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子说明人应具备的三大德行:慈爱、节俭、不敢为天下先。慈爱则不凶残,节俭则不放纵,谦让则不争夺,这正是老子有感而发,一再强调的圣人具有的品德修养。“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老子经常提到的“不争先”。不争先是一种美德,老子自有说明,它的基本精神是不出头,不抢先,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老子》第六十七章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老子大意是说:我有三样法宝,小心地掌握并保存着: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慈爱,所以才能勇往无前;节俭,所以才能用处广大;不敢在天下争先,所以才能成为万物之长。现在如果舍弃慈爱而勇往无前,舍弃节俭而广为使用,舍弃退让而去争先,那就必死无疑了。
老子说明人应具备的三大德行:慈爱、节俭、不敢为天下先。慈爱则不凶残,节俭则不放纵,谦让则不争夺,这正是老子有感而发,一再强调的圣人具有的品德修养。
这里,强调三者在军事、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显然是针对当时残酷无情的暴政和烧杀抢掠的战争而言。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老子经常提到的“不争先”。不争先是一种美德,老子自有说明,它的基本精神是不出头,不抢先,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所以老子认为能退守才算勇敢,能收缩才算展开,不出头抢先才能走在最前面。
这里有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不争先”理解为退缩不前,不求进取。不争先用现代的话说略等于谦让,谦让的基础是先人而后己的修养,也不是表面的虚套。
“不敢为天下先”,毛泽东将其作为一种战略和斗争策略,广泛地应用于革命战争和社会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