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适度的撤退换来更有力的前进

适度的撤退换来更有力的前进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与他们一同饮酒的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知道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建议楚王杀死重耳,以除后患,但却被楚王拒绝了。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所以,适度的退让不仅能够让自己在道义上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而且能够打击敌人的士气,从而取得成功。

成语诠释

【来源】(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解释】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军九十里。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掌故】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了十几年。这期间,重耳有一段时间住在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宾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你的福,果真能回国当国君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相处。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后退九十里。如果这样还是得不到你的原谅,我再与你交战。”与他们一同饮酒的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知道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建议楚王杀死重耳,以除后患,但却被楚王拒绝了。

几年过后,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将士们纷纷表示反对,晋文公则说:“行军打仗理直气壮方能获胜,如今我们主动后退,楚国便输了理。他们再主动进攻,我们的士兵反击时,必定心中有气,士气高涨,何愁打不赢这一仗呢!”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词解人生

“进”与“退”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如果面前是一条康庄坦途,你便可以毫无顾虑地勇往直前;但如果面前是一条荆棘小道,你可以不必硬闯,在踏上征途之前,先后退一步,也许反而会有海阔天空。正如列宁说的:“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

“退避三舍”便体现了这种智慧,这里的退,不是消极地退,被动地退,而是主动地退,通过退让而寻找前进的机会,积累前进的力量。后发制人应相机而动,反而更有取胜的把握。

晋文公表面上主动让步,让楚国先进军,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巧妙的策略。通过这种让步,晋国在道义上做到了仁至义尽,让楚国不再有攻击晋国的借口。正是这种巧妙的安排,让晋国不费力气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并且扬威天下。所以,适度的退让不仅能够让自己在道义上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而且能够打击敌人的士气,从而取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