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俄文版序言解说

年俄文版序言解说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宣言》发表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五种文本写了七篇序言。学习这七篇序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必须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对《宣言》进行修改和补充。

一、《宣言》七篇序言解说

《宣言》发表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五种文本写了七篇序言。在这七篇序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回顾了《宣言》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情况,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经验,对《宣言》中的某些问题作了说明,对《宣言》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补充,丰富和发展了《宣言》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七篇序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解说

原 文

1872年德文版序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它用这种文字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至少印过十二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英译本是由海伦·麦克法林女士翻译的,于1850年在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发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种不同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法译本于1848年六月起义前不久第一次在巴黎印行,最近又有法译本在纽约《社会主义者报》上发表;现在有人在准备新译本。波兰文译本在德国本初版问世后不久就在伦敦出现。俄译本是60年代在日内瓦出版的。丹麦文译本也是在原书问世后不久就出版了。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19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这次再版太仓促了,我们来不及做这件工作。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72年6月24日于伦敦

解 说

《宣言》1872年的德文版是由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的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倡议出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该版合写了这篇序言。这时,《宣言》发表已经25年了,国际工人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期间还爆发了欧洲1848年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回顾了《宣言》产生的经过以及25年来《宣言》在世界上的传播情况,指出《宣言》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强调理论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根据欧洲1848年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对《宣言》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这篇序言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1.回顾了《宣言》产生的经过以及25年中在世界上传播的情况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说明,《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在伦敦代表大会上委托他们两人起草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为什么说《宣言》是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呢?通过学习《宣言》我们明确了,因为《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宣言》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了纲领和策略,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和恩格斯接着说明《宣言》首先用德文出版,以后又陆续译成各种文字传播的情况。

2.指出《宣言》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强调理论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宣言》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接着指出,对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机械地照搬这些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宣言》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必须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对《宣言》进行修改和补充。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举例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他们指出,《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因为这十项措施不是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他们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的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与当时情况相适应的办法和措施。再比如,他们认为,由于有了欧洲1848年革命的经验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宣言》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里主要说的是无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态度问题。因为当时写作《宣言》的时候,还没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经验,所以《宣言》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地阐明。还比如,他们指出,对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只到1847年止,在25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个批判就是不完全的。此外,他们认为,第四章关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部分所阐明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这些意见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3.根据欧洲1848年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对《宣言》的内容作了重要补充,强调“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存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一般地提出无产阶级要取得国家政权的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也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态度以及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权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解放的问题。

在《宣言》发表之际,欧洲爆发了1848年革命。1848年2月,在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金融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当时,工人群众认为,只要有自己的代表参加政府,只要迫使这个政府颁布劳动权利的法令,只要设立相应的机构来保障工人的劳动权,就可以使自身获得解放。但资产阶级政府并不愿实现无产阶级的要求特别是保障工人劳动权的要求,巴黎工人被迫于6月举行武装起义。起义者的人数约4万人。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最后被资产阶级政府镇压下去了。这是一次血的教训。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时指出,这次血的教训使无产阶级“确信这样一条真理:它要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范围内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只是一种空想,这种空想只要企图加以实现,就会成为罪行。”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1]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过去一切变革都是使国家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那些相继争夺统治权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胜利者的主要战利品”。[2]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就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他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如果你读一下我的《雾月十八日》的最后一章,你就会看到,我认为法国革命的下一次尝试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而应该把它打碎,这正是大陆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3]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这个政权废除了资产阶级常备军和警察,代之以人民的武装和警察;废除了资产阶级的官僚机构,代之以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府;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实行立法和行政的统一;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政府成员实行普选撤换制和工人工资制;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与此同时,这个政权切实地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具体措施。巴黎公社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得到了马克思的肯定。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得出结论说:“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存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奴役他们的政治工具不能当成解放他们的政治工具来使用。马克思在认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4]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援引了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的上述结论,作为对《宣言》思想的重要补充。他们还特别说明,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我们要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所阐明的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态度的思想。这个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无产阶级应该铲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纯粹压迫的机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力机关,如军队、警察、法院等。另一方面,应该保留资产阶级政府的合理职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管理职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许多机构并不具有压迫的性质,而主要属于社会管理的职能,如市政、交通、邮电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是这样说的:“旧政权的纯属压迫性质的机关予以铲除,而旧政权的合理职能则从僭越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当局那里夺取过来,交还给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5]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改造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这是对《宣言》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4.表明对历史文件的态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这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文件所抱的严肃态度。他们打算在下次再版时加上一个导言,有些问题在导言中进一步加以阐述和说明。后来这个导言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写。但从这篇序言和后来的六篇序言以及《宣言》正文的注释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序言和注释来进一步阐明和说明《宣言》的有关问题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这种对历史文件的严肃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解说

原 文

1882年俄文版序言

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钟声》印刷所出版。当时西方认为这件事(《宣言》译成俄文出版)是著作界的一件奇闻。这种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

当时(1847年12月),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是多么狭小,这从《宣言》最后一章《共产党人对各国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这一章里,正好没有说到俄国和美国。那时,俄国是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美国正通过移民吸收欧洲无产阶级的过剩力量。这两个国家,都向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都是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这两个国家不管怎样当时都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

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的竞争震撼着欧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这种移民还使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反过来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作用。作为整个政治制度基础的农场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渐被大农场的竞争所征服;同时,在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聚第一次发展起来了。

现在来看看俄国吧!在1848~1849年革命期间,不仅欧洲的君主,而且连欧洲的资产者,都把俄国的干涉看作是帮助他们对付刚刚开始觉醒的无产阶级的唯一救星。沙皇被宣布为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现在,沙皇在加特契纳成了革命的俘虏,而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那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于伦敦

解 说

《宣言》1882年俄文版是第二个俄文译本。由普列汉诺夫翻译,1882年在日内瓦出版(恩格斯在为《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文写的跋中曾说这个译本是由普列汉诺夫翻译的。普列汉诺夫自己在《宣言》1900年版上也指明1882年的俄文译本是他译出的。但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又说,1882年的俄文译本是查苏利奇译出的。可能恩格斯的记忆有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这个新的俄译本写了这篇序言。1882年2月5日,俄国民意党人在自己的刊物——《民意》杂志上用俄文发表了这篇序言。1882年4月13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16号上用德文发表了这篇序言。恩格斯在《宣言》1890年德文版中又收进了这篇序言。这篇序言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说明《宣言》的第一个俄文译本和第二个俄文译本出版的历史情况是不同的

19世纪60年代,曾由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报纸《钟声》出版过由巴枯宁翻译的《宣言》俄译本。那时,俄国刚刚废除农奴制不久,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多大发展,当然工人运动也没有多大发展,所以当时西方认为《宣言》译成俄文出版是文坛上的一件奇闻。意思就是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早着呢!在俄国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开玩笑吗?到了19世纪80年代,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认为出版《宣言》的俄文译本是一件奇闻了。

2.指出国际工人运动已经越出西欧狭小的范围,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并分析了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巨大变化,具体说明为什么今天出版《宣言》俄文版不会觉得是奇闻

当时写作《宣言》的时候,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展还是有限的,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还很狭小,这从《宣言》最后一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这一章里,没有具体谈及共产党人对俄国和美国的反对党派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只是简单地提了一句:“看过第二章之后,就可以了解共产党人同已经形成的工人政党的关系,因而也就可以了解他们同英国宪章派和北美土地改革派的关系。”对俄国则只字未提。为什么呢?因为那时俄国是封建农奴制国家,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这两个国家过去都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俄国是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俄国出钱、出军队,支持欧洲一切反动势力,镇压革命;美国通过移民吸收了大批欧洲的失业人口。这两个国家都给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充当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因此,这两个国家都起到了缓和欧洲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作用,成为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

到了19世纪80年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分析了美国的情况。这时的美国,经过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很快推行到南方,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能同欧洲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欧洲移民使美国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的竞争震撼着欧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另一方面,欧洲移民也使得美国的大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的作用。美国发生着重大变化:大农场发展起来,大工业发展起来,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发展起来,资本积聚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尖锐起来,美国的工人运动也开展起来。这些都对美国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接着分析了俄国的情况。在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支柱,沙皇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到了19世纪80年代,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881年3月13日(俄历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彼得堡被民意党人炸死后,亚历山大三世害怕民意党人对自己的暗杀,躲在彼得堡西南的加特契纳行宫不敢出来,实际上已成为革命的俘虏。不仅如此,这时的俄国,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频繁和尖锐起来,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日益发展,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一些受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协会影响的先进工人相继组织起来。1875年在敖得萨成立了俄国第一个工人组织“南俄工人协会”。1878年在彼得堡成立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该组织的纲领明确提出,“推翻国内现存的政治经济制度”,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人们觉得《宣言》用俄文出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俄国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所以,那种认为在俄国出版《宣言》是奇闻的看法再也不会出现了。

3.指出《宣言》的任务并回答怎样看待俄国村社制度的问题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结合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的实际情况,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但是,俄国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国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虽然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俄国除了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这种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组织。《宣言》所宣告的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这个任务在俄国怎样实现呢?是要经过资本主义的长久发展过程后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还是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呢?在俄国,这是个争论得十分激烈的问题。俄国的社会主义者和民意党人就此问题也询问过马克思。

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那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俄国能够爆发革命,并且俄国革命引发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并且相互补充并都取得胜利,那么俄国的土地公有制就能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俄国的村社制度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用的假设句。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假设条件,那么俄国的村社制度就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解说

原 文

1883年德文版序言

本版序言不幸只能由我一个人署名了。马克思这位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应受到欧美整个工人阶级感谢的人物,已经长眠于海格特公墓,他的墓上已经初次长出了青草。在他逝世以后,就更谈不上对《宣言》作什么修改或补充了。因此,我认为更有必要在这里再一次明确地申述下面这一点。

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6]

这一点我已经屡次说过,但正是现在必须在《宣言》本身的前面也写明这一点。

弗·恩格斯

1883年6月28日于伦敦

解 说

《宣言》1883年德文版是第三个德文版本,也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经恩格斯校阅过的第一个版本。这篇序言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1.表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怀念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马克思逝世后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这篇序言只能由恩格斯一人写了。恩格斯在这篇序言的开头表明了对马克思的怀念,他认为有必要明确地阐述马克思的一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

2.扼要阐明《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人发现的

恩格斯扼要阐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既然如此,我们就要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出发来研究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原因。第二,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总是要求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和保护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任何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更,都是要求变革社会制度的阶级和维护旧制度的阶级之间斗争的结果。所以,自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以来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阶级,使人类获得解放。“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发展的新阶段。无产阶级只有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我们在学习《宣言》时会发现,《宣言》并没有集中地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自始至终都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的。所以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强调,这个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恩格斯的著作,就会发现,其实恩格斯也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

(四)1888年英文版序言解说

原 文

1888年英文版序言

《宣言》是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的,这个同盟起初纯粹是德国工人团体,后来成为国际工人团体,而在1848年以前欧洲大陆的政治条件下必然是一个秘密的团体。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同盟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手稿于1848年1月用德文写成,并在2月24日的法国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法译本于1848年六月起义前不久在巴黎出版。第一个英译本是由海伦·麦克法林女士翻译的,于1850年刊载在乔治·朱利安·哈尼的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还出版了丹麦文译本和波兰文译本。

1848年巴黎六月起义这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第一次大搏斗的失败,又把欧洲工人阶级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要求暂时推到后面去了。从那时起,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又像二月革命以前那样只是在有产阶级的各个集团之间进行了;工人阶级被迫局限于争取一些政治上的活动自由,并采取中等阶级激进派极左翼的立场。凡是继续显露出生机的独立的无产阶级运动,都遭到无情的镇压。例如,普鲁士警察发觉了当时设在科隆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一些成员被逮捕,并且在经过18个月监禁之后于1852年10月被交付法庭审判。这次有名的“科隆共产党人案件”从10月4日一直继续到11月12日;被捕者中有7人被判处了3~6年的要塞监禁。宣判之后,同盟即由剩下的成员正式解散。至于《宣言》,似乎注定从此要被人遗忘了。

当欧洲工人阶级重新聚集了足以对统治阶级发动另一次进攻的力量的时候,产生了国际工人协会。但是这个协会成立的明确目的是要把欧美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因此,它不能立刻宣布《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国际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7]都能接受。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马克思是正确的。当1874年国际解散时,工人已经全然不是1864年国际成立时的那个样子了。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和德国的拉萨尔主义已经奄奄一息,甚至那些很久以前大多数已同国际决裂的保守的英国工联也渐有进步,以致去年在斯旺西,工联的主席能够用工联的名义声明说:“大陆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再不可怕了。”的确,《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已传播得很广了。

这样,《宣言》本身又重新走上了前台。从1850年起,德文本在瑞士、英国和美国重版过数次。1872年,有人在纽约把它译成英文,并在那里的《伍德赫尔和克拉夫林周刊》上发表。接着又有人根据这个英文本把它译成法文,刊载在纽约的《社会主义者报》上。以后在美国又至少出现过两种多少有些损害原意的英文译本,其中一种还在英国重版过。由巴枯宁翻译的第一个俄文本约于1863年在日内瓦由赫尔岑办的《钟声》印刷所出版;由英勇无畏的维拉·查苏利奇翻译的第二个俄文本,于1882年也在日内瓦出版。新的丹麦文译本于1885年在哥本哈根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的一种出版,新的法文译本于1886年刊载在巴黎的《社会主义者报》上。有人根据这个译本译成西班牙文,并于1886年在马德里发表。至于德文的翻印版本,则为数极多,总共至少有12个。亚美尼亚文译本原应于几个月前在君士坦丁堡印出,但是没有问世,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出版人害怕在书上标明马克思的姓名,而译者又拒绝把《宣言》当作自己的作品。关于用其他文字出版的其他译本,我虽然听说过,但是没有亲眼看到。因此,《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可是,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即英国的欧文派和法国的傅立叶派,这两个流派都已经降到纯粹宗派的地位,并在逐渐走向灭亡;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凭着各种各样的补缀办法,自称要消除一切社会弊病而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只有工人阶级中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们当时把自己叫作共产主义者。这是一种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共产主义;但它却接触到了最主要之点,并且在工人阶级当中强大到足以形成空想共产主义,在法国有卡贝的共产主义,在德国有魏特林的共产主义。可见,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既然我们自始就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那么,在这两个名称中间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就是毫无疑义的了。而且后来我们也根本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名称抛弃。

虽然《宣言》是我们两人共同的作品,但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8]一书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鲁塞尔再次见到马克思时,他已经把这个思想考虑成熟,并且用几乎像我在上面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

现在我从我们共同为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引录如下一段话。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1848年以来大工业已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也跟着有了改进和增长,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伦敦1871年特鲁洛夫版第15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力来加以修改。”

本版译文是由译过马克思《资本论》一书大部分的赛米尔·穆尔先生翻译的。我们共同把译文校阅过一遍,并且我还加了一些有关历史情况的注释。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88年1月30日于伦敦

解说

这次出版的《宣言》英译本是由赛·穆尔翻译的。恩格斯亲自校订了译文,加了一些附注,并写了这篇序言。这篇序言讲了五个问题。

1.回顾了《宣言》问世40年来在世界上的传播情况,说明《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

(1)恩格斯说明《宣言》的产生和随后几年的传播情况。《宣言》是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先用德文出版,随后用法文、英文、丹麦文、波兰文出版。

(2)恩格斯谈到1848年巴黎六月起义失败后,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宣言》也就从台前退到了台后。《宣言》是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的。《宣言》发表后,欧洲爆发了1848年革命,法兰西、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

这次革命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经济、政治和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这次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消除异族压迫,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法国巴黎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为了对付无产阶级,下令解散“国家工场”,把工场中的工人编入军队或赶到外省做苦工,巴黎无产阶级被迫举行了六月起义。这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大搏斗。但这次起义被镇压下去了。

革命失败后,欧洲各国出现了政治上的反动。在法国,路易·波拿巴恢复帝制后,禁止工人建立独立组织,如工人俱乐部、合作社、互助储金等。在德国,加强了容克贵族的统治,迫害革命的工人群众和共产党人。在意大利,把大批革命工人投入监狱。正如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所说:“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大陆上工人阶级所有的党组织和党的机关报刊都被暴力的铁腕所摧毁,工人阶级最先进的子弟在绝望中逃亡到大西洋彼岸的共和国去,短促的解放梦已随着工业狂热发展、道德败坏和政治反动的时代的到来而破灭了。”[9]英国的自由党和保守党也联合起来对付人民群众。恩格斯说,在这种形势下,“欧洲工人阶级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要求暂时推到后面去了。从那时起,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又像二月革命以前那样只是在有产阶级的各个集团之间进行了;工人阶级被迫局限于争取一些政治上的活动自由,并采取中等阶级激进派极左翼的立场。凡是继续显露出生机的独立的无产阶级运动,都遭到无情的镇压。”恩格斯以“科伦共产党人案件”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普鲁士政府宣布“共产主义者同盟”为非法组织,于1851年5月10日,逮捕共产主义者同盟特使P·诺特荣克,随后,其他盟员相继被捕。普鲁士检查机关以“图谋叛国”的罪名,将同盟的11名成员送交科伦法庭审判,其中7人分别被判处3~6年徒刑。“科伦共产党人案件”后,共产主义者同盟正式解散,《宣言》似乎注定要被人遗忘了。

然后,恩格斯叙述了工人运动重新进入高潮的情况,说明《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得到广泛传播。

19世纪60年代初,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在1857~18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无产阶级为捍卫自己日常的经济利益不断举行罢工。到了19世纪60年代,无产阶级逐渐走向了政治斗争。在英国,工人阶级开展了支持波兰独立、支持美国人民反对奴隶主的战争,等等。在法国,工人成立了一系列组织,如各种工会、互助会、联合会,并开展政治活动,争取有利于工人的改革。在德国,工人运动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过去,德国工人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由资产阶级的影响,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工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组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863年5月成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美国工人运动也有显著的进展,1863年还建立了全国性的工人联合会。

各国无产阶级运动开展起来后,迫切要求加强国际团结。于是,第一个广泛的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国际工人协会”于1864年9月产生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当欧洲工人阶级重新聚集了足以对统治阶级发动另一次进攻的力量的时候,产生了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受国际工人协会的委托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章程》两个纲领性的文献。协会的“目的是要把欧美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但当时不同国家工人阶级各种队伍的发展条件极不相同,它们反映实际运动的理论观点很不一样。在英国,工联主义控制着工人运动的领导权;在法国,蒲鲁东主义广为流传;在德国,拉萨尔主义有着很深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工人协会“不能立刻宣布《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国际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能接受。”

为了把各种非无产阶级的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主义纳入同一轨道,把欧美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联合成一支大军,马克思把原则上的坚定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采用“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的方式,起草了“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

纲领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纲领宣布工人运动的基本原则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纲领规定,在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前提和条件下,允许一切工人团体参加。马克思寄希望于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希望各国工人通过在斗争中的一致行动和交换经验能够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而抛弃各种宗派观点。这两个文件既有利于用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战斗组织来代替那些社会主义的和半社会主义的宗派,又有利于争取在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和拉萨尔主义影响下的工人群众。历史证明马克思是正确的。在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流派影响下所开展的工人反资本的斗争,失败比胜利更多,这就使工人逐渐认识到那些社会主义流派不中用,并使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实条件。当1874年国际解散时,工人已经全然不是1864年国际成立时的那个样子了。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和德国的拉萨尔主义已经奄奄一息,甚至那些很久以前大多数已同国际决裂的保守的英国工联也渐有进步。

《宣言》的原则在各国工人中间得到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指导地位的思想体系。

(3)恩格斯叙述了《宣言》从后台回到前台情况。从1850年开始,到恩格斯写这篇序言时止,《宣言》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这个事实说明,“《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国际无产阶级公认的共同纲领。

2.说明当时写作《宣言》时为什么不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而叫做共产主义宣言的理由

为什么当时写作《宣言》时把它叫做共产主义宣言而不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呢?这是由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当时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只有工人阶级中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们当时把自己叫作共产主义者。尽管诸如法国卡贝的共产主义,德国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是一种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共产主义;但它却接触到了最主要之点,并且在工人阶级当中强大到足以形成空想共产主义。

可见,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或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既然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始就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那么,在这两个名称中间他们毫无疑义要选择共产主义这个名称了。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针对欧洲1847年“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过去翻译的是资产阶级——引者注)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这种情况以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3.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意义

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再次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人发现的,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基本原理。这个阐述与1883年德文版序言对这一原理的阐述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更加规范、更加明晰了。

恩格斯在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后,高度评价了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意义。恩格斯指出:“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使历史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它成为真正的科学。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发现过程作了简要的说明:“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了什么程度,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鲁塞尔再次见到马克思时,他已经把这个思想考虑成熟,并且用几乎像我在上面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从恩格斯的这个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实际上也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但马克思最先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用科学的语言系统地整理出来了。恩格斯说这个思想是马克思发现的,说明恩格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马克思的尊重。

在前面的基础上,恩格斯引录1872年德文版序言的主要部分,意在说明《宣言》的基本原理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强调理论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后,对本版的译文以及附注作了说明。

(五)1890年德文版序言解说

原 文

1890年德文版序言

自从我写了上面那篇序言[10]以来,又需要刊印《宣言》的新的德文版本了,同时《宣言》本身也有种种遭遇,应该在这里提一提。

1882年在日内瓦出版了由维拉·查苏利奇翻译的第二个俄译本,马克思和我曾为这个译本写过一篇序言。可惜我把这篇序言的德文原稿遗失了,所以现在我只好再从俄文译过来,这样做当然不会使原稿增色。下面就是这篇序言:

“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钟声》印刷所出版。当时西方认为《宣言》译成俄文出版最多只是著作界的一件奇闻。这种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在《宣言》最初发表时期(1848年1月)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是多么狭小,这从《宣言》最后一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这一章里,首先没有说到俄国和美国。那时,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向美国境内移民吸收着欧洲无产阶级的过剩力量。这两个国家,都向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都是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这两个国家不管怎样当时都是欧洲社会秩序的支柱。

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的农业生产能够大大发展,这种发展通过竞争震撼着欧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这种移民还使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反过来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作用。作为美国整个政治制度基础的自耕农场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渐被大农场的竞争所征服;同时,在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聚第一次发展起来了。

现在来看看俄国吧!在1848~1849年革命期间,不仅欧洲的君主,而且连欧洲的资产者,都把俄国的干涉看作是帮助他们对付刚刚开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无产阶级的唯一救星。他们把沙皇宣布为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现在,沙皇在加特契纳已成了革命的俘虏,而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狂热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刚开始形成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

那么试问:俄国农民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工人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卡·马克思 弗·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于伦敦

大约在同一时候,在日内瓦出版了新的波兰文译本:《共产党宣言》。

随后又于1885年在哥本哈根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的一种出版了新的丹麦文译本。可惜这一译本不够完备;有几个重要的地方大概是因为译者感到难译而被删掉了,并且有些地方可以看到草率从事的痕迹,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从译文中可以看出,要是译者细心一点,他是能够译得很好的。

1886年在巴黎《社会主义者报》上刊载了新的法译文;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译文。

同年又有人根据这个法文本译成西班牙文,起初刊登在马德里的《社会主义者报》上,接着又印成单行本:《共产党宣言》,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著,马德里,社会主义者报社,埃尔南·科尔特斯街8号。

这里我还要提到一件奇怪的事。1887年,君士坦丁堡的一位出版商收到了亚美尼亚文的《宣言》译稿;但是这位好心人却没有勇气把这本署有马克思的名字的作品刊印出来,竟认为最好是由译者本人冒充作者,可是译者拒绝这样做。

在英国多次刊印过好几种美国译本,但都不大确切。到1888年终于出版了一种可靠的译本。这个译本是由我的友人赛米尔·穆尔翻译的,并且在付印以前还由我们两人一起重新校阅过一遍。标题是:《共产党宣言》,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经作者认可的英译本,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校定并加注,1888年伦敦,威廉·里夫斯,东中央区弗利特街185号。这个版本中的某些注释,我已收入本版。

《宣言》有它本身的经历。它出现的时候曾受到当时人数尚少的科学社会主义先锋队的热烈欢迎(第一篇序言里提到的那些译本便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不久它就被那随着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败而抬起头来的反动势力排挤到后台去了,最后,由于1852年11月科隆共产党人被判刑,它被“依法”宣布为非法。随着由二月革命相联系的工人运动退出公开舞台,《宣言》也退到后台去了。

当欧洲工人阶级又强大到足以重新对统治阶级政权发动另一次进攻的时候,产生了国际工人协会。它的目的是要把欧美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联合成一支大军。因此,它不能从《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出发。它必须有一个不致把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11]拒之于门外的纲领。这样一个纲领即国际章程绪论部分,是马克思起草的,其行文之巧妙连巴枯宁和无政府者也不能不承认。至于说到《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的最终胜利,马克思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的发展。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进行斗争的人们明白自己一向所崇奉的那些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使他们的头脑更容易透彻地了解工人解放的真正的条件。马克思是正确的。1874年,当国际解散的时候,工人阶级已经全然不是1864年国际成立时的那个样子了。罗曼语族各国的蒲鲁东主义和德国特有的拉萨尔主义已经奄奄一息,甚至当时极端保守的英国工联也渐有进步,以致1887年在斯旺西,工联的代表大会主席能够用工联的名义声明说:“大陆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再不可怕了。”而在1887年,大陆社会主义已经差不多完全是《宣言》中所宣布的那个理论了。因此,《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可是,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派和法国的傅立叶派,这两个流派当时都已经缩小成逐渐走向灭亡的纯粹的宗派。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想用各种万应灵丹和各种补缀办法来消除社会弊病而毫不伤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至于当时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要求根本改造社会的那一部分工人,则把自己叫作共产主义者。这是一种还没有很好加工的、只是出于本能的、往往有些粗糙的共产主义;但它已经强大到足以形成两种空想的共产主义体系:在法国有卡贝的“伊加利亚”共产主义,在德国有魏特林的共产主义。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既然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刻也不怀疑究竟应该在这两个名称中间选定哪一个名称。而且后来我们也根本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名称抛弃。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42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自己的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还是寥寥无几。可是,1864 年9月28日,大多数西欧国家中的无产者已经联合成为流芳百世的国际工人协会了。固然,国际本身只存在了9年,但它所创立的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依然存在,并且比任何时候更加强固,而今天这个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第一次动员起来的战斗力量,他们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在一个旗帜下,为了一个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今天的情景定会使全世界的资本家和地主看到: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已经真正联合起来了。

如果马克思今天还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呵!

弗·恩格斯

1890年5月1日于伦敦

解 说

这次用德文出版的《宣言》是第四个德文本,也是恩格斯校阅过的最后一个版本。恩格斯在这篇序言中引录了1882年俄文版序言,重述了1888年英文版序言的主要内容,回顾了《宣言》发表42年来的传播情况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情况,对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表示欣慰。这篇序言主要讲了以下五个问题。

1.说明刊印《宣言》新的德文版本的缘由

自从恩格斯上次为《宣言》1883年的德文版写了序言之后,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1889年7月14~20日在巴黎举行了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实际上是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大会听取了各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关于他们本国工人运动的报告,制定了国际工人立法的基本原则,接受了通过立法手续制定八小时工作日的要求,提出了实现工人的各项要求的途径。大会强调,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必须为实现工人的政治要求而斗争;主张废除常备军并代之以人民的普遍武装。代表大会最重要的决议是规定5月1日为国际无产阶级的节日。

1889年5月,德国有名的鲁尔爆发了10万矿工的大罢工,标志着德国工人运动发展到一个新时期。随着德国国内阶级斗争的发展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深,德国议会于1890年1月25日否决了继续延长反社会党人非常法令的提案。在1890年2月的议会选举中,德国社会民主党获得了35个席位,成为议会中的大党。这表明,德国统治阶级镇压社会民主党人政策的失败。3月20日,推行这一政策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被迫下台,德国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潮。为了使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时需要刊印新的德文版《宣言》了。

2.说明国际工人运动在《宣言》的指引下已在全世界扩展

引录1882年俄文版序言,意在说明国际工人运动在《宣言》的指引下,已经越出西欧狭小的范围,在全世界扩展。

3.回顾了《宣言》的出版及传播情况

回顾了《宣言》几个译本的出版及传播情况,对译文的质量作了评价。

4.说明《宣言》已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公认的共同纲领

重述1888年英文版序言的主要内容,意在通过《宣言》的遭遇,说明《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宣言》已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公认的共同纲领。

5.概括了《宣言》发表42年来的传播情况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对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表示欣慰

42年前,《宣言》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时,响应者还寥寥无几。当时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会员也只有几百个人。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各国政府对无产阶级的政党和组织进行镇压,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到了19世纪60年代,工人运动重新进入高潮,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愿望日益强烈,于是,在1864年9月28日,产生了无产阶级联合的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国际工人协会虽然只存在了9年,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它所创立的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依然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强固。“而今天这个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呢?恩格斯这篇序言是1890年5月1日写的。这个日子就是国际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日子。就在恩格斯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欧美十多个国家的工人同时举行了历史上空前的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示威游行。恩格斯指出,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第一次动员起来的战斗力量,他们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在一个旗帜下,为了一个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事实表明“全世界无产者现在已经真正联合起来了”。恩格斯高兴地说:“如果马克思今天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呵!”

(六)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解说

原 文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从目前已有必要出版《共产党宣言》波兰文新版本这一事实,可以引起许多联想。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样,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因此,《宣言》波兰文新版本,标志着波兰工业的重大发展。而且从10年前上一版问世以来确实已有这种发展,这是丝毫不容置疑的。俄罗斯的波兰,会议桌上的波兰,已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巨大的工业区。俄国大工业分散于各处,一部分在芬兰湾沿岸,一部分在中央区(莫斯科和弗拉基米尔),一部分在黑海和亚速海沿岸,还有一些分散在其他地方;波兰工业则集中于一个比较狭小的地区,这种集中所产生的益处和害处,它都感受到了。这种益处是竞争对手俄国工厂主所承认的,他们虽然拼命想把波兰人变成俄罗斯人,同时却要求实行对付波兰的保护关税。至于这种害处,即对波兰工厂主和俄国政府的害处,则表现为社会主义思想在波兰工人中间的迅速传播和对《宣言》的需求的日益增长。

但是,波兰工业的迅速发展(它已经超过了俄国工业),又是波兰人民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证明,是波兰人民即将达到民族复兴的新的保证。而一个独立强盛的波兰的复兴是一件不仅关系到波兰人而且关系到我们大家的事情。欧洲各民族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在自己家里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1848年革命在无产阶级的旗帜下使无产阶级战士归根到底只是做了资产阶级的工作,这次革命也通过自己的遗嘱执行人路易·波拿巴和俾斯麦实现了意大利、德国和匈牙利的独立。至于波兰,虽然它从1792年以来对革命所作的贡献比这三个国家所作的全部贡献还要大,可是它于1863年在十倍于自己的俄国优势下失败的时候,却被抛弃不管了。波兰贵族既没有能够保持住波兰独立,也没有能够重新争得波兰独立;在资产阶级看来,波兰独立在今天至少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情。然而这种独立却是实现欧洲各民族和谐的合作所必需的。这种独立只有年轻的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而且在波兰无产阶级手里会很好地保持住。因为欧洲所有其余各国工人都像波兰工人本身一样需要波兰的独立。

弗·恩格斯

1892年2月10日于伦敦

解 说

《宣言》的波兰文译本在1848年《宣言》问世不久就曾经出版过。到了19世纪80年代,波兰出现了第一批社会主义组织。

1882年9月,波兰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国际社会革命党”又称大无产阶级党或第一无产阶级党成立,随之出版了《宣言》的第二个波兰文译本。但第二年这个组织遭到破坏。1886年7月,沙皇俄国宪兵镇压了最后一个党小组,第一无产阶级党停止了活动。1888年2月,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波兰又重新建立了无产阶级党,称为第二无产阶级党,1890年,该党领导了波兰王国首次五一游行示威。在国外的一些波兰革命者也以社会党人的身份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

1892年,波兰社会党人在伦敦办的《黎明》杂志出版社出版《宣言》新的波兰文译本,恩格斯为这个译本写了这篇序言。恩格斯在把序言寄给《黎明》出版社后,在1892年2月11日写给斯塔尼斯拉夫·门德尔森的信中说,他希望将来能掌握波兰文,以便能深入地研究波兰工人运动的发展,到那时可为波兰文《宣言》写一篇比较充实的序言。当然这个愿望后来没有实现。

恩格斯在这篇序言的开头指出,《宣言》波兰文新版本的刊行可以引起许多联想。有哪些联想呢?恩格斯接着讲了三层意思。

1.概括地说明《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一种尺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要判断某个国家大工业的发展程度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只要看看《宣言》在该国发行的数量就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愈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样,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2.用波兰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上述观点

当时的波兰虽然处在异族的压迫之下,但波兰的大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波兰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恩格斯指出:“《宣言》波兰文新版本,标志着波兰工业的重大发展。”

由于波兰大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在波兰工人中间得到迅速传播,工人对《宣言》的需求日益增长。

3.强调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阐明无产阶级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

波兰在历史上三次被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瓜分。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一次瓜分。法国大革命后,波兰人民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把革新运动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波兰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对波兰进行武装干涉。1793年,俄国和普鲁士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兰人民在民族英雄T·科希丘什科领导下举行起义,后被俄国镇压下去。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三次瓜分。至此,波兰被瓜分完毕,沦为殖民地,人民长期受奴役。波兰人民不甘屈服,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1830~1831年,在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人民举行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1846年,波兰克拉科夫人民举行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1863年,波兰爆发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反对民族压迫和反封建的民族大起义。这三次起义都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关心波兰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工人运动,他们不仅多次写文章,论述波兰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重大意义以及民族独立运动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关系,而且号召国际无产阶级和民主力量支持波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

恩格斯在这篇序言中进一步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产阶级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认为只有波兰无产阶级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

首先,恩格斯指出,波兰工业的迅速发展是波兰人民拥有无穷生命力的新的证明,是波兰民族复兴的新的保证。波兰工业的迅速发展(当时波兰工业水平已经超过俄国工业水平),一方面使波兰的经济基础雄厚起来,另一方面使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工人政党建立。这些都为波兰的民族复兴事业提供了新的保证。

其次,恩格斯阐明了波兰民族独立对于国际无产阶级的重要意义。“一个独立强盛的波兰的复兴是一件不仅关系到波兰人而且关系到我们大家的事情。”一方面,波兰的独立将会大大削弱当时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沙皇俄国,从而为欧洲无产阶级的解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波兰的独立关系到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欧洲各民族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在自己家里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而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不可能建立在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压迫的基础之上。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不反对民族压迫,无产阶级的国际合作就不能实现,无产阶级自身也不能得到解放。因此波兰的独立是关系到欧洲各民族国际合作的重要问题。

再次,恩格斯用事实说明贵族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争得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在欧洲1848年革命中,意大利、德国、匈牙利和波兰都存在着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问题。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无能,使革命遭到失败,并没有完成民族的独立和统一的任务。

后来,意大利依靠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打败奥地利才实现民族独立;德国通过普鲁士王国宰相俾斯麦发动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匈牙利也是依靠俾斯麦打败奥地利实现民族独立的。所以恩格斯说,“这次革命也通过自己的遗嘱执行人路易·波拿巴和俾斯麦实现了意大利、德国和匈牙利的独立。”恩格斯为什么说路易·波拿巴和俾斯麦是欧洲1848年革命的遗嘱执行人呢?因为欧洲1848年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路易·波拿巴和俾斯麦虽然反对革命,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客观上使这几个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因而成为欧洲1848年革命的遗嘱执行人。但是,波兰民族独立的任务没有完成。恩格斯认为,波兰人民自1792年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所作的贡献比上述三国所作的全部贡献还要大。

波兰人民的几次起义可以说明这一点。1830~1831年,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人民举行的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曾一度解放华沙,宣布独立,成立了以查尔托雷斯基为政府首脑的民族政府,并与前来镇压的沙俄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战斗。这次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俄国。1846年,波兰克拉科夫人民举行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起义者曾一度解放克拉科夫,宣告成立共和国,组成民族政府,并发表了《告波兰人民书》,宣布废除劳役制和封建等级特权,号召全体波兰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战。

可是,起义在俄、奥军队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克拉科夫及其附近地区被并入奥地利版图。克拉科夫起义是波兰第一次民族民主革命,是欧洲1848年革命的前奏。1863年,波兰爆发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反对俄国民族压迫和反封建的民族大起义。当时波兰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组织了“红党”,成立了领导起义的“中央民族委员会”。1863年1月22日起义爆发,中央民族委员会成为临时民族政府,颁布起义宣言和解放农奴的法令,宣布土地永远归耕者所有,号召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各族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俄反动统治。参加起义的有工人、手工业者、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但当波兰人民这次起义遭到俄国10万大军的镇压时,欧洲各国却抛下它不管了。波兰贵族既没有能够保持住波兰的独立,也没有能够重新争得波兰的独立。波兰资产阶级和沙皇俄国政府站在一起,反对波兰工人阶级,在资产阶级看来,波兰民族独立事业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最后,恩格斯指出,波兰的民族独立只有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因为同资产阶级相比,无产阶级更具革命的彻底性。不仅如此,波兰无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会得到被压迫民族无产阶级的支持,因而波兰无产阶级争得的独立又是有保障的。欧洲各国工人都像波兰工人本身一样需要波兰的独立。因为波兰的独立是实现欧洲各民族和谐的合作所必需的。

(七)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解说

原 文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致意大利读者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可以说正好碰上1848年3月18日这个日子,碰上米兰和柏林发生革命,这是两个民族的武装起义,其中一个处于欧洲大陆中心,另一个处于地中海各国中心;这两个民族在此以前都由于分裂和内部纷争而被削弱并因而遭到外族的统治。意大利受奥皇支配,而德国则受到俄国沙皇那种虽然不那么直接、但是同样可以感觉得到的压迫。1848年3月18日的结果使意大利和德国免除了这种耻辱;如果说,这两个伟大民族在1848~1871年期间得到复兴并以这种或那种形式重新获得独立,那么,这是因为,正如马克思所说,那些镇压1848年革命的人违反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遗嘱执行人。

这次革命到处都是由工人阶级干的:构筑街垒和流血牺牲的都是工人阶级,只有巴黎工人在推翻政府的同时也抱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明确意图。但是,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他们这个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对抗,然而无论法国经济的进展或法国工人群众的精神的发展,都还没有达到可能实现社会改造的程度。因此,革命的果实最终必然被资本家阶级拿去。在其他国家,在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工人从一开始就只限于帮助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但是在任何国家,资产阶级的统治离开民族独立都是不行的。因此,1848年革命必然给那些直到那时还没有统一和独立的民族——意大利、德国、匈牙利——带来统一和独立。现在轮到波兰了。

由此可见,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最近45年以来,资产阶级制度由于在各国引起了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到处造成了人数众多的、紧密团结的、强大的无产阶级;这样它就产生了——正如《宣言》所说——它自身的掘墓人。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试想想看,在1848年以前的政治条件下,哪能有意大利工人、匈牙利工人、德意志工人、波兰工人、俄罗斯工人的共同国际行动!

可见,1848年的战斗并不是白白进行的。从这次革命时期起直到今日的这45年,也不是白白过去的。这次革命时期的果实已开始成熟,而我的唯一愿望是这个意大利文译本的出版能成为良好的预兆,成为意大利无产阶级胜利的预兆,如同《宣言》原文的出版成了国际革命的预兆一样。

《宣言》十分公正地评价了资本主义在先前所起过的革命作用。意大利曾经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

弗·恩格斯

1893年2月1日于伦敦

解 说

这篇序言是恩格斯应意大利社会党领袖菲·屠拉梯的请求写的,题为《致意大利读者》。这是恩格斯为《宣言》写的最后一篇序言。意大利文版《宣言》由贝蒂尼翻译,序言由屠拉梯翻译。该单行本于1893年在米兰由社会党的理论刊物《社会评论》杂志社出版。恩格斯曾表示,不久前写了波兰文版序言,那里谈到民族独立的问题。这篇序言还能“说些什么新的东西呢?”这篇序言的内容与前面的波兰文版序言在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讲了三层意思。

1.肯定了欧洲1848年革命的成就,阐明了1848年革命的意义和性质

恩格斯首先肯定了意大利和德国1848年革命的成就。《宣言》的发表正好赶上了欧洲1848年革命。1848年3月18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人民举行了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武装起义,赶走了奥地利军队,成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和民主派领导的临时政府,推动了意大利其他各地的革命。同一天柏林人民也发动了武装起义,迫使国王宣布立即召开国民议会,制定宪法、撤出城内驻军、改组政府。

这次起义打击了沙皇俄国支持的欧洲封建势力。1848年3 月18日的结果使意大利和德国这两个民族免除了遭受奥地利和沙皇支配和压迫的耻辱。1848年革命虽然失败了,但那些镇压1848年革命的人在1848年至1871年期间,违反自己的意志完成了这次革命的任务,成了这次革命的遗嘱执行人。意大利和德国这两个民族最终实现了独立和统一。

恩格斯接着阐明了欧洲1848年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欧洲1848年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尽管这次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尽管当时巴黎工人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明确意图,但当时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无论法国经济的进展或法国工人群众的精神的发展,都还没有达到可能实现社会改造的程度。因此,革命的果实最终必然被资本家阶级拿去。在其他国家,在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工人从一开始就只限于帮助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民族的独立和统一是资产阶级统治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为只有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统一,资本主义才能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而1848年革命使得当时还没有统一和独立的那些民族——意大利、德国、匈牙利——最终获得了统一和独立,摆脱了外部势力的统治和支配,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稳固。恩格斯认为,“现在轮到波兰了”。因为当时波兰还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而这个任务是必须完成的。

2.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强调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对国际无产阶级的意义

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个什么关系呢?恩格斯认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民主革命完成以后才可能进行。

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

首先,1848年革命后的45年来,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大工业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到处造成了强大的无产阶级这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其次,各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为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创造了条件。恩格斯指出:“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而1848年革命的结果使各国无产阶级联合的政治条件具备了,无产阶级可以采取“共同的国际行动”。所以恩格斯说,无产阶级参加1848年的战斗并不是白白进行的,从那时到现在的45年时间也不是白白过去的。

这次革命的果实开始成熟,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恩格斯希望《宣言》的意大利文版能成为意大利无产阶级胜利的良好预兆。

3.对意大利无产阶级寄予厚望

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最早国家。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也就是说,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是以意大利的一位伟大诗人但丁开始的。现在从资产阶级的旧纪元到无产阶级的新纪元正在到来。

恩格斯希望意大利能出现“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这个新的但丁当然只能是意大利的无产阶级。可见恩格斯对意大利无产阶级寄予厚望。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400页,第67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400页,第67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59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52页,第58~5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57页。

[6]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上加注:“我在英译本序言中说过: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了什么程度,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鲁塞尔再次见到马克思时,他已经把这个思想考虑成熟,并且用几乎像我在上面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编者注

[7]拉萨尔本人在我们面前总是自认为是马克思的学生,他作为马克思的学生是站在《宣言》的立场上的。但是他在1862~1864年期间进行的公开鼓动中,却始终没有超出靠国家贷款建立生产合作社的要求。

[8]《1844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弗洛伦斯·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译,1888年纽约-伦敦拉弗尔出版社出版,威·里夫斯发行。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603~604页。

[10]指1883年德文版序言。

[11]拉萨尔本人在我们面前总是自认为是马克思的“学生”,他作为马克思的“学生”当然是站在《宣言》的立场上的。但是他的那些信徒却不是如此,他们始终没有超出他所主张的靠国家贷款建立生产合作社的要求,并且把整个工人阶级划分为国家帮助派和自助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