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众(一作善学)

用众(一作善学)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没有才能看作羞耻,把无知看作耻辱,就会陷入困境。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善于吸取众人的长处,这正是三皇五帝成就大业的原因。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出自众人的拥举。君位一经确立就舍弃众人,这是得到细枝末节而抛弃了根本。楚、魏之王辞言不说,而境内已修备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

【原典】

五曰: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1];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2]。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3],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4]。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注释】

[1]跖(zhí):鸡爪掌。

[2]假:凭借。

[3]丑:用作意动,以……为耻。下句“无恶不知”的“恶”用法与此同。

[4]尚:上。

【译文】

第五:

善于学习的人,就如同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数千只鸡爪掌后才会感到足够,即使不够,仍然有鸡爪掌可供取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因此,善于博采众长的人就能拥有天下。不要因自己没有才能而感到羞耻,不要因自己无知而感到是一种耻辱。把没有才能看作羞耻,把无知看作耻辱,就会陷入困境。不把没有才能看作羞耻,不把无知看作耻辱,这才是最高妙的。即使像桀、纣那样的暴君尚且有值得敬畏、可取的地方,更何况贤能的人呢?

【原典】

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1],衣锦而入[2]

【注释】

[1]被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衫,古代为贫贱的人所穿。此处比喻愚昧无知。

[2]锦:华美的丝织衣服,古代为富贵的人所穿。此处比喻贤明通达。

【译文】

所以有学问的人说:求学者不得对老师有所辩争。如果说辩争可以使用的话,这是针对施教者而言。施教才是需要大讲辩争的。求学者不使用辩争就可以由无知变为贤达,这就像披破衣出门,着华服归来一样。

【原典】

戎人生乎戎[1]、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

【注释】

[1]戎:古代泛指位于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译文】

戎人生在戎地,长在戎地,讲戎人的语言,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学来的。楚人生在楚地,长在楚地,讲楚人的语言,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学来的。现在让楚人在戎地生长,让戎人在楚地生长,那么楚人就讲戎人的语言,戎人就讲楚人的语言了。这样看来,我不相信亡国的君主不可能成为贤明的君主,他们所生长的环境不可以使他们这样而已。所以说,对于人们所生长的环境不可不注意考察啊!

【原典】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1],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2],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3],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注释】

[1]孟贲:战国时卫国的勇士,据说可以生拔牛角。

[2]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

[3]离娄:传说为黄帝时期视力最好的人,“能见针末于百步之外”。

【译文】

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狐裘,这是从许多白狐狸的皮中取来而制成的。善于吸取众人的长处,这正是三皇五帝成就大业的原因。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出自众人的拥举。君位一经确立就舍弃众人,这是得到细枝末节而抛弃了根本。凡是得到细枝末节而抛弃了根本的君主,从未听说过他们将国家治理得太平安定的。所以,依靠众人的勇敢就不用惧怕孟贲了,依靠众人的力气就不用惧怕乌获了,依靠众人的眼力就不用惧怕离娄了,依靠众人的智慧就不用惧怕赶不上尧、舜了。依靠众人的力量,这便是君主治国的法宝。

【原典】

田骈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1],而边境弗患。”楚、魏之王辞言不说,而境内已修备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

【注释】

[1]田骈:战国时齐人,道家。庶:庶几,几乎。术:策略,办法。

【译文】

田骈对齐王说:“即使像卫国的孟贲这样的大力士,对于众人的力量也感到忧惧而无计可施,因而齐国的边境就不用担心了。”楚国、魏国的君主不贵言辞,而国内备战的各种设施已经修整完备,兵士已经训练有素,可以用来御敌,这都是依靠了众人的力量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