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行是学习的要务

德行是学习的要务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者之中,尤以德行为重。吴起是一个志向远大、学习刻苦的学生,母亲病逝都没有回家奔丧。后来,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有人以此为由反对他领兵出战,他竟将妻子的头颅砍下,以表示自己对鲁国的忠心。“啃老族”仅仅是社会的累赘,而有些道德败坏的高才生却沦为社会的毒瘤。2013年6月吴仁达东窗事发,被基隆地方法院依制造2级毒品罪,判处8年徒刑。

尽管现代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现代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同现代教育相比,古代的儒家文化更注重品德教育。《论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7.25)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历史文献、道德实践、忠诚处事、信实为人。四者之中,尤以德行为重。孔子将弟子分为四类:“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11.3)德行好的居首,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政事好的有:冉有、季路。精通历史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孔子主张,做人是做事的基本前提。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1.6)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行为严谨而诚实守信,关爱别人充满爱心,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把这些做好之后,再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受孔子的思想影响,后世的儒家学者大都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对品德差的学生,甚至逐出师门,开除学籍。

相传,战国时期卫国的军事家吴起早年拜鲁国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吴起是一个志向远大、学习刻苦的学生,母亲病逝都没有回家奔丧。原来,吴起和母亲诀别时,曾经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发誓:“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回卫国。”因为还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即使母亲死了他也决意不回家。但是,按照当时的礼制,母亲去世后,儿子要回家守孝三年,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曾申恼怒吴起不孝,因此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被逐出师门的吴起只好弃文学兵,改投鲁国季孙氏门下。后来,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有人以此为由反对他领兵出战,他竟将妻子的头颅砍下,以表示自己对鲁国的忠心。吴起可以说是百战百胜的千古名将,他军事方面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享有极高的赞誉,但因为做人的缘故,却常常被后人唾弃和嘲笑。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评价他说:“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为了当大官,不惜杀妻、行贿,而且不顾母亲死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做诗说:“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痛骂吴起禽兽不如。

现代社会有一个特殊群体:“啃老族”。“啃老族”是有谋生能力,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更有甚者,有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并非找不到工作,却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成为父母的负担。复旦大学某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刘文彪,4次报考研究生,都以惨败告终,最后加入“啃老族”。这不得不说是道德教育上的缺失。

“啃老族”仅仅是社会的累赘,而有些道德败坏的高才生却沦为社会的毒瘤。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化学博士吴仁达拥有高学历,却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研发新技术制毒。2012年3月,吴仁达从中国大陆购入制造安毒先驱原料“4氟苯基苯丙酮”,成功研发出不同于“红磷碘化法”的新制毒法“甲基胺氢化法”,在新竹地区组织人员指导制毒。2013年6月吴仁达东窗事发,被基隆地方法院依制造2级毒品罪,判处8年徒刑。

没有道德操守的人,获得的知识越多,一旦为非作歹,其危害社会的破坏力越大。孔子主张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真是大有道理。

交流思考

1.古人为什么把“孝”作为考察“德”的依据之一?今天,我们在考察“德”的问题上有什么局限性?

2.在教育子女方面,在培养才能的同时,是否同样培养了良好的品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