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除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外,起最重要作用的还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自身。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先决条件。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

前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理论建设的促进作用,我们在此再接着分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建设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除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外,起最重要作用的还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自身。实践证明,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总是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时代前进的主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所以人民群众很乐意接受马克思主义。我们知道,需要是接受的基本动因,一个事物能不能被接受,关键还是看该事物能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试想,如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没有真理性,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即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的引导方法再高明,引导手段再先进,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说得天花乱坠,恐怕也难以被人民群众接受;即使一时被接受,时间长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老得不到满足,也会对其真理性产生怀疑的,最终还是会摒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思想流派,这些思想流派由于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虽然当时也曾网罗了一批信徒,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想流派大都失去阵地,归于土崩瓦解。只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在新实践中得到新发展,总是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

就中国的情况来说,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在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接受?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建设。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来自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来自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来自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发展;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四个坚定不移”的战略思想,来自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发展。正是由于我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建设,不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解决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我们常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得益于党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引导,说到底是人民群众对于宣传内容的高度认同。回顾“文革”结束后几年我国曾经出现的徘徊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建设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没能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接受。

从我党的历史可以看出,要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就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先决条件。因此,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接受,就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在做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彻底性”上做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建设。“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14]

【注释】

[1]《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页。

[2]《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5]《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6]《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7]“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参见人民日报评论员:《“四个坚定不移”对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至关重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之三》,载《人民日报》2007年6月30日第1版。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1页。

[9]《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11]《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1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13]参见骆郁廷著:《精神动力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

[14]《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