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伦理创新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政治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上的重大创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认识的深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旗帜,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伦理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中居统治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代表着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在价值追求内涵上超越了以往任何社会形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因而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价值。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政治基础的需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提供了切实保障。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集中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奠定广泛而牢固的政治基础。尤其在当今时代,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是风云激荡。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发展,就必须有正确的价值体系的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系统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旨归。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性,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对自己全面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彻底解放。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全国各族人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真正坚持和发扬。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原来讳莫如深的利益观念成为我们的日常话语,而利益观念的“祛魅”同时导致了人的发展的种种异化现象。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人假设”中指出:人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商品交换关系、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功利关系,——人由于对物的崇拜,进而跪倒在物的面前。受“经济人”理性的裹挟,人们按照成本——收益的逻辑作理性选择和行动,这种工具理性对于社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伦理极具杀伤力,物欲的刺激和利益的追逐导致了价值观的迷乱。社会主义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定位;社会主义要凝聚人心,必须要有立足于现实性和可能性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正是在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实践性、创造性的选择。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才能进一步形成全体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状态。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还必须有主流的价值观念体系凝聚人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才能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消除人民内部的矛盾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广大民众道德价值的普遍认同,就无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无从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和作用,就无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