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
您是怎么看待“物”的呢?
庄子
这样有这样的道理,那样有那样的根据。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齐物论》)
马大
既然各有各的道理,那岂不是没有共同的是非标准了吗?
庄子
是非是相对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齐物论》)
马大
愿闻其详。
庄子
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腰疼偏瘫,泥鳅会这样吗?人待在树上会吓得发抖,猿猴会这样吗?请问三者有共同的居住标准吗?人吃粮食,麋鹿吃草,蜈蚣吃蛇,猫头鹰吃老鼠。请问四者有共同的饮食标准吗?猵狙跟雌猿配对,麋跟鹿配对,泥鳅跟鱼配对。毛嫱、丽姬是人们眼中的美女,可是鱼、鸟、麋鹿见了她们就逃。请问四者有共同的审美标准吗?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马大
庄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里辩的清楚?
人跟动物的标准不同,人跟人的标准也不同。是是非非,真够乱的!
马大
那么辩论是无益的喽?
庄子
我跟你辩,你胜了,我说不过你,你就对了吗?我胜了,你说不过我,我就对了吗?是一个对一个错呢?还是两个都对或两个都错呢?我不知道你的意思,你也不知道我的意思,我请谁来做裁判呢?请赞同你的来裁判,既然他赞同你,怎么能裁判呢?请赞同我的来裁判,既然他赞同我,怎么能裁判呢?请不赞同我跟你的来裁判,既然他不赞同我跟你,又怎么能裁判呢?请赞同我跟你的来裁判,既然他赞同我跟你,又怎么能裁判呢?我跟你跟他都不能互相理解,还要再等另一个裁判吗?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齐物论》)
马大
哈哈,那么人与物到底是隔还是不隔?
庄子
那就要看这个人的水平了。隔的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条条框框多得很;不隔的人,随便怎样都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马大
这不是您的“齐物论”吗?
庄子
对啊。
马大
万物明明是不齐的,十个指头还有长短,您却主张“齐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庄子
长短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长,也没有绝对的短。但就万物本身来说,无所谓长短。
《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不要用人为的标准去框住事物的本性,框住事物的同时也框住了自己。小草和大柱,丑妇和美女,一切奇形怪状的东西,从道的观点看,都是相通为一的。
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齐物论》)
马大
照此说来,有用和无用也是相对的。
庄子
正是。我的老朋友惠施告诉我,魏王送他一些大葫芦的种子,种下去以后,结出来的葫芦有五石那么大。用 它盛水浆,实在不够坚固;切开做瓢又太浅,装不了什么东西。他想不出这大葫芦能派什么用,就把它给打破了。
马大
可惜。
庄子
可惜什么?
马大
大葫芦可以看,可以摸,可爱得很,当个玩具不好吗?
庄子
好得很!总算你还没被塞住。我跟惠施说:“先生你实在是不会用大的东西。你有五石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绑在腰上做个腰舟,到江湖上去漂一漂呢?不是很逍遥吗?为什么一定要用它来装水呢?先生你还是不通啊!”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逍遥游》)
马大
惠施先生怎么说?
庄子
他不罢休,又说,他有一棵大树,名叫樗,就是俗名臭椿的。树干疙疙瘩瘩,不中绳墨,树枝弯弯曲曲,不合规矩,长在路边,木匠连看也不看。他说我庄周讲的话,就跟这棵树一样,大而无用,没人要听。
马大
您怎么说?
庄子
我说:“你没见过野猫吗?低着身子守候猎物,东奔西跑,上蹿下跳,结果中了猎人的机关,死在网罗里。再看那牦牛,身子大得像天边的云,却不会捕鼠。现在你有这么一棵大树,却担心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无何有之乡,种在空旷的野地上,你就可以悠闲自得地在它旁边散步,逍遥自在地在它底下睡觉了。大树不会遭到砍伐,也没什么东西会伤害它,既然无用,何来困苦?”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游》)
马大
因为无用,大树不但保全了性命,还能给人提供方便,成为休息的场所,从这个角度讲,大树又是有用的。
庄子
所以,有用和无用既是相对的,又是一体的。惠施认为我说的话是无用的,我说:“知道无用才可以跟他谈有用。比如你站在大地上,所用的也就是脚下的一小块地而已。如果把其余不用的地全部挖掉,一直挖到黄泉,那么你站立的那一小块地还有用吗?”
马大
当然没用了。
庄子
那么无用的用处也就明白了。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外物》)
马大
人家都说有用之用,您却说无用之用。
庄子
不是我故意唱反调,只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马大
您的“齐物论”也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吗?
庄子
可以这么说。“齐物”是用“道”的观点看问题,“道”不在万物之外,就在万物之中,就是万物的性命之情。
马大
性命之情?
庄子
对啊,你的性命之情是什么?就是道。
马大
这不也是一刀切吗?
庄子
一刀切又怎么样?关键要看这是一把什么刀,是以物为刀,还是以道为刀?
马大
怎么说?
庄子
以物为刀,就是拿我的是非标准强加在你的头上。以道为刀,就是肯定天地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马大
原来如此!很多人都说您的“齐物论”是要抹杀万物的差别,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庄子
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怎么抹杀?不过是得其环中,因物付物,站在绝对的立场上解决相对的问题。
马大
很多人都说您的“逍遥游”可爱不可信,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庄子
幻想?不入人间世,哪来逍遥游!
马大
愿闻其详。
庄子
颜渊要到齐国去,孔子很担心,子贡问先生您这是怎么了?孔子说:“管子有句话说得好:‘小袋子装不了大东西,短绳子汲不起深井水。’天生万物,各有其分,不可随意增减。我担心颜回跟齐王讲尧、舜、黄帝的道理,外加燧人氏、神农氏的言论。齐王就会反省自己,但又不能理解,不理解就要纠结,一纠结,颜回就要没命了。”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至乐》)
马大
还是孔子想的周到。
庄子
哪里是幻想办得到的?不讲实际,就要挨打,至少也要挨骂。有一次,我家里遇到困难,等米下锅,只好跑去跟监河侯借粮。他说:“行啊!不过我现在没有钱,等收到封邑的租税后,再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马大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庄子
所以嘛,我当时很生气,就跟他说:“昨天我来的时候,半道上听见有人叫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车辙里有条鲫鱼。我问它:‘鲫鱼啊,你怎么啦?’鲫鱼说:‘我是东海龙王的水臣,您救救我,给我一点水吧!’我说:‘行啊!我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帮忙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很生气,说:‘我已经无家可归,连个安身之处也没有。现在只要升斗之水就能活命,你却说出这种话,那还不如乘早到干鱼店去找我呢!’”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物》)
马大
真是岂有此理!
庄子
光说空话,不办实事,到底是我不切实际,还是他们不靠谱?
马大
什么是逍遥?
庄子
逍遥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也。逍遥需要条件,有其领域:大船无深水不能逍遥,大翼无厚风不能逍遥。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逍遥游》)
越国地近江湖,人们根本就不戴帽子,宋国人自以为是,跑到越国推销自家的礼帽,怎么行得通,怎么逍遥?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逍遥游》)
马大
我有点明白了。
庄子
你听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吗?他给文惠君宰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抵,刀子发出哗哗、唰唰的声音,十分好听,仿佛在跳桑林舞,又像在演奏经首乐。文惠君说:“哇,好极了!技术怎么这么高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爱好的是道,比技术更进一步。记得我刚学宰牛的时候,看见的无非是一整头牛。三年之后,目无全牛了。现在,我用心神而不用眼睛,感官知觉停了下来,任凭精神在那里运行。顺着牛的天然肌理,把刀劈进大的缝隙,穿过骨节的空虚处,完全因循牛的本来结构。筋络聚结、骨肉相连的地方都不去碰,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子一年换一把刀,他们是在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子一个月换一把刀,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宰过数千头牛,刀刃还像刚刚磨过一样。牛的筋骨间有空隙,刀刃却没厚度,将没厚度的刀刃送入有空隙的筋骨,当然游刃有余了。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磨过一样。虽然如此,每当碰到筋骨盘结、不易下手的地方,我就格外小心,目光专注,动作缓慢,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啦一下子解体了,好像泥土堆在地上。这时,我提刀而立,环顾四周,踌躇满志,再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好极了!听了庖丁这一番话,我知道该如何养生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主》)
马大
这个庖丁太有天分了!
庄子
光有天分是不行的,还得专注在一件事上持之以恒。
马大
在解牛这件事上,他已经从必然王国飞到自由王国了。
庄子
道无止尽,你没看他在最难解决的地方,还是很小心的吗?庖丁逍遥的关键,就在于他懂得牛的道理,能够非常自然地顺着牛的理路去运刀,“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感官知觉停在那里不动了,纯粹是用精神运行,这就叫物我两忘、主客不分,在这个最佳状态上,随心所欲,就是顺物自然。
马大
先生说得真好!从庖丁解牛,可以联想到其他领域,术业有专攻,但道理是相通的。
庄子
所以他会说,相比于解牛这门技术,他更爱其中包含的自然之道。
马大
我觉得解牛就是齐物,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推之于天地万物,无不如此。
庄子
嗯!哪一个领域没有逍遥的人呢?因此,我提出了“至人”的逍遥。
马大
至人?
庄子
至人神啊!乘云气,骑日月,遨游于四海之外,连死生都不放在心上,何况利害这点区区小事呢?
至人神矣!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
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依靠什么呢?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有所依靠,必要得到这个依靠才能逍遥;无所依靠,随便怎样都行。所以说,他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立足“人间世”的理想之美,才是“逍遥游”的魅力所在。
马大
齐物和逍遥是什么关系呢?
庄子
不能齐物,哪来逍遥?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只有超越相对的物,才能进入绝对的道。
马大
什么是超越?
庄子
超越不是否定,不是脱离,而是打破相对的束缚,以相对为一体。
马大
您越说越抽象了。
庄子
作为认知、言论对象的“物”是相对的,因此,以“物”为对象的“知”或“论”也是相对的。大小、长短、是非、美丑、善恶、贵贱、成毁、生死等等,这些都是以“物”为对象的“知”或“论”,所以也都是相对的。
马大
晕倒!齐物逍遥,原来如此,世人对您的误解可以休矣。
庄子
哪里休得了?让他们去说吧。孔夫子不是讲过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马大
咦,您好像挺喜欢孔夫子的,讲故事的时候经常请他出来扮演主要角色。
庄子
对啊,孔夫子唱戏,谁会不听呢?我这叫寓言、重言、卮言三位一体。
马大
怎么说?
庄子
寓言就是借外物之口说话,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寓言》)
重言就是借老人之口说话,比如孔夫子。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寓言》)
卮言嘛,你见过卮这种酒器吗?满则倾,空则仰,没有一成不变的形态,借来比喻那些随心所欲的漫谈,仿佛行云流水,自然而然,每天更新,层出不穷,嗯,这样也就可以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了。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寓言》)
马大
对哦,借孔夫子之口讲故事,既是寓言,又是重言,讲的还是您的心里话,这个三位一体也真够绝的!
庄子
我是姑妄言之,你就姑妄听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