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君子的道,既用途广泛,又隐幽精微。普通愚昧的夫妇,也可以明白这种道;但要达到至深的境界,即使是圣人,也会有所不知了。普通不贤明的夫妇,也能践行这种道;但要达到至深的境界,即使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做到。天地如此广大,人们还觉得有不足之处。所以,君子说到大处,天地也不能包容得下;说到小处,天下没有谁能勘破它。《诗经》里说:“鸢鸟飞上高天,鱼儿潜入深渊。”这两句诗说的是上下察看探索的意思。君子的道,发端于男女结为夫妻,但要达到至深的境界,就要探究天地万物了。
【解读】
朱子说:“费,用之广也。隐,体之微也。”这是解释“道”的,意即“道”普遍存在、用途广泛,又微妙神秘、隐藏不露。说“道”普遍存在、用途广泛,正如第1章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说“道”微妙神秘、隐藏不露,是因为人们没有对其有足够的认识,即世人“隐”道,而非道“隐”世人。
郭忠孝说:“道者,无不在也。夫妇之能知能行,亦道也;圣人之不能知不能行,亦道也。然则圣人何为而不知乎?今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自其积之始,虽愚夫愚妇之所能为;及其至也,草木、禽兽、蛟龙、鱼鳖之所生,烝而为云气,降而为雨露,其神化妙用,变通百出,虽圣人亦所不能知,理亦然也。”(见《中庸集说》)
郭氏的这番话颇有意思。他在解答圣人为何会不知最高深的“道”时,举了万物之生存离不了“道”,“其神化妙用,变通百出,虽圣人亦所不能知。”此话自有其理,但亦有例外。如老子,他就知道天地万物之“道”。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并非真“不仁”,而是说天地有“大仁”,天地普施于万物以平等之“仁”,没有偏私。老子的“仁”,在这里,与君子之“道”相通,就是“爱”。我认为,郭氏将万物之生长与风雨雷电之自然规律混同在一起,也是为难圣人了。我依此推知,郭氏也未必知“道”。
还回到“君子之道费而隐”的思考上来。
朱子说:“道之用广,而其体则微密而不可见,所谓费而隐也。”子思这里所说的“君子”,自然就是孔子的“君子”,或者,也包括孔子本人。而对照孔子的“仁”,“道”即“仁”,二者完全相符。那这个“隐”就有了两层含义,而朱子所说的“其体微密而不可见”就只是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恐怕朱子也未发现。这就是我上面说的,是世人将“道”隐藏起来了。我的意思,因为世人未能真正认识“道”之价值,故在日常生活中时有行道、时有偏道,这就是所谓的“隐”。
要准确理解这个“隐”字,考察我所说是否合理,我们可接着往下读。
即使不无愚昧的众多夫妇,即就一般的痴男怨女而言,他们也不难明白“道”的重要性。用我的话来说,夫妇一体,不可能没有爱,不可能不懂得爱的意义,这就是“可以与知焉”。但是,为什么夫妇的日常生活会经常偏离爱呢?比如三天两头吵架、甚至一言不和便闹离婚等等,或者,床头吵架床尾和,一辈子纠缠不清,诸如此类。我想,回答只能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知道”。这里的真正“知道”,不仅愚夫愚妇,也包括“圣人”。
吕大临说:“易知易能者,常道也;难知难能者,至道也。”(引用同上书)此话言之有理。正如本书第7章引孔子的话说“人皆曰‘予知’”,谁都说自己知“道”,但人们所知的,仅仅是普遍的常识,即“常道”,至于那高深的道理,即这里所谓的“至道”,就不是那么容易明白的了。何止是一般人,即使是“圣人”,子思说,“亦有所不知焉。”
我以为,子思此说十分客观。还是那句话,人皆有局限性。即使是圣人,只要他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就有局限性。可以孔子为例。该说明的是,这不是我要以孔子为例,而是子思的想法。前面说过,孔子在世时,人们大多将其称之为“圣人”了,作为孙子辈的子思,孔子在其心目中还不是“圣人”吗?所以说,子思的“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这句话里的“圣人”,是包括了孔子在内的。
比如说,“仁爱”有局限性吗?孔子明白“仁爱”的局限性吗?正如前两章我们所分析的,孔子回答子路的“教而不报”,就没有局限性吗?如果孔子面对的是希特勒的疯狂、是秦始皇的霸道,他的“教而不报”能起什么作用,实在令人值得怀疑。此外,我前面也一直在说,孔子的“仁政”思想不被世人认可,连他自己培养的所谓“三千弟子”中,也不过只有颜回一人能“三月不违仁”,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可见,子思说:“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此话绝非虚言啊!
应该说,不解决“知”的问题,就无法有效地“行”,或者说,所“行”不可能恰到好处。以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这就像世上绝大多数夫妇都不乏恩爱之举一样,即使那些并非因相爱而成婚之人,甚至于有夫妇之名、却无夫妇之实的婚姻,也会有偶尔或不经常的恩爱之举,但要说到爱得恰到好处,令施爱者与被爱者都能十分满意,子思说,即使是圣人,也不一定做得到呢。
这就是“道”的“费而隐”,或者说,是“爱”的“费而隐”。读到这里,“中国爱经”之思考深度就体现出来了。我个人认为,由孔子倡导的“仁爱”思想,经过子思的深入思考,我们才真正了解到,“爱”是多么的神奇!故前人有言:“虽在日用之间,而有至微至妙之理焉。”(陈知柔语)显然,没有对“至微至妙之理”的深入探讨,尽管我们每天都在说“爱”,也似乎都明白“爱”有何意义,但要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且让其没有偏差,却又是多么的困难啊!仅此而言,子思就不得不令我们敬仰。
在子思看来,对于“爱”的认“知”与“行”动上,愚夫愚妇也有智举,而圣人亦有局限。在这点上,愚夫愚妇大体上与圣人是平等的。考察其中的原因,也不外乎“爱”太复杂了,它充塞于天地之间,既广大又精微,实在不能等闲视之。
子思在此引用了《诗经》的诗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什么意思?诗歌有诗歌的含义,只不过描写出两种景像而已,即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但将其引用于此,就有了特定的含义,即上天入水深入探索,这就是“上下察也”。“察”什么?当然是察道,探索“道”或“爱”的神秘与神奇。毕竟,它太重要了,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东西。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它、掌握了它,我们自然也就有了“中庸”。
程颐说:“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读者宜致思焉。”我的研读与程子的感觉相同,认为本章写得的确精彩,值得我们细思。程子说的“吃紧”,就是紧要,即关键。所谓“为人处”,是说这里的思考对于我们如何做人十分关键。而“活泼泼”者,即鲜活也,用口语表达,喜悦之情溢于纸外。所谓“活泼泼”,或许还有一层意思,这就是子思的这番思考,十分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正所谓“道不远人”,“道”就在日用处,当然,“道”也在天地间,世间万物的活泼生意就是标识。你看那直飞云天的鸢鸟、深潜水底的鱼儿,它们的生命活力,不正是源自于“道”吗?
所以,子思最后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探索天地万物,也不外乎由一个“爱”字主宰,这不用多说。我们这里,还得深入思考“造端乎夫妇”这句话,因为它所说的,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人道之发端。
有意思的是,在孔子的“仁爱”思想里,孔子首先关注的是“孝”。这是否意味着,孔子的“道”思在此与子思有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有关“孝”的思考,在《论语》有很多,却几乎没有夫妇之道的论述。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当然,孔子不谈夫妇之道,与他的教学对象有关,此外,孔子也有其它的考虑,比如,他的关注点不在此等。所以,孔子告诫弟子孝弟(悌)、谨信、爱众、亲仁,等这些都掌握了,还得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孔子的教育目的很清楚,他是要培育“君子”。什么是“君子”?我们前面说过,孔子的“君子”,是优秀的从政者或政治家。如此,孔子也就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到夫妇家庭,甚至忽略了对“君子之道”的探源。
子思则不一样。我们从《中庸》一书大体可以看出,它不像《论语》是对话体,甚至有点不像散漫的集句文,而更接近于文章体裁的哲学思考。正因为如此,子思才会有对“君子之道”的探索求源,这对我们思考什么是“君子之道”极有帮助。
子思告诉我们:“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当然不是子思的创见。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易·序卦传》)
显然,子思的相关思考与此相同。且不说“天地万物”,在夫妇、父子、君臣三对关系中,夫妇在先。如果说,“君子之道”就是人道,那么,毫无疑问,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就顺理成章了。我一直在想,子思在此弥补了孔子仁爱思想的不足,至少,是填补了“仁道”思想的一项空白。只不过,无论孔子,还是其后的儒家思想的继承者,都对此忽略了。如此重要的“君子之道”,不被人们认识,甚至无人去探究,实在令人遗憾!
夫妇之爱乃人间情爱之“端”,且时刻在家庭中“日用”,我们大多视而不察,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只用一个“夫为妻纲”,便让相关的思考止住了,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想想看,父母不懂爱,他们的孩子能了解什么是爱吗?父母不会爱,他们的孩子会爱吗?当然,我们也有“父慈子孝”,也有“兄友弟恭”等等,只是缺少了一个“夫妇友爱”,便让“君子之道”成了空中楼阁。这就是我之所以称赞子思的道理。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我的理解,子思是说,造端于夫妇的“君子之道”,我们并不难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但要掌握其精要微妙之理,即弄清“至”道之理,我们还不得不考察天地万物,这是因为,所谓的“君子之道”,就源自于天地万物。毕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个秩序是合理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有天地然后有生物,有生物然后有雌雄,有雌雄然后有夫妇。夫妇之道是人道之端,然人道之端却无疑源自生物,自然,他们都被天地主宰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