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尧曰第二十(计章,言)

尧曰第二十(计章,言)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尧舜禅让时的谆谆告诫,有商汤和周公的内心表白,后三段是孔子关于商、周大治成功经验的补充。

尧曰第二十(计3章,370言)

20·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lài),善人是富(fú)。“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脩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注】咨:犹同“啧”、“啧啧”,叹词,此处表赞叹。历数:指古代帝王代天理民的顺序。何晏集解:“历数,谓列次也。”允执其中:意思是公允地执掌那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允”是公允、公平,“执”是掌握、主持,“其”作那讲,远指代词,“中”指中正之道、中庸之道。困穷:艰难窘迫。天禄:天所赐予的俸禄,此指帝王的职位。小子:谦词,表自称。履:商朝汤王之名。敢用玄牡:意思是冒昧地用黑色的公牛祭祀;“敢”为敬词,冒昧之意,下“不敢”作没有胆量、没有勇气讲,“玄牡”指古代用来祭祀天地的黑色公牛。昭告:清楚明白地求告祈祷,含有诚心诚意之意;“昭”作清楚、明白讲,“告”者求也,此处含有祈祷之意。皇皇后帝:天帝。何晏集解:“皇,大;后,君也。大大君帝,谓天帝也。”赦:赦免,意为请求天帝赦免。简:察阅,此处是明察之意。万方:万邦、各个诸侯国家,此指天下百姓。赉:赏赐,“大赉”指大封。善人是富:即“富善人”,降福有德之人;“是”为宾语前置标志,“善人”指有道德的人,“富”通“福”,此处作降福、保佑讲,活用作动词。周亲:至亲,“周”作至、极讲;“虽有周亲”四句,传统注疏本中多认为是武王的话,其实更符合周公的思想、作为和口吻,笔者斗胆认定为周公代成王摄政时言语。“谨权量”二句:意为严格慎重地统一度量衡的标准;“权”是秤锤,于此特指测量定物之轻重的器具,“量”于此特指测定物之多少的器具,“法度”于此特指测定物之长短的器具,“谨”是严肃,“审”作慎重讲。脩:整治,此指完备、完善。废官:此指荒废了的官员的职权责任。兴灭国:意为让那些无故而被灭亡的国家再封建起来;“兴”作建立讲,使动用法。继绝世:意为让无故断绝了香火的先贤世家再延续下去;“继”为使动用法,“绝世”指断绝了香火的先贤世家。邢昺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绝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复继之。”归心:诚心归服。任:信任,相信。

【译】尧在禅让给舜的时候对他说:“啧啧,你这个舜啊!上天的使命已经降落在你的身上。你要公允地执掌那治国的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倘若是各地百姓生活在艰难贫困之中,那么上天所给你的帝位也就永远地结束了。”

舜在将帝位传给禹的时候也是这样告诉禹的。

商朝的汤王说:“我履冒昧地用黑色的公牛做祭祀的用品,诚心诚意而又清楚明白地向崇高而又伟大的天帝求告祈祷: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倘若是我有罪过,绝不敢请求您的赦免。我自己不敢对您有丝毫的遮蔽隐瞒,这一点您一定是明察在心。我如果犯有什么过错,不要累及四方的百姓;四方的百姓有了什么过错,那就应该归咎在我的身上。”

周初的时候,大封诸侯,赏赐有德有才的人。周公说:“我虽然有许多至亲,但是不如那些有仁德的人。倘若是百姓有了过错,都应该归罪于我一个人。”

治理一个新建立的国家,一定要严格慎重地制定社会交易中轻重、长短、多少的器具的测定标准,完善官员职权的正常运作秩序,这样各地的政令才能正常运转起来。将那些无故被灭亡了的国家再封建起来,让那些无故断绝了香火的先贤世家再延续下去,提拔那些在动乱中隐居世外和被遗弃的有德有才的人,这样老百姓就会对你心悦诚服。

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一定要重视:人民,粮食,生死,祭祀。

一定要懂得:为人宽厚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诚实不欺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勤苦劳作才能作出成绩,处事公平人民才会高兴。

【解析】此章总言古圣帝王治国之要点。有尧舜禅让时的谆谆告诫,有商汤和周公的内心表白,后三段是孔子关于商、周大治成功经验的补充。所有这些概括起来,主要是:传位于贤的天下为公思想,唯德唯才的任人路线,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严格完备的管理措施,责己护民的赤诚之心,水纳百川的宽容胸怀等。

关于商汤对天帝的一段话,大概是在他建商四年时,天连续大旱五年,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相继饿死,于是在桑林祈雨时所说。此一件事,《吕氏春秋·顺民》中也有记载,说:“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和“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发自于古圣帝王之肺腑,说得极真、极切、极高、极诚,一切统治者都应该把它铭记于心,深思、深究、深查、深责。

20·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注】尊:尊崇,下“尊”引申作重视讲。屏:摒弃,排除。惠:既含有动词赋予之意,又含有名词恩惠之意。费:耗费,此指耗费自己的钱财。敢慢:此处是强悍和怯弱之意;“敢”是勇敢,引申指强悍,“慢”者缓也,引申指怯弱。瞻视:观瞻,此指容貌外观。俨然:严肃庄重貌,此就态度表现而言。威:威严。杀:杀戮,此处引申指随意惩罚。戒:告戒,今作告诫,警告劝诫之意。视成:意为责其成功。慢令:意思是下达可以缓慢执行的命令。致期:造成超期;“致”作造成、导致讲,此处含有超出之意,“期”指规定的时间。犹之:如同、好比,此处作又好比是讲。出纳:偏义复词,此处义偏于“出”,作付出讲;“出纳之吝”意为付出吝啬,“之”为助词。有司:《论语译注》言:“古代管事者之称,职务卑微,这里意译为‘小家子气’。”

【译】子张向孔子请教道:“怎么样去做才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从政者呢?”孔子说:“尊崇了五种美德,摒除了四种恶行,才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从政者。”

子张问:“是哪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赋予民众恩惠,而自己却又没有失去什么;役使他人,他人却没有抱怨;虽有欲望,别人却不以为贪婪;泰然处之,别人却不以为傲慢;态度严肃,别人却不认为凶猛。”

子张又问:“怎么理解赋予民众恩惠而自己却又并没有失去什么呢?”孔子说:“顺着百姓自己的心愿让他们去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这不就是赋予民众恩惠而自己又没有失去什么吗?选择百姓利益切身的事情而组织他们劳作,他们又能去埋怨什么呢?自己想要仁德而去求得仁德,有谁能说这是贪婪呢?君子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论面对的是人多人少,无论面对的是官大官小,无论面对的是强悍还是怯弱,都能和悦待之,安定自若,这不就是泰然处之而不骄横傲慢吗?君子平时注意端正其衣冠,重视其容貌外观,态度表现庄重严肃,人们远远望去就有一种敬畏而不可侵犯之感,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子张再问:“那么四种恶行又是什么呢?”孔子说:“不进行教育而随意处罚,这叫做暴虐百姓;不进行劝诫引导而责其成功,这叫做虐待百姓;开始说可以不用着急而后造成误期,这叫做坑害百姓;又好比是给人东西,出手吝啬抠抠搜搜,这叫做小家子气。

【解析】此章可视为承接上章,具体言从政应该倡导什么和反对什么。

2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注】命:此指自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也包括对于天命、命运的认识。

【译】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貌,就不能立足社会;不善于分析言语的真假,就不能真正地去了解一个人。”

【解析】此章为《论语》一书结尾之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为人处世的总言概括。“知命”说的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知礼”说的是立身处世的根基和础石,“知言”说的是识人交友、合作共事的必备条件,有了这三点,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成就事业就有了基本保证。邢昺疏:“此章言君子立身知人也。‘命’谓穷达之分,言天之赋命,穷达有时,当待时机而动,若不知天命而妄动,则非君子也。礼者,恭俭庄敬,立身之本,若其不知,无以立也。听人之言,当别其是非,若不能别其是非,则无以知人之善恶也。”关于“命”的问题,可参照《颜渊第十二》之5章解析。“不知礼,无以立也”可以视为是对《季氏第十六》之13章“不学《礼》,无以立”句的简单解释。“知言”是说善于识别言语的真假,只有知其言才能知其人,这在当今社会尤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