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外开放的现实意义

对外开放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外开放。毛泽东论证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为对外开放阐明了哲学依据。对外开放的实质在于创造、选择和合理地利用有利于革命和建设的外部条件。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经济也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世界性的联系的客观性决定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毛泽东十分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0]“我们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1]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为了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中都必须予以重视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人们不能事事都依赖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阶段,理所当然地要把一切社会有用的东西吸收过来,加以改造、发展和利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特别是在中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12]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3]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面对这种国情,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国家?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是不行的,必须走捷径。他认为,一方面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就是要向外国学习,把别人先进的东西学过来,加以改造、为己之用。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外开放。

毛泽东论证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为对外开放阐明了哲学依据。对外开放对于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之所以十分必要,就是因为革命和建设发生和发展的根据虽然在一个国家内部,但缺乏一定的外部条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配合,革命和建设都不能成功。对外开放的实质在于创造、选择和合理地利用有利于革命和建设的外部条件。毛泽东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互关联性论证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14]。毛泽东认为:“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也不可能了。”[15]在这里,毛泽东虽然仅从社会主义革命的层面论证了中国革命的世界性问题,但毛泽东的论断中也蕴含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中国经济的世界性问题。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经济也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世界性的联系的客观性决定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毛泽东根据我国经济落后的特点,论述了利用资本主义的必要性。毛泽东借鉴列宁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在我国也要采取“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其实就是一个对外开放的问题,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和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提出了一个大胆利用资本主义的著名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16]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哲人,深知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指出:“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太早了,只搞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质还不足。”[17]联想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可称作“新经济政策”。[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