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静持重,立身之本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第二十六章》)
【译文】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圣人处理任何事务都不脱离他的承载、供养者;虽有荣华显贵的地位权能,却能坦荡从容,超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要强逞己能而轻举天下?轻举天下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施政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解析】
稳重是轻率的根基,沉静是浮躁的主宰,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持重守静乃是抑制轻率躁动的根本。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高延第说:“重谓己身,轻为天下。身治而后天下治,故云重为轻根。躁者多欲,唯静足以制之,故云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的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只有宁静的心境,思虑才能深远。现代社会正处在重大的历史变革时期,生活五彩缤纷,变化多端,节奏加快,矛盾增多。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宁静的心境。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耐得住寂寞。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埋头苦干。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就会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心浮气躁,总想走捷径,甚至投机取巧,这种人是绝对干不成事业的。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守得住清贫。大千世界,物欲横流。面对金钱和物资的诱惑,有的人心境宁静,安贫乐道,不为金钱所动。而有的人缺乏宁静的心境,守不住清贫,在花花世界里往往心理失衡,丢失自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冷静处事,心平气和地化解一切矛盾。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是心平气和地去化解,还是怒火冲天的去对待,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是否宁静。有的人心境宁静,愠而不怒,冷静处事,往往化干戈为玉帛;而有的人缺乏宁静的心境,往往“怒而兴师”,结果使矛盾激化,导致失败。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憨山大师对这段话有这样的解释:此诫君人者,当知轻重动静,欲其保身重命之意也。然重字指身;轻字指身外之物,即功名富贵。静字指性命;躁字指嗜欲之情。意谓身为生本,固当重者。彼功名利禄,声色货利,乃身外之物,固当轻者。也就是说,重是指自身,轻是指功名富贵等身外之物。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与功名利禄打交道,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却大有学问。态度不一样,追求不一样,最终结果也完全不一样。从古至今,许多人都以追求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所谓“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名垂千古”就成了许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标。
功名、财富每一个人都需要,问题在于把它们摆在什么位置,是把它们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呢,还是把生命看得比功名、财富重要。中国有句谚语叫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说有的人把功名、财富的位置摆在人的生命之上,为了名利可以牺牲自己的宝贵的生命。历史上多少人都是为了功名、财富而丧失了性命,多少人钻进了名利的迷宫而无法自救。老子在名利的迷宫中,破天荒地发现了人的生命价值。他从“重生”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生命贵于名和利,提出了“身重于物”的基本观点。
然而物重于身的悲剧一幕又一幕地发生着。唐朝初年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就是李氏兄弟为了争夺皇位而导致的一场兄弟骨肉相残的血腥事件。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在建唐和统一战争中立有一定功绩,以后又长期留居长安,协助李渊处理军国大事,出谋划策,颇具才干。在他手下网罗了魏征等一批智谋之士和薛万彻、冯翊、冯立等善战之将。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渊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李世民在策划、经营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统一战争基本结束后,李世民不仅握有军政实权,而且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手下也网罗了大批谋臣猛将,文臣有房玄龄、杜如晦等著名的一时俊杰,武将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非常骁勇之士,形成了很大的政治军事势力。但按照中国社会的继承法,只有嫡长子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者,但李世民又不放弃对皇位的追求,而李建成也感到李世民的存在对他继承皇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巩固他的太子地位,李建成便和四弟李元吉结成宫、府集团,来削弱、限制李世民的势力。李世民也早有准备,并派人收买了李建成的心腹中郎将常何。
武德九年,李世民经过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密议,和中郎将常何里应外合,在玄武门外埋伏精兵千余人。当李建成与李元吉毫无戒备地路经玄武门时,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敬德也将李元吉杀死。随后,李世民令尉迟敬德带甲进宫,要挟其父李渊发布“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命令。李建成为争夺皇位,不惜骨肉相残,兄弟反目,最后是人已死而皇位未得,岂不哀哉!李世民尽管夺得了皇位,但也时刻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生命成为生活的累赘和负担,岂有一丝快感可言?
老子认为,生命无疑比名与利要高出许多倍。追求名利是为了人的生命,如果名利损害人的生命,宁肯抛弃名利,也要保存生命。如果把名利置于生命之上,为了名利而丧生,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老子唤醒世人要贵重生命,不可为名利而奋不顾身。世俗之人,多轻身而殉名货,贪得而不顾危亡。老子倡导,人生在世,应爱惜身体,重视生命,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利。名利不是人生的目的,生命的目的是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循依本性而生活。
庄子也把高官厚禄比作死老鼠,把争官抢爵的人比作猫头鹰,明确地表示对高官厚禄不屑一顾,自己“宁生而曳尾涂中”,也不愿“死为留骨而贵”。庄子向往不为功名利禄所累、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世俗之人功名利禄为人生的快乐大惑不解,他怀疑名利能不能带来快乐,更怀疑名利是否能真的带来快乐。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当名利尚未得到时,他会精心竭力、惨淡经营,甚至把名利当做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追求,待名利得到后,还要机关算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个闪失而丢官失利,弄得自己身心憔悴,未老先衰,宁愿承受如此这般的非人折磨,就是拥有不了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做人心态。要是能明白——功名乃瓦上之霜,利禄如花尖之露,人生无千年之寿,花开无百日之红的道理,那些无聊的烦恼也许会顷刻间就烟消云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