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孔子对道德教化和社会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论述,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治安离不开物质生活,主张国家统治应当以富民为基础,社会大治必然以富民为前提。

——《荀子·大略》

释义:

如果不使百姓生活富裕就无法培养百姓的感情,没有教育就无法改造百姓的思想。

点题:

荀子将孔子富教结合、以成王道的思想进一步阐释,使之具体化,认为王道政治包括了富民和教民两个部分,对民众实行教化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首先要满足老百姓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让他们富裕起来,然后才有可能对他们实行教化。

链接:

《荀子·大略》——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七教,所以道之也。

《管子·治国》——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礼记·王制》——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延伸悦读:

孔子对道德教化和社会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论述,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治安离不开物质生活,主张国家统治应当以富民为基础,社会大治必然以富民为前提。但是当人民“富”了之后,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教化,“教之”是“富之”的目的,如果“富”而不“教”,就失去了“富”的意义,那么“富”也是不能长久保持的。“先富后教”思想是基于“重民”“民本”观念而形成的,既继承了此前的进步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学说主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又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被儒家德治理论吸纳后,成了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和历史观中的合理因素。孟子就强调“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将人民有稳定的物质生活保证仅仅看作是“王道之始”,只有进而对人民施行教化,才能真正保证王道的施行和完成。

孔子“先富后教”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主张,是古代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因素和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促使统治者意识到只有使人民丰衣足食,才能使其保持道德观念,遵守国家法度,进而维护社会安定。即使在追求经济发达、政治昌明、道德完美、法治谨严的今天,也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