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为官过程中总要面对上下级关系,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儒家提出了自己的原则。孔子按照礼数对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的态度,是处理上下级的典范。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原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君子有絜矩之道。” ——《大学》

译文:凡是我所厌恶上司对待我的态度,就不可以拿那一种态度去对待我的部属;同样的道理,凡是我厌恶部属对待我的行为,我也不能以那一种行为来事奉上司;我所厌恶在我前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做那些事情,去对待在我后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后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做那些事去对待在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我厌恶在我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就是所谓: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在为官之道中我们已经讲到了君子不党,这是在横向上对为官的要求,在纵向上,怎样对待上级和下级是则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在为官过程中总要面对上下级关系,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儒家提出了自己的原则。《大学》上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这是为官之道的基本准则之一,同时它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为官上的延伸,是为官者最应该注意的地方,否则就会伤害上下级的关系,不能容于官场,欺下瞒上是官场大忌,即使可逞一时之快,终将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斥!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中也对此解释道:“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

儒家主张对上级要尊敬、忠诚,维护领导的权威,对下级要关心爱护,做到“敬上爱下”。孔子按照礼数对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的态度,是处理上下级的典范。“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论语.乡党》意思是: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儒家认为上级要礼遇下级,事事做出表率,所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只要上级做出好的表率,部下一定会受其影响并他们的尊重。同时作为上级要谦虚待下,切不可盛气凌人,要懂得月盈而亏,水满必溢。《诸葛亮兵法》在讨论将才时,多次提到将军如何对待下部下的问题,虽是军事问题,但对为官且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并且透着浓重的儒家气质,摘录以供读诵: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唇,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於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这段话的意思是,“根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干,可以把将帅分为九种类型: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二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打算,一丝不苟,不被利益所诱惑,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是义将。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绩卓著又不骄傲自大,贤德而不清高,谦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客他人,这样的将帅是礼将。四是运用战术高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知逢凶化吉,这样的将帅是智将。五是忠诚信实,对有功之人以重赏,以有过之人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是信将。六是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七是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士卒,锐不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抵挡敌兵掩护他人,这样的将帅是骑将。八是气盖三军,所向无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不马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九是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大将。”

当然下级要对上级尽忠职守,维护领导的权威,以礼侍上,切不可有违礼节,谗谀献媚,应以正心走正途而显正气,这是修身功夫在官场上的应用。这些道理也是不证自明,无须多言的,只不过是要在实践中随机应用,既注重原则,又要懂得变通,即达到为国为民,要达到自我成长。

当然如果政局腐败,正确主张不见容与当权,遭上级无情排斥,可以隐退,不要做没骨气的软蛋,为五斗米而折腰。所以“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 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这里面所蕴含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因为儒家最终要的就是治国平天下,而残酷的现实有时让人无法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危害天下,所以要懂得退步,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孔子还多次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孟子也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所有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意思。问题在于,当真正面对现实时,特别是当今社会,再也不是“五斗米”的时代,为官面对更多的物质与精神诱惑,有几个能做到激流勇退呢?

儒家认为处理上下级关系,同修身一样,总的原则是尽量做到责己不责人。《中庸》上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也不去高攀在上位的人。只是端正自己却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因此,君子安分守己、等待天命赐德,小人企图冒险、心想侥幸得利。由此孔子说:“射箭的道理好比君子行道(正己而不求于人)。如果箭头射在靶心圆圈以外,应该回过头来责求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