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仁慈,深得人心
(薛侃)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
(王阳明)曰:“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教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
(薛侃)曰:“草即非恶,即草不宜去类。”
(王阳明)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草若有碍,何妨汝去?
(薛侃)曰:“如此又是作好作恶。”
(王阳明)曰:“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传习录》
这是薛侃在清除花中草时,与老师王阳明的一段对话。薛侃问:“佛教也主张无善无恶,其间有何区别?”先生说:“佛教执着于无善无恶,其余的一概不管,不能够治理天下。圣人的无善无恶,只是不要有意为善,不要有意为恶,不为气所动。如此遵循先王之道,到达极致,便自然能依循天理,便能‘裁成天地之道,辅助天地之宜’。”薛侃说:“草既然不为恶,那么,它也就不能拔除了。”先生说:“如此又成为佛、老的主张。如果草有所妨碍,干吗不拔除呢?”薛侃说:“这样就又在有意为善、有意为恶了。”先生说:“不着意为善去恶,并非说全无好恶,如果全无好恶,就会成为一个麻木不仁之人。所谓‘不着意’,只是说好恶全凭天理,再别无他意。如此,就与不曾好恶是一样的了。”
王阳明主张,不要有意为善,不要有意为恶,不为气所动,只顺从天理。而不着意为善去恶,并不是说不讲是非,如果没有是非观念,就成了一个麻木不仁的人。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广西思恩府田州(今广西田阳)土目卢苏、王受起兵反明,震惊了朝廷。王阳明奉命到广西镇压,他采取招抚策略,不动刀兵便扑灭了起义烈火。然而,思恩叛乱刚刚平定,距此地不远的断藤峡与八寨等地的土匪又打着灭明的旗号闹起事来。
长期以来,断藤峡与八寨地区匪患不断,当地民众深受其害。历代统治者虽然也对土匪进行过多次围剿,但因当地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交通不便,都没能彻底根除。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多次派兵围剿盘踞于断藤峡与八寨的土匪,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这次,借着思恩农民起义的机会,断藤峡与八寨地区的土匪又肆意横行起来。王阳明在成功招抚了思恩起义军后,紧接着率兵进剿断藤峡与八寨的土匪。由于王阳明对田州起义军头领王受与卢苏实行宽大政策,他们二人对王阳明心存感激。在得知王阳明前去对付断藤峡与八寨地区的土匪时,王受与卢苏便主动请缨,协助王阳明前去剿匪。
在对断藤峡与八寨地区的土匪展开围剿之前,王阳明对该地的情况做了深入了解。经过周密筹划,王阳明决定对断藤峡的土匪采取突袭战术。王阳明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土匪。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
土匪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阳明进驻南宁,以为王阳明以散遣诸兵布阵,故防备弛懈。于是,湖广兵皆偃旗息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土匪大败,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阳明密檄诸将移兵进剿仙台等地土匪,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土匪退守永安力山,被王阳明的大军围困直至战败。至此,断藤峡土匪几乎全被消灭。
成功打败了断藤峡的土匪后,王阳明又命令军队对磨刀、六寺、牛肠三个山寨发起进攻,随即花相与仙台两个山寨的土匪也成为明军的阶下囚。接下来,王阳明又指挥军队向其他山寨的土匪发起全面围剿,大获全胜。
无论是围剿哪个山寨的土匪,王阳明都明令部下恪守安民定乱的原则,如果土匪诚心投降,就要以宽大的方式处置。
王阳明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成功地平定了困扰历代统治者多年的匪乱。这一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一片哗然,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都不敢相信,王阳明竟有如此神力。
尽管朝廷内外对王阳明的招抚政策有颇多议论,但王阳明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即使为此付出代价也是值得的。他的宽厚仁慈大大减少了战争带来的祸害,他的一系列举措不仅赢得百姓的爱戴,也令作乱之辈心存感激。王阳明在朝廷不得重视,但在百姓心中却树立起极高的威望,使得天下人人敬仰、无不称颂。
还有一件事也颇能反映王阳明的仁慈之心。王阳明因冒言直谏触犯权贵刘瑾而被贬至贵州龙场,刚到达龙场不久,便得知当地有一伙侵害百姓的强盗。这伙强盗杀人越货,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可谓作恶多端。王阳明虽然心情郁闷,但为了使当地社会稳定,让百姓安居乐业,他将个人得失置于脑后,指挥手下人与当地的百姓密切合作,将那伙强盗一网打尽。
王阳明在审讯强盗头领时,对方一副死不认罪的态度,仍然嘴硬地对王阳明说:“没有什么可交代的,你想杀就杀,不用啰唆。”
面对如此死硬之徒,王阳明没有被他的话气恼,而是微微一笑道:“既然你已知罪,我们就好好聊聊。今天天气太热,你把外套脱下来。”
强盗头领听王阳明如此说法,便脱去外衣。王阳明又道:“你把内衣也脱下来。”待他脱下内衣,王阳明接着说:“何不把内裤也脱下,这样什么都不穿岂不更凉快?”
王阳明话音刚落,那强盗头领一下站了起来,连声说道:“不可不可,那样太丢人了,太丢人了。”
“丢人?你不是连死都不怕吗,还怕丢人?这么来看,你还是有一些羞耻之心的,说明你的良知没有完全泯灭。”接着,王阳明便对其晓之以理,让他交代罪行。
在王阳明的一番训诫和规劝下,这个强盗头领终于悔悟,表示愿意改邪归正、弃恶从善。王阳明见其态度诚恳,有改过自新之意,便决定不判他死罪,以观后效。日后,这个强盗头领果然不再为非作歹,成为顺民。
王阳明以宽大为怀的处世态度,一次次感化他人,帮助人们清除人性中的恶念,也就是“破心中贼”,笃行自己的心学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