨饿而感到难过。他没有食物,就只好拿出一瓶酒,向蛇的口中倒了几滴,蛇快快活活地游走了,青蛙也很快活,渔夫为自己的善举感到高兴。过了几分钟,渔夫听到有东西在敲他的船板,他低头一看,见那条蛇又回来了,嘴里还衔着两只青蛙,渔夫惊得目瞪口呆。
请问: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只要我们提问,你便不难得出它的寓意。渔夫为什么惊得目瞪口呆?蛇为什么叼着两只青蛙回来了?为什么蛇的行为与渔夫的愿望正好相反?蛇的行为、渔夫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个启示有什么意义?它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而产生巨大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发问,你能发掘出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法?产生什么样的理论?并从中得到这种思维的名称乃至其思维的特点、作用吗?
3. 追问思维
追问思维是由第一个“为什么”所引出的问题,再提问并一直追问下去,直到找出其产生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请看——
机器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
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曾经流行这样的思维方法,叫做“追问到底法”。也就是说对公司新近发生的每一件事,都采用追问到底的态度,以便找出最终的原因。一旦找到了最终原因,一方面,对于一连串的问题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公司的1台机器突然停了下来,那就沿着这条线索进行一连串的步步紧逼的追问:
问:“机器为什么不转了?”
答:“因为保险丝断了。”
间:“为什么保险丝会断呢?”
答:“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太大。”
问:“为什么会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枯涩不够润滑。”
问:“为什么轴承枯涩不够润滑呢?”
答:“因为油泵吸不上润滑油来。”
问:“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润滑油来呢?”
答:“因为油泵会产生严重磨损。”
问:“为什么油泵会产生严重磨损呢?”
答:“因为油泵末装过滤器而使铁屑混入进来。”
追问至此,水落而石出,最终的原因找到了,把润滑油换掉,给润滑油装上过滤器,再换上保险丝,机器就能长期正常运转了。
如果不进行一番追问,只是简单地换上一根保险丝,机器短暂转动后又会马上停下来,因为最终的原因没有找到。
4. 目标导向思维
目标导向思维是通过“模糊性”的“为什么”围绕着目标而产生独特、新颖、有价值的创新方法,达到目标的思维过程。
请看——
不在于问什么,而在于怎么问
康宁玻璃制品公司前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玛斯·麦克欧文讲述了一个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听到的最具创造力的问题。一天,当麦克欧文还是康宁一个实验室的高级化学技师时,康宁的总裁问实验室主管:“玻璃有裂痕,为什么你不想想办法解决它?”之后实验室的指导方针就变成了:“我们要防止玻璃破裂。”实验室提出了25种防裂方法,其中18种奏效,5种赚来了利润。
这段往事最有意义之处不在于总裁问了什么,而在于他没问什么。他没有问“为什么玻璃会裂?”这样问也许会迫使技术人员苦心研究几个月寻找原因,然后写出一些高水平的科研报告,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反之,老板直接提出的是想要的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生产出不会裂的玻璃?这种目标导向式质疑,扩大了解决习题的视野和思路,调动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性。
三、质疑思维自我训练:试试你学得如何
我们现在经常享受上网的快乐,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信息、查找下载资料、玩游戏等。可是盲人要和我们一样上网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针对“盲人上网”这个课题,请你分析主要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