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

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

C.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经济基础

2.人民民主专政的突出优点是( )。

A.体现我国政权的民主性质

B.表明了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C.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D.表明我国的阶级状况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5.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6.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点是( )。

A.依法治国的主体上的区别

B.依法治国的对象上的区别

C.所依据的法律上的区别

D.依法治国的意义上的区别

7.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

C.统一战线

D.依法治国

8.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基本政策

B.指导思想

C.基本方略

D.根本方法

10.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是( )。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 )。

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C.民主与法制的紧密联系

D.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12.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中,( )。

A.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B.自治地方享有立法权

C.独立行使司法权

D.自治机关完全独立的自治权

13.我国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 )。

A.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

B.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C.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基本定型

14.“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 )。

A.民主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D.民主是目的不是手段

1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

B.共产党的一党制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6.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

17.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说明( )。

A.人的好坏不重要

B.个人不承担责任

C.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D.制度决定人的好坏

18.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以德治国”,强调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是在( )。

A.2000年6月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B.2001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C.2001年7月的七一讲话中

D.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

1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C.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

A.普选制

B.议行合一

C.民主集中制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和平共处

3.下列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表述正确的有(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B.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

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政治基础

4.依法治国是( )。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有( )。

A.村民委员会

B.居民委员会

C.职工代表大会

D.职工股东大会

6.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含义是( )。

A.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B.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划分自治地方

C.设置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自治机关实行高度自治

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 )。

A.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C.坚持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略

D.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

8.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

A.政治意识文明

B.政治制度文明

C.政治行为文明

D.政治生活文明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当前保障基层民主建设实施的法律主要有( )。

A.《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10.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权是( )。

A.民主权利

B.自由权利

C.生存权

D.发展权

三、辨析题

1.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4.政治权和自由权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人权。

5.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采取渐进式的、逐步推进的方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简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3.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4.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5.简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6.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7.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特殊适应性。

2.试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的重要意义及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

3.结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现状,谈谈你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六、材料分析题

(一)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材料

材料1 全国政协共有委员2238名,比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增加42名,总人数创历届之最,基本囊括了各个阶层,总体上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实际情况……十届委员中,中共委员895名,占39.99%,非中共委员1343名,占60.01%。各民主党派成员为666名,比九届有所增加。

——《人民日报》,2003年3月2日第四版

材料2 胡锦涛说,各民主党派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同我们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新华社,2002年12月28日电

材料3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协商,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言献策,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摘自人民网2002年12月21日

材料4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4页

江泽民指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长期历史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它确定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而不是各党派轮流执政。”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材料2,回答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及其合作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3,回答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1~4,回答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二)关于政治文明的材料

材料1 在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今年的“五·三一”讲话中,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今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中广网,2002年12月6日

材料2 十六大报告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是哲学理念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它不仅开辟了我国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认识的新境界,而且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政治文明发生了质的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民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法制对民主的保障作用日益加强。

——新华社,2002年11月4日电

材料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新华网,2007年10月15日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1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材料2、材料3,说明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及其实现途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 3.D 4.B 5.B 6.A 7.B

8.C 9.C 10.C 11.D 12.A 13.C 14.C

15.A16.C17.C18.B19.D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C4.ABCD 5.ABCD

6.ABC 7.ABCD 8.ABC 9.BC 10.CD

三、辨析题

1.要点:人民民主专政从实质上讲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它同无产阶级专政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基本任务等方面是相同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包括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两方面。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广大人民的民主和对敌对分子的依法专政的结合。

2.要点:我国的政党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我国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

3.要点: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划分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实行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包括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管理地方财政和地方性经济建设等权利;高度自治权属于国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

4.要点: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在依法保障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同时,努力实现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人权状况。

5.要点: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体制改革是较之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更困难、更艰巨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采取全方位推进的、剧烈的方式,而只能采取渐进式的、逐步推进的方式。

四、简答题

1.要点:一是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二是要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三是人大机关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要点: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点;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的各项事务,重点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吏;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精神的、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的宪法和法律;实行依法治国,意味着彻底摒弃人治的治国方式,实现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性转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问题;实行依法治国,也是对市场经济需要的积极回应,因为法治与市场经济有内在的联系;实行依法治国,意味着对人权的全面确认和充分保障,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实行依法治国,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持续稳定。

3.要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一是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统一;二是整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统一;三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统一。

4.要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与民族的繁荣、发展、进步统一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热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5.要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循宪法和法律;三是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6.要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一健全民主制度;二是加强法制建设;三是抓紧机构改革;四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五是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六是维护社会安定。

7.要点: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五个“有利于”原则,即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五、论述题

1.要点: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地成为执政党。同时,在中国还存在着从新民主主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走过来的八个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同盟。如何处理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此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又进一步将其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广泛的合作,一道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协商和决策,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要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上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的长期实践所得出的必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性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和三个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略。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内涵。

3.要点: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就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在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党的十六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且规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具体内容,可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发展,公民的人权状况呈现出不断改善和发展的态势。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体制改革是较之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更困难、更艰巨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采取全方位推进的、剧烈的方式,而只能采取渐进式的、逐步推进的方式。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五个“有利于”原则,即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六、材料分析题

(一)要点:

1.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也是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的重要渠道;有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的人民团体和学术团体中,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的地方,也存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关系。

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对国家的有关重要情况,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和统一战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提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

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而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各民主党派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道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协商和决策。

(二)要点: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它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支持。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第二,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阻碍我们政治民主进程的建设。第三,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和三个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