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传习录》
做人,只有认清自己,才可以让心灵超然自在,才可以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情况。
陆澄问先生:“圣人可以应对无穷,难道是可以预知未来吗?”王阳明回答说:“圣人也是人,如何能研究那么多呢?只不过圣人的心就跟明镜一般,可以随着自己的感受去处理各种事情罢了,任何事物来到面前,都能够真实地映照出来。过去的事情还停留在心中,没有来到的事情也预先存储在了心中,这便是圣人了。”
大家都知道赣南的土匪原来在朝廷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的剿匪部队面前几乎都不曾动摇,但是王阳明到了之后仅指挥一万多官兵便将这些土匪打得落花流水。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王阳明能在剿匪之中创造如此的军事奇迹呢?
1518年四月的一天,王阳明邀请自己的学生喝酒,在席间,他非常真诚地对学生们说:“非常感谢各位。”所有的学生当时都非常吃惊,纷纷说:“老师,我们又没有帮到您什么,怎么还谢谢我们呢?”就在学生们感到惭愧的时候,王阳明说:“刚刚来赣州上任的时候,经常担心自己会办错事,所以非常谨慎。当我一个人静坐回忆赏罚之时,总觉得哪些地方不妥,但是与同学们坐在一起,便感觉所有的赏罚都是无愧于心,这就是同学们帮助我的地方。”
当然,赣南剿匪的成功不能完全依托赏罚公正,其实全盘的胜利主要依靠的还是王阳明非凡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对战事的判断和变通。在此次的赣南之战中,王阳明在军事上有三个过人之处。
第一,不注重形式,而注重实质。在王阳明之前来剿匪的官员每次都是调动了四省部队,场面宏大,但是每一次都失败而归。王阳明来到赣南了解到南赣地区属于千山万壑的地方,如果让大部队纵横驰骋,根本无法施展,又何来成功呢。他所用的部队都是机动部队,总数也就一万人,他认真考察,作出研判,这群土匪都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训练,所以真正野战根本不堪一击,之所以能够长久猖獗,完全依仗的是地势,想要攻克敌军,只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机动部队就够了。
第二,以土匪打土匪。在大明朝,所有的部队都没有经过山地战争的训练,因为王牌军都是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如果说是在平原打战,可能真的英勇善战,但是在这大山之中和土匪玩游击战术,那就基本玩完了。所以王阳明在此次战役之中启用受降的卢珂,以毒攻毒,因为他知道最了解土匪的就是土匪,这样的变通作战,让王阳明赢得了战机。
第三,王阳明善用心理战术,无论是平定宁王谋反还是此次的剿匪,他都将心理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中,让敌人永远都找不到北。王阳明毕竟是儒家弟子,他用儒家的眼光去看赣南地区,觉得道德是灵丹妙药。他觉得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对个人的道德和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他以道德约束来治理赣南。当然他不会跟这些居民区讲,因为他知道对这些人而言大道理根本也没什么作用,不如改变大环境来得实在。所以,他立下了《南赣乡约》。
《南赣乡约》规定,每一乡的领导人都要负责管辖区域中的居民,帮助解决居民的疑难问题,如果发现有人作奸犯科就要及时禀报,否则就有连带责任。每一乡的领导具有管辖居民的权利,如果有官兵等前来骚扰,要立刻报告,政府就要追求其责任。每一乡的领导要奉劝那些刁民改过自新,恪守本分,否则也要第一时间向官府汇报。最后,每一乡的领导还拥有管辖该区域所有事宜的责任,什么经济、婚丧嫁娶都要管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阳明在赣南的这些约定看上去有一些让乡民自治的意思,其实这也是他过人的地方。他看到这个地区存在的弱点,存在的缺陷,所以他用一种变通的手法去治理,强迫人民居住的大环境改善,从而改变每一个普通的乡民。消灭山贼,教化百姓,他用自己的真心和使命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是剿匪完成后选择拍拍屁股走人,而是看到了这里的长期发展,让老百姓在一个太平世界之中生活。
在这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放慢前行的脚步,好好观察自己,认识自己,认识未来,学会变通,冷静地处理遇到的所有事情,让心灵得到升华,游刃有余地面对当前强大的生活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