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和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科学体系的第一个阶段,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邓小平理论丰富内涵中最深刻的内容。它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它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这个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每一个方面的建立和完善,每一个领域的开辟和成熟,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活的理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所有内容都闪耀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光辉,都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丰硕理论成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八大以后由于不切实际地提出和实行了许多“左”的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必须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为此,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坚决支持和亲自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同志还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精辟地阐明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由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从根本上纠正了“左”的错误和做法,这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国在建设本国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途径和形式,都要受到各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只有找到符合本国实际的建设和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长期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和道路模式,就是把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体制神圣化,认为它才是社会主义“老大哥”,什么都得向它学习,违背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照搬苏联模式。这种情况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难以顺利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毛泽东同志对此早就察觉,并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目的就是从本国实际出发找出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强调指出,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他还说,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这是社会主义观念上的重大突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82年,他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最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必须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条件下的实际运用,充分认识我们的国情和时代的变化,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必须大胆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走自己的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习惯的束缚,敢于探索和开拓,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越走越宽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