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五六十年代,我们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些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集中体现在毛泽东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报告、1957年2月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962年1月的《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1956年9月党的“八大”的文献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章与讲话中。也包括当毛泽东本人在某个时候或某个问题上偏离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实际时,中央的其他领导人根据毛泽东一贯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所有这些,都为毛泽东思想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起步阶段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的主导方面。
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这些错误的东西,由于它们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实际,自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总之,探索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探索的历程从来是迂回曲折的。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有所积累,但是,由于它本身还不成熟、还不完善,正确的发展趋向终于没有能够阻挡错误趋向的进一步发展,“左”的错误发展趋向终于暂时压倒了正确的发展趋向,导致了1966年开始的为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同时,继续探索中国自己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一方面,纠正毛泽东晚年的失误,把他反对错了的事情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毛泽东没有提出的新任务、新方针、新政策,终于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于邓小平。我们党经历了两代领导集体的艰辛努力才找到了这条道路,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生长点。毛泽东在50年代中期为解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而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包含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理论素材。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方针、发展目标、发展步骤、根本任务、体制改革、外部条件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理论上的生长点。党的“八大”制定的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个体经营为补充以及计划生产为主、自由生产为补充的方针,是以公有制为主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生长点。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分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可分为发达社会主义和不发达社会主义的论断,关于50年到100年左右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论断,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生长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果,对于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